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微信公众里读张丽钧老师的文章,越看心里越平衡,越看就越有成功的动力、信心和渴望,张老师的很多文章都文质兼美、蕴意深刻,可以说我是读着张老师的文章长大的,张丽钧这个名字从初中开始我就已经很熟悉了,在中学生都爱读的《读者》、《青年文摘》中我一遍又一遍地看到过这个名字,一遍又一遍地受到过心灵的触动,甚至在考试的阅读材料中也能时不时地碰见张老师的文章。
初开始我一直以为张老师是一名专职作家,文章写得那么漂亮、那么有深度,肯定是一位才女,肯定拿起笔就思如泉涌、妙笔生花,后来才知道张老师不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特级教师,是一所中学的校长,张老师的教师身份让同样是教师的我更生出几分亲切感。最近几天通过张老师的几篇文章我才知道,原来张老师不是我想象中一挥笔即是经典的才女只是一位有梦想的、不安于现状的普通女性,这样的女性比比皆是,张老师的了不起之处在于她有超乎寻常的毅力和行动力,她用自己的勤奋和执着让梦想一点一点地开了花,直到现在满园葳蕤、花香四溢。
在张老师的《也强悍,也温软》中我读到了这样一句话:“不喜欢被人唤作‘才女’,我无才,写个东西又拙又慢,那锦心绣口、倚马可待的,绝不是我。”我相信张老师说得是实话,原来写了这么多直抵人灵魂的文字的张老师写起来也这么吃力啊,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我始终觉得这种生下来就知道的天生才气的人是没有的,方仲永那么有天分,不学习,最后不也是“泯然众人矣”吗?那问题来了,张老师既然写起来那么吃力写出来的东西又“拙”,她那么多好文章从何而来呢?
她的另一篇文章给了我们答案“一直以来,我活得多么惶恐!我是特别善于挤兑自己的人,我是一个对下‘笨功夫’情有独钟的人。我多么惧怕平庸___自从那首叫《小草》的歌问世,我就与它死磕。”原来成功不外乎两个字:奋斗,迄今为止,张老师已有23部专著问世,这中间她下了多少“笨功夫”可想而知?张老师的每一部专著、每一篇文章、每一段文字都洒满了她奋斗的泪泉和牺牲的血雨。昨天的文章中,有一个人在下面留言说:“写那么多篇不一定有用,关键是质量高,每篇都能推动世界前进。”我觉得这个留言有种肤浅的狂妄,张老师在下面掷地有声地答复:“没有量,枉谈质”,看到这句话,我立刻点了赞,这句话让我有“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感,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解除了我心中有时还会涌起的关于写作的困惑,我现在也努力要求自己每天写一篇博客,如果哪一天不写我就会觉得这一天过得特别不踏实,可我发现自己的文字还很稚拙,有时候我在想这样的坚持有意义吗?张老师的六个字给了我明确的答复。是的,没有量变哪来的质变?
在四象限理论中,所有在第二象限中的事情都值得用最初的心坚持做,坚持做下去,定会一路风景一路歌,并最终到达梦想中的“桃花源”。谢谢敬爱的张老师,如果张老师在我身边,我一定会冲上去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所以,在昨天的留言中我这样写到:“丽钧老师,王君老师都是我的职业偶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们做到了。我从两位老师的文字里以及做事的态度上汲取了太多的力量和智慧,在这个美丽的早晨,感恩这么美好的你们。”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没有谁的成功云淡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