《《人生慢:给自己朗读》》是一本由凤凰联动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72页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7-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慢:给自己朗读》》读后感(一):《人生慢》一本读给自己的书
【关注菽麦|一起阅读】
人生有一种艺术是懂得如何进退和取舍。
在某个清冷的早晨,在阳台慢慢的读着这一首首诗,一篇篇文章,内心仿佛回到了那个纯净的时刻,身后的这些琐事:做不完的家务、上不完的班、赚不完的钱、还有嗷嗷待乳的宝宝,全都丢在了脑后。我想,我们应该有那么一个时刻是属于自己的。
《《人生慢:给自己朗读》》读后感(二):爱自己,从每天朗读开始
文|轻禅《《人生慢:给自己朗读》》读后感(三):让自己的生活慢一些——《人生慢:给自己朗读》有感
Blue编辑《《人生慢:给自己朗读》》读后感(四):快节奏的社会需要慢动作
快节奏已成了当今社会的主旋律,道路上行人匆匆而过不停歇,公车上、地铁上乘客手机不离手,仿佛动作慢点、不做点什么就是浪费生命,是罪大恶极的。《《人生慢:给自己朗读》》读后感(五):人生慢,秋意浓
2017年最火的综艺节目,央视的《朗读者》一定能上榜。《朗读者》是由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担纲制作人,以“朗读打动人心”为口号,每期邀请一位富有经历的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或不期而遇的平凡素人,通过朗读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故事,相互交织,共同展现丰富多彩的人文生活,描绘出中国几代人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画卷。所以这档节目一经推出,就火得不得了。我向你们推荐的新书《人生慢:给自己朗读》,就是这个系列的丛书。
《人生慢:给自己朗读》是凤凰联动隆重推出的“朗读者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收录了70多位中外著名作家的名篇,分为六部分,以抒发个人的情绪——品味爱的忧伤、沉浸于回忆的思念、独享孤独的静寂、热爱锐意进取的人生……《人生慢:给自己朗读》一书除了收录著名作家的经典文字,对作者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基本情况也进行了概述,对文字创作背景进行分析,还给读者提供了不少朗读的建议,让读者更立体地了解文字的内容,更顺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简单点说,这本书是你闲暇时安静地读给自己的书。
这本书中的很多文章我们都曾经读过,如朱自清的《背影》,戴望舒的《雨巷》,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等等,最初读时只是觉得美,理解的并是深刻。现在读起来,多了一份沉重,有了新的感悟。今天看到一段视频,《见字如面第二季》第一集,一位白血病患者写给妈妈的信,这封信由黄志忠朗读。这位白血病患者就是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李真,李真说:“都说越努力越幸福,我也以为考了大学上了研究生,就能让您离幸福更近一些,可事实证明,我的努力给这个家带来的只有磨难和绝望。”为了治病,李真一家可谓家徒四壁。为了给李真治病捐骨髓,李真的大哥花光了所有积蓄,不得已与嫂子离了婚。为了照顾李真,二哥和二嫂都辞了职,为了能节省下一点钱,7岁的侄女嚷嚷着再也不吃小食品了,给叔叔治病吧。与大家分享这一段,并非是想惹你掉泪,也并非要告诉你,健康地活着要学会珍惜。其实生生死死这是人类都无法躲开的话题,我们活着的人,健康的人,确确实实要懂得什么才是最宝贵的。《人生慢:给自己朗读》中的每一篇文章,读过之后都是一次灵魂之旅。曾经的爱,曾经的思念,曾经的分别,一转眼就成了历史。前一段时间,有电视台节目组做了一次测试,用一张表格画出了人一生所有的月份,然后去街巷采访,让大家将已经逝去的月份划下去,看看自己还能在这个世间存活多少时间,接着又让大家将父母的年岁也划下去,看看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可以陪伴他们,所有受访者,每划下去一笔,都觉得自己太随意了,浪费了与父母相伴的大好时光,所以她们泪如雨下。我知道,那都是最真实的泪。
一首歌能感动到你,一封信能感动到你,一篇文章也能感动到你,就连一张小小的纸片都能感动到你,可见,我们需要多思考。那首歌,是你曾经的最爱,而如今你可能好久都没有再一次哼唱了;那封信是你这辈子写给最亲最爱的人,可是他不能亲自读上一遍;这些短小的文字,写的时候,带着一种暖意,如今再一次被别人读起来,依然带着一种暖意,爱是可以传递的;就算我们将一张小小的纸片与亲情联系起来,这张小小的纸片都会带有温度,心是热的,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谁最爱我们。
我们确实要对自己好一些,工作上拼,为了家人生活得好拼,在拼搏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还那么精力旺盛,我们其实也到了将爱留给自己的时候,这也是对家人的一种爱,你要对你的家人负责任,学会保护好自己才是家人最大的期盼。
不知不觉秋已经来了,一年一年过得真快,我们确实要好好回头看看,看看自己是不是该休息一下了,此刻耳边回响起《秋意浓》:“不怕相思苦,只怕你伤痛,怨只怨人在风中,聚散都不由我。不怕我孤独,只怕你寂寞,无处说离愁,舞秋风……”这首歌很悲戚,本不是我此刻的心情写照,或许是这个季节引起的伤感吧,不管怎么样,我们是应该对自己好一些,毕竟这辈子属于我们自己的也只有一次。
《《人生慢:给自己朗读》》读后感(六):给自己一个拥抱
特别喜欢看朗读者系列的节目,听着自己喜欢的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人朗读一些自己喜欢的段落,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翻开这本《人生慢:给自己朗读》,更是让我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告诉自己,我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人生慢:给自己朗读》》读后感(七):书评 | 人生慢,给自己朗读——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文/爱啃骨头的猫咪
许渊冲先生在《朗读者》一书的序言里说,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发现美、创造美,这个乐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美的乐趣来自阅读这些名篇佳作。
眼下正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而传统的深度阅读日渐式微。强大的生活压力迫使人们放下书本,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即使阅读,更多的人会青睐于工具书、专业书,毕竟是工作需要;或者小说、鸡汤故事,被跌宕起伏的故事吸引。而散文或者诗歌,确是很少人的选择。散文和诗歌,有一种能够让你慢下来的力量,让你劳累浑浊的头脑变得日渐清透,静下来的内心自带一种平和温暖的力量,心无旁骛,自若安然。
央视的节目《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同时,也让我联想到另外一档节目《见字如面》,跟《朗读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人说,不读书只能活一次,读书却可以经历千种人生。
好的文章是有魔力的。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静坐一隅,沏一壶茶清茶,微风从窗户吹进来,白色的窗纱被轻轻抚摸、晃动,阳光透过白纱,落在地板上斑驳流淌。拿一本书,给自己读一篇美文,用抑扬顿挫饱含感情的声音,任你的思绪沉浸在这些纸墨书香之中。你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琐事,忘记了忧虑,只这一纸文字,让你久久萦绕其中不可自拔。
每每在觉得浮躁或疲惫让自己无法释怀的时候,你都可以拿起这本朗读者系列《人生慢,给自己朗读》。是的,这本书收录的70多位中外著名作家的名篇,以抒发个人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感情——品味爱的忧伤、体悟回忆的思念、独享孤独的寂静、热爱锐意进取的人生......每一篇,都让你在朗读的过程中,深入自己的内心,与自己交流。我们之所以会变得不淡定变得浮躁,往往是因为过多的关注在那些急迫想要得到却又暂时得不到的事物上面,而往往这是导致心理压力越来越重甚至心理扭曲最终迷失自己的原因。
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得每一天,都值得回忆。而《朗读者系列》所选的书,将生活的哲理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总能触动内心最柔的地方,扣动心弦。好好读一本书,能让时间缓下来,能让心静下来,能让你活的更充盈,走的更踏实。
就如书的扉页上写的:朗读吧,放飞掩藏在灵魂里的自我。独酌人生的苦与乐,坚守生命的一片初心。不躲避,不迎合,不攀附。只想做真正的自己,从容淡定地走完一生。
社会纷繁复杂,总有许多艰辛和困惑。唯有沉浸在书里,学会与自己对话,聆听自己孤独的灵魂。研磨时光,沉淀苦乐,行走人生一段从容不迫的路程。
敬,在这世间奔走的自己。
《《人生慢:给自己朗读》》读后感(八):朗读,让人生充满意义
清晨读报时,在副刊读到一篇名家散文,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么好的文章,应该剪下来收藏才对。可是我会真的那么去做吗?不会了。
记得自己正式开始剪报是在六年级,那时学校也提倡兴趣爱好,于是我选了最省力气的剪报。可正是因此,才铸就了我后来的人生。总觉得人生中一切都是伏笔,人的一生都在随着内心走动。
那时,哪有如今这么好的生活条件。读课外书像做贼一样,家长哪里有钱,或者说哪里舍得为孩子做这“无用”的投资啊。但自己的心仿佛有一盏烛火,渺茫却又清晰地照亮着。爱上文字,是这一生最正确的选择。所以,从小到大读到的一切都是东一鳞西一爪,不成系统,只攒了数本厚厚的剪报。
而今,要读什么书买不到?物质基础丰富了,可是人们对于读书的热望呢?热爱的依然热爱着,无视的依然无视着。但我庆幸自己,一生与书为伴,有如此幸运的一生。
手边有来自凤凰联动的朗读者系列书籍,为自己,为孩子,为爱人,为老人四个系列,此时慢慢品味的是《人生慢-给自己朗读》。
是的,这世间唯有照顾好自我的心灵,才可兼济他人,对孩子也如是。所以,下意识地先捧上的是这本《人生慢》。
本书分为六辑,我认为编辑们的分类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爱和忧愁都是人生的颜色。思念是回忆的翅膀。孤独是生命的恩赐。精进人生,面向未来。热爱生命,珍惜自我。享受当下,诗意生活。
这六个小标题,就像每个个体生命的多棱体现,一个人的孤独状态,内心里的情感起伏,对于理想追求的态度,对于灵魂与生命的看法与方式。
每种状态,都有数篇名家散文或诗篇,内容丰富质量上乘,选取的作者在文学史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对于阅读者来说是一个很好地踏入文学之门的领地。
本书选取的文字或长或短,都很适宜朗读,这对于日益忙碌的现代人来说,每天只需抽出小小的十多分钟倾情朗读片刻,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家有学童,这样的文字合集作品更是功不可没。由于其选材上的广泛丰富,对于引领孩子们的文学方向是具有很好的作用的。
其实本书在设计制作方面很用心。除了作品本身,每篇文章之后都有作者简介与朗读指导两个内容。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生平,也能够在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出了这部作品,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本身。就比如一些战争年代的作品,我们生在和平年代的人有可能就理解不了作者当时的心境,但通过朗读指导,我们便可将自己代入作品中,仿佛隔着时空与作者对话。其次一些爱情亲情的文字,以如今的文学发懂水平来看,并不一定有多么优秀,可是通过朗读指导,我们了解了创作时代与写作背景,便能更宽容地理解作品本身。
本书中作者的选取以民国时期及现代作家居多,也包括一些国外及台湾的著名文学人物。通过阅读我发现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民国时期的作家基本上寿命都不长,有的甚至只有二十几岁,除了革命这事,可能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这里面的重点是,这些文人在自己短暂的一生里,却为我们文学界留下了异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不是在过去的时代里,人们因为没有如今这样过多的诱惑,于是更容易专注于精神上的追求呢?我想,这是我们在这本《朗读者》中,想到的一点额外的收获吧。
《《人生慢:给自己朗读》》读后感(九):别让快节奏毁了想象力
因为近段时间休息在家,过了几天“难得清闲”的日子,所以看到“人生慢”三个字,格外的有感触。
每天身处水泥森林里的我们,大概就如同上满了发条的时钟一样,只能不停的运转,才能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感,甚至靠晒朋友圈的方式来获取认同。而周遭过多的压力、激烈的竞争、大城市的快节奏和工作上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让我们一刻不敢停,就连闲暇时间都在想办法充电补课。
时间久了,这种高强度运转就变成一种本能,一旦停下就罪恶深重。我渐渐回忆不起慢节奏的生活是什么模样,也渐渐对慢节奏失去了想象力。
而时刻保持运转的你,一旦停下来,就仿佛一脚踏空,整个人变得无所适从。我就是从某一天开始忽然怀疑人生,更将“人生无意义”的论调在心中无限放大。
我开始观察周遭人不断忙碌的身影,一边为自己停下来而感到焦急万分,一边觉得其实只要你看开点儿,无论是不断前进或是停滞不动,都没什么差别,人生百年,皆归于尘土。
即便如此,我还是为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学习计划,并且强迫自己执行。虽然收效甚微,但总算给了自己一个交代。
总听人说,人生匆匆几十年。这倏忽而过的岁月里,到底怎样过才有意义?或者无论如何都没有意义?
为了找到答案,我看了胡适的《人生有何意义》,其实可以找到放诸四海皆准的答案,但是却又因人而异。
前两天熬夜看了许知远采访俞飞鸿那一期《十三邀》,我想大约看过俞飞鸿采访的人都对她处事淡然的人生态度所折服。
走过了最繁盛的年华,成为了自己最想要的样子。私以为,能做到如此也算是有大智慧的人了。
年轻人总是处在一个彷徨无助的状态,不懂得该怎么为自己做决定,怕不能对自己的决定负责。所以拼命地让自己保持在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不让自己有一刻清闲,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然后安慰自己,这样充实,总不会有错吧?
何不慢下来?
给自己一点儿思考的时间,想清楚我到底要什么。
也许这样毫无章法的忙碌,到最后真的只能告诉朋友圈里的人,你很努力。然后你离自己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
《人生慢:给自己朗读》是朗读者系列中的一本,其中囊括了周国平、萧红、戴望舒、纪伯伦等70位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其实很多作品曾经出现在我们念书时的语文课本里,课外读物里,甚至中小学生必读经典里。
名家作品,内容相信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书中在作品末尾加了一段作品解读,对读者看作品时大有帮助。
这个大时代,正在毁掉你我对未来无尽的想象力。
相信朗读者系列书的目的不光在于让大家重读经典,更让我们认识到,切勿在忙碌里迷失,让出一些空间和时间,给亲人,给爱人,给朋友。
慢下来。最后,收获不一样的自己。
《《人生慢:给自己朗读》》读后感(十):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空间和时间
前段时间在公众号里面一段《人民的名义》里面的读书会场景刷屏了, 一直都是参加网络上的读书分享活动, 给大家讲解的一般都是出版社的编辑, 偶尔会有家长来给大家做图书分享。 之前看的童书的比较多, 自己也做过一段时间的童书分享, 对于读书会和读书的热爱,让我坚持了一段时间分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