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
老子讲天道,讲自然,其目的,无非是让人师法自然,学习圣人纯真的心灵和厚重珍贵的人格。
01
人格厚重,立身之本。
老子云:大丈夫处其厚,不拘其薄,处其实,不拘其华。
我们的老祖宗讲“忠恕之道”讲“天道”,都是想教我们如何为人。
唐代判官任迪简在赴宴时迟到,按规矩罚酒。侍卫一时疏忽,竟然把醋壶当成了酒壶呈上。
结果任迪简喝了一口,酸不可耐,正要提醒。忽然想到,此时点破,侍卫难逃杀身之祸。
于是乎,任迪简咬紧牙关,硬是一饮而尽。相传当时是“吐血而归”。此事传出,满城轰动。
人人都为任迪简的人品赞叹不已。这种厚道,是大丈夫的胸怀,是气度与担当。
02
与人为善,立命之基。
老子云:物或损之而溢,或溢之而损。
老子认为,物极必反,器满则倾。不能做超过限度的事,不要误以为为他人付出会损失自己。
一位农夫在干活时发现了一个在沼泽中挣扎呼救的小男孩。于是跑过去,救起了他。
为报农夫救子之恩,他出钱让农夫的儿子上了当地最好的医学学校。
而富商的儿子,在一场大病中,因为这种青霉素幸而得救。
那位青霉素的发现者是着名医学家弗莱明,而得救的富商的儿子,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人生是一个奇妙的轮回,我们帮助别人,也会以不同的形式受到他人善意的馈赠。
与人为善,是每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像古圣先贤所期望的那样,恬淡安详。
03
老子云: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他死后,卫国的国君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评价过高了。他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子贡说:“孔文子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忠厚为人,终究会受到上天的眷顾;忠厚处事,一定会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如果你身边有厚道之友,请格外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