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鬼当家》是一本由【美】安柏·杜西克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19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鬼当家》读后感(一):很幽默、有见地的一本育儿书
早上看了这本书两章,这是第二遍~~
我看书有个
习惯,第一遍大致浏览,不用心,只做是否要看第二遍的判断;如果有必要看第二遍,第二遍才是用心看的···
这本书很搞,活跃一下
心理尴尬气氛,所以又读~~~
不当妈,不知
柴米油盐贵~~~
不当妈,不知小儿难养也~~~
从睡觉和吃这两章发现,
孩子的调皮捣蛋完全无法应付~~~除了接受~~~
他们会在白天睡觉,而你这个时候正在想~这是从我肚子里钻出来的、我的小宝宝、好
可爱的小宝宝···晚上正是你困的时候,他们饱饱的醒来开始闹腾,你不得不陪着、哄着···
他们会把盖在身上的被子踢开,变换睡觉姿势,让你各种
猝不及防···你不得不
敏感的觉察他们
一丝一毫睡姿的
改变···以免他们饿了、尿了、醒了、哭了···
他们不会吃饭,但会撒饭,他们不会在吃饭的时候
安静,反而会变本加厉,让你在餐桌、桌布、厨房、垃圾桶之间来回选择~~~
自顾不暇···当然,如果最不恰当,就会 拉粑粑···
不过,这些都是小意思啦,累并
快乐着~~~
当你和孩子一样,趴在地上,你会觉得这个世界很新奇,因为你用了不一样的角度,这个世界好高大,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枯燥、一眼览尽~~~
当你给孩子讲
故事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知道很久的故事却没有明白他的意思,你看过的电影,你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孩子的出现开启了你重新认识世界的一扇门!或许真的有六扇门~~~哈哈
他不仅打开了你的门,还借给你一双慧眼,一个
单纯的
眼神,一些奇妙的
思想···你老化的脑细胞被全部退役,而那些
层出不穷的
麻烦代替了你的细胞···你活力四射,不得不去触及娃的思想···于此,你并不觉得累···
当他开始高分贝的时候,因为怕吵到邻居,你竭力哄劝,实在忍受不住~~~你也咆哮了···哎,你发现,咆哮、高分贝原来是这么
开心的事,远比ktv里的发泄欢喜很多···你被洗脑了,也跟着高叫···
当他指着月亮问你那是什么的时候,你会发现,从前没有注意过月亮、星空、夜幕,原来他们是那么的具有吸引力,导致你不知为何会爱上他们···长夜烂漫,你不愿意
错过任何的静谧
时光···
当他们看着冰上的鸭子时,你发现冰原来可以浮在水上,不去计较什么浮力、密度的缘故,只觉得这是世上奇妙的把戏···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把戏如此之多,你
应接不暇,充满了欢喜的发现···
上天简直是太恩赐我们了···在童心退却,不如尘世的时候,赐予我们一个
小天使,唤醒
内心的纯净和
简单,让我们一直
感恩生活···感恩这个世界,感恩有一个又爱又恨的小
宝贝···我们一直单纯而不单调的活着···
《小鬼当家》读后感(二):“苦逼”育儿岁月里的哈哈镜
说得书面点儿,就是,人啊基本上都有从众心理,只要和多数人的 处境一样,就比较
心安理得。
说得糙点儿,就是,天塌下来地接着,砸到的也不是我一个。
就算日子过得像一团乱麻,一看周围个个都顺溜不到哪儿去,好,披头散发也出街了。
就像这件“苦逼”的事儿——育儿!我勒个去!谁养娃子谁知道。没有超凡的体格
坚定的
信心崇高的
境界,真是拿不下来。
转眼一看《小鬼当家》的作者安柏•杜西克的靓照,我就乐了。
两个孩子的
母亲还能笑得这么又
开心又促狭,绝非凡人。这个美国辣妈天天被两个熊孩子折腾还要
坚持在博客上记涂鸦
日记,难怪拥趸一大片。
她不是专业画手,涂鸦只涂最关键的部位,歪打正着,恰恰让人的视线格外集中。怀孕前后的对比照,前一张,
青春无碍;后一张,两根衰毛一抹皱纹加眼袋啊!前一张,胸就是胸,后一张,胸直接变成背了。
她也不一定是专业写手(这个不确定哈),没有那么多形容词副词许多词,整本书一句一句大实话,落地生坑,砸得人哈哈爆笑!
“我像个巫婆,巫婆不需要魔鬼身材,因为它们总是穿长袍。”
原来,“我可以在超市里逛上一整天,为了买哪个牌子的豆子想上两个小时”,现在“我脑子里只想着怎么赶快
离开这儿。”旁边,熊孩子
一本正经地问:“能来瓶可乐吗?”
“苦逼”育儿岁月里最苦逼的事,就是“没法睡觉”。我约略叙述如下——“9点03分,孩子他爸酣然入梦。”“我”被孩子叼着奶头呗!10点,孩子终于入睡。10点半,有动静,老大要拉屎……12点,终于可以休息了。1点,老二开始折腾吃奶。2点半,
谢天谢地,晚安。5点,猫开始吼叫。前提是,这一切都跟老爸没有任何关系。7点,老大进来问候早上好。无良老爹睡得正香。7点20,两个孩纸揪住
爸爸脑袋将他唤醒,人家醒来的第
一句话是——真累啊!这个时刻,我们对这些瞎
男人不怒等什么!
相当精彩的比喻是:孩子是如何醒来的 ——“
孩子们就像是装了开关,有时会关,有时会开。开关只在一瞬间!”
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大人的辗转反侧磨磨唧唧迷迷糊糊慢慢腾腾真是让人着急!
吃也吃得不易,拉也拉得
疯狂。说到旅行,绝对是囧事一桩桩。飞机上,老二拉屎,
老公拉屎,老二又拉了,接着是老公拉,接着老二再拉,老大
幸灾乐祸:“这飞机要拉屎!”好不容易下了飞机坐上大巴,老二又拉了。开车行至乡下,方圆几英里无人,一家四口在路边集体放水,一辆车恰好路过,车灯闪亮,
一览无余。
全家人轮流生病、 扫烟囱的
男孩、分享实验、床上弹跳以及天才宝宝的50条坑妈法则等等等等,从头到尾,我一直笑一直笑一直笑。
“苦逼”?假话!没听安柏•杜西克偷偷说:“我确实
喜欢当
妈妈。”
在又累又囧的日子里,我才
不喜欢听什么人在耳边唠唠叨叨什么“必须应当注意谨遵原则应知应会”,看看《小鬼当家》这个哈哈镜,安柏•杜西克这个和我一样苦一样
无奈又一样被孩子的有趣占领的妈妈就站在对面,放声大笑之间,我平衡了!所有的妈妈都一样嘛,有啥
大不了。有了这面哈哈镜,难熬的时候照一照呗!笑完了,该干嘛干嘛去!
《小鬼当家》读后感(三):辣妈与熊孩子的终极对抗
周末赖在床上不肯起来,随手抓过这本书打开,一页页地翻下去,差点笑成一团,跌在被窝里都快直不起身来。
这是一本涂鸦集,配上字体可爱、语言幽默又透着点辛辣的文字,十分得
轻松好读,即使是我这个既没有娃也没有娃他爸的
单身女青年,也觉得这本书大有可读之处,恩,完全可以当做笑话书来看嘛,真的是每一页都笑点满满啊,而且,读完之后还可以放书柜里收好,等到有朝一日
自己也生了个熊孩子还可以拿来
温故而知新。
一举两得,再好不过了。
若你恰好是个新晋级的麻麻,那作者的吐槽或许会让人
感同身受,大有
知遇之恩之感。艾玛,这种事儿真是再平常不过了好嘛?哎呀,我家那个兔崽子也是这么讨厌啊!当麻麻真的是
很辛苦啊却也
很开心的呀!
若你孩子已经老大,不再整天缠着麻麻,开始去
追求漂亮小姑娘或者
精神小伙子去了,这本小书,只怕也会让你想起那些初为人母时候的
慌乱和一团乱麻,还有那些
乱七八糟生活里手捧着自己宝贝的
感动和
满足。
(鉴于俺没有过熊孩子,俺只听过俺的小伙伴吐槽,所以以上言论,纯属推断和猜想。)
作者的画技,
老实说还真是不敢恭维,一眼望去,生硬的线条,简单的几个色块填充,简直叫人怀疑这么
粗制滥造怎么好意思打着“涂鸦日记”的名号出书。
然而,再细细看一眼,不由觉得,这样简单直白的画法,却是十分生动,即使只是线条的变化,也竟然十分形象,将一个新妈妈面对熊孩子不断地闹腾时候那种无奈却又
甜蜜的
心情描绘的十分形象。
关键是,这样随手的涂鸦,给了无数新妈妈们启发,这样简单的画法,哪怕是手绘白痴,也可以尝试的,若是再加上几句属于自己和熊孩子的故事属于自己的心情,那么,一本属于自己和孩子的涂鸦日记便华丽诞生了。
我想,作者的涂鸦日记,之所以在博客上大受欢迎,不仅仅是因为她和自家熊孩子之间的种种对抗,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而且,她的这种记述育儿过程中
感悟和体会的方式,给了无数新妈妈启发,那就是,每一个妈妈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配上自己的经验,写一本属于自己和孩子的,
永远的甜蜜
回忆。
等到熊孩子长成大孩子长成成年人的那一天,若他看到自己小时候给爸爸妈妈带来的种种麻烦,若他看到
年轻的爸爸妈妈和自己对抗的种种尴尬和无奈,只怕在笑到肚子痛的时候,也会由心底,生出对
父母深深的感动和爱吧。
PS:扣掉的一分,是因为名字,这么有趣的一本书,就不能取个有点创意的名字吗?
《小鬼当家》读后感(四):很萌很好笑的涂鸦育儿书
我不喜欢看母婴系列之类的书籍,一来因为自己尚未到那个阶段并不需要知道,二来一向对
小孩子不怎么喜欢。当初决定看这本书主要是因为书的展现形式是涂鸦的,迄今为止,我甚少接触这种展现形式的书籍,可以说是开了先河。
大学室友已经大多是孩子的母亲,空间里总会看到她们晒孩子的照片,
抱怨带孩子是如何的
辛苦,如同书中母亲遇到的那些难题:严重缺乏的睡眠、小心翼翼的呵护还是会生病等貌似都曾在她们的说说里看见过,如此看来
经历过母亲这一身份的人一定会对此书感同身受,而我纯粹的当做漫画书来给自己提前预热这一方面的知识而已。
作者的漫画技术并不怎么娴熟,但是却能很好的表达人物的
感情。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会抱着书看的
捧腹大笑。妈妈生气的表情,发怒的表情,
无可奈何的表情,
惟妙惟肖。简单而不失童真的对话也会让我
哭笑不得。比如书中母子一起去邮局,妈妈给了
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一枚硬币,孩子问为什么,妈妈回答:“要学会跟那些不那么
幸运的人分享你的幸运。”孩子不懂幸运是什么意思,而妈妈又不能很好的给幸运下定义,于是
啼笑皆非的对话上演了。
我家也有一个如书中老大一般年纪的小侄女,虽然没有办法体会到书中妈妈那些苦楚及
艰辛,但是孩子带来的乐趣,我还是知道的不少的。比如,我家小侄女害怕警察叔叔,每次我想要
息事宁人,让她不要闹腾时就会说你再不怎么怎么样,我就叫警察叔叔了。小侄女最初倒是很害怕,如此几次反复之后,她似乎
感觉到我只是吓唬她,而下一次当我重复时,她鼓着腮帮子对我说:“你怎么就会叫警察叔叔?能不能想点别的办法。”我就被逗得哭笑
不得了。
所以,这本书的笑料笑点也不是一点点。基本只要你笑点不是太高,能从头笑到尾。书的最后章节里天才宝宝的50条坑妈法则可谓总结的太过精彩了。
《小鬼当家》读后感(五):读 后 感 ,这本书是励志?鞭策?
大学论文写的是
安妮宝贝的《莲花》,
我喜欢苏内河,她
执着、热烈,在外人看来她是疯狂的、不顾自己、不爱惜自己,但我觉得她是爱极了自己,她太善于保护内心的感受,而忽略外在的环境或者说舆论压力。舆论对于她够不成任何威胁。我希望自己是这样的人,但一直不够
勇敢!《男人帮》里黄磊说,我一直活的不如顾小白勇敢,这次我要好好活着。
很多人不希望自己有孩子,是因为不够勇敢去面对孩子的调皮,又觉得她们不能够给孩子一个明媚的
未来,我觉得我很
懦弱的不能给自己宝宝什么很好的
教育,所以不敢面对。
又觉得自己分明还是个孩子,还没有在这个
花花世界玩够,怎么能要一个
累赘呢?一定要实现了
自己的理想再去
结婚、生子。
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
有时间去实践
理想,比如到西藏!写一本书!
常把世界花花看,莫将心田草草耕。
辣妈安柏·杜西克在那么繁忙的照顾孩子之余写了这本书,而且那么风格那么搞笑,图画配的
入木三分。
我到底有她忙吗?真是有些人无论嫁给谁都是
幸福的!
我这样,既不
努力的开心,也不努力着生活,到底在努力什么?
《肖申克的救赎》说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
我总不希望自己是第二种。
与其说 这本书是育儿书,不如说,有一点点励志和鞭策。
其实,有点跑题了,在讲毕业论文的时候我想说,
一个孩子的
童年关爱是她今后发展的终极探索。
内河是因为童年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在成年后不得不疯狂的寻找一段让自己释怀童年阴影的爱。
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给你的爱是无私的,所以内河终究注定寻找不到能够抚平伤痛的男人。
终究只能自救,在西藏墨脱之旅后,找到了灵魂归宿。
这本书没有讲如何关爱孩子,但她传递出内心对孩子的关爱。
我们还没有做父母的人,一定要切记:不要忘记关爱孩子,在他幼小的时候。
说的很沉重,其实和书中的内容没有太大关系,书是很搞笑、轻松、幽默的。在领略这种放松的情绪后,我发出的大感触而已。
《小鬼当家》读后感(六):每个人都曾是个熊孩子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从头笑到了尾,简简单单的线条画,把妈妈如何带熊孩子的好笑过程描摹得生动有趣,妈妈真的是一个孩子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我也曾是个不省心的熊孩子,晚上不好好睡觉,一到夜里就闹腾开,深深地觉得我的身高和以前晚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最让我妈头疼的是,我爱踢被子,每每都睡不了觉,得半夜起来帮我拉被子。有一次,她找来了一种被子,是铺好后两边都有扣子的,专门用来对付我这种爱踢被子的小孩。我也挺愧疚让妈妈这么累的,不要怀疑,小孩子也会不好意思的!所以我把扣子一直扣到很高的地方,留下很小的转动空间,然后我一觉睡到大天亮,起来发现,我夜里把扣子全都蹬掉了!自己也被自己的“杰作”惊呆了,事后想想,一定是我扣子扣得太多,反而把自己束缚得太紧,起了反效果。于是,我继续过着夜里踢被子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妈妈很严肃地跟我说,她没精力再在半夜给我拉被子,以后都要靠我自己了。奇迹般地,从第二天开始,我再也没踢过被子,也许是潜意识中小孩的任性和依赖在作祟。
在家里,妈妈是比较严肃的,难糊弄的,熊孩子也很识时务的!我经常摔了这个,弄坏了那个,各种开动脑筋如何隐瞒过去,小谎言简直脱口而出,无师自通!很久以后,我和妈妈说这都是时势造英雄,逼出来的生存之道。有次我一个人在家时摔坏了书桌上的台灯,灯泡坏了,碎片洒在地上,我就拿着扫帚扫好归到一边,然后把台灯罩子往墙的方向摆放,这种隐瞒方式真的相当拙劣!我一边等爸妈回来,一边忐忑不安,但是他们居然两天后才发现!我已经忘了他们发现后怎么“处理”我了,但现在想来,真的很是有趣。我这种小把戏接二连三地上演,刚去一个地方买好玩具,就忘在了下一个地方;刚买好氢气球,一转头,一松手,气球就上了天。
现在想来,妈妈一定又好气又好笑又无奈,作者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也碰到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状况,但不管是行文,还是图画,都洋溢着拳拳母爱,让人暖心。这本书不仅是年轻妈妈的带孩子指南书,更适合每个年龄层的人来好好阅读,想想自己曾是个多么难以让人招架的熊孩子,想想自己有多么幸运摊上了这样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