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自由、灵魂与救赎
日期:2022-03-25 09:30:40 作者:五风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至今,我无法记忆起当年刚上初二的我,是如何耐着性子看完这部冗长、慢节奏、甚至有点絮絮叨叨的电影。我清楚的记得我那时看电影的全部兴趣还停在视觉冲击的层面上。但是不管怎么说,年仅14岁的我居然把它看完了。并且,清楚地记下了它的片名——《肖申克的救赎》。

  还能记得起当年我看完电影的感受:震惊!这是以往从没有过的震惊。我震惊于安迪仅用一把地质鹤嘴锤,用19年的时间去掘出一条通往自由地道,完成自我救赎。当年幼的我看到画面中那把6、7英寸长的锤子,在19年后被磨损得像个现在迷你儿童玩具,并且快要肢解时,我的嘴就没合上。当时,这是一部对我来说全新的、没有见过的、不知如何表达的新奇电影。虽然,我在向他人介绍时说这是一部“好看的越狱片”。

自由、灵魂与救赎

  然后,我爱上了这部新奇的电影。只要条件允许,我每年至少要看两遍。这个记录在我目前所看过的电影中,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看多了以后,感悟就不一样了。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一面立志要做个好学生;另一面,却又有一些愤青情结,对这个国家、社会有许多东西不满意。所以,那个时候的我,再看这部电影,我的感受和韩寒的一篇文章中的观点一致:在中国的这种体制下,是不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的。因为,在中国的电影里,警察是绝对不可能抓错人的;就算抓错人,也绝对是不肯能判错案的;就算是判错案,也绝对不可能越狱的;就算要越狱,那也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当时,我坚信的是,如果在我们国家发生这种事,根本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感人的故事。杀死两个人,够枪毙两回了,哪里还有你坐牢越狱的机会。

  大概到了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我再这部片子,片中的几个细节,吸引着我:一是安迪冒着生命危险,帮狱警做事,要求的回报只是请“同事”喝酒。二是安迪冒着被打的风险为狱友们放歌剧。以前从没想过他为什么这样做,认为是推动剧情的需要。但看多了,特别是看到他们在谈论老布假释的过激行为,并由瑞德提出“体制化”这个概念的时候。我渐渐明白了,安迪要救赎的不仅仅是自己。他的所作所为,是要救赎所有狱友,他是在想方设法的让他们记起片中反复提到的一个词:自由!他是在救赎所有人,防止他们被“体制化”,杜弗伦在凭一己之力,呼唤所有人关于自由的希望。

  到这时,我相信“肖申克的救赎”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救赎。更是对所有狱友思想的救赎。这因该也是这部片子的深远意义所在。

  所以,这时,我不再说它是一部“越狱片”,而是一部“人文故事片”。

  安迪是无罪的。看这部片子的人都知道。他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当他走进监狱发现所有人几乎都说自己是被律师冤枉的。他便也略带戏谑的这样宣称自己无罪。这可能是一种无奈。

  我想安迪最初也有对老婆、对这个世界不公的愤怒,凭什么老婆给他带了绿帽子,还使他坐了牢?但19年时间,这个长得有点吓人的日子里,安迪一定会对自己的前半生有过反思。要不然,他不会在越狱的前一天,跟瑞德有这样的谈话:“老婆说她很难了解我,像一本合起来的书,她整天这样抱怨。她很漂亮,我是多么爱他啊!我只是不擅表达,是我杀了她,枪不是我开的,但我害她离家,我的脾气害死了她”。

  当一个无辜的人,反思了的缺点。认识到自己从无罪到有罪的过程,这是一个灵魂的净化、升华过程。我突然发现肖申克的救赎,不仅仅是安迪自己和狱友自由的救赎,更是深层次的灵魂救赎。

  这是我这一段时间看这部电影时的感悟。这让我想起了87版《西游记》孙悟空被压五行山,大雪中凝望上天的眼神。他是否也在完成自己灵魂的救赎?

  用了十多年解读一部电影。我不知道我的领悟哪一种正确?而或都有?而或日后还有更多的领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自由、灵魂与救赎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