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风雅大宋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2-06-25 09: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风雅大宋读后感100字

  《风雅大宋》是一本由王佳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风雅大宋》读后感(一):在历史中学会豁达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从小就听过,了解却并不深,如今听到家中孩子谈及,姐姐和妹妹说,司马光才7岁呢,就砸缸救人好勇敢啊,可是大缸碎片不是会伤人吗,就是碎玻璃一样,果真是小朋友,大人就不会这样的。这只是古代的故事,我们现在应该是没有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古代是什么时候?姐姐回答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啦……突然感觉,果真是一群孩子。正当我准备离开时,被孩子们缠绕上了,古代是什么时代,妹妹完全没有概念,姐姐因为学习了古诗,涉及到了唐,宋,明三个朝代。 我赶紧查起了资料,司马光是宋代的,突然想起近期书柜的新书《风雅大宋》,果真在第三部中找到了他。 《风雅大宋 熙宁变法》自宋仁宗时期派狄青出征平叛写起,至宋神宗去世为止,向我们讲述了北宋王朝面临危机,开启变法,并最终失败的全过程。描述了熙宁变法的前因后果,也向我们展示了苏轼、苏辙、王安石、沈括、司马光等历史名人的生平与故事。 感觉把书中的一些小故事转化成孩子的语言讲给她们听,也很有意思。这不对司马光感兴趣,就一起看起来了。 司马光身上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他坚守自己的人生观,是一个高尚诚实的人。书中也总结了司马光的四个特点,节俭、豁达、幽默都是优点,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过于在意自己的形象和别人的看法,也就成了没有原则的老好人。 说到这个缺点,不得不想到与他鲜明对比的王安石,王安石是不在意任何人的闲言碎语。王安石也可以算是本书的主角了,熙宁变法又称王安石变法。 熙宁变法是我国古代史上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即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又推进了军队建设。 但是变革总是很艰难的,很多人思想已经固化,处事也形成了流程章法,改变就代表要放弃很多原有的东西,又要学习许多新的东西,守旧派就很难接受,也会阻扰一些人员的利益,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果。最终朝廷存在新旧更迭,新法未能全部实行下去。 王安石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积极入仕,过程并不顺遂,在辞官后虽有遗憾,却能很快地适应生活,变得有趣和谐。人生在世,匆匆几十载,还是要看得开,豁达一些,让生活有趣些。

  《风雅大宋》读后感(二):当大宋天空中有着一片璀璨的明星时,这段历史又是什么样子呢?

  阅读《风雅大宋》,终于到了我们最常被提到的那段历史。而在这里,北宋的天空有着一片璀璨的明星,一个个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登上了舞台,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极为出色,他们以各自的成就被历史所记住,但他们在国家的层面呢?在改变历史进度的作用又是什么呢?这就是青年学者王佳的《风雅大宋(三):熙宁变法》。 这一部从宋仁宗派狄青出征平叛写起,到宋神宗去世为止。这本书还是开始于宋仁宗的时代,那么这位皇帝的晚年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宋仁宗在为没有后嗣而奔忙着。可他注定无后,他之后的江山要交给谁呢?

  在宋仁宗死后,仅仅当了半年皇太子的赵曙匆忙登基,我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呢?临危受命,却喊出了“我不敢为,我不敢为”的“豪言壮语”,但他别无选择,他成了宋英宗。刚刚登基就生了重病,甚至成为一个性格古怪的皇帝。历史上又有了一次垂帘听证,曹太后成了实际的政策决定者。 既然英宗是一个性格古怪的皇帝,他也就必然做出一些性格古怪的事情,比如对于他父亲名分的问题,就成了北宋著名的“濮议”事件。

  英宗在位仅仅四年,就到了宋神宗的时代。而宋神宗时代,最绕不过去的人物就是王安石。王安石变法成了贯穿宋神宗最为重要的事件。在这个过程中王安石、司马光、以及我们熟悉的苏轼,都在这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历史上这样一次重要的变法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他到底给北宋带来的是生机还是沉沦?北宋灭亡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说成“北宋因王安石而亡”,这是事实吗?还是后代为了推卸责任而把责任强加在他的身上的。

  这段历史,“拗相公”王安石是这本书中绕不过去的一部分。王安石和宋神宗所面对的是整个宋朝的大环境,而这其中也就有着变法派和反对派之间的相互斗争。更为重要的是变法在实施中逐渐变形,确实成了危害北宋政治稳定的因素,这样的情况到底谁要为之负责呢?在于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之间的斗争中,他们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段历史之中,另外两个人物也是我们不得不提到的。那就是《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他是变法的坚定反对派,他在历史中又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千古传颂的大文豪苏轼,他已经成为中国文人的典型代表。《风雅大宋》第三部也就在苏轼的“乌台诗案”中结束,这是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前兆,也是北宋即将走向没落的开始。

  《风雅大宋》读后感(三):那些推动大宋历史的重要人物,他们的命运之中的巧合事件

  《风雅大宋3》从狄青出战写到了宋神宗去世,讲述了北宋面临危险,变法开启,以及失败的最终结局。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继续看到,在推动大宋历史前进步伐中,那些重要人物命运之中的巧合事件。

  小庙祈祷,百钱尽红

  狄青受宋仁宗之命平叛,在出桂林之南时,狄青带领大家到了一座小庙前。狄青手捧一百个铜钱,他说只要把钱扔出去,钱落地,全都是字面朝上,此行必然大捷,然后狄青随意撒出——百钱尽红,都是字面朝上!

  战前调动士气,士气上来,胜率就高多了。狄青这一手在庙前撒钱,调动了士气,大家都认为有神仙插手,否则不可能出现的。

  最终狄青打了胜仗,归途中,派亲信去了庙宇,谢神取钱。原来这些钱都是特制的,两面都是字。

  宋仁宗很兴高,让狄青担任了枢密使正职。其实本是好心奖赏,但是不要忽略了,大宋一直以来都是重文轻武的,并且对武官极其防范。这就导致狄青上任后,一直有文人看不惯他。比如欧阳修,一直上书狄青罪行,因为留着猛将在京城不行。

  后来狄青上表请到地方任职,去了陈州,心理压力过大,后来得了肿瘤去世了。

  十金一份辞表

  宋仁宗四十七岁这一年,臣子们上书希望他迎接宗室小孩进宫。

  这第一轮进行的,就是范镇开启的。当然他还有个同盟——司马光,范镇折腾了几年,没成功,就换司马光折腾。后来,当包拯成为右谏议大夫和仅御史中丞时,上任头一件事,就是找宋仁宗研究建储的事情。

  后来宋仁宗意识到自己可能老了,不会有儿子,就从宗室子弟里选了宗实。哪知宗实不愿意干,因为他是一个大孝子。

  宗实为了表决心,还请了周孟阳专门写辞表,每写一份付十金。于是这个周孟阳挣了一大笔钱。前面皇帝手札来,后面请辞到,互相拉扯了好久。

  冥冥之中,自有定论。说动了宗实的,竟然是周孟阳。起因是他实在是受不了,就劝宗实,如果不当,日后就藩,日子也不好过。最终为了能平安活着,赵曙进了皇宫。

  简单又粗暴的办法

  宋英宗上台,他的倔强性格再次显露出来。

  为仁宗送殡,英宗称病不出。后来到现场,也未能哭出来。于是大臣请了曹太后垂帘听政,结果英宗开始和曹太后对着干,到后来韩琦游说太后撤帘还政。

  拿到权力的英宗开始干大事了,追认自己的亲生父亲。当然,谁支持他,谁就是自己人。而此时,韩琦和欧阳修已经属于他的人,而范纯仁等三个御史,与欧阳修势不两位,递了辞呈。

  风水轮流转

  当英宗去世,神宗上台后,没有后台的欧阳修很快被弹劾,去了亳州。而曾经支持仁宗建储的王陶,现在针对的就是韩琦,这位对政治敏感度高的人,以提拔吕大防打响了第一枪。

  当年就是韩琦提拔王陶担任太子詹事,现在却被他反咬一口。之后,三朝宰相韩琦,与吴奎,陈升之离职了,神宗任命王安石为翰林学士。

  大宋王朝的命运之轮已经转起来,每一步都引发下一步,这个帝王在慢慢从盛转衰。在这个命运之轮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命里的巧合与使命,当完成使命,自然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风雅大宋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