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商王后裔,子姓;从六世祖孔父嘉开始,以字为氏,所以孔氏;头顶中间低,四面高,像个山丘,故名丘;排行老二,又是在尼山出生,所以字仲尼。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与原配施氏生九个女儿,他望子心切,于是续娶一妾,却生了脚有残疾的老大孟皮。后来叔梁纥以远大于礼制所规定的年龄(16岁至64岁)娶了18岁的颜氏,由于婚姻不合礼制,被称为“野合”,遂生下孔子。从此,老夫少妻成为一种时尚。
孔子唯一的儿子叫孔鲤,得名于出生时鲁昭公赐孔子一尾鲤鱼。孔鲤虽然没有什么建树,但生了个儿子孔伋却是和孟子、颜子、曾子齐名的一代儒家大师,被后人称为“述圣”。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孔子有十位杰出弟子,号称孔门十哲。
孔子的学说被历代统治者推崇,受到历代追谥,尤其是少数民族王朝。在北魏第一次称圣:文圣尼父;在北周,第一次称公:邹国公;在西夏,第一次称皇帝:大周明宗文宣皇帝;在元朝,第一次称大成至圣:大成至圣文宣王。这是因为少数民族王朝在汉化的过程中,要更为迫切地融入到华夏文明中,也是统治华夏广袤土地的需要。
作为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说创始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给了我们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孔子墓遭到铲平,墓碑被砸碎,泥胎塑像被捣毁。虽然后来可以用水泥等建筑材料修复表面的伤纹,却修复不了人们内心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