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在豌豆上》是一本由[日] 湊佳苗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睡在豌豆上》读后感(一):最初的情感
读完这本书有一种疑惑不解,那就是结衣子苦苦想要揭穿的真相的姐姐,她到底想要什么,是最初的姐姐,还是真正的真相,从小到大的情感骗不了人,而这种让她怀疑不是原来的姐姐的感觉就是睡在豌豆上。 正如童话故事里的一样,本书意在找回真的姐姐,而豌豆公主上的故事,相信大家也不陌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王子,要真正的公主作为他的新娘,于是就用这个豌豆来测试公主。这也是万佑子给结原子讲的故事。贯穿两人整个回忆的豌豆公主。在这里要说一下这两个人的深厚情谊了。 也许每个姐妹都有这样的感情,姐姐永远比自己漂亮,比自己厉害,而姐姐永远是对自己很好的,无论自己做了什么,都是被保护被呵护的,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姐姐即使不喜欢,也会帮自己做到,这就是结衣 子一直依赖姐姐的原因,可是有一天,姐姐突然失踪了。 姐姐失踪了之后,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妈妈开始变得浑浑噩噩,每天出门沿着失踪了路线寻找可疑分子,而结原子却只是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从此,她由妈妈接送,而本来是富商的家庭,也怀疑是绑架案,但却没有绑匪电话。直到另一个失踪的女孩被找到,她被囚禁了五年,被一个养狗的男人当作狗一样囚禁了五年,就在离她家不远的地方,而别人却以为她被山神吃了。而这时也引起了母亲的注意,因为她想到万佑子可能也在附近。 于是家里开始养了一只猫咪,又白又有高贵血统可爱的猫咪,而这只猫咪变成了妈妈试探左邻的武器,每次以找猫咪借口让结原子去敲别人家房门,而结原子在一次又一次的试探后,也受尽了侮辱和打击,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被当做变态看的。 家人就在怀疑和等待中过着,寻人启事也一直在,直到两年后的一天,万佑子回来了, 而结衣 子却发现者不是原来的万佑子,她一直不敢说出来,因为妈妈会生气,直到外婆也发现了,做了亲子鉴定,在90年代的亲子鉴定还是很贵的,于是在结原子长大后开始怀疑亲子鉴定的准确性┅┅ 而这种不自在的感觉就是睡在豌豆上吧。作者凑佳苗一直是我很喜欢的悬疑作家,《告白》我也看过,这本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也让人思考良多,运用过去现在分镜头来叙述整件事,每个物品都可以成为过去和现在的联系,新颖别致,也让人吊起胃口。而结尾也算是意料之内,因为似乎所有的推理作品,这种感觉一般都是对的,就像《摇曳不安的心》小孩也怀疑妈妈不是原来的妈妈,而事实就是这样,不要忽视小孩的感觉。 而当结衣子面对真相的时候也非常震惊,也许,她想要寻找的最初的感情还在吗,原来她苦苦寻找的姐姐就这样舍弃了她的感情,所有人知道,就她一个人蒙在鼓里,她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因为一直把后来的姐姐当做不是亲姐姐,但是她到底该要亲生的姐姐,还是要最初的感情呢,她连自己是不是亲生的都开始怀疑了。 而我们是不是也开始思考,这最初的疼爱,是否保留,还是迎接新的疼爱呢。人心中所相信的真正的感情,又是什么呢?
《睡在豌豆上》读后感(二):你是我的姐妹
第一眼看到《睡在豌豆上》这本书,就觉得书名特别亲切,感觉应该是一个童话,睡在豌豆上的公主,醒来找到王子这样的故事,看完才发现书里面的情节却远比我想象的复杂的多,复杂的多。《睡在豌豆上》读后感(三):硌在心里的豌豆
前半部分放下书好多次 断断续续才看完《睡在豌豆上》读后感(四):最真不过陪伴
诗情的名字下面是一个悬疑叠生却充满爱与依赖的故事。 首先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十三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夏天,结衣子的姐姐失踪了,全家陷入疯狂的搜索模式。警方束手无策,而妈妈变成了时常四处寻找可疑嫌犯的怪女人。结衣子对于姐姐的失踪感到自责又难过,心里总想着,“如果那天我和姐姐一起回家就好了”。然而,姐姐失踪两年后,有人在神社前发现了一名女孩。当所有人都因寻回姐姐而激动兴奋不已时,她却无法承认那名女孩是曾将朝夕相处的姐姐,是那个为她讲《豌豆公主》故事的万佑子。就像童话《豌豆公主》的那颗豌豆所带来的怪异的感觉一样,结衣子觉得那个女孩——也就是所谓的她的姐姐很不对劲,这种异样感在她心里滋生,吞噬着她,让她难受,想解开谜团,那个一直想发出的问题,一直堵在胸口。可是当她真的找到她心里那个问题的答案的时候,却不得不面对真相:这原来也不过是一个局。 其次也得来认识下这个讲故事能力超凡的作者湊佳苗。作为一个日本备受瞩目的推理小说家,我本以为她的作品充斥着悬疑风,但其实这作品更多的是温情和感动。除了会讲故事,把这一部作品完整讲述下来,作者对于主人公的内心把握也很是很通彻明白,甚至于让我们读者有股感同身受感。 我很喜欢悬疑类,因为我觉得刺激,尤其是找真相的过程充满了乐趣和对未知的探索,惊险却又停不下来。然而这部作品却和我所看到的推理悬疑类小说不大一样。 《睡在豌豆上》,以那个《豌豆公主》故事作为契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了失去姐姐的结衣子内心的思想斗争,重点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所谓的探寻真相其实不那么恐怖,我顶多觉得这是一个设好的局,大家都知道了却唯独主人公被蒙在鼓里,听着很心疼。她从一个当事者变成了一个局外人,以至于怀疑自己在家里的分量。那个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姐姐那个清楚知道自己喜好,而自己也对她了如指掌的姐姐啊,真的是她吗?其实结衣子心里是有答案的。我们同在一个屋檐下相处了这么多年,从小到大,且不说是否骨脉相连,但是日日夜夜的相处,陪伴才是最佳的见证。我陪着你走过大街小巷,体会乐趣,我陪着你看遍山山水水,感受愉悦。我陪着你吃过每一顿爱的不爱的饭菜,接触每一个或喜或恨的人。你也本是柔弱,但是你因我有了软肋,所以出现铠甲甘愿做我的英雄。所以,后来寻回的姐姐啊,结衣子在她身边感受不到曾经有过的温暖,她心里其实早有答案哪个才是她心中所谓的”姐姐”。 最真不过陪伴,我心疼主人公这些年的自责,也感叹她心里的坚持。以自己那份感情来判断,哪怕最后的真相让人难受,让人心里愤懑,但是,至少证明了一件事,最爱的那个姐姐啊,你是在的。你曾给过得陪伴不会消失,我们依然在一起。心在一起。
《睡在豌豆上》读后感(五):谁是真正的姐姐
记得有次看倪萍主持的《等着我》寻亲节目,看到有一个男孩3岁时不慎被拐,从贵州拐到广东普宁,在9岁时被警方解救回来,但是因为孩子已经没有儿时的记忆加上在养父母家的生活习惯和贵州很不一样,半年后借着探亲的机会又回到养父母家,再也没有回来过,即便亲生父亲绝症病危,也没了他的消息。后来在节目组的牵线下,已经身为人父的他和亲人通过节目相聚,场面唏嘘不已,近乎斑白鬓发的母亲,抱着久违的儿子,失声痛哭。
《睡在豌豆上》读后感(六):向左走还是向右——读《睡在豌豆上》有感
可能我还是并不知道该如何写才是一篇合格的书评,只能信马由缰的想,信马由缰的写。《睡在豌豆上》读后感(七):人性与亲情
刚开始看这本睡在豌豆上,感到很奇怪。为何?因为睡在豌豆上,这和悬疑类有何关系?这本书被划分进情感悬疑类。另外我也是被书名吸引,总的看下来 ,这是蛮不错的一本家庭言情小说。《睡在豌豆上》读后感(八):我变成了那颗豌豆
“我的名叫结衣子,我有个名叫万佑子的姐姐,有一天,姐姐失踪了,两年后,姐姐又回来了。”一言概之,《睡在豌豆上》就讲述了这么一个看似简单并不复杂的失散后又重逢的故事,可是相比一般失而复得的感动喜悦,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却是怀疑、不安与冲击。 凑佳苗的小说除却几部治愈系,其他的比如《告白》《赎罪》都在观看过程中给读者带来丝丝寒意,就像是把冰块放在心脏里,随着冰块的融化,冰水顺着心脏发达的血管流向四肢百骸。无论是女教师的复仇,未成年人比之成年人毫不逊色的恶意,还是失去孩子的母亲加诸在其他幸存孩子身上的扭曲的道德枷锁,日常的黑暗面被无限放大,灵魂被拷问,这部也不例外。 无论过多少年,无论真正的“姐姐”是否归来,豌豆公主这个故事,这个万佑子在失踪前讲述的最后一个故事,始终萦绕在结衣子的脑海中。故事中那颗放在层层羽绒被之下的豌豆测试出了公主的真实性,而此刻的结衣子,也变成了故事中的那颗豌豆,她用自己到目前为止的人生去测试归来的姐姐是否就是给“我”讲述故事的“万佑子姐姐”。 当与失踪后的姐姐第一次碰面,结衣子就开始怀疑,大喜过望的父母或许是被喜悦冲晕了头脑,可结衣子知道祖母和自己一样怀疑,可是大家都渐渐地相信这个归来的女孩子就是万佑子,连祖母也倒戈,最后就连DNA 也证明了她就是和结衣子有血缘关系的姐姐,但是她不是之前给“我”念豌豆公主的万佑子姐姐,我绝对会找出证据,不惜一切。 这个故事的谜底的确出人意料,到最后,只有结衣子一个人被蒙在鼓里,可仔细想了想,作者并没有给结衣子那个她真正想弄明白的答案:“我”寻找的究竟是什么?看完整本书,我觉得,结衣子在不依不饶地寻找记忆中的“万佑子姐姐”的同时,她也是在为自己“悲惨遭遇”呐喊,最开始把自己变成豌豆的不正是自己的父母吗?被自己的母亲当成猎物去寻找凶手,自从诱拐事件发生后,家坏了,自己正常的成长,自己沿着轨迹按部就班的生活崩坏了,连那只代替万佑子陪伴自己的小猫也被送走,可现在,为什么大家能够这么轻易把一个不是“万佑子”的少女当成自己的姐姐,那自己之前遭遇的一切究竟为了什么?! 凶手一个说是无奈实则自私至极的选择,却影响了两个家庭三个孩子的一生,在“我”被心结折磨地同时,与我度过这么长岁月的姐姐一直在被“我”记忆中的“万佑子”折磨,“我”的父母何尝不是在受着煎熬,凶手一个看似冠冕堂皇的为了爱的理由,至少身为读者的我一辈子也不会原谅。当然,透过这个故事,凑佳苗也对我们每个读者提出了问题,养育之恩与血缘关系那个更重要?一边是一同生活培养的感情,一边是没有感情基础的血缘至亲,你会选择哪一方? 你的答案是什么?看到最后的真相,我想你也会和我一样陷入无言的沉思。
《睡在豌豆上》读后感(九):家人关爱,血缘关系,孰轻孰重?
家人关爱,血缘关系,孰轻孰重? 评/《睡在豌豆上》 文/小鱼儿 午后闲来无事,在网上看新闻。一则新闻吸引了我。“一位父亲因儿子玩手机极度生气,将手机扔出了窗外,没成想,儿子也跟着跳了出去。”且不论,父亲的做法是否值得商榷,对于沉迷在手机世界的孩子而言,手机比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父母还要重要。正为新闻中的父子唏嘘不已时,眼角余光突然看到了电脑旁的书---《睡在豌豆上》,一本同样探讨了血缘关系重要性的小说。 《睡在豌豆上》是日本知名推理小说作家湊佳苗的作品。与《物语终焉》,《高校入学考试》等作品相比,这本小说更侧重于小说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通过一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向读者传递了她的想法:家人关爱,血缘关系,孰轻孰重?从小说封面介绍“动摇亲情价值观的终极之迷”可见一斑! 《睡在豌豆上》以“我”---妹妹安西结衣子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多年前婴儿掉包引发的真假姐姐安西万佑子鉴别记。小说开始于“我”大二暑假回老家,在三丰市火车站偶遇准备去医院看望生病母亲的姐姐和她的朋友遥(出生时被她的姨妈替换到安西家的假姐姐),从而揭开了一段陈年往事。湊佳苗娴熟地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以“我”小时候和姐姐一起买过东西的“丸一”杂货店,和姐姐最后一起玩耍的地方大龙神社,甚至在家里冰箱中找到的冰淇淋等为切入点,将“我”的思绪不断拉回至姐姐失踪前后,通过结衣子的回忆让读者产生代入感,仿佛亲眼所见姐姐的失踪,妹妹因此自责不已,全家人陷入慌乱之中……让人不禁为小女孩的失踪,全家人生活因此被打乱唏嘘不已。 两年后,姐姐归来,敏感的结衣子和外婆对她的身份产生怀疑,尽管事实证明了她和结衣子的血缘关系,但结衣子知道曾经和自己亲密无间的那个姐姐“遥”再也无法回来了。而更令她无法接受的是,父母早已知道真相,却一直未告诉她。小说结尾,伤心的结衣子在警察局门口提出疑问:人心中相信的真正的感情,到底是什么?这,也正是作者凑佳苗期待引发读者思考的问题。 美国人际关系指导师基拉·阿萨特里安曾在其代表作《恰到好处的亲密》一书中指出:“没有任何一种人际关系具有天然的亲密感,它们都需要你学会了解,付出关爱。家庭关系的确能让人感到亲密,但也只是你辛苦付出的回报而已。“换言之,若因为血缘,家庭关系,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家人认为不需要付出关爱,不需要了解对方就能一直拥有对方,那么迟早你会失去TA。 《睡在豌豆上》中,姐妹两人,虽然年长两岁的姐姐万佑子最受父母疼爱,但她并未恃宠而骄,而是对妹妹数年如一日般付出关爱,为妹妹睡前讲故事,就算因为和妹妹一起玩轮滑不慎摔倒眼角受伤也未责怪妹妹……虽然结衣子印象中让自己感受到无限温暖的姐姐事实上并无血缘关系,但这并不妨碍两个人亲如姐妹相处。如果没有“万佑子”被亲小姨拐骗事件,也许结衣子会永远和姐姐这样幸福下去。 在真正的万佑子回家后,结衣子一直试图证明她并非失踪前的姐姐,无法接受她和自己的血缘关系。与其说她想找到她所期望的真相,不如说她想找回记忆中和遥之前的快乐时光。恰恰相反的是,被亲小姨“拐骗”回到亲生母亲家的遥,接受了从小被掉包的事实。“听说妈妈的心脏不好,我就坚定了留下来的意愿。我知道,那个男人就是我那早已去了天堂的爸爸。我要代替他照顾妈妈。” 小说里,多年前得知事实真相而刻意隐瞒的父母,一直被蒙在鼓里,认为家人关爱比血缘更重要的的妹妹,回到亲生母亲身边的遥……安西一家人用他们的行动展现了他们对于血缘关系的理解。小说外,电视上,网络中,不少得知收养真相的养子养女们在亲生父母声声道歉,期盼回家的呼唤中仍选择呆在家境不甚良好的养父母身边。他们的做法表达了家人关爱在其心中的分量。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最近的热播剧《继承人》中的一个情节:郑昊,尽管是继子,但作为父亲遗嘱中房产唯一继承人,他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哥哥却认为他无权继承,执意对簿公堂。为了让哥哥承认“自己是郑家的人”,郑昊宁愿选择放弃全部房产,尽管那是他和母亲唯一的家。对于郑昊而言,曾经和亡父的那段时光是他永远不愿意忘记的。他执意要求哥哥承认他的身份,就是因为他不希望失去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所幸,最后哥哥幡然醒悟,他对郑昊喊出的那声“弟弟”完美诠释了比血缘关系更重要的是什么。 正在读此文的你,是怎么想的?不如翻开这本凑佳苗的佳作《睡在豌豆上》,一起细细品味作者带给你我的思考吧! 2017年4月20日 星期四 所有书评均为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如需转载请豆邮联系或dingding2046@sina.cn。
《睡在豌豆上》读后感(十):敏感需要更加困难的忍耐
情人节读完了这本书,今天上来写书评。 在拿到书的过程中,有幸与本书的策划之一有过些交流,她还在为这书注释形式的小bug苦恼不已,甚至提出“想要召回所有的书”这种“疯狂”的言论,首先为她这种认真态度点个赞。 这是一本不怕剧透的书,因为封底的几段梗概完全已经概括了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就像希区柯克的某惊悚电影,作为观众的我们已经知道桌子底下有炸弹,已经启动了。对于炸弹本身,我们已经不关心了,我们所关心的只是,电影里的主人公会不会发现,什么时候发现,怎么发现的,发现以后他会怎么办…… 凑姨很擅长描写家庭人际关系,这次写得也是很细腻隐忍,平淡中却张力十足。读着如水般流畅的句子却有莫名其妙的紧张感。可惜,前面铺陈如此用力,后面的收束却失之稍嫌草率,过于追求戏剧性而显得并不再像前面那么真实,连累前面的部分也有故弄玄虚之虞了。 凑姨写得真实且深刻的部分,就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促使读者去思考。我曾下过一个断语:“所有个体人际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都源自于彼此交流的不充分,而交流不充分的原因在于彼此对对方思想的主观臆断。”在本书中,矛盾大多也是这样产生的。结衣子一再说“如果大人们当时就告诉我真相”则事情就将会如何如何,而大人们主观上也是出自保护小孩子的“好心”啊,而且结衣子本人也并没有资格去指责大人们,她也是因为顾及到大人们的感受而隐瞒或隐藏了一些已经知道或已经意识到了的事情,如果她能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那么事情的走向也许同样会发生改变吧。结尾她责怪遥不再联系家里,然而当她知道布兰卡早已死去之后是个什么心情呢?“我还在这儿‘叭叭’地给人家上课呢……” 希望看到推理的朋友们退散吧,这书是没有的,你只要跟着主人公走就行。可爱的喜欢看推理剧的外婆成为了本书的“推理担当”,然而也只是留下了一个基本没什么用处的笔记本而已。 希望凑姨新作超越《告白》的朋友们退散吧,这本书显然不行。《告白》作为处女作光芒万丈,堪称惊世超五星作品,又有良心电影加持,凑姨有可能一辈子也超越不了了。然而,这并没有什么,曹禺一辈子的作品再也没有超越过《雷雨》,巴金也再也没有写出过能超越《家》的小说啊。 尚未拿到书之前,曾有一次跟本书策划开玩笑,我说:“嫌豌豆硌得慌的解决办法很简单,找出来,吃掉。”本书主人公结衣子是一个敏感的人,如果不愿意吃掉(或扔掉,转移掉)豌豆,就需要更多的忍耐。我相信,她是会在这两种选择中仔细权衡,做出合适的选择的。 这就是成人的过程和代价吧! 近日得悉凑姨的作品《反转》又将拍成日剧,而且是藤原龙也和户田惠梨香主演,看来日本观众还真是很吃凑姨这套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