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善能积福
一直等到天黑,才等到主人来寻。
主人感激,于是邀二人回家做客。
谁知,小厮一出来就被夫妇认出来,正是自家走失的孩子。
后来喜儿和主人的女儿结亲,二人成家,积德心善,子孙延绵,家族兴旺。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一个人心存善念,行善举,出善言,时间一长,福报自然也就来了。
2
德能聚财
善不积,不足以得福;德不立,不足以聚财。
一个人的财富和德行成正比,一个人的德行越好,财富越多,福报也越深。
朋友都吃完了,就他剩了一大半。
吃完饭后,松下特地把厨师叫来。
告诉他今天的牛排很好吃,但是自己感冒了,所以胃口不佳,希望他不要介意。
一个世界知名的企业家,愿意把一个厨师的事情放在心上,这样的人内心一定温柔而善良。
他曾说:人的生存意义不在于赚多少钱,而在于你为国家和社会做了多少事。
《了凡四训》里讲:“享百金财富,必定是百金人物;享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松下对财富并不看重,但是对社会责任看得很重,他一生捐款无数,积极推动社会进步。
这样的人,财富越多,福气越厚。
3
静能延年
在中国的传统中,静坐是很好的养生法门,李白、苏轼、白居易、陆游,都喜欢静坐。
郭沫若从小体弱多病,后来因为伤寒导致两耳失聪,身体一直比较差。
但是他后来开始学习静坐,每日安静修养,思虑慢慢得到净化,身体一日好似一日。
郭沫若曾意味深长的说:“静坐于修养上是真有功效,我很赞成朋友们静坐。”
虽然底子不好,但是郭沫若却依然有87岁高寿,这和他的静坐、静养是分不开的。
林德虔法师将少林延寿法归结为“静法”。
他在静法中讲到:静禅可以使人体经络疏通、气血畅顺、阴阳平衡、卫固宗壮、真气充盈。
又说“静者能养心”,因为“心为五脏之首”,所以养好心便能养好身。
《黄帝内经》讲:“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中医讲:“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调神摄生,贵在静养。
一个人如果可以保持心智的宁静,自然可以安和五脏,长生久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