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高满堂:妙语如酒能解渴
日期:2022-04-10 03:01:43 作者:薛业忠 来源:做人与处世 阅读:

高满堂:妙语如酒能解渴

  热播剧《老酒馆》霸屏,金牌编剧高满堂一点也不感到奇怪。“我创作的,必须是那些共和国不能忘记的人,是给我们精神力量的人,而且让我们的世界观、让我们的人生观充满了积极和愉快。一句话,是真正的中国人。”透过高满堂的话,我们能感受到高满堂的作品多以自己的大情怀来写时代的小人物,并且听他的说话真的是:专业解读,妙语生辉,让听者有解渴之感。

  酒馆虽小却浓缩波诡云谲的历史风云

  有人问高满堂:“您为什么要将视角放在小酒馆上呢?”高满堂说:“酒馆虽小,却可以浓缩波诡云谲的历史风云。酒文化在东北地区很重要,那就是酒味很浓烈,故事很浓烈,情感也很浓烈。我创作这部《老酒馆》,就是在以酒品人,以酒观人,以酒来演绎历史风云。在漫长的几十年里,以陈怀海为代表的关东汉子,和南来北往到酒馆喝酒的人,构成了一幅东北民俗画卷。在这部剧中,既有扣人心弦的悬疑色彩,也有令人捧腹的喜剧元素;既有对酒当歌的浪漫情结,也有胸怀天下的民族大义。我通过群像叙事的手法,将那个时期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给广大观众上演了一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奇大戏。”

  高满堂情牵酒馆,首先给小酒馆定位,可以看出小酒馆不小。接着从酒文化方面进行解读,排比句式让我们看到了酒文化和《老酒馆》的特殊性;然后就剧本内容进行解读,两个并列句式让我们看到了这部戏大致内容。最后告诉我们自己的创作方法和目的,给人以设置悬念的感觉,让人有一睹为快的急迫感。

  我父亲是这条街的主心骨

  高满堂叙述父亲,饱含真情。高满堂对父亲极为崇拜,对父亲有着客观而真诚的评价,这也是他创作《老酒馆》的一个动力。“我崇拜父亲,也崇拜来老酒馆喝酒的平民百姓和英雄好汉。”这就是明证。叙述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高满堂创作的一些背景,也看到了大连这座城市的特殊性。

  《老酒馆》要接天气,接地气,接人气

  高满堂首先用“既不能……更不能……”之语式,回答了提问,然后用“接天气,接地气,接人气”进行正面回答,可谓掷地有声。接着运用比喻句式,说明艺术创作必须扎根坚实的大地,可谓生动形象。最后运用排比句式罗列例证陈怀海这个人物接地气,可谓有说服力,有感染力。

  不能平地起高楼,应该“众星捧月”

  有人问高满堂:“为什么在你的剧里,小人物总是那么生动有趣?”高满堂深有感触地说:“编剧应该着力塑造人物。这不单是塑造主要人物,还要让次要人物也能够立起来。现在的电视剧创作都犯一个通病,就是情节的列车在狂奔,人物却还在始发站。我要克服这种弊端,走出这样的误区。《老酒馆》中陈怀海这个人物的原形是我父亲,我是怀着敬畏和仰慕之情来塑造这个人物的。我把这个人物放到一个大时代的背景里,又有众多的群像来烘托,比如生死之交的5个伙计——三爷的冷峻幽默,老蘑菇的奸猾和圆滑,半拉子的刚勇,聋子和哑巴的忠诚。还有那些形形色色的酒客,构成了一组生动鲜活的人物群像。在电视剧人物创作中,不能平地起高楼,应该是众星捧月。”

  高满堂首先運用专业术语让我们知道塑造人物要兼顾主要和次要人物,一个比喻句让抽象的解读更为生动形象;接着解说自己怎么克服弊端、走出误区,可谓有理有据,五个伙计的高度概括,给人深刻印象。最后运用俗语和成语相结合,让我们看到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我搞创作,追求个性鲜明,每一句台词都是从我的心底发出来的声音,充满真情实感,还要有听觉上的魅力。一句话,浸心入骨,听而难忘。”高满堂如是说。这些年来,高满堂始终保持着“不跟风”的创作姿态,坚守现实主义阵地,描写普通百姓的心灵世界和精神风貌,透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影视剧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到了高满堂创作的大情怀,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剧作家的良知。

  (编辑/张金余)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高满堂:妙语如酒能解渴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