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有朋友来访,因我家附近的路都是单行,就跟她约在离家不足500米的博物馆门口见。
但是能想象不?那天有点儿小雾霾,我就在自己家门口华丽丽地迷路了,最后只好一路问着才找到了近在眼前的博物馆大门。
有一回一个姐姐顺路来给我送一只特色的麻椒鸡,快到我家小区时堵车,说就堵在小区南向50米处。她下了车,在路边等着我。然而出了小区门我朝着感觉中的南向走了不少于两个50米之后,才突然反应过来,自己走错了方向……
这一点儿不稀奇。我平日里常去购物的一家广场,因为是多层环形结构又有3个出口,去100次有90次我会找错出口。对的那10次,基本属于撞上的。
好像在认路这件事上,男人的天分高得多。比如我们家吧,我爸我哥基本都自带定位系统,再陌生的地方,往那里一站,3秒钟以内便会准确指出东西南北。
开头我以为自己就是笨,后来慢慢发现,在方向感这件事上,我一点儿都不孤单——只要约见的是同性朋友,我们十之八九都会为“有可能找不准地方”而纠结。
我跟不止一个女友在某一栋建筑物前兜过圈子,可能彼此就隔着一条街,可是没有十来分钟,根本定位不到对方。
我接受了方向感的缺失是人生自带,慢慢习惯了在随意一个地方找不到方向。
当我不再为此而不安、焦虑和自责之后,甚至开始在迷路的过程里享受迷失带来的小快乐。
我会看到太阳从我认知的南方或北方升起,又从东方落下……反正在我的世界里,太阳的起落从来没有规律可言,全看我在哪儿。
有一回,单位派了一个采访任务,打车到了目的地附近时,司机师傅说那条路是单行,仅几百米了,自己走过去就好。
于是我下了车。之后就在那几百米的路上走岔了,进入了一条陌生又让我惊异的小巷。
那时候我已经在郑州生活了五六年,竟从来没见过那种古老的巷子,两旁很有年代感的灰扑扑的建筑群里,还隐着一个古香古色的老茶馆。
那招牌跟电影里的老茶馆一模一样,我走到门口的时候,还听到了里头传来的铿锵的锣鼓和豫剧“穆桂英挂帅”的唱腔。
突然一下子我“穿越”了,到了一个未知的年代和未知的地方,一时竟忘记了前行。我就站在茶馆门口,微微眯起眼睛,悠悠然看向四面八方……那次采访,我很不敬业地迟到了。
可一直都觉得,那是一次值得的迟到。
后来我专程去找那条巷子——不出所料,我没找到。那是迷路带给我的一次意外之喜,或者,一次就足够。
后来,无论在熟悉或陌生的地方迷路,我都不再着急,反正是丢不了的,多花费些时间而已。
而时间这东西,不是用在这里也会用在了那里,不虚度,都值得。
有一位同样没有方向感的姐姐说,我们的确不认路,可是我们认人啊。
这句话,简直不要太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