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5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妞妞》读后感(一):妞妞
周国平,一个父亲的札记《妞妞》 在把《妞妞》一书交付出版以后,我自以为完成了一个告别的姿态,与妞妞告别,与女儿告别,与我生命中一段心碎的日子告别。我不去读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它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座坟,我垒筑它是为了离开它,从那里出发走向新的生活。 人们常常期望一个经历了重大苦难的人生活得与众不同,人们认为他应该比别人有更积极或者更超脱的人生境界。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漩涡。 我旋生旋灭,看破红尘。我死后世界向何处去,与我何干?如今,你纵然也不能允许我死后的生存,却是我留在世上的一线扯不断的牵挂。有一根纽带比我的生命更久,长,维系着我和我死后的世界,那就是我对你的祝福。有了你,世界和我息息相关。 岁月之流终将荡尽我的微不足道的存在和悲剧。 让我对亲子之爱和性爱作一比较。 从理论上说,两者都植根于人的生物性:亲子之爱为血缘本能,性爱为性欲,但血缘关系是一成不变的,性欲对象却是可以转移的。也许因为这个原因,亲子之爱要稳定和专一得多,在性爱中,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是寻常事。我们却很难想象一个人会因喜欢别人的孩子而厌弃自己的孩子。孩子幼小亲子关系的生物学性质愈纯粹,就愈是如此。君不见,欲妻人妻者比比皆是,欲幼人幼者却寥寥无几。 死亡如同一个卑鄙的阴谋,已经把这个毫无戒心的小生命团团包围。 所以我也不会把从未存在过的事物感受为一种空缺,然而一旦存在过,爱过就全然不同了。如果失去你,你留下的空缺将永远暴露在我心灵的视野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它填补或遮盖,但你的存在也将因这空缺的无可弥补而继续无可替代。 当文明遇到赤裸裸的野蛮时,语言便失去了任何功能。 然而,什么是命运呢?命运这个概念岂不意味着拒绝一切因果性的解释,面对业已发生的灾难,承认自己不具备解释的能力和权利,只有默默忍受的义务?命运是神的意志的别名,对他既不能说不,又不能追问为什么。想可以做任何事,不需要理由,不作解释,在神的沉默中,我也沉默了。 爸爸疼妞妞哭,今生今世,妞妞是永远的哭声,爸爸是永远的疼痛。 我独坐在黑屋子里,怀里是妞妞,他小手紧紧勾着我的脖子,小脑袋意味着我的肩膀似睡非睡,我搂着她也似睡非睡。在这朦胧中,我忽然异常清晰的感到岁月正在飞快的流逝,带走妞妞,也带走我自己,一眨眼,生命已到尽头,我自己的喊声把我惊醒:人生真是一个骗局! 男人的理智是逻辑,与感情异质,容易在感情的冲击下溃散;女人的理智是直觉,与感情同质,所以能够在感情的汹涌中保持完好无损。 所以你不做选择,选择被拖延下来了。你给这种拖延找到了一个表达,叫做顺其自然,这当然是自欺,因为不做选择已经是一种选择,拖延意味着丧失手术的机会,顺其自然就是听任疾病一点点发展并终于夺去妞妞的生命。 雨儿打亮手电,让我看他的口鼻腔。上颌肿瘤日日渐长,快塞满口腔了。右鼻孔被肿瘤堵塞,只剩下了一个小孔,由于使劲用嘴呼吸,上嘴唇开裂,渗着鲜血。 小宝贝多冷啊,别的孩子不定怎么哭闹了。今天晚上他和爸爸妈妈玩还那么快乐,笑的那么甜,我哄她睡,她故意逗我,突然“啊”的一声,狡狯地一笑。随即疼痛就发作了,不停的喊“磕着了”。我说:“没关系,跳跳舞就好了。”他跟着说:“磕着了,跳跳舞。”我跟随音乐跳舞,她笑了,笑出声来,立即又转成哭声,喊“磕着了”。我赶紧夸她,说她乖、好、可爱,爸爸喜欢极了,她吃亏,渐渐安静下来,自己说:“吃吃小手睡觉觉。”我抱她到走廊里踱步,直到他睡着。 当生命的延续已经成为纯粹的痛苦之时,结束这种痛苦岂非也是生命的权利?我在这个案例中看到的与其说是法律对生命的权利的维护,不如说是法律对生命的权利的嘲弄和剥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最直接的事实:妞妞正在遭受无法忍受的痛苦,而且由于不存在一丝复原的希望,遭受此痛苦已经毫无意义。面对这个事实,做父母的因为怕承担责任而袖手旁观,不是太自私了吗?至少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困难并非来自法律,而是来自情感。癌症正在肆意破坏它的各个器官,但尚未彻底毁掉他对这个世界的感觉。看到她痛苦不堪,我希望她尽早走。可是,只要她不死,痛苦,总会有暂时缓和的时候,尽管历时越来越短。在那样的时候,他又有了听、说、交流、活动的愿望,即又有了生的愿望和乐趣,于是我又希望他活下去,哪怕多活一天也好。诚然 早走晚走对她来说区别不大了,尤其是对他那个不久以后不再存在着她。对我们来说区别也不大了,尤其是对不久以后必定要失去她的我们。然而,人生岂非只是早走晚走的区别嘛?延长她的生命,缩短她的痛苦,这两个动机水火不容,要确定一个让她走的准确时间是多么难啊。而最难的是,做父母的对自己的亲骨肉如何下得了手!
《妞妞》读后感(二):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在我的年度书单上静置很久的一本书——偶然的在图书馆的某处它找到了我,于是我便带它回了家。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它讲述了一位父亲对女儿如何爱的深沉以及见证了一位小“”妞妞”如何在这浓厚的父爱里出落地美丽大方…这本书应该是更偏向于体现了如何教育孩子更好的成长。最起码,我以为它是一个幸福的小故事,我渴望从这里感知温暖和触动。然而整整一周时间里,我怀揣着忧郁悲怆的心情读完了它——深深感受到了那份温柔细腻的父爱和面对死亡的无奈悲痛。 书的扉页上写着一句话:我爱我的女儿胜过一切哲学。 从“妞妞”的诞生开始写起,我和周国平一样,做好了迎接这个鲜活可爱的小生命的准备,却万万没想到这个故事从开头就注定了是个悲伤的结局。原本出生美丽的女儿在其出生后不久便被诊断为患有绝症,还没好好感受初为人父之喜悦的周国平不得不接受这种绝望,面临各种各样无法抉择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在戳痛他的内心… 最终他决定不做手术,用心培育女儿,让她虽短暂的生命也要笼罩着父母的宠爱、呵护与快乐。 从这位深陷命运捉弄的父亲也是哲学家的字里行间,我除了看到细腻的父爱、心碎绝望、敏感脆弱… 更多的看到了周国平关乎生死、选择、情爱、苦难、幸福…的独特视角和宏达的眼界,讲述了许许多多让我顿悟的思考。
《妞妞》读后感(三):愿妞妞下辈子一切安好
对于一个还是学生的我,我不知道成为父母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所以我也不能理解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在失去孩子时的那种悲痛。但是,在看到妞妞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开口说话时,我流泪了。因为我知道,这个如此可爱的孩子,她活不长,即使她再可爱,她都是具有一个病态身体的孩子。《妞妞》读后感(四):两个女儿和一个父亲
从妞妞到宝贝,周国平变了,从狂热的夏到温润的秋,从动辄大哭大笑的奔放到天台上默默抽烟读想心事不与人知,从汹涌的感动感慨感性到深沉到有些刻板的理性。《妞妞》读后感(五):时间都去哪了
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却再也等不到你听我说。《妞妞》读后感(六):妞妞~~
我是鼓足了多大的勇气才敢翻开这本书,又是多少次哽咽着强迫自己合上,几度平复下来然后再忍着泪,最终读完了这本书。我试图想从哲学家的文字里取点儿育儿经,后来才发现,就像作者自己说的,再多的头衔,身份,名誉,都抵不过一个永恒的父亲的称呼和角色。我无法想象一个研究生死的人是如何在自己经历的苦难中获得解救的,或许在妞妞死的那一刻,那时的她的父亲也随之而去了吧。
我们卸下所有必要扮演的社会人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年幼的孩子是多么的单纯和美好,这种注定着一生扯不断的血缘在不断加重着彼此的牵念,他们就像一只小船,在你意料之外的驶入了你的生命,然后你将用尽你的一生无怨无悔为之遮风挡雨,有很多时候,孩子会逼迫着你变的坚强,变的强大。
我总会想起顺顺那次满嘴淌着血,那明亮的眸子里闪着无限的恐惧,小手紧紧抓着我衣襟的那一幕,那时的他还不会说话…我一路抱着他,一直勉强的挤着笑安慰他勇敢不怕马上到医院马上不疼了,直到把他送进急诊室的那一刻,大门一关,我才敢躲到角落去哭…
而书里的妞妞,又面临过多少次这种非人的疼痛折磨,每次看到书里描绘她咿咿呀呀的学说话,不停的叫爸爸,找爸爸,又摆着小手跟着节拍舞动,但会突然的捂住眼睛叫起妞妞疼爸爸疼,每次看到这儿我都难受的说不出话来……
是让她瞎?还是让她死?这是书里反复出现的句子,就是这个让她的父亲或许纠结悔恨无助痛彻心扉一生的选择,可能是我们无法真切体会的一种精神的撕扯,终身无法释怀的痛!所以看到有些书评一直在责怪妞妞爸爸过于抒情,缺乏常识,是个不合格的爸爸之类的,我是无法接受的,当一个人用文字祭奠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小小的灵魂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宽容一点儿,如果把你还原到这个故事里,也许你除了听天由命也就没别的了。
妞妞最终还是死了,仅仅一年半短暂的昙花一现,而她最终也没有看见过同样遭受过千次万次的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的爸爸妈妈的真实模样,这真是让人跟着心疼,这样一个鲜活的小小的生命,终究抵不过癌症的魔掌,当我们无法解释一些难以接受的现实的时候,我们就会搬出命运这个词,就像作者说的,生和死对一个人来说是最神秘的,因为你好像都无法亲身参与,所以当一个小小的她(他)降落的时候,就是在重现上演着你的降生,在他们身上,我总会发现熟悉的影子熟悉的语调还有熟悉的性情,但最终他们还是渐渐的走远,就像龙应台写的——我们就这样望着他们的背影,直到拐角处,也没有回头……而书里的妞妞,只不过走的早了一些,是啊,我觉得我和作者有着共鸣吧,趁着她还不懂得留恋生命的时候,长痛不如短痛吧,我也相信,妞妞,现在一定正在一个有光的有“亮亮”的世界健康快乐的笑着,活着。
看到作者和雨儿分手,我很难受,作者后来也叙述过并且接受了两个人分手后的各自的新生活,所谓的风流韵事是人们最爱谈起的,不过我深深记得那段话“我鲜明的意识到,我们的生活轨道将越离越远,内心为此感到悲哀。曾经生死与共的人竟然在大千世界里变成不在相干的陌路人,另一人的死亡将只是世界上无数新闻中的一个新闻罢了,这样的事情虽然在不断的发生,却使我震惊于生活的无情。”写的多么悲观绝望,写的让人不禁怀疑起人生,是啊,只有孩子才是婚姻的见证者,才是夫妻血缘的融合,有了孩子才要更加珍视现在的彼此,珍视彼此的拥有,因为这一个个小小的生命都是你的天使,你的精灵……是永远不能割舍的神奇的纽带。惜缘。
《妞妞》读后感(七):意义之外的意义
我们做一件事情,有时候并不是要为了某个意义而去做,但是有的事情做了之后却能引发之前未预料到的影响,产生了意义。就像《妞妞》之于作者。作者在自己失去了心爱的女儿后,试图在文字中找到悲痛的出口,或者用他自己的话说,写一本送给妞妞的书。世界上每天都会有很多儿童离去,对于别人而言,这只是一个数字,一个概念,然而对于一个孩子的父亲而言,死亡的全部概念就是这个人,世界上只此一人,独一无二,失去了便再也没有了。失去之后的虚无感,悲痛感,我想一定是很痛很痛,但是别人又无法分担。因为付出,因为用心所以珍贵吧。妞妞出生之前,女儿对于作者来说是抽象的,甚至在刚出生不久,也是这种状况,以至于在决定是要未动手术完整却很快将走到生命终点的妞妞还是要残缺的但是却有希望长大的妞妞时,作者内心的声音告诉他,要么就要一个健健康康的妞妞,要么宁可不要这残缺的小生命。所以,作者放弃了。。。十八个月后,妞妞被癌症一点点抽尽了生命的活力,永久的离开了人世,这小小的婴儿承受了癌症扩散的剧痛,而作者见证了妞妞的成长同时也陪伴妞妞一步步接近死亡,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说之前女儿只是一个概念,那么现在女儿就是妞妞,妞妞就是这个有着乌黑眼睛,喜欢听音乐,喜欢光亮、喜欢绿色小圆板、喜欢组词游戏、漂亮却见不到光明的幼儿,就是这385天里的一颦一笑,一声声“爸爸”“妈妈”、“珍珍”的稚嫩呼唤,在妞妞走后,作者陷入了自责和怀疑,当初的选择是不是对的?也许,无论做出哪个选择,作者最终都会后悔,因为面对不了的是妞妞离开的事实,然而这却又是回避不了的。突然想到了去年夏天的一个经历,我家养的一条小土狗BB突然间生病死掉了,在它生病期间我想尽了一切办法,就为了它能够活下来,但是最后它还是走了,早上起来,看到僵硬了的BB和一地的鲜血,我嚎啕大哭,伤心的不得了,一只宠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何况血浓于水的亲情。《妞妞》读后感(八):短评
女儿妞妞降生不久,却意外查出患上绝症,各种医术都无力回天,仅在人世间停留了短暂的一些时日,便匆匆离去。周国平还没有享受尽初为人父的喜悦,旋即便需要承担女儿夭折的痛苦,但是,渐渐从大悲痛中走出的他,想为这个不幸的女儿写一部生命记录,写一部“父亲的札记”,如序言中所说:“在妞妞这个昙花一现的小生命身上,我的亲情和我的苦难交织在了一起,苦难使我对亲情有了刻骨铭心的感受,亲情又使我对苦难有了追根究底的思考。”书中既有作为一位父亲对妞妞诞生、发育、患病、离去的生命全过程的记录,又有作为一位哲学家从对妞妞短暂生命的见证中引发出来的对亲情、苦难和人生的形而上的思索。感性的抒情与理性的思考兼而有之,情感充沛而至于不泛滥,理智深刻而不至于薄情,向读者传达着“珍惜亲情,承担苦难”这一主题和祈愿。《妞妞》读后感(九):结局?
妞妞的“磕着了”着实让人心疼。她尚不知疼痛的溯源有千千万,身体的、心理的……在她有限的生命里面,所认识到的,不过就是磕着,会疼。所以当肿瘤的魔爪肆虐着这个幼小的身体,她竭尽全力所发出的咒骂,不过也就是“磕着了,他妈的,谁干的!”《妞妞》读后感(十):没有再读一遍的勇气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着实让人揪心而又伤心,没有再读一遍的勇气!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一个一出生就患有癌症必死无疑的小女孩,只有一年半的人生,只过了一次生日,只看过几个月的世界就因癌症失明,在幼小的身体上承受了常人都不能忍受的痛苦,而父母的选择困境永远是黑暗,因为无论哪种选择或不选择都是殊途同归。看到80%的时候就已经无法顺畅得阅读了,因为几度忍住了泪水。虽然作者从哲学也好,人性也罢,宗教也可,或者说各种方面进行了辩证的看待,但当事人永远无法释怀,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当那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之火还未旺盛就逐渐消逝的时候,这鲜活的,纯粹的生命奇迹就这样陨灭消逝了,人生的大悲剧也不过如此。之前看过一本《惜别》,虽然说的是送走了父母的离别,但毕竟人生的完整还是有意义的,而这一年半的人生和这一出生就注定了毁灭的过程,如何让人能够泰然处之,如何能够安然受之,又怎么能走通这心里的荆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