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是一本由二志成 郑会一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9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后感(一):你为了什么而读书?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其实是一本
励志书籍。无关读书方法论。《如何
阅读一本书》是读书方法论书籍里的
经典。
关于励志这事,因为过多解读,过多的宣传,过多的著述。更因为
年轻人在
现实社会中的碰壁,转而失意,渐以
失落。当初追捧励志大师的年轻小伙,都转变成了世故的
沉稳中年人。励志在他们眼中,变成了一件很可笑的事。在
回忆里,他们会藏起那份热血
激情,
安于现状,为
自己的过去辩解,那时候,我年轻……
世事太过艰难,太多的人总是选择妥协。
改变世界,那个
曾经的
梦想和雄心。对不起,早已丢弃在不堪
岁月的角落里,甚至不愿再次提及。太多太多的人,是被世界改变的。
今年的我,28岁。在一个乡下的小学做一名小学
老师。
我不想说,我热爱这份职业。我的棱角和激情,也是在过往的
失败中渐渐消失的。
现在的我甘于平静,却不甘于
平凡。也想着潜龙勿用后的
一飞冲天。但是看看自己,有什么呢?
那么只有拼命去读书了?
书中的男主角的
命运也是悲惨不堪。
父亲经营企业破产,留下几百万债务后,逃逸。男主角独自撑起一个破败的家,照顾
母亲和
妹妹。
男主角也没有什么特殊的
才华,只是一个平凡的年轻人,在一家服装销售公司做一名销售。
生活的重压,
情感的失利。让他的生活充满了灰暗。但是,男主角
没有放弃改变命运。这就是最关键的。想去改变命运,才是成功的第一步。那么怎么改变呢?男主角机缘巧合,
遇见了昔日的同学,在同学的劝说下,开始了读书。这告诉我们,有个靠谱的
朋友是多么的重要。接着同学明勋将第一位读书导师会一介绍给了镇洙。
男主角镇洙接受了导师的第一个任务:100天内读完33本书。目的是为了培养读书
习惯。
导师的秘诀是,1.购买能够抓住你心的33本书,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后感(二):一步步来
1/10《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我从没有想过我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看完一本书,还要得益于我最开始看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方法,带着问题和思考去书中找答案,看书的速度会成倍加快,因为无关答案的部分就会快速过去,只看论点即可,比如这本书:这是一本通过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对话形式展现读书的重要性,以及介绍循序渐进的读书方式的一本书。读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工作学习的两难境地,出现倦怠而不知所措,给出了实际具体的方法可以从逃避到积极面对。文章写的非常轻松简洁,但书中精华get到了,每个读书的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任务,只有过了一关才能更好的向下一个任务前进,你的目的是前进最大的动力。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后感(三):这样读书,才能改变你的人生(关于读书的10个深度问答)
1.问:读书到底有啥用,整天读书,仍然过不好
自己的生活。都说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俺现在想起买房就想哭,“书中自有颜如玉”,俺的
女朋友到底在哪里?
答:你天天上网,
人生有变化吗?你天天看手机人生有变化吗?你天天玩游戏人生有变化吗?这是个动机问题。读书有的为了找乐,为了消遣;有的
装门面(因为炫富没钱,装帅装美又没颜值,卖萌又不够
可爱)。读书,有人是好奇心驱使,或者说是为
追求真理。
这些作为读书的动机,都
无可厚非。但这都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没把读书上升到人生战略层面——“读书改变人生”。若抱着改变自己人生这个目的,读书就不仅用“眼睛”看,而是用“心”去读,不仅用“大脑”认知,还得用“
身体”去实践。
2.问:我一个月读了两三本书,与身边朋友相比算是个爱读书的了,可是我跟他们还是
没什么不同啊?
答:读书改变人生,没那么容易。要有一定的强度才行。就像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胜出,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一定得足,当然前提是遵循科学规律。读书也一样,也得剂量足才行,比如先来第一个疗程,100天读33本书。
3.问:天哪!100天33本书 ,3天就得读1本书。那不干别的了,每天还得上班,回来累得要死,懒得翻书、动脑。真没多少时间看书啊?
答:你每天三顿饭,一顿也
少不了。肚子填饱了,
精神呢,也是需要吃饭的。(杜深忠先生语,参见纪录片《乡村里的
中国》)。我们不能只做个“唯物”主义者。时间都花在那些没
价值的事情上了,自己盘算下看看。如果早晨早起拿出1小时,晚上1小时,上下班乘车的路上各30分钟,一天就有3个小时,3天9个小时读1本书,难吗?做好
人生中重要的事,是最好的时间管理和人生经营。
4.问:那我读完这33本书人生会有改变吗?
答:
坚持读100天肯定会有效果。首先你养成了读书的习惯(科学研究表明,一个新习惯的养成,坚持做14天就足够了)。要注意,这种改变是
潜移默化的。就像烧水,不断添柴升温,到了最后就会沸腾。在沸腾之前,那是量的积累阶段。
5.问:我想当作家,
喜欢写字,但是需要读那么多书吗?
答:作家可不会问这样的问题。记得某作家说过,学者是以读书为职业的人,为了保住饭碗,不得不写书。作家是以写书为职业的人,为了保住饭碗,不得不读书。对一个想以写字为生的人来说,读书就像是运动每天要运动,跑个几千米一样,是日课,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却不能少。
不读书,你怎么知道什么是好文字,怎么知道什么是高明的写作。你看看那些
伟大的作家,他们都有文字和精神上的血缘前辈。大师的肩膀就是让你爬的。否则你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自娱自乐而已,难成大器。当然,你如果是天才,
另当别论。
6.问:那应该从什么书开始读呢?
答:不知道从哪开始,那就从有趣的书开始,读个10本,然后就是与你的业务有关的书,选经典的、获得好评的,先读个100本,争取在某个范围的你要做到业务的第一。
7.问:然后呢,再读什么书?
答:读书开始后,你
自然而然就会知道下一步该读什么了。书和书之间是有血缘的。你在读书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新的问题和兴奋点,那就是接下来读书的向导。
8.读书就是读完记笔记就行了吗?怎么才效果最好呢?
答:最好的效果是你能把这书讲给别人听,比如可以建立个学习小组,你授课。那你就真正学到家了。把学到的讲给别人,这是个相当
快乐的过程。如果你读了却讲不出来,说明你没读透,更主要的是你没想明白。如果读书、做笔记、思考不到位,就难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9.问:读书是不是多读专业书为好?
感觉这是最有用的,最能改变自己的。比如读好这些书,自己业务
能力提升,然后升值加薪……
答:专业书当然是重点,但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这是你谋生的家伙,不管有无兴趣,只要你在职业上有追求,那就得研读专业书。出于职业需要的阅读,就像鲁迅所说:“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
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读书杂谈》)
但是仅仅限于专业,就会显得枯燥和狭隘,缺少弹性和活力,何况时代发展已经让各门专业之间不再界限分明,那么我们的阅读更应该
超越专业,着眼于世界整体的
自由接纳,没有的足够的宏观
视野,专业也很难学好。
10.问:为什么说读书能改变人生?读书到底能改变我什么?或者说我读书,重点关注什么才能真正对我的人生有大的改变?
答:读书有三种类型:
享受趣味、获得新知、改变人生。第三个是终极目的,也是最难的。当然我们说的不是“读书改变命运”之类的,就像恢复高考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不是这个层面的问题。因为这里的读书是上学、受
教育的意思。我们指的是自由阅读。要改变人生,要把读书的重点放在改变思维方式上。“以患绝症的人寻求救治良药的
心情和家中失火的人着急救火的心情去读书”,如此连续大量的读能给你人生
启迪的书,你的思维方式就会发生转变。思维变了,行动变了,人生必然会发生变化。
如果
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公众号“干货书坊”
好好读书,读点好的,就来“干货书坊”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后感(四):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上
大学的时候,我经常去图书馆,睡觉!学校的图书馆宽敞大气,藏书量多,据说是当时省里最大的图书馆。我每次都选择4楼的期刊室,人少声音少,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即便如此,去得多了,也总算看完了几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小慧《我的视觉
日记》,余华的《活着》,路遥《平凡的世界》,霍达《穆斯林的葬礼》,还有两本描述官场的当时特有名的小说,我坐在一教前面的小水池旁读完,哭得稀里哗啦。
这么说是因为我想表达,除了小说和
散文、杂志,我真的很少看其他类型的书,近几年买的都是育儿书籍。去年开始写
随笔以来,我就发现了自己巨大的知识漏洞,我不爱写理论型的东西,也写不出来,因为自己本身的存储太少。但是后来加入读书打卡,发现其实社科类,历史类、工具书类的书籍也很
有意思,让我
思路开拓不少。那今年就从读书开始,书读完也就忘记了,那就再加一条,读完来个书评,长短不限吧。
社长赠送给我们一本《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昨天小宝有点
不舒服,我抱着他把这本书看完了。全书通俗易懂,可以
一目十行。主要写的就洪镇洙三十多岁了,工作被批,
女友分手,
家庭穷困,他如何通过读书改变人生的。
故事情节
简单,多少有点小说的嫌疑,比如约见董事长就靠一封简单的信件,但抛开这些,我愿意来说说本书带给我的收获。
书中开篇说到读书能享受趣味、获取知识、改变人生。那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这些呢,先从大量读书开始。洪镇洙的朋友会一让他先从100天阅读33本书开始,这些书籍就选
自己喜欢的类型,自己喜欢的作家,只要保证能轻松读完就好。
那如何能读完这33本书呢?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分配阅读时间,从每天读书三小时开始。早晚各1小时,上下班半小时,其他半小时从零碎时间里提取。
满足三小时后,就能完成一周读书两本,边读书边做记录。
1
启动阅读
每天3小时
一周看两本
快速阅读
学会做笔记
启动阅读后,刚开始很有动力,但毕竟坚持不会是
一帆风顺的。就像其他任何事情一样,坚持读书也会有倦怠期,那倦怠期该如何度过呢?
2
读书倦怠期
没
有时间--则列出计划去找时间
没有动力--去见自己的导师,
良师益友激励自己
勿忘初心,谨记
目标看完这100本书,你大概就能培养读书的习惯,而后你需要完成的目标就更加艰巨。先读你自己感兴趣喜欢读的书,第二阶段,就要读你需要读的书,比如专业书。你在学习哪个方面的知识,就集中精力读哪方面的书。你工作从事的哪方面,你就去钻研哪方面。
3
读专业书籍100本
读懂专业书籍100本,先从10本最基础的开始。
反复读,做笔记,并分享
使用THK的读书法,单点深入,延伸拓展,跨界学习,最后
博采众长最后一个阶段,你已经读完了100本专业书籍,接下来就挑战一天一本书,并且开始实战,去约见你认为的牛人吧。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牛人都会读书,而且很爱读书。读书并不是你书柜里装了多少书,而是你的头脑里装了多少知识。
4
1年365本书
100本CEO著作
100本自我超越
165本领导才能
总的来说,本书就是教我们一件事:你必须有阅读量,有了阅读量才能养成阅读习惯,养成了阅读习惯,你才能继续读书,并不断从书中吸取更多的知识。
书总还介绍了很多名人最喜欢的书单,在此不再赘述。书中也有很多写作的漏洞,我也不再评价。每本书都不是百分百
完美,我只想说从书中我学到了什么,我的感受是什么。
感
通过看这本书,我觉得自己的阅读量还远远不够。我读书的目的除了享受趣味,还有一个目标就是能写出更多更有意义的文字。除了能记录生活,也能帮助他人,让他人从文字中了解我,从文字中感受量。就像湖蓝说的,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厚着脸皮坚持吧。
我不认为这是一本完美的书,但如果你读书量也不够多,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下手阅读,本书可以开拓你的思路,让你找到开始读书的方法。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后感(五):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这本书的目的是想看看作者有何正确的读书法,花了两个小时读完后,发现很失望,干货极少,一本凑字数的书,很多观点在其他书已经看过。
摘录一二干货:
读书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读,不是用大脑去认知,而是用身体去实践。
自己速度=周边环境的速度=原地踏步。
100天33本初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初期目标主要是培养读书习惯。
读书习惯最初阶段以能感受到乐趣最重要。
读书习惯发到一定程度时,不论是早晨读还是晚上读,家里读,零碎时间读,读书会像吃饭那样不其烦的去做。
读书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不同的书不同读法,有的需要长时间读,有的零碎时间读也不错,准备不同时段要读的书。
买的书码起来,看它减少。
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1day3H-->早1H,晚1H,上下各地铁各.05H(挤:工作前10分钟--中午休息10分钟---下班迟走10分钟,3个10分钟就是半个小时)
确保1周2本---》一定量变后1day1本。
利用周末读书或写书评,要事第一,将读书作为优先顺序排列在其他事之前做。
明确读书动机、目的--》主动阅读--》掌握技巧(都是知道的技巧如不默念、一目十行)
读书产生动摇:---》分析妨碍你读书的主要原因--》解决
周围聚集优秀的人,跟随优秀的人,才会不停奔跑。
读书出现倦怠期怎么办---》完全倦怠期之前觉察并控制住--》作者提供的策略:见读书指导老师(看读书大咖)、见书友、去图书馆。帮助新人,积极暗示
主题阅读T-->到另一个主题阅读T,在头脑中整合产生了H的读书效应,几个读书领域(主题阅读)T混合就成了X,若干X聚在一起就可以自如的驾驭任何一个主题了,在经过认真思索,不就是智者了吗?
一年读100本蕴含3000年的功力。
既要非常努力工作,又要疯狂努力读书。二者要兼得,不能因为工作忙不读书,越忙越要读书。
读多了自然能分辨出哪些是重要的20%,哪些是不重要,哪些粗读哪些略读、跳读、精读、心理都有数。二八原则,花20%时间获得8成效益,剩下的2成效益不值得花费80%的时间。
成功人士个个都是读书狂。
4点起床,周末抽出一天带孩子去图书馆。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后感(六):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读
这是第二次重读这本书,还是有点收获,便想来写个书评,也算是践行了一回。基本每个真正读书的人,都在说看书要走心,要写书评,一定是有帮助的,我之前看过的多半忘了的情况,怕是和我没写书评有点关系的。
这本书的书名,其实挺吸引人的。成功,谁不想?每个想成功的人,都会想一个问题,怎样才会成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貌似真的就只有读书一条路。含金钥匙或是富二代,毕竟是少数。但进入社会继续读书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而会读书的人就更少了。所以这类书,会是那些一直读书却总不见效果的人,可以尝试的一剂方子。
用故事来搭架构,是人喜闻乐见的,没人喜欢干涩枯燥的东西,即使有用。人们都喜欢听故事。说起来我如今和主角洪镇洙倒是有几分相似,感情没着落,工作也没有,太容易就有代入感了。所以这时候重读一次,想法不言而喻。 但全书的干货有限,简单的梳理总结对于自己来说有用的几点。
1、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读,不是用“大脑”去认知,而是用“身体”去实践。
2、 读书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享受趣味,二是获取新知,三是改变人生。读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定向阅读、加强定向阅读、深层定向阅读。
3、基础定向阅读,是通过阅读100本以上和自己业务领域相关的书,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加强定向阅读,是用一年时间阅读365本自我启迪的图书,以拥有成功者的思维方式。首先读100本当代成功CEO的书,不管他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其次读100本类似赛缪尔*斯迈尔斯的《自我拯救》类自我启迪的书,不是平常常见的可以轻松阅读的哪些书。最后再读165本培养领导才能的书,包括记述伟大人物的传记、自传和评传。与以往的一般性阅读有本质区别的加强定向阅读。深层定向阅读,是通过阅读人文古典书籍使自己成为领军人物。
4、红皇后效应:若沿逆行的滚梯往上走,即便是跑步前进,如果速度不够快, 效果还是停留在原地。也就是说,如果自己的速度与周围的环境一直,就只能是原地踏步,无论如何都无法向前迈进。这个效应出自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魔镜之旅》“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就要全力奔跑,要想去别的地方,就要用比现在至少快两倍的速度奔跑”。
5、T型读书法:各种书都读,读的过程中就会对某一个点特别关注。从这个点开始,一直往下读,不管作者是谁,什么主题,只要觉得喜欢,就继续深入的读下去。
H型读书法:读书读到一定深度自然而然会产生新的想法,而后就过渡到别的领域或书籍去,从而形成另一个T字,最终经过在头脑里的整合,当两个T字连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H。
X型读书法:几个T混搭在一起就成了X,而若干个X聚在一起,就可以自如地驾驭任何一个主题了,再经过认真思索,就达到哲人的境界。
6、去见那些能帮助你读书的人,去帮助一些刚刚开始读书的人。(这是针对倦怠期的方法,其实也是在寻找书友的过程,能帮助我们读书的人,一定是他本身就是读书的,不然何来帮助一说呢? 而帮助那些刚刚开始读书的人,在分享我们的读书心得和技巧或是走的弯路,都是在梳理输出的过程,受益的决不仅仅是对方,更多是我们自己)。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后感(七):《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书的目的
1、读书的目的,改变人生
书中一直强调读书的目的要明确,读书会让我们忘记周围人的质疑声,倾听到自己的心声,让自己更沉着冷静,不会嫉妒优秀的人更能发现他们各方面的优点,追逐他们的脚步不停的奔跑起来。培养自己的思考力、逻辑力实践到人生中, 从书中吸收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识库再输出,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让人生发生变化才是读书的意义。
2、洪镇洙通过五个阶段的实践改变了他的人生
先养成读书的习惯,在任何环境任何时间都可以投入到读书中。
书中推荐100天读33本书的方法养成读书习惯,始终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为了改变自己的人生而读书。
第一阶段选择让自己感到乐趣的书;
第二阶段安排读书时间准备好33本书每天抽出3小时读书,可以同时读两本书利用零碎时间;
第三阶段克服怠倦期,可以通过三个办法克服:去见指导老师,去见书友,去图书馆,找回自己读书的初衷。
第四个阶段1年读100本专业书,让自己成长而读书, 可以通过把自己读书学到的东西教给别人 检验自己是否消化了书中知识。
如何克服这个阶段会出现怠倦期?
1.见可以帮助自己读书的人,
2.帮助刚刚读书的人,
3.读一些成功战胜考验的书。
4. 在家里的每个地方都贴上有意义的语句
5.每天看看你作为榜样追捧的崇拜者照片
6.给自己喜欢的作家发邮件
突破自我阶段:100天内约见10位成功的企业CEO,并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访谈。 洪镇洙 通过自己的努力约到采访第一位CEO的机会,第一位CEO和朋友又介绍了后面的CEO采访,明白成功人士在读书中都找到了自信,不满于现状一直都在努力中。
第五个阶段:一年读365本书籍来改变思维模式,这是与以往的一般性阅读有本质区别的加强定向阅读。
首先读100本有关当代成功CEO的书,不管他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
其次读100本类似塞缪尔·斯迈尔斯的《自我拯救》类自我启迪的书,当然不是平时常见的可以轻松阅读的那些书。
最后再读165本培养领导才能的书,包括记述伟大人物的传记、自传和评传。
读书tips;
测定自己的读书速度限定读书时间
快速阅读一本
主动阅读,知道自己的阅读目标,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掌握具体的快速阅读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如何能做到一目十行。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后感(八):100天读33本书之第一本 #桃万卷
某日,某wechat群,一位上进的青年推荐了这本《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韩)二志成/郑会一 著。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有两个“从未”
1. 从未看过任何韩国人写的书,连漫画都没有,因为内心总觉得文学啊,写作啊这种category和他们没什么关系。(好吧,偏见,我承认)
2. 从未觉得自己不会读书。作为一名房间一定要有整墙书架,曾经会打着手电躲在被子里熬夜读小说的青年来说,“会不会读书”这从来不是个问题。
但读完以后,有改观。 改观在哪里? 等下讲。
先讲讲为什么这本书会吸引我? 因为:
1. 2017年才刚开始,还处在“做计划” 和 “自我反省” 的热情高涨期。任何号称让人成长的物件都很吸引我 。(如果现在有顶号称可以将记忆力提速300%的帽子,说不定一冲动我也会买的。。。开玩笑。。。)
2. 前一阵子下载了一个手机app,用来记录每日打开手机的次数和使用的时长,几乎每天都会收到红色警告(使用时间太长),另外看着右上角每日高达 54次的pickups 记录时,其实自己心里也是在发颤的。于是,非常想减少手机的使用,那么作为“文化人”第一个想到的出路就是“多读书”。 (可能其他人会用“学乐器”,“冥想” 等等之类的来替代)
P.S.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试试这个app,叫Moment (附图),我敢打赌大部分人都会被追踪结果惊到。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后感(九):读书太少
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身边有些同学总是出口成章,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作品很有营养,自己也是这个年龄,这个阶段却还是感觉和没读过书的人一样说的话让别人听着索然无味。读了此书才知道是自己读的还不够多。自己从小到大学之前都不怎么喜欢读书,课外书几乎等于没看过,课堂上的书是没办法被逼着才读的。总的加起来看看这十多年的读书生涯只是读了几百本薄薄的书而已。前段时间上课老师还说起大学如果就这样混日子的话充其量只是读了几十本书而且还是囫囵吞枣的效果,其中的精华完全得不到吸收。而书中写的人都是一年要读上百本,这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下面是提取的看书的方法:
第一步:100天读33本书,培养自己的兴趣。------从有趣的能吸引你的书开始。
第二步:一年读100本与自己业务有关的图书,一年有52周,一周最少要读两本书。------从自己业务领域中的经典或基本得到好评的书开始,先读10本左右,读完一本书的时候就会想到下一本要读的书,一本书一定会唤来另一本书,如果这个主题是自己喜欢的,就一定会在寻找和这个主题相同或相似的书。(1在必须知晓的部分下边画横线做标记,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想法。2重要的内容要抄录或录音,利用上下班时间,反复读或听,慢慢消化吸收成自己的东西。3每个周末写当周所读两本书的评论)
第三步:100天内约见10位成功的CEO,并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访谈。(以我以往的经验,最好是见那些至少出过一本书的人。首先要认真仔细阅读他的书,然后将自己的感想和想了解的问题用邮件发给他,并表示一下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见到他的诚恳心情。总之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办法努力去做。
第四步:一年读365本书------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100本有关当代成功CEO的书,不管他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其次读100本类似塞缪尔·斯迈尔斯《自我拯救》类的自我启迪的书,最后再读165本培养领导才能的书,包括计数大人物的传记、自传和评传。此外其他知识也要广泛涉猎。
摘录:
那样大量的阅读内容都能记得住吗?
当然不能全部记住,这与举一两次哑铃锻炼不出肌肉的道理一样。只有不断去做才能有效果。真正重要的不是了解书的内容,而是去实践。要多想想“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实践”。
可能完成那么大的阅读量吗?
网上搜一下“罗杰·班尼特斯”。所有人都说4分钟内无法跑完1600米,可罗杰·班尼特斯却是第一个跑完的人。现在,选手当中有7个人里会有4个都说可以跑出那个纪录了。
种子不生长,不会有鲜花:人不满足,才能有成长。
采访CEO-----有充足电的录音器、备用电池、记录本和笔、《魔法之5年》这本书、作者的简历资料以及费尽心思准备的采访提纲等。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后感(十):读书学习,是成功的一个必备过程
近来读了一些书籍,读完后最大的体会就是越读越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
这样的读书体会,算不算是一种读书过程中的意外收获?这个收获让我不由得怀疑自己,当年到底是怎么考上大学的?
面对这个发现,我的内心很受打击,却也开始认真反思:越不会就越需要学习,学习的方法、途径很多,读书就是其中一种很有效的学习的方法。
在读写大本营里,听过了很多大牛们的分享,也读过了几本读书方法论的书籍,知道读书应该是有输出、有思考、有吸收的过程。
我以前读书,种类很杂、而且读完就过了,并不会及时写下读书笔记。隔上一段时间看见那个书名,只是知道自己以前读过,具体内容却记不起来。现在看来,那不叫读书,充其量是“看”书,看完就丢了。
为了寻找到合适自己的读书方法,快速、高效地读更多的书,新的一年有所进步,我加入了读写大本营的百天约读训练营。这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列出10本自己想读的书,并完成读书笔记——先从最简单的读书有输出做起。
在百天约读训练营的第一个月,我认真地搜集了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书籍,主题围绕着读书方法论展开。在训练营里开读的第一本书是被卓越、当当、京东强烈推荐的《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现就此谈下我的心得。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是由韩国作家二志成、郑会一合著的,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主人公洪镇洙因工作表现不佳被调岗,心情郁闷时碰到高中好友明勋,在明勋的鼓励下,开始读书。
他前后在三个人的指导、鼓励下,从开始读两本书,后来100天挑战33本书成功,再接着一年读365本书,用自己的主动读书的行为,支配了以往发呆、喝酒的业余生活。通过采访CEO,获取杰出人士的成功方法和正能量激励,然后思考、提升自己,最后工作、爱情双丰收,靠读书改变了人生。
很励志的故事吧!是啊,起先我也这么认为。
以前看完故事,书便会丢一边,因为读完了,接下来该干嘛干嘛,那本被打上“读完”标记的书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如今知道读完就放下,等于失去了一次让自己进步的机会。不走心的“看”书,看完没有收获,还不如不读。
这一次读完《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我开始认真思考一番:主人公是怎么靠读书改变人生的?我学习到了什么?怎么付诸行动?
洪镇洙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读书不能只当作一种兴趣,不满足于现状,读书时心存改变人生和成长的强烈愿望,才有成功的希望。
读书好比搬走成长路上的石头
100天33本书,能陪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用这个好习惯搬走第一块石头;
立志做好工作,争当第一,能实现自我生长,为职业上升做好准备,以此搬走第二块石头;
。。。
洪镇洙的读书、成长路线:
1、启动读书行动,品尝到读书的乐趣;
2、开始刻意训练;用100天读完33本书,培养读书习惯、掌握读书方法;100天内采访10位成功的CEO,有的放矢,采访前将书中的知识进行整理为己所用充分做好准备,深层次获取杰出人士的成功方法和获得正能量激励。
3、改变思维从而改变人生;通过读书,学习公司经营者的思路和素质,具备了作为一个领导的能力与素质,才有升职的可能。学习、工作、读书和人生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当然工作和读书也不是矛盾体,二者可以兼顾,甚至相辅相成。
洪镇洙最初遇到的职场问题,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都有相似的感受,他通过读书改变了人生,我们也读书,但是因为读书的态度不同,于是同样的问题,却有了两种结果。这个值得反思!
书中也提到了一些读书方法,却不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介绍得详细。文后附录中,有卓亚马逊、当当、京东等推荐的书单,直接略过,每个人读书的目的不尽相同,所以别人推荐的书单并不适合我。
总体说来,《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个书名坐实了标题党的猜测。和读书的小伙伴们交流,一致认为:读书和成功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读书的结果并不就是成功,读书只是促成成功的一个方面。
读完此书,我唯一的收获就是:
主人公100天读完了33本书,目前的我也在进行这个挑战,要想挑战成功,我需要关注以下的问题:
关 键:读书要有目的
同时,读前需要思考以下问题:
读的是什么书?
用什么方法?
读完应该达到什么目的?
整本书读完了,无心的人看小说,有心的人学经验。
那么你是什么样的心态?欢迎留言告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