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言,公众号。毕业于北京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供职一系列500强企业。
结果在群里、后台、朋友圈里,很多朋友各种奔走转发,不断报告着安利的成果…
开公众号已经很多年了。
也有很多完全无法写出一个字的时刻,
相反,它们极具诱惑力。
因为可以想象,一旦停止,能多出来大把的时间干别的事,也不再有任何按部就班的时间表和精神压力。
内心强烈的自我交战之际,
往往是被大家的留言和鼓励拉回来的。
经常有朋友后台私信或留言,说某某文章给了解开了长久的疑惑, 启发了新的思路;或者跟着这个号,开启了一个有一个人生的转折点。
我同样非常感谢大家。
既要为他人而创作,但又希望忠于自己。以致于在写作一段时期后,就会怀疑一切的动机和意义。
2
我最近经常思考的另一件事是:
当然我写得还行,喜欢思考,喜欢分享。
但实话实说,如果大家去买一本书,书里包含的思考和干货的密度,一定会大于我所写的东西。即便横向比较其他公号,也有很多比我写得更好,资深,更加勤奋。
因为我们是一类人。
所有能长期维持下去的关系,一定都是双向的。
当大家看到我努力写作、坚持思考的时候,那是你们也希望成为的样子。
在大家在触动自己的文章下面留言的时候,
我从来不说粉丝这个词。
因为我们之间并不是偶像与粉丝的关系,
我不开赞赏,不接广告。因为确实没有这个必要,也没有这个心力去打理这些,反而分神。
如果大家想深度支持我或深度参与,去买我的书或参与社群活动就好。
——只要能担保自己提供最好的内容,大家一定物有所值就行。
当你得知世界上除了我认识的人,居然还有人愿意读,愿意追更新,读完还点赞、评论,你会愿意跟对方互动,愿意继续写一些东西给对方看。这是我维持原创的动力之一。
3
在温言这个号的读者里,有很多朋友喜欢写作,一直说也想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公众号。
大部分人觉得开公号是拥有自己创作的“一亩三分地”,喜欢这种自由自主的感觉。
公众号二字已经决定了它公开的样子:
一切是框架中的相对自由和自主。
如果你拒绝做内容的被喂食者,而希望坚持创造,那么你可以开公号。但在目前这个环境的大概率下,靠公号去出人头地,会非常困难。
通过写作,你可以聚集一批价值观兴趣相投的同路人,大家一起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这才值得期待的最大收获。
END
相关阅读
那么想写作,是什么阻碍了你动笔?
现在的价值,往往会在下个人生阶段被兑现
新书上市,预售期间75折
京东、当当、*、微店全网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