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过很多个人生的早晨,看见炊烟在屋顶弥漫。先是一小片,接着是一大片,最后整个院子的房顶都被一层灰蒙蒙的炊烟彻底罩住了。
我看见过最多的是故乡的炊烟。早上的时候,因有雾气相混,需走近了看,才看得明白。若是站在远处看,你会分不清楚哪些是雾气,哪些是烟气。你甚至会怀疑是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其实不然。曾经,我看错过一次,结果心情郁闷了好长时间。
到中午的时候,炊烟就明澈多了。因为没有妖娆的雾气来捣乱,不容易看错。无论你站在哪个方向看,都能一眼认出,那——就是炊烟。而不会把它看成是别的什么东西。有时候,就算闭上双眼也能清楚地看见。实际上,在人的心里,还有双更会看事物的眼。但这是要在一个人与一个地方完全混熟了之后,才会有的一种感觉。稍有生疏便无法体会。
我也看见过许多人傍晚时候的炊烟。是在村子里看见的,但我自己的还没看见。我想,顺着一条庸常的世道走下去。总有一天也必然会亲眼目睹。傍晚时候的炊烟会是一幅什么景象?在我看来:是萧瑟、是枯燥、是快要被收气的感觉。我不知道自己暮年飘起的炊烟,会不会也是这个模样。我想,应该大致相同吧!
在农村,炊烟是一个重要的讯息。它永远在召示着人们两件事:看时间和吃饭。操持家务的妇人,每天不会忘记烧锅煮饭的时间;在山头上干农活的男子,看到自家房顶上有炊烟弥漫,也就自然知道快要收工回家吃饭了。他们不会多想,也不会少想,刚刚好想到了自己应该想到的所有事情。
在一个村子里,每家每户每日,至少会有两次炊烟穿过屋顶,缓缓上升到高远的天空。因此,炊烟也是故乡的灵魂。离开一个家的最后领地,一缕一缕往上飘,又被风手拆散。最后沉到四面八方的角角落落。如同一个一个不能归家的游子,呆在别处想念家乡。
我知道,无论我的脚步走得有多远,无论我的心腾飞得有多高,对故乡来说,我永远都是一股渴望被回拢的炊烟。家,一直就住在心头,没有乱跑过。只是炊烟,注定要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