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1-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的读后感10篇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是一本由小野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80元,页数:23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一):爱要怎么说出口

我爸妈,是很传统的中国夫妻模样,结婚三十多年,谈不上琴瑟和谐,却也一路走到了现在,传统的他们,或吝啬于表达或含蓄低调,从不将爱说出口。对我,也是如此。一直以为大家都这样,直到看了这本书《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与爱的表达。
小时候,总想亲近妈妈,可是她白天要上班,下班了要做饭干家务,等到她干完家务,我也差不多睡了。偶尔哭闹想引起关注,总会被说“哭了不乖”,“不乖妈妈就不爱了”,从此我很谨慎的不再以哭闹引起关注,可是还是很想让妈妈抱抱,亲亲,甚至听他们说“爱你”,即使我知道他们很爱我,只是没有说出口,我还是很想听。
父母影响,我也从不曾对他们说过“爱你”,加上青春期的叛逆,我的表达方式简直就是反着来。
这种情况到我高二的某一天晚自习结束后改变,因为,我出车祸了。
放学骑车回家的我被酒后驾驶的摩托车撞到,当场失去意识,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全身是血,没有手机的年代,无法联系家人,医生从我身着校服佩戴校牌找到了学校,学校找到了班主任,班主任才联系到了家长。
在我爸妈到达医院前,我迷糊醒来,不知是否失血过多,没有感觉到一丝疼痛,茫然的看着天花板,脑袋里全是问号,我怎么了?这里是哪里?他们都是谁?护士简单说了我的情况,告诉我马上要手术。我的大脑像短路,简单的信息要很久才能解读完毕,“噢,要做手术。”
在昏迷和清醒中切换,班主任赶到医院,两只手按住我肩膀,大声说“坚持,你要坚持住!”,把昏睡的我吓到了,难道我要死了么?情况有那么糟糕么?我爸妈在哪里?我还没对他们说过“我爱你”!怎么办?
我开始焦虑努力不让自己昏睡,我担心要是像电视里演的,睡过去就醒不了了怎么办?!时间滴答滴答过,终于,在手术开始前,在麻药要打的时候,终于等来了我爸妈,我抓着妈妈的手,只说了一句话“妈,我爱你们,真的很爱”。
手术做到了凌晨四点,我因为是头部先着地,伤全在头上。鼻子缝了5针,左脸24针,右后脑勺13针。
万幸,我活着,没有什么后遗症;万幸,我对爸妈说出了“爱你”;万幸,虽然脸上的疤将伴随着我,但在鬼门关转了一圈,让我更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
现在的我,有了自己的宝宝,他哭闹的时候,我会抱着他,告诉他“妈妈爱你,妈妈会一直陪你长大”,正如本书作者所说的“我从来没有教两个孩子什么,除了陪伴和疼爱”。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二):这样的家虽平凡却让人向往

    我们来自家庭,也将回归家庭。从降生到最后的消失,无论富贵与否,经历怎样,圈子大小,对于家的归属感只随着岁月的流逝有曾无减。慢慢的,家在人的印象中成为温暖幸福的代名词,而家的情愫也将超越一切物质逐渐成为生命意义的中心。追求世间真情是群居灵长类动物的本性使然,更何况是那种让人清澈明净的情感。如果说人生注定是苦多乐少,那我愿意相信,小野(原名李远)的这本书会告诉人们关于人生快乐秘密。书中讲述了自己这个四口之家的生活点滴,以及作为父亲思考。在夫妻俩和一双儿女的对话里,趣味横生,暖意环绕。
    那种温暖,好似漫山遍野的缤纷,叮咚缓缓的音符,腊月深冬的暖阳,正合心意的汤羹,弥漫扑鼻的清香。让我五感具通,身心有种难得的放松与踏实。捧起这本书就如同置身一切美好的事物,让人悄然感动知足而温暖。
    我向往这样一个家庭,它平凡得让你恍惚那些故事就是自己曾经的身影,更让人意犹未尽的,是这些熟悉中所包含的那份家的味道。
   没有了自以为是的爱,不打扰的陪伴让人更加动容。身为父亲的作者讲述了一段自作主张替儿子成功的琐事,然而兴高采烈捧着喜讯的情景并未如约出现在作者眼前,换之而来的是儿子的沮丧和无助。也许牺牲自己拯救众生的英雄之爱本就不存在,那只是虚荣心的伪装罢了。我冷了也许他并不冷,我认为好的也许并非他所想要。就这样,作者慢慢学会了克制,换做了陪伴但不干涉,陪伴孩子自由的探索和成长。一句“面对孩子的叛逆,我们陪伴他们一起叛逆,一起走出轨道,一起疯狂”,道出了这份陪伴的尊重和爱。
    在人人都沦陷于赶进度的社会里,自信从容的步伐显得那么的珍贵。“欧美国家的小孩走在路上,通常步伐很慢,一脸自信。我们的孩子总是慌慌张张地赶着路,一脸茫然。赶着学习许多东西,赶着去学校考试,赶着去补习班。毕业赶着去上班被老板剥削领着底薪,替欧美国家的企业当代工。”然后又马上赶着去结婚,赶着生孩子,代代相传,急急忙忙赶着走完人生。作者很疼爱孩子,只要他办得到,从来不会犹豫给孩子们足够的支持,他不是富爸爸,却是要给孩子自由选择人生的长者。在他的观念中没有“训练”这样的字眼,因为他相信这个残酷的世界自然会“训练”孩子,或“挫败”他们。他只希望给孩子们一份简单的快乐童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轨迹去尝试,去发现自己的人生到底需要什么,到底想怎样过。
    家中有宽容和支持,胆怯就会无处藏身。作者与妻子同千万个父母一样,也会因为各种问题争吵,同孩子之间也常有冲突。本来是争吵可偏偏让人读起来有享受的错觉。我目瞪口呆又略有羡慕嫉妒恨的意思,这哪里是各种生气的桥段,分明有种亲情间、情侣间打情骂俏的嬉闹。或许正因为这种宽容的氛围,让每个人得以自然的表达各种感受,无需用失态行为营造声势,无需使用滔滔不绝的攻势压到对方,而是有来有去不乏幽默词眼的争执,当然有生气,焦急,委屈的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倘若争执的人很胆怯,压抑着不满,或者一方采用失态的行为压到另一方,可以想象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亲子之间,手足之间都将错失相互了解增进感情的机会,反而越走越远。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定要输得起的”的教育理念。赢追求的是一种极致,而输则不知不觉代表了一种耻辱。在作者看来,人生赢得时候少,输的时候多,现代人如果只要求赢,为了争夺唯一的王者,各种冲突和负面情绪在所难免;而一旦没有夺冠,落差太大的后果更是让人恐慌。这种输得起的教育不仅巧妙地保留了生而为人快乐的因子,避免了多余的心理争夺过程,还传达了敢于担当的责任,勇于承担后果。这样的一种理念,别说是对孩子了,对成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挑战呢?
     我从来不觉得成功与幸福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说实话,如果非要选择一个,我愿意看到子女活得幸福,而不是像上了发条的陀螺,一次次要超越自己,超越所有人。能过最基本的小康生活其实也挺好的。
    羡慕地看着字里行间的故事,体会着那种美妙的天伦之乐。妻子的智慧从容,温柔幽默是家里不可缺少的粘合剂,丈夫身为一家之主不乏诙谐,夫妻俩将这种自信乐观的生活观自然而然地传递到儿女身上,又如溪流倾下涓涓流入子女们各自的小家。
    挂着一份满足,穿过这些有型的事物望去,仿佛看到了自己所憧憬的家,带着自己的一双可爱儿女,此时书中女儿的俏皮浮现在脑海中“爸爸别动,我给你拍一张照片,如果按一下,你就变成猪,没有按,你就变成恐龙。”
    这样平凡的家让人满足而快乐,生活哪里都没有变,只是我们的观念变了。家人的笑比“成功”更重要。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三):不打扰是你们的温柔

     说到模范亲子,我所知道的有龙应台和安德烈这对母子、刘墉和刘轩这对父子,现在又多了小野和他的儿子和女儿。
     小野在《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这本书中记录了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故事都只用一篇短小的散文就能交待清楚。读起来就像夏日骄阳的天气里,坐在大树下乘凉,手边的下午茶根本不舍一口饮尽。他当然不是在教世人如何教育小孩,他只是在回忆里反思自己是如何去爱的:“我从来没有教两个孩子什么,除了疼爱和陪伴。”
     有一次女儿李亚要完成写“参观报告”的作业,一家人去了“安平古堡”,回到家依然没有头绪。小野就旁推侧引协助女儿思考,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提问,问着问着自己就放弃了,“没有感想何必勉强,对女儿而言,笑容比感想更重要。”读到这一篇的时候,我就在脑海中想象一个父亲,对女儿的课业束手无策无奈的笑笑,心里却是幸福着的画面。好美!
     我的父母都是没什么教育背景的农村人,但有时候我感觉他们比一些条件很好的父母更赞。就拿我妹妹高中择校这件事来说吧,妹妹也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女儿,中考报考了一所绩优生免学费的学校念高中,但是师资教育当然相对弱许多。当时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各种语言轰炸,教育我妹填自愿怎么可以如此随便。上门教育也就罢了,那段时间电话拜访也一直没停过。就当我们以为,父母该发火的时候,他们只说了一句话:“她选择的是她自己喜欢的学校,我们不反对。”听到这句话的我,眼角立刻湿了。包括后来她大学选专业也是一样的,每个人都在劝我妹妹念师范的时候,爸爸说,“就选你想念的吧,我们也不懂这些,唯有全力支持你。”
     父母,这个职业通常都在人们毫无准备时就接到人生的offer。也没有谁天生就是当父母的料,虽说教育经哪哪都能查找资料,但谁又能保证哪套方法最适合自己的小孩。“钻石和石墨都是相同的成分,钻石的分子排列规则而紧密,变得坚固、值钱。可是石墨却比钻石更容易导电,更有包容力和吸收力呢......”
     就算子不成龙那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哪怕女不成凤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谢谢我的父母,在我们面临选择时采取不打扰的态度,在成长的路上给我们最好的自由,我知道这是你们的温柔。这是你们的爱。
     书中也有李中和李亚两人对父亲小野的回应,他们都表示,只有自己有了小孩才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我想,他们说的应该是对的吧。不过成家之前把时间的空隙留一些出来陪伴父母也是不错的,我想听听他们除却父母这个身份以外的那些人生故事。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四):无论夫妻或亲子,爱与陪伴最重要

很多人都说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可否认,在我们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时,是父母带着襁褓中的我们一步步地长大成人
那时的我们,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以为整个世界都跟自己是同步的,到终于明白大家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父母一直陪伴在左右。在这样的一天天里,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
随着年岁渐长,我们开始有了独立的思想,会把自己幻想为那个最为特别的人,把自己想象为童话故事里的王子公主,或是有一天拯救世界的某个英雄人物。总之,平凡与普通并不存在我们的字典里。
然后,我们进入学堂,不停地升学考试,这个时候起,我们逐渐面临许多不曾遇见的事情。也突然有了很多跟你作对比,或是否定你的人。一开始,这个人可能是老师,接着是你的同学,他可能比你学习好、长得高、人缘好;再往后,可能是你的同事、你的收入、你的成就、你的恋人,甚至是你自己,全都会被拿来做比较。
你会突然发现,周围的世界变了,无数冒出来的否定声、批判声让你无所适从。在这个时候,父母面临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当全世界都在否定自己的孩子时,他们依旧足够坚强的撑到最后,而不是出来替他们道歉,或是指责别人的否定。
是的,小野夫妇就是属于这样的父母,在陪孩子一起成长给予他们教育时,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把他们看做小孩子,而是站在同一个层面和纬度与他们沟通交流。无论是讨论学习还是个人生活方面,小野夫妇都会给予鼓励支持,并且非常地尊重孩子的意见,引导他们自己做出认为正确的选择。这样美满和谐的家庭氛围,让我备受感动。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小野女儿退学的事情,她从小都是一个听话、懂事、学习也很好的乖乖女,突然有一天,她告诉小野夫妇不想读书了。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一般的家庭里,至少会发生一段争吵吧,而小野夫妇在与女儿深入沟通之后,选择尊重了她的这个选择,后来女儿想再出国留学时,他们同样给予了支持。
这部作品,可以看作是小野和两个孩子一起著作的亲子散文,通过他们三人的文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非常温馨幸福的家庭。小野作为一名台湾亲子作家,写过很多本畅销的亲子作品,而他的素材正来自于家里的两个孩子。很多次翻看着他们之间的亲情对话,你能感觉到那种家庭的无比幸福感,如今,小野的两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而且也都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身份的转变,也让他们对父母这一角色有了真切的体会,并通过他们的文字讲述给我们听,其中的人生哲理,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让人受益良多。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也终于深刻地体会了那句话:无论夫妻或亲子,爱与陪伴最重要。
文/颜先生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五):足够真诚的一本书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是一本足够真诚的一本书。作为父亲,你是不是为孩子操着心,有许多的话,想要亲自对孩子讲?你是在家里偷偷地讲,还是把所有的道理都公开出来讲?并且根本不是讲道理,而是他们一起来分析思考,一起交心谈天。世间的一切文明,是不是都是这样传承下来的。所有美好的人生,是不是都需要这样的关怀哦。
读这本书,你会感觉到幸福。父母和孩子,谁都想给对方最好的。只是到底是什么是最好的?小野老师不知道,他只是知道,也许很多时候自己也是错的。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比他强大,我们想要的,孩子不懂,也不需要懂,而我们总是在边上左右着,想给孩子最好的将来,最好的人生。终于明白,孩子不想要的,就算是最完美的东西,也不是最好的。
李中说他不懂父亲。但是他曾经“荒凉的眼神”,还是留在了他记忆深处了。每个时代都在变化,父辈们的情怀和想法,不必强留给孩子们。我想要对所有的父亲们说,既然不能阻止孩子们的选择,就帮助他们达成最好的结果。既然改变不了结果,就帮助他们去圆满所有的过程。支持与坚守,是最幸福的表达。
当作家拿放大镜,放大自己与孩子一路的历程,那些细致的心事,那些时光中的暇想,那些光阴中长大的光芒……他所呈现现来的伟大情怀,那么细小却悠远,那么平淡却深沉。继续抬头仰望星空寻找宇宙的奥秘,继续发现生命中更新的可能性。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带着各自的使命来到世间。每种人生都是一种表达,要传递自己的光华。
老人与海
孩子与星光
少年与长路
青年与大山
让每一个生命都被温柔对待
让所有想法都继续思索
    最好的成长,永远有待发现与探索。为什么要读万卷书,为什么要行万里路,为什么要阅无数的人,为什么要穷尽一生思考……没得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无限制的接近真理。从不爱不恨,到有爱有恨,到有情有爱,到永恒。追下去,是情怀。
   我想无限的接近作家小野的情怀,接近他的放手与扶持,接近他的远离与思考。关于人生的所有想法,请讲出来,不要带到更陌生的世界里。我特别喜欢小野的讲述方式,那么自然,那么面对面,在这本书的开篇,就是他本人的两个孩子写来的文章,自然是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跟父亲在一起的成长岁月,那些话语表示一个孩子的心声。然后再来读父辈的心声,这会有许多的矛盾暴露出来,因为肯定有不致的地方。甚至有时候父亲和孩子之间,想法上的差异和需求上的差异是存在的并且不可调和,但是他们在一起成长,在相处中成长,并且互相扶持,这真的很幸福。
     谢谢你带给我幸福的阅读。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六):至少,你要守护好自己的孩子

       孩子是老师,很多我们都懂的东西经历了时间的冲洗,变的模糊不清,是他们重新教会我们;孩子是开心果,不经意间的那种懵懂碰触到大人们的心怀,情不自禁的,喜笑颜开;孩子更是回忆,带我们重温儿时的苦与乐,换个身份,领略那不一样的美好。孩子,你可真是块宝。如果这块宝跟你的容貌相像,性格接近,还生活在一起,不知道如果是你,会怎样守护呢?
      从当今这个社会来看,作者小野守护的方式可算得上是独特的了,在那个充满爱的家庭里,陪伴着他们,给他们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引领他们去发现人生的秘密。
      现在补习班的风靡,家长们都想用业余的时间来让自己的孩子获得一个更高的起点,但小野的儿子却没有上过补习班,所以不能够很快适应学校的学习,一直是个“留学生”。尽管在学习方面有点差劲,可是他们始终相信自己的儿子,认为他是最好的,为了让他有个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把他转到教风比较“开放”的差班,让他可以不受世俗的影响好好学习。注意培养他的兴趣,平时给他普及知识,带他到一些地方真实的感受,更是像个朋友一样亲密无间,给他信任与自由,这些日常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让他最终也以优异的成绩被名校录取,出国深造。
      女孩相对男孩一般都成熟的早点,但是作者的女儿叛逆期却来得相对较晚,一直很乖,从小画画,练琴,成绩虽没能拔得头筹,但也算名列前茅了。最后却因为学习太累,中途退学了,换成任何一个家庭,我想都不会在不出现硝烟的情况下就结束这场“战争”,但是,他们家没有,选择了尊重这个当时还未成年的女儿的决定。从未离开过家独自出门,他们也还是尊重了女儿出过读书的请求。我想女儿最后的成功也离不开父母的支持,父母的尊重以及父母的爱。
      我想这家人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陪伴”,不只是用心陪伴,更是用行动陪伴。为了让女儿学会游泳,一家人都报名了游泳培训班;为了完成儿子的功课,一家人便一起去寻找遗迹。不分开,一致的行动,这就是爱的陪伴吧!
      非常感谢小野先生可以带来他育子的分享感悟,等有一天我们为人父母,孩子的成绩肯定是最先被拿来比较的,但是在孩子还没懂成绩的“重要性”之前,我们是要剥夺他们快乐的童年,给自己脸上贴点光,还是让他们享受这一去不复返的童年,给他们的人生多点自由呢?之后被比较的就是孩子的成就,如果孩子有所成就,那就可喜可贺;如果孩子一事无成呢,也请相信他是你的独一无二的孩子,给予信任,给予尊重,守护好他,那条通向“成功”的路,他会找到的。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七):爱的至高境界就是充分放手,又暗中呵护

      第一次,接触小野的书。我想打动我的就是他们一家子的相处方式,那种互动的氛围让人神往。
      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相处方式,可他笔下的生活方式确是那么轻松、快乐。以前,我一直觉得文字是具有一定特有的欺骗性的,因为,文字描写出来的意境跟当时所发生的还是有些许偏颇。有时候文字的描写,会让人有种特别美的想象。可现实不一定。
但是,孩子的言语,不会有假,他们最真。
      印象最深刻是女儿李亚的某个寒假,老师布置了七大件作业,其中一件事描写参观过程。于是,小野全家一起搭乘公共汽车,来到诚品书店的地下室,观看了老画家王攀元的画展。在这个时候,小野循循渐进的引导孩子表达出自己的心得和参观过程。
      最开始小野先给孩子解释心得是什么?
      “心得就是看完画展之后心里得到什么?有几个方向,例如:人为什么画图?王攀元的画一幅要卖新台币一百万元,画本身的价值是什么?还有就是你喜不喜欢看画展?为什么要看画展......你自由地写吧。”
      这个时候,孩子给出的反应是最真实的,她回答:“我看画展的目的就是要写参观报告,我并不喜欢看画展。”
      这个阶段,大部分家长的会说:“虽然你真实的想法是这样子,但是写上去不能这样子,老师不喜欢你们这样子写心得的。有些事情啊,想是一回事,做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啊!”
      可小野说:“那你就这样写吧,没关系。可是应该有更好的一点的心得吧,你也可以写看完画展之后对画家的认识啊。反正,你自由些,没有关系。”
      孩子听出了爸爸的意思,于是自己把心得放在写王攀元这个人身上。
      问题又来了,孩子这个时候是带着极为不愿意的心态写心得,因为她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在一个字一个字变写变数的状态下,好不容易凑到了25个字,于是赶紧怀有速战速决的态度,想让爸爸看一下。结果小野知道孩子的依赖心和想赶快结束的情绪,拒绝了她的要求,说:“再多写一倍的字,我才愿意看。”
      我觉得这句话特别对,因为孩子,会再上前去摸索。随后,孩子说:”看完了哈哈在哪,我觉得王攀元这个人很单纯,而且很安静,是一个非常孤单而且有艺术天分的人。”
      到达这个地步,大部分家长自己可能也觉得任务完成了吧。孩子的暑假作业搞定,大人的监督职责也结束。可是,小野偏不,他又抛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觉得他是一个孤独的人儿?”孩子毫不犹豫说:“因为在他的话中常常只有一个弯着腰的人,或者一只孤单的动物。”
      对了,这就是小野把孩子潜能的一种方式,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而不是一种很空洞的感觉。
      对于孩子,我们不是强制性的教育,而仅仅是一个陪伴和引导。
      其实,家庭的氛围,大家羡慕的也是那种不空洞,很实诚的感觉。一起猜字谜,一起打球,一起躺在草坪上闲想,一起晒太阳,一起去吃好吃的,一起干很多很多很多快乐的事情,一起分享承担各自的欢笑与痛苦。这些事情凝结起来就是,小亚孩子时代说出的一句最美的话:过程就是从头到尾所经过的、所看到的、还有心情。
      
      还有那个因为小亚常爱笑,于是,送给了她一个打洞机作为奖赏,让她一天好心情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来再多,也是不怕的。O(∩_∩)O哈哈哈~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八):在孩子心里种下爱的种子,呵护它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 乍看书名,会以为作者和你大谈人生哲学、处世之道类大而空的道理,事实却正好相反。小野老师恰恰描述的是自己一家四口,包括后来和孙子孙女的日常相处情景,平凡如你我家中每天上演的故事,但又不同,一篇篇美文读来,处处透着温情和哲理,给你感动和思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生的基石。孩提时代遭遇的种种都会在心底生根发芽,好的坏的都会在心里某个角落隐藏,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小野从家庭故事出发,和我们谈人生,反而是最合适不过,最接地气的方式。
    这是一本特别的亲子书,不是教你如何育儿,如何教育孩子考上好大学,读完后,却令人掩卷沉思。作为一名3岁宝宝的妈妈,从孩子和家长的角度,我都从本书中得到启发。一方面不禁回忆自己的童年与家人相处的片段,一方面反思自己与宝宝相处的点点滴滴,并提醒自己将来宝宝求学时,我千万不要成为世俗中唯分数论的家长,剥夺孩子童年和少年时的欢乐,同时又和小野一样担心,对孩子功课的放纵、注重情商的培养,在这个现实的世界能坚持多久,能与世俗的价值观对抗多久。但我坚定地相信,小野夫妻对孩子快乐至上的信仰是对的,人生苦短,快乐的日子过一天就是赚到一天,孩子就算在学业上不是名列前茅,在以后的人生中,有着积极心态的孩子会走的很好,虽然不是世俗所认同的功成名就,但那又如何,人生本就是空空地来,空空地去,你过得快乐,就好。
    这是一本特别的亲子书,是小野和儿子、女儿合力完成的。展现在读者眼中的,不只有爸爸眼中的儿女,还有儿女眼中的爸爸妈妈,不只有肯定,还有否定和负面情绪的发泄,相当真实的家庭互动,有趣温馨。以前妈妈会跟我感慨,怎么我一下子就长大了,她一下子就老了。那时觉得母亲太夸张,我还觉得日子过得太慢呢。现在,自己做了母亲,就能体会母亲的感受了。孩子真的长得太快,感觉一下子就3岁了,回想起出生那阵子还是历历在目。有孩子的酸甜苦辣,养儿才知父母恩。像小野这样用文字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其实也是记录自己“成长”的点滴。就像小野说的,你以为是你在陪伴孩子,其实何尝不是孩子在陪伴你呢?
    这是一本特别的亲子书,作者称之为忏悔录,作者说,他从来没有教两个孩子什么,除了陪伴和疼爱,读到这句话,很感动,自己就是从孩提时代过来的,当然知道父母的陪伴和疼爱是最可贵的。那么我们这些对孩子连陪伴都做得不到位的父母更该好好忏悔一下,如何做个合格的父母,如何陪伴孩子度过宝贵的童年和叛逆的青少年,以及以后长长的人生之路。你只要在孩子小小的心灵种下爱的种子,那么他的一生都会感受到那颗种子的力量,陪伴他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那么,作为父母,要早早地种下这颗种子,并呵护它生根发芽,成长得郁郁葱葱,父母们,加油吧!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九):王光裕,请你对我老婆客气一点

王光裕,请你对我老婆客气一点
读小野《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
文/方木鱼
这是一本有关“家庭、亲情和爱”的书籍,在书的扉页上,小野写到:“我从来没有教两个孩子什么,除了陪伴和疼爱。”
没拿到书之前,我就知道,这本书应该差不了。因为小野是金马奖最佳编剧,这本《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由吴念真诚挚推荐。吴念真和小野是好友。他们不仅剧本写得好,而且都爱家庭,爱孩子,这一点有文字为证。吴念真在《我们的孩子很寂寞》一文中写到:“我的好朋友们,小野、柯一正、简志忠都跟他们的孩子很好。”
吴念真在这篇文章中写到:讲出来你也许不相信,我和儿子真的从来没有冲突过。……他叛逆期跟妈妈讲话比较凶。我最多在旁边跟他说:“吴定谦,对我老婆客气一点!你有听过我跟阿嬷这样大声讲话吗?”
原来还可以这样,此后,我经常套用这个桥段,碰到孩子惹他妈妈生气的时候,我就会说:“王光裕,请你对我老婆客气一点。”然后我就看到儿子很不高兴地撅起小嘴,扬起小手:“哼,那不是你老婆,那是我妈妈。”然后一家人笑作一团。
小野这本书请了两个人写序,你一定猜不到,他的儿子李中,《我不懂的父亲》,他的女儿李亚《当了母亲之后》。李中在书里写:这可能才是我爸爸本来的样子:不是那个坐在书桌前写畅销书的亲子作家小野……
我不知道儿子长大后会如何回忆他幼年时期的爸爸,是不是也是一个坐在电脑前手指头噼里啪啦,整天“写稿”的爸爸。
小野是个理智而又冲动的爸爸,他在文章里写儿子被人打:“爸爸愿意陪你去干架,不顾一切后果。我嘴上这样说,心里却希望我义无反顾的行动能安慰手上的孩子。”小野的文章里,到处充满了这种琐碎却真实的细节。对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能够记得生命中这些美好而平凡的瞬间,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今天接儿子回家,儿子发烧了,每次看着儿子小小的身躯要承受病痛,总想那个受到病痛折磨的人是自己。儿子看完电视躺在地上不愿意动,我把他抱回床上,想起自己有一年拉肚子,拉得倒在粪坑沿上,还是被大人抱回去的场景。
今天爸爸出门,我昨天给他买火车票,他说买坐票就可以了,我还是买了卧铺票,可能是爸爸心疼花钱,坚持让我推掉,我没有。今天,应该是上车后,我收到爸爸的短信,他说,生平第一次坐卧铺车,很舒服。我想,这种生活中的小确幸,也算得上生命中美好而重要的事。
关于这本书的书名中的问题,《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我想替小野把留白的部分补足,忍不住套用一句流行的网络语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读后感(十):想象你是一颗飞翔的种子

如果你的父母告诉你,想象你是一颗飞翔的种子,去往你向往的地方,做那些你好奇的事情,在不年少的时候,会不会现在的你会过上一个截然不同的生活,有一段更值得回味的时光。在童年时,可以无忧无虑,有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而不是故事书,在学生时,可以不用太在乎考试成绩,因为父母知道那并不是你的全部。
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有一段话一直被广为传播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这段话被很多父母作为行为指南来时时督促自己正在苦读中的孩子,那阅读小野先生的《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一书时,你会觉得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好像不是一句话,一个体贴的眼神所能够代替的。
在书中不仅有小野先生自己看待一双儿女成长过程中,自己的收获还有他的儿女给他回信,不再是单方面的父母教育灌输,阅读者可以在父母与子女的两个角度来审视一个孩子的成长,这中间还出现了孙子辈的教育问题,作者小野先生也会因为儿子的教育而自惭形秽,最让人津津乐道地莫过于被他以为的美好陪伴时光其实在儿子看来不过是和不爱锻炼的父亲一起的一次运动,也因为和父亲一起而不够尽兴,这样一段希望赶紧被删除的记忆,在小野先生看来却弥足珍贵。有时,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却在当下缺少沟通,最后觉得不错的只能是大人。
而在对于女儿的教育上,小野先生更多地着墨在对于女儿的引导,除了发觉两岸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偏差外,也觉得在启发等方面,小野先生的做法真的很值得借鉴,他会有普通家长的期待,但是他懂得稍稍克制自己的情绪。在双方沟通出现偏差时还会换位思考,原来孩子眼中的世界真的和我们不一样。
这一切被完整记录的温馨时刻都缘于小野先生的全职陪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让他们做一颗飞翔的种子也需要家长作为引导种子飞翔的风,带领他们去往适合自己成长的土壤,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关于人生,我最想告诉你的事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