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节制,四季才能正常轮转;国家有节制,才能国泰民安;个人懂得节制,才能顺遂如意。
《格言联璧》有云:“言语知节,则愆尤少;举动知节,则悔吝少;爱慕知节,则营求少;欢乐知节,则祸败少;饮食知节,则疾病少。
1
言语知节,则愆尤少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父亲过生日,同乡郑小珊前来祝寿,曾国藩刚入翰林院,志得意满,拉着郑小珊夸夸其谈,口无遮拦。
郑小珊心中恼怒,愤而离席。
事后曾国藩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反省自己乱说话的毛病,着力改正。
清末政局动荡,勋贵倒了一批又一批,曾国藩却始终不受牵连,反而创下了连升十级的奇迹。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2
爱慕知节,则营求少
如果不加节制,人心只能被欲望携裹,不断沦陷。
卖官鬻爵、放高利贷、收受贿赂、克扣礼金,任何能捞钱的机会他都不放过。
据记载,和珅在位聚敛的财富近10亿,加上古玩、珍宝,约等于清王朝十五年的财政收入。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乾隆死后,嘉庆帝一纸诏书就把和珅打落尘埃,抄家赐死,妻子自尽,儿子丰绅殷德也被圈禁至死,血脉断绝。
再多的财富,死后也不能带走一分,到头不过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
3
举动知节,则悔吝少
冲动是魔鬼。
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节制自己的行为。
一位刘姓乘客因为坐过站和司机发生争执,辱骂撕扯中甚至去抢夺方向盘。
会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是修养。
遇到事情先缓一缓,先别急着下结论,平静下来,不要冲动,事情才能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如果情绪爆炸,抓紧离开现场,千万不要多做纠缠,等情绪平复,再作打算。
4
欢乐知节,则祸败少
古人说:乐极生悲。
人有两个心房,一个住着快乐,一个住着悲伤。
如果笑得太大声,就会吵醒隔壁的悲伤。
前几天,江西南昌一个女生。
查询高考成绩之后,因为分数超预期三十分,兴奋过头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医。
宋代陈亮,屡试不中,在五十二岁时,时来运转,高中进士,被皇帝钦点为状元。
但是因为兴奋过头,在衣锦还乡的途中突然猝死。
《退庵随笔》有言:大喜荡心,微抑则定。
大喜使人心神激荡时,略微抑制便可安定。
凡事都有两面性,祸福相依,太高兴的时候,往往蕴藏着危机。
让自己稍微清醒一点,冷静一下,避免大喜变大悲。
5
饮食节制,则疾病少
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常说:能吃是福。
但是如今物质丰富,吃得多,病也多。
《黄帝内经》中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不仅如此,长期饱食还会诱发三高、胆囊炎,甚至导致大脑早衰。
白居易一生坎坷,但是却有75岁高寿。
他喜欢喝酒,但是从不贪杯,酒至微醺便停。
提倡素食,不喜荤腥,对于大鱼大肉更是敬而远之。
每次吃到半饱就停下,不再动筷。
百岁高龄的宋美龄更是格外注意饮食。
她的官邸有一台磅秤,每天都要称重。
一旦超重,就把正餐换成蔬菜水果沙拉,直到体重恢复,再吃一点肉类。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有言:
“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尔。”
长寿的秘诀是少吃,准时限量,似饱非饱,才刚刚好。
现代科学也证明,降低进食量,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减缓细胞氧化速度,有助延年益寿。
王阳明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都懂得节制。
自我节制,自我约束,一个人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达到更高境界。
万事有度,过犹不及。
所有的最好,不过是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