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1-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的读后感10篇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是一本由埃克哈特•托利 (Eckhart Tolle)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00,页数:2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读后感(一):难得的剖析得这么浅显易懂的探索自己的书

 这本书一定是值得一读再读的,而且不适合一口气读完,前几年看Robert Collier的《秘密》的时候功利心太强,带着疑惑和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去看的,所以记得的也只是吸引力法则,理都懂,但也许并没有好好实践。
朋友推荐我《当下的力量》的时候,我的确常常被“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困扰,我并没有在意到我的担忧都是来自于不可预知的将来,也没有意识到我的悲伤都是来自于不可更改的过去,很少活在“此时此刻”,除却少数全情投入某件事,比如冥想的时候。即使在做运动,身体极度疲惫时,思维依旧不受控制地天马行空,我曾误以为这种思维表示的是丰富的想象力,或许藏着文学家的基因,后来发现这些思维唯一带来的不过是庸人自扰而已。
关注当下/临在,在和朋友探讨是否即表示”会变笨”或”会失忆”或“会挥霍无度”,其实恰相反,关注当下表示的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不代表会忘记自己的“雄心壮志”,只是会让前行时没有背负,当下唯一拥有的只是呼吸,那么就关注在自己的呼吸上,好好地呼吸。
当然,在书中Eckhart教了很多练习的方法,个人认为非常实用。由于中文的看起来都很吃力,所以还没有看原版。
另外顺便分享一下,有一个好的方法可以让人保持快乐和爱(在这里,我指的爱不是特定的对某个人或者对某种意向,是“爱”本身这件事。)也是这个朋友,他是音乐家,他的经验是每次他感到满满的爱的时候(对周围的环境、人、事),他会用谱曲的方式记下来这种感受,过一段时间以后他再去看,他会再记起当时的感受,于是可能他需要修改曲子什么的,那么他又能放大那种感受,久而久之,这种爱的感受就满盈到充满他。但是遇到不高兴的事的时候他就不会刻意地去反复纠结,久而久之,不高兴的事情的缘由也就忘了。
我自己的方式是写诗,这是我认为最快并且最直接可以记录我的感受的方式,以前写日记的时候,大片大片的都是负面的情绪,后来也不太想去翻,现在想来,其实没有多大意义。
需要申明的是,这本书并不是一本鸡汤书,所以期待喝鸡汤而不是探索自己的人,可以直接跳过。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读后感(二):日巴弹琴

        我真蠢。最近才觉得根本没有得道这回事儿。
      人生啊就是一个不断修行的过程。此谓精进。一直到死。修行到死才算圆满。此谓般(bō)若 (rě)。
      而修行也不是为了得道。但凡得到,总会失去。修行就是修行,如果有了目的,就会有分别心,就会产生执念,就会走火入魔。因为人生并没有所谓的结果,只是一个过程。就算你自以为“得道”了,人生的各种问题并没有因此消失,只要身而为人就要继续吃喝拉撒,继续为生活的烦劳所纠结,继续在爱恨情仇的苦海中挣扎
      所以老子说“吾之大患及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足见肉身是人生所有问题的本源。但若因此不能同肉身达成和解,生则如囚。要知肉身不过心魔傀儡。心魔才是最大的魔障。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意念,多数人浑然不知,少数人控制一时,能“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之人才算真正修行之人。“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
      所以说“心地清净方为道,修行何须到寺庙” 。僧侣并不是佛祖的代言人(一部有趣的印度电影《Oh My God!》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甚至佛都只是一个代名词。众生皆有佛性。人是迷失的佛,佛是觉醒的人。不信试问释迦牟尼之前有无佛?
       但修行之难,如今红尘俗世诱惑之大、物欲横流之汹涌、信息爆炸时代偏见之盛行,都足以扰乱心神,让初入世俗之人难免如堕烟海迷失自我,所以首先要持戒心。何为戒?摄心为戒。时刻察觉自己的意念便是戒。因戒生定。戒住了就能定下来,重回自己的内心,不为外部世界所烦扰。因定发慧。心定了就不会乱,就能在这定见中求得智慧(道)。
       究竟这“道”为何物?老子只言“道可道非常道”,佛祖更是吝啬,“拈花一笑妙不可言”,老庄讲究“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易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孔孟讲“中庸之道”,王阳明先生讲“知行合一”,总之道有千秋,但万法朝宗——各路神仙菩萨总归先是人,要解决人之为人所要面对的一切问题和烦恼。所以,姑且妄我把这“道”称为“方法论”,简单归纳为: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和对世界的态度
       人与世界最接近“道”的关系是老庄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一个人就是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吃过的肉爱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总和。说白了就是一个移动硬盘,是这个世界大移动硬盘的一部分。所以没必要强调自己的存在感,那只是刷存在感。只有当创造出这个世界没有的东西,才是你价值的体现。当你埋头干一件事情趋于无人之境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你显现。
      人对世界最接近“道”的的态度是范文正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这境界着实太高。“人非草木皆有情”。肉身虽无法抽离这片苦海,但仍可以选择苦乐喜悲的态度。一句话,你摔了一跤,无法避免,但你可以选择哭,也可以报之以呵呵。
      韩寒说,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道理太多了,纷扰了本就迷惘的心。“过好这一生”也太虚了,人只能过好现在。所以其实只需要最简单的一个道理,活在当下,就够了。
注:标题“日巴弹琴”是老家方言,寓意“胡说八道、瞎扯淡”。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读后感(三):接受它 并且感受它

看完这本《当下的力量》,深觉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的书,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对时间的态度。书里传达的观点是:要忘却时间,只感受此时此刻。过去或者未来,只是思维杜撰的一个幻象,最珍贵的,最真实的,只是当下。
虽然书中还有许多没有看懂,没有理解透彻的地方,但是就这个“心理时间”的概念,却解答了我累积多年的疑惑。
我记得林清玄的《拈花菩提》里也曾提及,孩童是最快乐的存在,因为他们永远活在当下。当初看的时候,是很不理解的,只是羡慕。直到遇到这一本《当下的力量》,在作者的反复述说间,我仿佛明白了,因为孩童们没有时间概念啊。好动新奇的天性,让他们永远活在绚烂的这一刻之中。也许上一秒还摔了一跤,但这一秒就可以被一个玩具吸引而转移注意力。
那我们成年人呢?
有了冗长的记忆,也有了对未来的期许。在反复纠结之中,却忘了,我们唯一可以控制的是当下。过去是历史,是经验,我们也是经由过去成长为当下的模样,它在我们的脑海中,无可厚非地存在着。这就像树立目标,规划未来,与当下也是不矛盾的。过去和未来,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去生活,但不应该让他们和思维合伙,占据当下的宁静和喜悦。终究,过去和未来的现实性都是从当下借过来的。
书中反复提及“临在”、“意识”和“小我”三个词,好像是让真实的自己(意识),在此时此刻(临在)去了解那个虚假的,总说纠结在一些不悦的事件里,阻止你快乐的那个自己(小我)。然后让真实的自己去体验当下,让心被当下的事物占据,也就让思维里的那个小我,没了可趁之机。这样做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趣味。
好像很多事情都很好解释,也很好面对了
以前很喜欢听的一首歌,歌里是这样唱的:那时你说的/我们天作之和/然后怎么了/被时间捉弄了……当我唱起这首歌/我又想起你了/还记得那年我们都很快乐
那些悔恨和不甘,莫不是因为大脑被思维和时间绑架,思维抗拒改变,但什么不在变化呢,其实自以为守在原地的自我,也在发生变化。抱着一个过去或者未来的幻想不放,越想得到,就越得不到。不如放下,安安心心做手头的事情,接受它,并且感受它。
在毕业和就业的当口,焦躁总是这样不可控制的滋生着。也是安慰自己,与其对未来恐惧着,不如就细细致致地将这分这秒过好。旁人的安慰总是捉襟见肘的,只有内心臣服,才能真的快乐起来
大概,人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射在自身,对外物便会迟钝一些。
这也证明了”钝感力是幸福的基石”的观念吧。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读后感(四):《当下的力量》——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去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 ((德国)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
一、读书笔记
迷茫和担忧总困扰着我。有时候发现工作时日子时间过得飞快,上午上班一会儿,开始想今天大概要做哪些事情,会怎样影响自己的未来?过去有什么东西没有做好?昨天发的状态又有多少人点赞?想着想着,思绪又离题万里,一天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天又如此循环往复。这种恶性循环让我越加担心自己的未来。这些脑子里的奇怪想法,为什么就如老鼠出洞一般,一直来个不停呢?也许你会以为是因为我们的思维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你错了。这些思绪,出自你的大脑,但它不等同于你,恰巧是你的大脑用来蒙蔽你的工具。深深的感受当下,并且接纳当下,才是走过当下、走向未来的最快最好的途径。所以,我将从临在的状态,思维的特点,臣服的智慧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活在当下。
你也许在大街上,看到过自言自语的疯子,他喃喃自语,也许是在讲过去的一些事情,也许是在讲对未来的不满。我们自以为和他们有很大的差异,可是事实上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我们也常常陷入到对过去或者未来的焦虑中,只是并没有把它完全说出来。临在的状态,就是活在当下的状态,是全神贯注于当下的状态,是有觉察力地安住于当下。就如你,把自己当作一个趴在脑洞口的小猫,对每一个蹿出来的思维的老鼠,都仔细观察,慢慢的,你会习惯于这种观察,并且发现思绪是怎么侵占你的生活。
思维让我们感觉我们为人,但是思维也利用过去和未来,又使我们不断地思考,而脱离了现在。可是过去和未来都是虚无的,很多我们担心的事情都不会发生,只有当下是事实存在的,如果没有抓住当下,也不会有未来。情绪是对思维的反应。身体从小我,也就是大脑虚构的自我,一直收到的信息是什么呢?危险,处于威胁之中。这时信息所创造出来的情绪,就是焦虑。
而臣服是一种状态,是一种顺随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又深刻的智慧,他唯一能体会到生命流动的地方就是当下时刻,所以臣服是无条件无保留地接受当下时刻。它使你可以作为旁观者来观察发生的一切。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以往我们常常是焦虑的主体,当跳脱出来,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来观察自己的时候,可以让你归于平静,全心全意集中精力处理手头上的事情,一切都变得自然而流畅。
摆脱消极心态的一种方式是,通过把你自己想象成是透明的,让引发反应的外部因素穿过你,进而使它消失,可以从小事开始练习,比如,在安静的坐着,街道上传来汽车的警报声,这时愤怒产生了,但是愤怒的目的是什么呢?没有目的,那为什么要制造这种愤怒呢?你没有这样做,而是思维在这样做,它是自动的无意识的,为什么思维创造它呢?抗拒就是思维。不抗拒,不是说,不采取任何行动,他是指你所做的所有事情,都不需要反应引起的,无为而治。你可以把噪音想象为穿过你的身体又去到远方,这时你的心情会没那么焦躁。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发挥当下的力量。只要你踏实走在当下,活在当下,你会发现,所有你以为过不去的过去都 过 了去。
二、内容摘要
- 活在当下,活在每一刻中,作者称之为“临在”(presence,第五章)。临在指的是有觉察力地安住于当下。所谓觉察力,就是观察自己脑袋里面思维的能力,作为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之流的观察者。临在的力量一来,你的喋喋不休就会停止。还有一个培养临在、进入当下的方法,就是去关注我们的内在身体(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内在身体的能量场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可以试着把眼睛闭上,然后去感觉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么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觉得到它吗?有没有感觉到气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书中有很详尽的冥想方法,教你与你的内在身体做更多的联结,这样就可以培养更多的觉察力。
- 他认为,所有人类的疯狂行为都是出自无意识,受到我们从小被制约的人生模式操控。比如说,你对一件事情的反应、看法、做法等,通常都有一定的轨迹可循,但是你不一定喜欢或赞同它们。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一台被编好了程序的计算机。所以使用书中的一些教诲,练习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能够增加我们有意识的部分,夺回一些自主权。
- 这本书的内容起源于研讨会、冥想课程和私人咨询会谈上,我针对人们提出的问题所做的答复,所以在书中我保留了问答的形式。
- 在一个层面,我请你注意你内在的一些错误。我谈论了人类无意识的本质,以及一些失常的行为表现——从人际关系的冲突,到种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战争。这些知识非常关键,因为除非你能认清错误就是错误,它并不代表你,否则在你身上不会有彻底的变化,你最终还是会回到错觉和某种形式的痛苦之上。在这个层面,我同样会向你展示如何不将你内在的错误变成一个你的身份认同和个人问题,而这就是错误持久不衰的原因。
- 另一个层面,我谈论了人类意识的深刻转化——它不是遥远未来的一个可能性,而是现在就触手可及的——不管你是谁,不管你身处何地。你将会了解到如何从思维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进入一个开悟的意识状态,并理解如何在你的生活中维持这种状态。
- 别光用你的思维去读这本书。请关注你读书时的情感反应,还有从内在深处浮起的认同感。我所告诉你的任何灵性的真理,你的内在其实都知道。我所能做的就是提醒你那些被你遗忘了的东西。那些活生生的、亘古常新的知识,会从你的每个细胞当中被激活和释放出来。
- 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的财富,也就是本体的喜悦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刻而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乞丐,即使他们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四处寻找成就、安全感或爱情所残余的欢乐或满足,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的这些东西,而且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
- “开悟”这个词听起来就像一些超人类成就的玄学,但是,它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它是一种与不可衡量的、不可摧毁的事物相联系的状态。几乎矛盾的是,它其实就是你自己,但又比你更伟大。它找到了超越你名字和形象的真正本质。如果你不能感觉到这种联系,你就会有一种与自己以及与你周围的世界相分离的幻象。你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感到自己就像一个孤立的碎片。然后,你内外部的恐惧、冲突和矛盾也随之产生。
- 本体是超越那些受限于生死的各种生命形式而永在的“至一生命”(One Life)。作为无形的、不灭的本质,本体不仅超越了所有生命形式,更深深地根植于每种生命形式之中。
- 强迫性思考者(其实几乎每个人都是)活在一个分裂的状态——一个充满了问题和冲突的疯狂而复杂的世界、一个反映了我们大脑越来越分裂的世界。开悟是一个圆满的境界,合一而和平,与生命以及它所显化的世界合一,同时,与你最深的自我的未显化的生命,也就是本体合一。开悟不仅是痛苦和身心内外冲突的终结,也是思考的终结,这将会是一次不可思议的解放!
- 在街道上,你可能会遇到不断喃喃自语的“疯子”。其实他的行为与你和其他“正常人”区别不大,只是你们没有大声说出来而已。那个声音不停地在评论、推测、批判、比较、抱怨、选择好恶等。这种声音可能与你当下所在的情况无关,它可能是关于过去或未来的一些事情,它可能是在回忆往昔,或是在幻想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它经常想象事情可能会出差错,或产生不利的后果,这就是杞人忧天。有时这种声音还会伴随着一些视觉意象或“心理电影”。即使这种声音与现在的情况相关,它也会以过去的形式来解释它,这是因为声音属于你被制约了的大脑,它是你过去的经历以及你继承下来的集体文化思维模式的结果。所以,你以对过去的看法来判断现在的事情,一定会得到一个完全被歪曲的理解。这个声音是人类自己最大的敌人,这是毫不夸张的。许多人在大脑的折磨下度过一生,任由它攻击、惩罚,并耗尽生命的能量。这就是数不清的灾难、痛苦以及疾病产生的原因。
- 现在,你可以采取第一个步骤了——经常倾听你大脑中的声音。特别关注那些重复性的思维模式,那些多年来缠绕你的“旧唱片”。这就是我说的“观察思考者”的含义,换句话说:倾听你脑袋中的声音并作为一个观察者的临在。
- 除了“观察思考者”之外,你还可以通过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从而在思维中创造那种空白。就是全神贯注于当下的时刻。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
- 你高度警惕,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你没有在思考。这就是冥想的本质。
- 所以迈向开悟之途最为关键的一步是:从对思维的认同中摆脱出来。每次,当你在思维中创造空白时,你的意识就会变得更强。
- 身体或生命的奇迹不是通过思维来创造和得以维持的。很明显,有一种比思维更重要的智慧在起作用。一个长度只有1/1 000英寸的人类细胞,它的DNA里包含的指令足以填满1 000本、每本有600页的书,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对身体的工作原理了解得越多,我们就会越多地认识到在它之内运作的智力是多么伟大,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又是多么少。当思维与智力联结起来时,它将会变成一个多么伟大的工具。
- 欢乐总是衍生于你之外的事物,而喜悦是由内而生的。今天让你欢乐的事情,明天可能会让你痛苦,或者它将会离你而去,所以一旦失去它,你将会感到痛苦。
- 你的痛苦有两个层次:现在产生的痛苦和过去产生的、但现在仍遗留在你的思维和身体内的痛苦。
- 通常,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源自对现状某种形式的不接受、某种形式的无意识抗拒。从思维的层面来说,这种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从情绪的层面来说,它又以负面情绪的形式显现。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思维的认同程度。思维通常否认当下,并试图逃离当下。换句话说,你越是认同自己的思维,你就越感到痛苦。或者可以这样说:你越是接受当下,你受的苦就越少,也越能从小我思维中解脱出来。
- 为了维持控制,思维不断地利用过去和未来来掩盖当下时刻,从而与当下密不可分的本体的生命力和无限创造潜力就被时间掩盖了,而你的真实本性也被思维混淆了。人类思维中不断积累的时间负担越来越沉重。所有的人都在这种负担下受苦,但是他们又忽视或否认当下这一宝贵的时刻,或认为当下是实现未来目标的一种手段,而未来其实只存于他们的大脑中,是不现实的——
- 心理上的恐惧其实和任何具体的、真正迫在眉睫的危险无关。恐惧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不安、忧烦、焦虑、紧张、压力、畏缩、恐怖等。这种心理上的恐惧总是源于“可能会发生的事件”,而非“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你身处此时此刻,而你的思维却跑到了未来。这就创造了一种焦虑的鸿沟。如果你被你的思维控制并失去了当下的力量,这种焦虑的鸿沟就会与你相依相伴。当下的事情是你可以去应付的,但是你无法应付未来存在于思维中的事情。
- 情绪是身体对你思维的反应。身体从小我(大脑虚构的自我)一直收到的信息是什么呢?“危险,处于威胁之中。”这时,这种信息所创造的情绪又是什么呢?当然是恐惧。
- 我们在恐惧的两极之间徘徊,一端是焦虑和害怕,另一端是隐约的不安和威胁感。只有当情况变得严重时,大部分人才能意识到这点。
- 当下才是最为珍贵的东西。为什么?首先,因为它是唯一真正存在的东西,你的整个生命就是在这个永恒当下的空间中展开的,而这个永恒当下是唯一不变的常数。生命就是此刻,你的生命从来不会不在此刻,未来也不会。其次,当下是唯一可以带你超越有限大脑的切入点,也是唯一可以带你进入永恒的本体领域的关键。
- 普通的无意识状态指的是你认同于你的思考过程、情绪、反应、欲望和好恶。这是大部分人所处的正常状态。
- 当你初步觉察到无时间的意识状态时,你就会在时间和临在两者之间不断地徘徊。首先,你会觉察到你的注意力极少地放在真正的当下时刻。但是,如果你能觉察到你没有真正地活在当下时,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功:这种觉察就是临在——即使它开始时仅持续短短的几秒钟。然后,慢慢地,随着你这种当下意识的逐渐增强,你就会逐渐地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而不是集中在过去和未来,并且,任何时候当你意识到你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时,你就已经进入了当下。这种过程不仅持续几秒钟,还会持续更长的时间。所以,在你完全进入当下之前,也就是说在你能够保持完全有意识的临在之前,你会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临在的状态和思维认同的状态之间徘徊一段时间。每当你丧失当下时刻时,就一再地回到当下,这样不断地重复。最后,临在会成为你的主要意识状态。
-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临在意识永远不会或只会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能被体验到。大部分人并不是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徘徊,而是在不同程度的无意识中徘徊。
- 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你不能全神贯注于当下,比如你独自坐在房间里,在丛林中漫步或倾听别人说话,那么当事情出差错或当你面临很难应付的人或情况,或陷入失落或遇到威胁时,你当然不能处于有意识的状态。你将会被某种反应所控制,这种反应通常是某种形式的恐惧,它会使你进入深深的无意识状态。这些挑战是检测你意识水平的方法。对你自己和其他人来说,只有通过观察你处理这些挑战的方式,才能看出你的意识水平。
- 当你学会作为你的思维和情绪的观察者时——这是临在的重要部分——你可能会为你感受到的普通无意识的背景噪声而大吃一惊,你也会意识到你的内在很少真正地感觉到自在与放松。在思维的层面,你可能会发现以判断、不满和心理投射等形式出现的内心抗拒,它使你远离当下。在情绪的层面,你可能会发现大量的不安、压力、烦闷或紧张。这些都是在思维的习惯性抗拒模式下产生的。
- 通过自我观察来养成监控自己思维和情绪状态的习惯。“此刻我很自在吗?”你可以经常这样问自己。或者你可以问:“此刻我内在发生了什么事?”请像你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一样地对你内心发生的事情保持兴趣。如果你内在没问题,外界才会正常顺利。首要的是内在,其次才是外在。你不必立即回答这些问题。将你的注意力导向内在。观察你的内心所发生的事情。你的大脑在创造什么样的思维?你有何感觉?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体上。你有紧张的感觉吗?一旦你发现了一些低度、不安的背景噪声,请观察你以何种方式回避、抗拒或否认生命来否定当下。人们有许多种方式来无意识地抗拒当下时刻。
- 也许你被利用了,也许你所参与的活动枯燥无味,也许与你亲近的人不诚实或令人厌烦,但是所有的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你对于这种情况而产生的思想或情绪是否有理,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事实是,你正在抗拒本然。你将当下时刻看成敌人。你在你的内心和外界制造了不快乐和冲突。你的不快乐不仅污染了你的内心世界和你周围人的内心世界,而且还污染了与你不可分割的人类集体的精神。我们这个地球的污染只不过是内心污染的外在投射:上百万个无意识的人没有为他们的内心世界担负起责任。
    - 不快乐比疾病的传播速度更快、更容易。
- 停下你正在做的事情,与相关的人谈话,全面地表达你的感受,或者摆脱由你思维所创造的消极观点,因为你的负面思维除了加强你虚假的自我感之外不会有任何好处。承认它的无益处是非常重要的。消极的心态绝对不是处理任何情况的最好方式。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它让你陷入它的陷阱并阻止真实的变化。任何在消极能量之下所做的事情都会被它所污染,并且会创造更多的痛苦、更多的不幸。尤有甚之,任何消极的内心状态都是具有传染性的:不快乐比疾病的传播速度更快、更容易。通过共鸣原则,它会在其他人身上引发潜在的消极心态,除非他们具有免疫能力——高度的意识。
- 深层的无意识状态(如痛苦之身)或其他深度的痛苦(如丧失所爱之人),通常只有当你接纳并保持持续关注,即保持你的临在意识之光时,才能得到改变。另一方面,一旦你意识到你不再需要这些无意识模式,意识到你还可以有其他选择,而不一定要受制于一些条件反射,你就可以轻松摆脱这种无意识了。所有这些意味着你有能力获取当下的力量。离开它,你就没有选择了。
- 我们应该允许自己拥有任何情绪,而不是判断它们的好与坏,或者我们不应该拥有它们。我们感到怨恨、愤怒、郁闷等都是可以的——否则我们将会陷入压抑状态,我们的内心就会有冲突或是否定。任何事情都应该顺其自然。
- 当然是这样的。一旦一个思维模式、一个情绪或者反应存在时,我们就应该接受它。你那时没有足够的意识来做出选择。这不是一个判断,只是一个事实。如果你只有一个选择,或者认识到你的确可以有一个选择,你会选择痛苦还是欢乐,安逸还是不安,和平还是冲突?你会选择一种使你脱离自然的幸福状态、脱离生命内在欢乐的思想或情绪吗?任何这样的情绪,我们都称之为消极的情绪,简单地说就是不好的情绪。这并不是说“你不该这么做”的那种不好,而只是客观评述,就像说胃痛一样。
- 人类是一个精神失常并且非常病态的物种。这不是批判,而是事实。 仅在20世纪就有一亿多的人死于其他同胞之手,这怎么可能呢?人类彼此造成的这种痛苦是超乎你的想象的。这还不包括每天人类彼此间或对其他生物造成的精神、情绪、身体上的暴力、折磨等痛苦。
- 当你接受了你的怨恨、压抑和愤怒时,你不再被迫盲目地将它们付诸行动,而你也不太会将它们投射在其他人身上。这的确是真的,但是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在欺骗你自己。因为当你练习接纳一段时间之后,你需要再继续向下一个阶段迈进,那个不再创造这些消极情绪的阶段。如果你不再继续向前迈进,你的这种接纳就成了一个精神上的标记,它使你的小我不断地沉浸在不幸之中,而且还会加强你和其他人的分离感。如你所知,分离是小我认同感的基础。真正的接纳会立即转化这些情感。如果你真的认为每件事都很好,这当然是真的,但是你在一开始就会有这些消极的情感吗?不批判和抗拒的话,这些消极的情感就不会产生。在你的大脑中,你有了想法,认为每件事都很好,但是,在你的内心深处你又不能真正地相信它,所以那种陈旧的、抗拒的思维——情绪模式仍然存在。这就是让你感觉不好的原因。
- 压力的产生是由于你在“这里”却想到“那里”去,或你在当下却想去未来。这是一种让内在分裂的方式。
- 你感到忧虑吗?你是否经常想到“万一”?如果是的话,你就是在认同你的思维,思维把自己投射到未来的情境中,并创造了恐惧。你是无法应对这个未来的情境的,因为它压根儿就不存在。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幻觉。仅仅通过承认当下时刻的存在,你就可以停止这种有害健康和生活的疯狂行为。关注你的呼吸。感受空气从你的体内流入和流出。感受你内在的能量场。在实际生活中(不是大脑想象和投射的),你需要处理和应付的就只有此刻!问问你自己,你此刻有什么问题,不是明年、明天或5分钟之后,而是现在这一刻,你有什么问题?你可以应付当下发生的事,但是你却无法应付未来还没发生的事情——也没有这个必要。在应付当下发生的事情时,你需要的答案、力量、正确的行动或者资源都会在那里,不是在现在之前或之后。
- 努力改善你的生活状况并没有错。你可以改善你的生活状况,但是你不能改善你的生命。生命是最主要的。生命是你内心最深刻的存在。它是圆满而完美的。你的生活状况由你所处的环境和你的体验所组成。设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本身并没有错,错误的是你将它看成是你对生命和对本体的感受的替代品。通往生命和本体的唯一途径是当下。你就像一个建筑师,你应该关注的是地基,而不是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地面建筑上。
-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闭上你的眼睛并对自己说:“我想看看我的下一个想法是什么。”然后集中精力并等待你的下一个想法出现。请像猫注视着老鼠洞一样聚精会神。什么样的想法将会从这个老鼠洞中出来呢?现在,请你试试看。
- 怎么样? 我必须等待很久脑袋中才有念头出现。
- 就是这样。只要你强烈地处于临在的状态中,你就会从思维中解脱出来。这时你会非常平静并且精神高度集中。但是,你的注意力一旦放松,思维就会乘虚而入。这时,思维的噪声又开始出现,你内心的平静状态就会丧失。你又回到了时间里。
- 有些禅宗大师为了测试弟子的临在程度,会悄悄地从弟子的身后突然用棍子击打他们。令人吃惊的是,如果弟子非常地临在并处于相当警觉的状态,他会感受到大师从后面悄悄地走近他,就可以去阻止大师或者闪避到一旁。但是,如果弟子被击中,就说明他沉浸于思维之中,也就是说,他心不在焉,处于无意识状态。
- 禅宗大师用“顿悟”(Satori)这个词来描述短暂的开悟或短暂的无思维、完全临在的状态。
- 感知与思维之间的时间间隔越宽,你就会越深入地体会到你作为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你会更有意识。
- 无论你身处何地,沉默是进入当下时刻最容易、最直接的方法。
- 如果你不喜欢“罪恶”这个词,那你就用“无意识”或“精神病态”来替代它。这样,你就可能会更加理解这个词背后的真实含义了。
- 为了觉察到本体,你需要从思维中收回意识。这是你心灵旅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这会将原来陷入多余无用的思维中的大量意识释放出来。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你的注意力从思维中直接转移到身体内,这样你就可以感受到那个内在无形的能量场,它就是代表你肉身生命力的本体。
- 现在就请试试看。闭上你的眼睛可能比较好。以后当你能轻易、自然地进入体内时,你就不需要再闭上眼睛了。现在,请将注意力转向你的身体,从内在感受它。它是活生生的吗?在你的双手、双臂、双腿、双脚以及腹部、胸部之中,是否有生命的存在?你能否感受到那个遍布全身、赋予每个细胞和器官活力的微妙能量呢?你能否同时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到它是一个单一的能量场呢?请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感受你的内在身体上几分钟。别去思考它,感受它就可以了。你对它的注意力越为集中,你的感觉就会越强烈、越清晰。你会觉得你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变得更有活力。如果你的视觉观想能力比较强的话,也许你还会看到自己的身体变得透明光亮。尽管这种意象会暂时地帮助你,但是请你更多地去关注你的感觉而不是这种意象。意象,不管多么漂亮或有力,都已经受限于形式,所以无法带你进入更深的层次。
- 对体内的感受是无形的、无限的和深不可测的。你可以不断地进入更深。如果在这个阶段你的感受不是很强烈,就请关注你能感受得到的任何东西。或许你的手和脚有一些轻微的酥麻感。但是此刻这已经足够了。这时,请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感受上。你身体的生命力正在苏醒。稍后,我们会再做几次练习。现在,请睁开双眼,在环顾四周时请将注意力集中在你体内的能量场上。你的内在身体位于你的形式身份和真正本质之间的门槛上。无论如何请不要与它失去联系。
- 当你有几分钟空闲时,尤其是晚上临睡前和早晨起床的时间,请让意识流遍你的全身。闭上眼睛,平躺着。首先将注意力轮流集中在你身体的不同部位——双手、双脚、手臂、大腿、腹部、胸部、头部等。尽可能强烈地感受这些部位内的生命能量。在每个部位停留15秒钟左右的时间。接下来,从脚到头,再从头到脚,让注意力一次又一次地像波浪一样通过你的身体。反复练习几次。这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然后,将你的内在身体看成完整的单一能量场,并且去感受它。请将这种感觉保持几分钟时间。这时,请保持高度临在,感受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如果思维偶尔扰乱你的注意力,请不要担心。当你注意到这种情况发生时,把注意力转回你的体内即可。
- 任何时候当你发现你很难与你的内在身体相联结时,可以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有意识的呼吸,本身就是一种强而有力的冥想方式,它会逐渐使你与你的身体相联结。随着气息的出入,关注你的呼吸。呼吸时感受你腹部轻微的扩张和收缩。如果冥想对你来说容易的话,请闭上双眼,并想象你被光亮包围或沉浸于发光的物体之中——意识的大海,然后在这光中呼吸。然后,感受这种发光的物体遍布你的全身,并使你的身体也变得发亮。然后逐渐地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你的感觉上,这样你就可以进入你的体内了。不要执着于任何出现的意象上。
- 臣服——放下对本然(事实)的心理——情绪的抗拒,同样也可以成为进入不显化状态的一扇大门。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内心的抗拒会将你与其他人、与你自己、与你周围的世界分开。它加强了小我所赖以生存的孤立感。你孤立的感觉越强烈,你就会越多地受限于显化状态,受限于由孤立形式组成的世界。你困在形式的世界里越深,你的形式身份就越坚固,越难以逾越。大门紧闭了,你切断了与内在维度——深层维度的联系。而在臣服的状态中,你的形式身份软化了,同时变得比较透明,这样未显化状态就会透过你的身体展现。
- 即使你在与别人谈话,你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的间隔上,这样,寂静的范围就会在你的体内扩展。除非你能够进入寂静状态,否则你就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寂静上。寂静在外,定静在内,你已进入了未显化的世界。
- 大部分人总是努力逃离当下时刻,而从未来寻找拯救,也是这个原因。如果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他们要面对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自己的痛苦,这是他们所恐惧的。但愿他们知道进入当下取得临在力量来瓦解过去和旧痛是多么容易的事。当下的现实可以立即瓦解幻象。也但愿他们知道自己是多么接近自己的本质,多么接近上帝。
- 将你自己看成是思考者之下的本体,心理噪声之下的宁静,痛苦之下的爱和欢乐,这就是自由、拯救和开悟。为了从痛苦之身中解放出来,你需要将临在带进痛苦之中,从而改变痛苦。为了从思维中解放出来,你需要变成你思维和行为的沉默的观察者,尤其是观察你思维的重复模式和小我所扮演的角色。
- 如果你们俩都同意在你们的爱情关系中灵修,那再好不过了。这样你们的各种想法和情感反应一产生,你们就能相互倾诉和表达,这样就不会创造一个让未表达出的或未承认的情感或怨恨发展的时间间隙。学会在不责备对方的情况下表达你的感受,学会用一种开放的、非防御性的方式倾听你伴侣说话。请保持临在。责备、防御、攻击——所有用来加强或保护小我或满足小我需求的方式在此将会变得多余。给别人和你自己一些空间,这一点非常关键。没有这个空间,爱情之花不会盛开。当你去除了破坏爱情关系的两个因素之后,痛苦之身被改变,你也不再认同你的思维和心理立场,并且当你的伴侣也这样做时,你们就会体验到爱情关系的快乐。你们不再反映彼此的痛苦和无意识,不再满足你们相互的上瘾的小我需求,而是反映彼此内在深层的爱。那份爱来自于你与万物合一的了然,这就是没有对立面的爱。
- 如果在你身上没有爱和欢乐的散发,没有对万物的临在和敞开的话,你就没有开悟。判断是否开悟的另外一个方法是,看一个人在困难或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或当事情出错时如何行事。如果你的开悟是小我的自我幻象,那么你的生命很快就会为你带来一些挑战,这些挑战将会让你的无意识以任何一种形式的痛苦展现出来,如恐惧、愤怒、防御、批判、抑郁等。如果你处于爱情关系中,你面临的许多挑战将会通过你的伴侣出现。比如,一个女人可能会受到这样的挑战:她的伴侣完全生活在思维中,并对她无动于衷。她还可能会受到这样的挑战:他无法倾听她说话,不给她空间和关注。在爱情关系中,爱的缺乏更容易被女性感受到,这将会引发女人的痛苦之身。通过痛苦之身,女人可能会攻击她的伴侣——责备、批评、讨公道等。反过来这又变成了他的挑战。为了防止她痛苦之身的攻击——他觉得是毫无理由的,因为他需要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并为之辩护,他将会更深地认同他的心理立场,从而最终引发他自己的痛苦之身。当两方都被自己痛苦之身所控制时,一种无意识的情感暴力、野蛮攻击和反击就出现了。直到两个痛苦之身发泄够了而进入休眠状态时,这种情况才会平息。
- 现在,绝大部分男人和女人仍然被他们的思维所控制:认同于思考者和痛苦之身。这当然是阻止开悟和真爱绽放的障碍。一个普遍的规则是,男人最大的障碍是思维,女人最大的障碍是痛苦之身,虽然在极少数个别的情况下,相反的情况也成立,或两种情况相同。
- 我最近读了一篇有关一位著名女演员的文章,她80多岁逝世。由于年龄的增长,她的青春不在,所以她每天都处于绝望和不快乐之中并隐居了起来。她同样认同了外在的形式条件:她的外貌。首先,条件给了她一个让她开心的自我感觉,然后条件消失了,她又变得不开心起来。如果她能与无形式和无时间的内在生命有所联结,她就可以站在宁静的地方,观察并接受她外貌的变化。而且,由于通过她真本质的光亮,她的外在会越来越透明,所以她的美貌不会消逝,而是转化成了一种心灵之美。然而,没有人告诉她可以这样。这种重要的知识还没有被人们广泛地接受。
- 你看到过不开心的花朵或有压力的橡树吗?你是否遇到过抑郁的海豚、自尊有问题的青蛙、无法放松的猫、充满仇恨或怨恨的小鸟?那些偶尔表现出这些消极心态或神经质行为的动物,是因为它们在与人类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被人类影响了。
- 当有人对你说一些粗鲁或攻击性的话时,不要产生消极的心态或做出无意识的反应,像防卫、攻击或退缩,而是要让它从你身上通过。 摆脱消极心态的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把你自己想象成是透明的,让引发反应的外部因素穿过你,进而使它消失。我建议你先从小事开始练习。比如你在家里安静地坐着时,突然街道上传来汽车的警报声。这时愤怒产生了,但是愤怒的目的是什么呢?没有目的。那你为什么要创造这种愤怒呢?你没有这样做,而是思维在这样做。它是自动的,完全无意识的。为什么思维创造它呢?因为思维相信,抗拒,也就是你经历的消极情绪或不快乐的某种形式,也许可以消除你不喜欢的这种情境。这当然是幻象。思维所创造的抗拒,在上述例子中就是你的烦躁或愤怒,比它原来试图去解决的那个肇因还令人讨厌呢! 所有的这些都可以转化成灵修的途径。把你自己看成是透明的,而不是一个固体的肉身。现在,允许噪声或任何造成消极反应的东西穿越你。这样,它们对你的内心来说就不再是一堵坚固的墙了。如我所说的,从很小的事情开始练习,比如汽车的警报声、狗叫声、孩子的啼哭声、交通堵塞等。不要在你的内心建造一堵坚固的抗拒之墙,而总是让那些你觉得它们“不该发生”的事情来敲打你。试着让它们穿越你。
- 当有人对你说一些粗鲁或攻击性的话时,不要产生消极的心态或做出无意识的反应,像防卫、攻击或退缩,而是要让它从你身上通过。不要去抗拒,就没有人会受到伤害。这就是宽恕。这样,你会变得坚强无比。如果你愿意的话,你还是可以告诉那个人,他或她的行为是令人无法接受的。这样,那个人不会再有力量来控制你的内心状态,而你拥有了自主权,不再受制于人,也不会被你的思维所控制。不管是汽车的警报声、粗鲁的人、洪水、地震或你所有财产的损失,这种抗拒机制都是一样的。
- 臣服是一种顺随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又深刻的智慧。你唯一能体会到生命流动的地方就是在当下时刻,所以臣服就是无条件、无保留地接受当下时刻。它是放弃对当下的内心抗拒。内心抗拒就是通过心理批判和消极的情绪,对当下时刻说“不”。当事情出错的时候,即你思维的要求和期望与现实之间有差距时,内心抗拒就会变得尤其明显。如果你年纪够大,就会知道事情出错是很正常的。如果你要从生活中消除痛苦和悲伤,这就是练习臣服的最终时刻。接受当下的现实,你就会立即从你的思维认同中解放出来,从而与你的本体相联结。抗拒就是思维。
- 面对暴力、侵略之类的行为时,不抗拒是什么意思? 不抗拒并不是说不采取任何行动。它是指你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是由反应引起的。记住,东方武术中深藏的智慧:因势利导,以柔克刚。
- 我说过,当你处于强烈的临在状态中时,“无为”是转化和疗愈个人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在道教中,有“无为”这个词,它通常被理解成“无行动的行动”或“无行动地安静地坐着”。在古代中国,这被看成是一个最高的成就或美德。它与普通意识状态或无意识状态中的不采取任何行动有着很大的区别。后者源于恐惧、惰性或优柔寡断。真正的“无为”意味着内心的不抗拒和高度的警惕。
- 另一方面,如果需要采取行动,你的行动将不会是对你的思维的反射,而是从有意识的临在中对情况做出反应。在这种状态中,你的思维中没有任何概念,包括非暴力概念。所以谁会预测得到你将会做什么呢?
- 疾病不是问题,你才是问题——只要你的小我思维处于控制状态。在你生病或残废时,不要认为你在某个方面已经失败了,不要感觉愧疚。不要责备生活对你不公平,更不要责备你自己。所有的这些都是抗拒。如果你生的是大病,请利用它去实现开悟。利用生活中任何“坏”的东西去开悟。把时间从疾病中撤除。不要为它贴上任何过去和现在的标签。让它迫使你进入强烈的当下时刻,并观察所发生的事情。
- 请成为一个炼金术士。将金属变成金子,把痛苦变成意识,把疾病变成开悟。
- 因为抗拒与思维密不可分,放弃抗拒,即臣服,就是思维的终结。放弃抗拒,所有的批判和消极心态都会消失。这样,以前被思维所遮挡的本体就会敞开大门。突然之间,在你的内心就会产生宁静的空间,其中就有巨大的喜悦。在这种喜悦中就有爱的存在,并且在内心的最深处,有一种神圣的、不可测量的和不可名状的东西。
- 事实上,如果智力和知识的增长与相应的意识增长不协调,不幸和灾难的爆发潜力是巨大的。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读后感(五):做思想的主人,还是被思想控制?

有一期《偶滴歌神》中,欧弟作为嘉宾,把一位男低音歌神淘汰了。印象中,歌神介绍完自己,说了自己的微博,但是跟大家说不要关注哦。冷场一秒钟后,欧弟说歌神唱歌确实好,但是笑话讲得很一般。歌神解释说,如果我跟你说不要想香蕉,你反而会控制不住想到香蕉,同样,如果我说不要关注我的微博,你会忍不住去关注的。又冷场一秒钟。
在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中提到了“不要想香蕉”的例子,说明我们难以控制大脑不去想什么。我们越是提醒自己“不要想香蕉”,反而越是会想到香蕉。类似的,当我们被焦虑等负面思想折磨时,我们越是不想焦虑,焦虑愈加严重。
我们真的难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吗?这岂不是说我们没有自由?
我刚开始学习打坐的时候,发现自己有太多的杂念,难以控制。后来接触一些佛法之后,了解到“心心不停,念念不住”,也就是说念头会不断产生,但是也不会停留,不用强求控制。艾克哈特·托勒在《当下的力量》中强调要察觉思想和情绪,这就是“控制”思想的最好方式吧。当察觉到有负面思想的时候,不要执着,专注当下,就不会陷入负面思想。
罗素在《幸福之路》中说:
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思想缺乏控制能力——我的意思是说,面对那些自己一时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的问题,他们往往不能阻止自己去想它们。
南师强调《金刚经》的精华就在三个字:「善护念」。什么是善护念?就是起心动念要处处看清楚。这就是修行的关键啊,知易行难。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读后感(六):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推荐一本最喜欢的书给你,那么我会推荐今天这本《当下的力量》,推荐语是:只要读过一遍,这就是你余生都离不开的书了,这是随时随地随手翻都能获得启发的高级智慧。
以下是读书笔记,部分有折叠,需要高清版本请关注微信号:kamiyass,后台回复“当下的力量”获取。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读后感(七):个人观点

我会用这本书使自己快乐健康,但不会用它“修仙”。三星推荐。

题外话:

看书要有自己的想法,不然很容易被作者带进去的。

这本书很多例子经不起推敲(个人观点),因为没法推敲。

值得肯定的是:珍惜当下是好的,过分关注过去未来是有一定弊处的。但不能说一点好处也没有。

冥想:没接触过,怀着敬畏的态度,因为未知。

生活:你想过啥样生活就过啥样生活。有自己想法的看了这本书也照样过自己的,顶多汲取一些营养成分。希望开悟的人会如获至宝,已经在冥想啦。至于剩下的部分不用担心,以后看到另一本与此书观点相反的自然心理活动又会不一样。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读后感(八):摘要

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平常事件,像在与别人的争论中,迫切地希望打败对方,以证明自己是对的,都是由于小我对死亡的恐惧而引起的。如果你以你的观点自居,把你的观点等同于你的“我”,当你错的时候,你这种以思维为基础的自我感就会严重受到死亡的威胁。所以你的小我不能承认错误,错误就等于小我的死亡。
第一章 你不是你的头脑
一、开悟的最大障碍
1、开悟到底是什么?
·与存在合一时觉受到的自然状态
·这份联系感的丧失,滋生了你和你自己以及你和世界分裂的幻想。你便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感知自己是一个孤离得碎片。恐惧因此而生,内在和外在的冲突变成了常态。
2、最大障碍
·对心智头脑的认同
·造成你和“他人”是完全独立的幻相,遗忘了你与万物皆是一体的事实。
·心智如果运用得当,是一个超级利器,问题不在你使用了你的心智,而是它在使用你,你相信你就是你的心智头脑。
·当你明白你不是那个附身的实体-思考者的时候,就是自由的开始。你开始观察思考者的那一刻,便启动了一个更高的意识层面。你会明白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美、爱、创造、喜乐、内在的平安-都来自于头脑之外,你便开始觉醒了。
二、挣脱心智的牢笼
1、方法一:观察思考者
·思想的声音,属于你被制约了的头脑。而你的头脑是你所有过往的历史,和承袭得来的集体文化心智头脑模组的结晶。所以你就透过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和批判现在,而得到了一个完全被扭曲了的观点。
·尽可能倾听你脑袋里的声音。当你倾听的时候,不要批判,因为你一开始批判,就意味着同一个声音(心智)打从后门趁虚而入(介入)了。
·当你倾听一个思想的时候,你觉知的不仅是这个思想,也觉知一个作为思想见证人的你自己,一直都在思想之后或之下的深处自我,思想随即丧失了掌控你的力量,而急速地止息,这是因你不再透过头脑的认同,而富于它能量的缘故。
·当一个思想止息的时候,你经验到一个心智流的中断---一个无心的间隙。当这个间隙发生的时候,你便感觉到一种内在的宁静和和平,这是你感觉与存在合一的自然状态的开始。如果加以练习,宁静感和和平感就会加深。你也会感觉由你内在深处升起一股微妙的喜悦之流:存在的喜悦。你的意识不但没有丧失,情况正好相反。如果和平的代价是意识的低落;如果定静的代价是生命力与警觉性的缺乏,那么便不值得拥有。在这种内在联系状态之下,你会比在头脑认同状态下更加机警和觉知,它同时也提升了我们能量场的波动频率。你在这个间隙里,处于高度的机警和觉知之中,却没有思考。这就是冥想的精髓。
2、方法二:把注意力的焦点引导到当下,来创造一个心智流的间隙,你只要深刻地意识到当下这一刻就可以了。
·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项例行的活动,来做这个练习,把你全副的注意力,摆在一个通常只是一个过程的活动上。举例来说,洗手的时候注意每一个相关联的感官知觉:水的声音和感觉,你手部的动作,肥皂的气味诸如此类的。有一个标准可以用来度量你这个练习的成功与否,那就是:你感觉的内在和平的程度。
3、学习不认同你的头脑。你每创造一个心智流间隙的时候,开悟之光就变得更强。有朝一日,你会像看到一个耍宝的孩子一样,对你的头脑里的声音莞尔一笑。这意味着你不再把你心智的内容更看得那么认真了。因为你的自我感并不依附它而存在。
三、开悟:超越心智1:思想
·心智=思想(意识部分)+情绪(无意识部分,通过身体感受)
1、难道思考不是在世界上求存的要件吗?
·心智头脑实际上是一部求生机器,它是为了一项特别的任务而用的,一旦任务完成,就要把它搁下。借助心智力量来开悟,开悟后放下心智,就是例证。心智的优势,只不过是意识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进入下一个阶段。一旦你能感觉到临在的意义,每当你达成了实用性的目标,不再需要时间的时候,你就可以更轻易地走出时间的向度,而深入当下了,它既不会损害你使用心智的能力,事实上,反而强化你的心智,当你有用于心智的时候,它反而更敏锐更专注。
·在开悟的状态,你仍然会在必要的时候,使用你的心智进行思考,可是却比以前更专注、更有效率的方式进行。你多半只为了实用性的目的而思考。
·一旦你需要用到心智的时候,特别是创造性方案,你会以几分钟的间隔,摆荡在思想和静止、心智和无心之间,唯有以这样的方式,创造性的思考才有可能。那个创造的灵感都来自一个无心的地方,都来自内在的宁静。然后再由心智,把创造的驱力和洞见形之于外。这是因为思想唯有在这种方式之下,才拥有真正的力量,当思想不再与更广阔的意识领域接轨的时候,它便会快速地枯竭、疯狂而产生破坏力。
2、我们何以会上了思考的瘾头?
·心智无法在没有过去和未来的情况下运作和掌控,所以它把无时间性的当下视为威胁。你跟思考认同,你相信只要一停止思考,你就马上停止存在。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根据个人和文化的制约,逐步架构出你是谁的心像图,我们不妨把这个虚幻的自我,称为我执ego。对于我执而言,当下这一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被认为是重要的。它透过过去的眼睛在看当下,所以它把当下完全曲解了;再不然就是把当下贬至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而这个目的,始终都铺呈在心智所投射出的未来。
四、开悟:超越心智2:情绪
·心智=思想(意识部分)+情绪(无意识部分,通过身体感受)
1、情绪VS身体:
·在心智和身体的交会处生起,它是身体对心智的反应或者是你的心智在身体里的反射。
·如果你无法感觉到你的情绪,如果你断绝了与情绪的联系,它迟早会以一个生理问题或病症的形式或事件,让你在一个纯生理的层面经验到它 。如果你在情绪的感觉上有困难,不妨先把注意力聚集在你身体内的能量场上。从内在去感觉你的身体。这么做也会让你触及到你的情绪。如果它们之间有很明显的冲突,那么思想是谎言,而感受才是真理。
·表相的思想和无意识心理过程之间的冲突,是习以为常的事。你也许还没有办法把无意识的心智活动,当做思想一样带入觉知里。可是,它总是会以一个感受的方式,反映在身体里面,好让你能够觉察。
2、情绪VS思想:
·思想在你的头脑里,而情绪却具有强烈的生理成份,因此它主要是在身体里面感觉到。
·思想以情绪的形式,把能量喂给了情绪;情绪再把能量反馈给思想,如此周而复始。一个情绪通常代表一个被强化,且蓄满能量的思想模式,更由于它蓄势待发的能量,一开始并不容易保持足够的临在以便观察,如果你缺乏足够的临在,而无意识的被拖进跟这个情绪的认同里,这是常态。
3、挣脱情绪的牢笼:
·你可以在不被情绪掌控的情况下,容许它存在那里。这时候的你,已经不再是这个情绪了,你是观察者,那个观测的临在。做这个练习,会让你所有无意识的部分被带进意识的光照之下。要习惯性地自问:“这一刻,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不要分析,只要观察。把你的注意力向内转,感觉情绪的能量,如果没有情绪在,再把你的注意力带入更深的身体能量场里面。这是通往存在的大门。
·所有情绪都是一个最原始而没有差别的情绪的变型。它的根源是来自于失去了对我们那个超越名相的本来面目的觉知。“恐惧”这个词想当贴切,不过除了一个持续性的威胁感之外,它还包含了一个深度的遗弃感和不完整感。心智充其量也只是暂时地把痛苦给掩盖住而已。事实上,心智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不妨想象一个追查纵火犯的警官,而实际上,这位警官就是纵火犯,除非你停止从心智的认同里,也就是我执里。如此你的心智才会丧失它的权位,而本体便以真如本性的面目,不请自来。
4、爱与喜悦
·每当你的思想流产生间隙的时候,爱与喜悦的惊鸿一瞥,或者短暂深度和平,便可能来临。通常这种时刻只是浮光掠影,因为心智又忙不迭地履行它制造噪音的活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思考。在你没有把自己由心智的铁牢中解脱出来之前,爱、喜悦和和平便不可能滋长。不过它们并不是我所谓的情绪。爱、喜悦和和平,在一个比情绪更深的层面。因此你势必先要全然地意识到你的情绪,并且能够感觉它们之后,才能进一步感觉到那超越情绪的爱、喜悦和和平。情绪这个字的原意是拉丁文的“干扰”。
·爱与喜悦、和平,是与存在的内在联系状态的三个面向,是存在的深层状态,它们没有对立,因为它们源自于心智之外。情绪则是二元性心智的一部分,受制于对立法则,简而言之,有好必有坏。因此在心智认同的情况下,往往被误称为喜悦的,其实只是痛苦和享乐的交替循环里,短暂的享乐罢了。享乐不同于喜悦的内发,它总是向外攀援而来的,同一个事物,今天带给你享乐,明天却离你而去,让你在匮乏中痛苦。而那被称之为爱的,在极度需求的情况下,可以瞬间由爱生恨。真爱不会让你受苦,真正的喜悦也不会变成痛苦。在你开悟之前,你也许尝过真爱、真喜悦或者深度的内在和平,不过只是春光乍现,随即又被心智的干扰遮蔽。
5、欲望
·所有的渴求,全都是心智为了取代存在的喜悦,而向外境和未来寻求救赎或成就。只要我还是我的心智,那么我就是那些渴求,离开它们,便没有“我”,处于这种状态下的我,即使对解脱或开悟的欲求,都只是另一个要在未来付诸实现或完成的渴求。要变成临在,以心智观察者的身份临在。
第二章 意识(观察者):摆脱痛苦的途径
·你的痛苦有两个层面:一层是你现在创造的痛苦;另一层是仍然活在你的心智和身体里的旧痛。停止制造眼前的痛苦,并且瓦解旧痛---就是我接着要探讨的。
    痛苦只有当你无意识的跟它认同时,它才能存活,接下来,它就要骑到你的头上,掌控你,变成你,透过你活着,它需要透过你取得食物。一旦痛苦之身掌控你之后,你就会想要更多的痛苦,你不是变成受害者就是迫害者。你所经验的每一个情感的痛苦,都会留下一个依附你而生的余痛,这个经年累月所积聚的痛苦,就是盘踞在你的身体和心智里的负能场。它是受困的生命能量,从整个能量场中分裂出来的,透过反自然的心智认同,取得了自治权,就像一只反噬自己尾巴的动物一样,把矛头向内转,变得反生命了。
一、痛苦
1、越认同心智越抗拒;越抗拒越痛苦
·你现在所创造的痛苦,十之八九都是对某种形式的不接纳和无意识的抗拒,抗拒又由以批判形式出现。痛苦的强度,根据你对当下这一刻抗拒的程度而定,而抗拒的程度,又决定于你与心智认同的强度。
2、心智习惯性否认或抗拒当下,而生命本质就是当下。否认生命的本质,与生命对抗,是痛苦之源。
·心智总是想尽办法去否认当下、逃避当下。你能够尊重和接受当下的程度越高,你免于我执心智的程度就越大,你就能免于痛苦和受苦。心智无法在没有过去和未来的情况下运作和掌控,所以它把无时间性的当下视为威胁。心智持续地以过去和未来,掩饰当下这一刻,以确保它的主控性。因此,与当下密不可分的存在,它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创造潜力,就被时间给遮盖了。人类集体与个人心智所累聚的时间里,也残留着大量的旧痛。如果你不想再为自己和别人创造痛苦,如果你不想再继续添增旧痛的残余,那么就别再创造超过你生活实际面所必须的时间量,就是要深深地体认出当下这一刻才是你所有的。
·生命就是当下,大自然的植物和动物无所谓过去和未来的概念,还有什么行为比抗拒事实更徒劳的?还有什么比反对生命本身更疯狂的?向所“是”臣服,对生命说yes你就会看到,生命突然之间开始为你效劳,而不再处处与你为敌了。
3、痛苦:恐惧+空洞
·恐惧:任何与心智认同的人,便因此断绝了根植于本体的深层自我,和真实力量的连系,从此便将与恐惧常相左右。每一一个人都活在恐惧的状态下,我们都在恐惧的两极之间起起落落,一端是焦虑和害怕,另一端则是若隐若现的不安和隐而未见的威胁感。只有在恐惧以较剧烈的形式出现时,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当某种情境触发一个蓄有强烈情感的反应时或过往一个情结被带了出来,你会习惯性地变成无意识,你的反应或情感会掌控你,你把它逼真地演出,你辩护、找碴、攻击和防卫。
·困乏感和不完整感:是我执心智本质的一部分,如果是有意识的便以持续的无价值感或自卑感彰显于外,如果是无意识的会以一种强烈的渴求、匮乏和需要被感觉到。由于我执是自我感的变异,需要与外境认同,需要不断兼顾防卫和觅食的两大功能,最常见的我执认同是与财产、工作、社会地位、认可、知识和教育、外貌、特殊能力、关系、个人和家族史、信念系统有关,经常还包括政治的、国家的、种族的、宗教的、和其他的集体身份。但是以上皆非你。
·总结:心智认同创造了虚假的自我-我执,作为根植于本体里真我的代用品。我执的需求是无底的,它感觉到自己的脆弱和饱受威胁,所以它活在一个恐惧和匮乏的状态里。我执老是寻求执着物,好强化和抬高它虚幻的自我感。大部分人最不愿见到的是摆脱我执,这意味着自我的丧失。
二、解脱之道:观察者,活在了当下。
·当你观察痛苦之身的时候,去感觉它在你内在的能量场,把你的注意力贯注在里面的那一刻,认同就断了,一个更高向度的意识层面就会进来,我称之临在,你是痛苦之身的观察者,你已经找到了自己最内在的力量,它不能再冒充你的身份利用你,也再也不能透过你来滋养自肥。无意识创造它,意识却把它转型成它自己。心智本身并无功能失调,它是一个很棒的工具,失调产生在你由心智里寻找自我,并且把心智误认为你的本来面目的时候,然后,它就变成我执的心智,接管你整个生命了。
·我的心智无法知道你,它只知道有关你的标签判断事实和意见,只有本体直接知道。以一个心智的观察者临在--观察你的思想、你的情绪和你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对引发你反应的情境或人物,起码要像你对自己的反应一样有兴趣。注意你的关注力如何经常地往返过去和未来。不要对你观测所得做批判或分析,不要把它们变成你的个人问题,然后,你就会感觉到一个比所有被观测对象更有力量的沉默观察者,在心智内容之后,那个宁静的、观测的临在本身。
第三章 深深地进入当下
一、终止时间的幻想
1、时间与当下
·时间和心智狼狈为奸,与心智认同,就是自陷于时间的泥沼,因为过去给予你一个身份,而未来又以各种新式掌握了救赎和实现的应许,两者都是幻相。
·时间既不宝也不贵,因为它是幻想,你所认知的宝贵,不是时间,而时间之外的那一点:当下。你专注在时间上-过去和未来-的程度越大,你蹉跎最宝贵的当下的程度就越多。之所以宝贵,因为它是唯一,而且是唯一一个通往无时间、无形式的本体界点。过去不曾发生过什么:它发生在当下,未来不会发生什么:它发生在当下。
·有些人乐在冒险性活动,比如爬山、赛车等,原因就是这类活动把他们逼入当下--也许他们没有觉察到--把他们逼入摆脱了时间、问题、思考和人格重负的生龙活虎的状态里,即使是短短的一秒钟,偏离当下也许就会分身碎骨,可惜的是,他们居然仰赖一个特殊的活动,让自己进入这种状态里,可是你不需要去爬险峰峻岭,你当下就可以进入那个状态里。
·时间既不宝也不贵,因为它是幻想,你所认知的宝贵,不是时间,而时间之外的那一点:当下。你专注在时间上-过去和未来-的程度越大,你蹉跎最宝贵的当下的程度就越多。之所以宝贵,因为它是唯一,而且是唯一一个通往无时间、无形式的本体界点。过去不曾发生过什么:它发生在当下,未来不会发生什么:它发生在当下。
2、当下VS时间=过去的教训+未来的目标VS未来的目标
心理时间就是认同过去,和对未来做持续且强迫性地投射。开悟的人总是以当下作为他们注意力的主要焦点,不过仍然对过去和未来有概略的觉如,换言之,他们继续使用钟表时间,但却摆脱了心理时间。缺少心理时间,你的自我感就来自于本体,而不是过往。
·过去的教训:你现在从过去的一个错误里学到了教训,你就是在使用钟表时间,换个角度,如果你在心里缅怀这个错误,而引发自我批判、懊恼或愧疚,那么你就是把错误变成是我或我的了,你把它变成你自我感的一部分,它变成了心理时间,而心理时间总是关联着一个虚假的身份,不宽恕必然隐含着一个心理时间的重担。
·未来的目标:如果你为自己拟定了一个目标,并且朝着它努力,你就是在利用钟表时间。你觉知自己方向的同时,却又尊重并对当前的步奏赋予全副的注意力。如果你过度地专注于这个目标,或许是因为你要透过这个目标,追求幸福、满足、或是一份更完整的自我感,当下就不再受到你的尊重,它被贬低成一个本身不具价值,而只是通往未来的踏脚石。钟表时间又被你转变成心理时间了。你的人生不再是一趟冒险之旅,只是一连串需要去达到、去获得、去做到的执迷不悟;如此,你就再也看不到,也闻不到野花的芳香,对于展现在你眼前的生命之美和奇迹而视若无睹。对未来的目标,你不再妄想任何人或任何事,在未来会救你或让你快乐,你体认出这一点之后,你所做的事里就充满了喜悦、欢乐的能量,你不去关心行动的成果--只管专注于行动本身,成果会自然来到,这是威力十足的灵修法门。
·万一真的发生了一个情境,需要你当下处理的,如果你的行动来自于当下的觉知,你的行动必然清楚果决,也效率十足。因为它不再是反应自心智过去的制约,而是针对情境的本能反应,你会发现心智在无为-当下-的中心的时候更具效率。
二、真正的当下:本体的喜悦
*一个简单的标准:
·问自己:我正在做的事情里有喜悦、有容易、和轻快吗?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时间就掩盖了当下这一刻,而你也把生命感知成一具重担或挣扎求存了。试试看,你能否更专注在做为的上面,而不是透过做为所要达成的结果上面?对当下呈现的一切,给予全副的注意力,这隐含着你也完全地接受了本然,因为你不可能对某件事给予全副注意的同时又抗拒它。当你的行动出之于当下的觉知时,不管你做什么,都会注入一份品质、关怀、和爱---即便是最单纯的一个行动也不例外。
第四章 思维逃避当下的策略
明天的账单不是问题,肉身的幻灭不是问题,当下的失落才是问题。
一、一般无意识和深层无意识
·一般无意识:一个人在清醒的时候,也是介于深层无意识和一般无意识中转移,我说的一般无意识,指的是认同你的思想过程,在一般无意识的你,受着我执心智的主导,而不觉知于你的本体,这个状态里没有剧痛或不快乐,只有持续的、轻微的不安、不足、沉闷或紧张----一种衬底的静电干扰。
·深层无意识:当我执遭到威胁的时候,当生命的情境出现想象或真实的重大挑战、威胁、或失落的时候,一般无意识里的不安,就转变成深层无意识里的痛了----一个有剧痛和更明显的受苦或不快乐的状态。
·把一般无意识变成意识,观测不安、不足、和张力如何以多种方式,透过不必要的批判、抗拒本然,否东当下。从你内在升起的任何无意识,都会在你意识的光照下瓦解,你知道如何瓦解无意识之后,你临在的光照就会更亮。
二、人生之旅:内在外在之旅
·外在的目的,就是抵达你的目标或目的地,去完成你要成就的,外在之旅包含百万个步骤,而内在之旅只有一步--你当下迈出的这一步。如果你的外在之旅占用了你太多的关注,甚至比你现在的步骤还要重要,那就完全错失了人生之旅的内在目的了。而你对当前这一步的觉知逐渐深入的时候,你就能体会出这一步里同时包含了那一百万步。外在之旅迟早必败,因他依赖时间无常之法。当你体会到内在之旅,外在之旅即像一场游戏,而你也单纯地乐在其中而继续玩下去。
三、过去与未来
·过去是一个无底洞,你以外只要需要时间便能了解过去,以为未来迟早会把你从过去中解脱出来,其实是一场幻想,只有当下才能从过去中解脱。
三、当下的力量
·什么是当下的力量:你临在的力量,即从思想形式里解放出来的意识。
第五章 临在状态
一、警觉
·高度的警觉,因你的意识没有专注于思想。
二、等待
·这不是我提过的否定当下的无聊或坐立不安的等待,也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未来的某一点上,这是一种要求你全然警觉的等待,状况随时都会发生,如果你不是绝对地清醒、绝对地宁静,你就会错失掉它。
三、本体(存在)意识到自己的时候
·本体(存在)、意识、和生命是同义词,临在就是意识意识到它自己,本体或生命达成了它的自我意识。
·凡存在都有本体,都有神性和不同程度的意识。即使一块石头,都有它初级的意识,否则它就不会存在,它的原子和分子早就离散了。当意识以形状、以形态、以思想和物质形相显示的时候,便产生了世界。如果你忘了每一个意识都是神性籍由每一个形相的展现,它就是悲剧和残酷,除非你以纯意识的形式,体会到你自己的神性之后,你才会真正地知道。
第六章 内在身体
一、本体是你最深处的自我
·请你停止尝试去了解本体(存在),你已经对本体有了相当的瞥见,可是心智老想着要把它塞进一个框框里面,再贴上一个标签。“水?水是什么意思?”这就是一条鱼用人类的心智会说出来的话。
二、挣脱心智自由:幻相+罪恶感
1、挣脱幻相的自由
·认为你只是你的形体和心智的幻相,这个“我相”的幻觉,是一个核心的误谬。挣脱由这个幻相所生的无数恐惧虚假的自由。
2、挣脱罪恶感的自由
·这个罪恶就是你虚幻的自我感主导着你的思想、说话、和行动时,你无意识地加诸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的痛苦。
三、找到你的实相
1、超越文字
·文字充其量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罢了。蜂蜜这个字并不是蜂蜜,你尽管研究、讨论蜂蜜,可是除非你亲口尝过,你才会真正地知道它的滋味,一旦尝过之后,文字就不那么重要了,你也不会再对它执着不放了。
2、身体是通往本体的媒介,千万不要失去跟它的连系
·身体只是躯壳,去感受你的身体,从而知道,你是超越外相的。
·专注在你内在身体的觉受上,不要想,只是感觉,你付出给它的关注越多,这个觉受就会越清楚、越强烈,你会感觉好像每一个细胞都变得更加活跃,如果你天生就有敏锐的视觉,也许你可以观想自己变得通体透明,不过观想只能暂时帮助你,如先天上已经被形相所限定,也因此限制了呢无法做更深入的探索。内在的身体的感觉是无形、无限、而且不可蠡测的。如果你现阶段感觉不到什么,那么就关注在你能够感受到的,或者你的手、脚只有轻微的酥麻,专注在这个感受上,这就够了。即使你环顾房间的同时,也要保留部分的注意力在你内在的能场上。你的内在身体,位于你的形相身份通往本质的身份(本体)的门槛,千万不要失去跟它的连系。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读后感(九):读后感 & 如何实践【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用特别朴实的语句 解释了很深刻的道理
读完后 会让你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体验周遭的世界
五星推荐★★★★★
说说我的感受
我一直在断断续续的画画 瑜伽 冥想 自由潜水
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 我偶尔能体会到 trance 专注于当下的"心流感"
是一种非常纯粹的喜悦感和满足感
回想我一路走来 偶然捡起的这些兴趣爱好
真的不是用理性思维思考出的选择
比如:“瑜伽好,练习好了可以做教练赚钱 / 健身出腹肌腰肌 / 可以拍美美的照片,所以我要去练习 ”
恰恰相反,而是出于本心单纯的喜欢
看了《当下的力量》后,最大的醒悟就是:
啊!原来我一直在实践当下的力量
我一直都因为当下力量所以带给我的喜悦感而发自内心的去做这些事情
而这本书 则是从一个更高的姿态
很理性的解释了为什么要去更多更持久的感受当下的原因
know why / know what to do / and know how
以下是一些书摘&总结

非线性的时间观
线性的时间强调 【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们的思维因缺少觉知而过多的沉溺于
过去发生的事 & 将来可能发生但未必发生的事
而忽略了【当下】这个你唯一可以把控的时间点
作者指出——活在当下, 其实是一种缓存清零的过程
你不再受无效思维的摆布
而是把所有宝贵的注意力都放在【当下】
 每个【当下】你都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所以对于活在当下的人 线性时间并不存在
对他们来说 没有过去和将来 只有可以好好把握的现在

意识 & 情绪 & 思维之间的关系
前言中的ABC理论很有意思
当发生一件事时 你会自然而然产生情绪A
思维B 会使你执着与情绪并产生不必要的思维连带C (小我)
C往往是你主观经验/认知对客观事物的评价judgement
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愤怒 抑郁 恐慌 内疚等负面感觉
A - B - C的演化速度非常快 以至于你以为C是这个世界的真正面目
其实不然 其实活在当下我们不需要B
拜托思维B的方法就是需要人为的介入意识X
当出现A时 X会告诉你 :这里不需要思维B
所以就不会产生使大多数人痛苦的 C
活在当下即体验大我小我合一的感觉 (enlightment 即是开悟的过程)

对于道家无为 & 作者提出的臣服
我还是有点理解无能
anyway 我认为
无效的思维需要通过提高自己的觉知awareness去及时发现并制止
同时还是需要提高自己有效思维的能力
毕竟是人 不是得道之神

作者似乎没有解释太多如何活在当下的方法
根据我自己的实践经验 我非常推荐大家去练习冥想 & 瑜伽
冥想我使用的APP : headspace
每天用10-20min学习冥想的方法 简单易行
对集中注意力&保持心态平和效果显著
瑜伽 我练习的是ashtanga
任何一种瑜伽都非常强调呼吸
观呼吸也是养生 & 冥想中的重要工具
不管练习那种瑜伽 通过观呼吸 & 调息
你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 mind & body
可以说是一种运动中 带有flow功能的冥想了吧

2017.7.24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读后感(十):在当下的这一刻

现在的能量,消耗在过去和将来。而思维会强化这个过程,以致产生愉悦的感觉。
临在、屈服、观察是对个人进行剖析的一个行为。把个人当作样本。
“我不能忍受我自己”,证明我与我自己有时是割裂开来的。是一个人的两种状态,所以要用一个我来观察我自己产生这种感受的源头和发展。就像真假美猴王一样,在追求佛法普照的道路上,会有一股相似的力量来迷惑你。对于个人,也会有一个个人的假象,借机出现,产出痛苦,并且以此为食。
佛有二个法门:一则潜心修炼、循序渐进。二则当头棒喝、即可顿悟。二者都是讲求反观自己本心,是把自己心中有的找出来,而不是向外界去寻找。顺其自然,在平稳的日子里是岁月静好,一旦出现变动,则是悔不当初。接受并没有让事情改变,只是改变了我们自己。
每天发生的很多事情与我们无关,所以我们可用来反观自身的时间就有了。这就像自己与自己的游戏。像老顽童的武功心法一样。一分为二,合则为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