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本由[德] 歌德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一):不妥协的少年
《少年维特之烦恼》,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冯·歌德的传世名作,小说不长,用书信体写就,描写了一名叫维特的中产阶级少年,在亲戚家的农村遇到了一位叫绿蒂的少女,维特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绿蒂,但用自己的才华不断向绿蒂示爱,但绿蒂已与别人订婚,无法答应维特的爱的表达,于是维特带着深深的挫败感和对绿蒂的无法释怀的爱意离开了亲戚家,到城里去谋一份职位,本想通过工作忘掉那份不成功的恋爱的维特,却未曾想在势利的职场也处处不顺、处处碰壁,少年特有的冲动与激情、理想与信念,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被一点点击碎,伯爵的轻视、军官的慢待,都让维特越来越厌烦现实世界,回到绿蒂身边想重温爱情的美好,却目睹的是绿蒂的幸福,以及丈夫的无微不至的呵护,愈来愈挫败的维特选择了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束对这现实世界的厌恶。小说充满着时代感和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少年的对爱情的迷恋和执着,对生活的理想与憧憬,对不公的愤懑与无力,都在书中淋淋尽致地得到了体现,名著就是这样,即使经过了300多年的时光,读来依旧打动人心、依旧感同身受、依旧使人折服。每一个人何尝不都是少年维特,从那个迷茫的青春期走过,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后,有的人变得市侩与庸俗,有的人仍旧毫不妥协,愿每一个人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二):完美的自杀
我理解的维特之死,并不全是因为爱情,而是他的精神寄托逐步毁灭而受到重创。从他和阿尔伯特的争论可见,他对自杀的态度是积极和向往的,而阿尔伯特认为消极和负面,他俩也正代表出世和入世的两种心态。而绿蒂,一个如水晶球般纯净剔透的女孩子,已被命运安排好了归宿——可靠沉稳的阿尔伯特。崇尚浪漫和虚无的维特,必然会选择死亡。
十年后重读此书,感受多有不同。我没有把绿蒂看作一个具象化的人,她更像某个意识形态的表征,代表维特对浪漫、美好、纯净的追求。就像盖茨比在无尽孤独中眺望对岸的绿光,可望而不可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维特自杀的一幕,竟让我有种异样的美感。对,美感。一切都刚刚好,如同水晶球般纯净的绿蒂亲手交出的枪,穿戴齐整的青色燕尾服和黄色背心,情真意切的遗书,在最最完美的一刻,结束自己的生命。不知为何,我有些羡慕。
当然,我没有自杀的念头。只是想在结束生命的一刻,也像维特一样充满仪式感和幸福的。人类赤裸裸地来到世间,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死亡的形式,可以由自己决定,我希望是美好而充满向往的,不要是痛苦不堪、充满悲鸣的。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三):我真的不喜欢为了爱情要死要活的情节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又是因为阅读课看的书,看的我这个心累啊。这为啥就想死了呢?他咋喜欢上的绿蒂我都不知道,莫名其妙的,果然是一开始立的flag倒了,可能他就是叛逆心起来了吧,人家越说你不能喜欢她越说她有未婚夫他就越喜欢人家。而且我感觉绿蒂并不喜欢她,只是把他当个好朋友,友达以上恋人未满那种。倒是这个未婚夫说的话我很赞同。
而维特偏偏认为这样他的爱情会完蛋。都说他自杀不知有爱情这一个因素,但失恋真就是他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他每次都全情投入,完完全全的投入,过分投入了。维特热爱自然,但我不清楚热爱自然和他走向这样的结局有什么关系。看书脑补时,我整个把维特在绿蒂身旁的时候想象的浑浑噩噩的那种,看着气人。
但是写要上交的读书报告又不能写这么负面的话,哎,难为我了。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四):选择爱情,选择幸福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啊,怎么从此中有惨痛飞进?
可爱的读者哟,你哭他,你爱他,
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声名;
你看呀,他出穴的精魂正在向你耳语:
请做个堂堂男子哟,不要步我后尘。”
这首诗是高中班主任在教育青春期的我们时常说的,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多情,爱与欲望,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底的隐晦,歌德以一种纯粹的方式表现维特的爱情,
得不到,毋宁死。
基督教认为自戕即犯罪,书中维特也与阿尔伯特讨论过自杀究竟是勇敢还是怯懦,电影《云图》有一段经典台词:“人们武断地说自杀是怯懦的行为,错的离谱,自杀需要极大的勇气。”,这与维特的观点不谋而合,维特为了爱自杀,唯有爱才能感受存在,那如果在当时的社会,还有其他值得维特留恋的东西,还有让维特的理想有用武之地的可能,维特的结局会不会不同。
再说绿蒂,善良纯洁而又个性鲜明,母亲的早逝让她成为了弟弟妹妹们的“母亲”,阿尔伯特是母亲选中的,稳妥又忠诚。前言中说在礼教和爱情之间,绿蒂放弃了爱情,但阻拦绿蒂的仅仅是礼教吗,我觉得不然,《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女主费尔明娜也是放弃了对自己爱的发狂的弗洛伦蒂诺,选择了无论哪个方面都更合适的乌尔比诺医生,《双城记》中的女主露西选择了正直的达内,同样爱她的卡顿甚至可以为她付出生命,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选择爱情并不等于选择幸福呢?
以上。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五):理想主义之歌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简单来讲就是一个。青年单相思后爱而不得自杀的故事。但它所表达的不仅仅于此。 首先维特的性格是什么?应当是单纯的,自然的。他与绿蒂能心灵相通也大致得益于此。但他的性格又太过单纯浪漫。这就直接导致了他的悲剧。常怀单纯美好在这个世界是无法正常的生活下去。如果必须生活下去,务必要做出改变。而对于一个有着浪漫精神的理想主义者来讲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也许自我了结才是他最终的归宿。 阿尔贝特是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中庸的,亦或者是现实的。与维特恰恰相反。这个世界正是他的世界。他虽然不纯真浪漫,但他却是最适合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所以他获得体面的工作,以及获得与绿蒂结合的权力。 绿蒂的悲剧来自于她的生活,出自于心灵相通和内心喜爱,维特应当是最好的。而出自需要,阿尔贝特才是更好的选择。因为他有体面的工作,优雅的谈吐。能保证的了弟弟妹妹的资本。究竟绿蒂还有好多弟弟妹妹需要照顾。浪漫的理想主义不能当饭吃。而现实的功利主义却可以。我尊重她的选择,也在理智的考虑下深深认为这样的选择是极其正确的。不过从他的婚后生活来看,她仿佛不那么快乐。她与她的丈夫,并无太多共同语言,也更谈不上心灵相通。
最后引用豆瓣短评第一其中的一段话:邱晓林老师讲,这是“自然遭受挫败和毁灭的故事。”如何理解?维特是自然之子,受自然环境影响长大的他对已有未婚夫的绿蒂一见钟情,情感自然生发,但身为文明人,必用道德约束自我,自然在道德面前挫败。阿尔伯特是中庸的代表,“其内核是功利主义”,与自然相悖,他作为绿蒂的未婚夫,剥夺了维特爱绿蒂并与之结合的权利,这是自然在世俗面前挫败。 邱老师认为,歌德一生探索的,远不是《浮士德》中的真理,而是“自我、自然和自由的关系”。 作家最好的状态,是始终处在危险之中。
这是自然在世俗年前的挫败。即使如此,我依然地为维特的所作所为而感动。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六):何人不曾年轻
这本书让我这个没有一见钟情的体验的人模拟了一遍这种的快感。“她放的屁闻起来都是香的”就能完美描述这种感觉,你的眼睛里只有她一个人,外界的所有事情都抛之脑后!你的眼睛会直直地看着她,仔细欣赏她的明眸皓齿,欣赏她的发丝和她的一切!(尽管我认为大部分人看到喜欢的女孩都不如维特一样这么大胆),和她有关的一切事物都变得完美无瑕,带了神性,她的所有缺点你都视而不见,她的一切优点都被你无限放大。表情故作镇定,心里慌慌张张。每当遇到任何有关她的事,立刻变得傻痴痴的,对她唯恐避之不及却又像磁铁一般被她吸引。全然被相思蒙蔽的人,情敌的一切品质都是坏的,“你也配的上她?”
读完此书,如鲠在喉,不由得渗出几滴泪来。压倒维特的,先是人非,绿蒂已经嫁人,大人物不理解他,故人每况愈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独一无二的心灵,都只能向威廉这一个朋友倾诉。然后是境迁,故乡已不似当年,寄托情怀的物也消失不见,短短的时间竟然有沧海桑田之感。我在这之中看不出那些评论家所说的时代的悲剧,可能维特工作的不幸遭遇有些影响,但这绝对不是他自杀的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他对绿蒂爱和绿蒂已经嫁人的矛盾。哪一个时代没有未婚夫呢?换了一个时代维特就不会自杀了吗?即使时代在进步,夺人所爱就会变成进步的吗?绿蒂和她的未婚夫也很相爱啊,不然他们怎么可能会订婚?假如绿蒂抛弃丈夫和维特私奔,那自杀的就是她的丈夫了啊!要我说,这个矛盾几乎无解,我们可以去怪维特明知绿蒂有未婚夫而不去认识她吗?绿蒂能明知自己有了丈夫而不去结实其他男性,从此就属于她的丈夫一个人吗?绿蒂的种种行为在其他人看来都没有怎么越界,奈何“情人眼里出西施”!那我们又可以指责维特的动情吗?,别人只把自己当作哥哥但自己却向娶绿蒂。我们还可以指责对一个人不应该动情和爱得这么深,但是一见钟情怎能控制!爱这东西能被我们量化然后选出最佳的区间吗?好像,我们什么都指责不了,或许我们唯一可以控诉的是“为什么他们不认识的早一点”,但是这已经远非人力所能及,“运气”、“缘分”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又怎么能被指责,指着有有什么用呢,造化弄人罢!
我欣赏他、共情他、可怜他,也许这就是青春关于爱恋的烦恼吧,即使如此,做一次少年维特又何妨!(当然还是不要自杀),何人不曾年轻!
吐槽一下翻译:是作者他她不分还是我?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七):一些摘抄
◆ 五月四日
>> 亲爱的朋友,我向你保证,我一定改变自己,绝不再像以往那样,总把命运加给我们的一点儿痛苦拿来反复咀嚼回味,而要乐享眼前,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
>> 就在这件小小的事情上,好朋友,我再次发现误解与成见,往往会在世界上铸成比诡诈与恶意更多的过错。至少可以肯定,后两者要更罕见一些
◆ 五月十日
>> 眼下我无法作画,哪怕一笔也不成;尽管如此,现在的我却比任何时候都更配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画家。
◆ 五月十五日
>> 起初,我去接近他们,友好地向他们问这问那,他们中有几个还当我是拿他们寻开心,便想粗暴地打发走我。我并不气恼;相反只对一个我已多次发现的情况,有了切身的体会:就是某些稍有地位的人,也总是对老百姓采取冷淡疏远的态度,似乎一接近就会失去什么来着;同时又有一些轻薄仔和捣蛋鬼,跑来装出一副纡尊降贵的模样,骨子里却想叫穷百姓好好地尝尝他们那傲慢的滋味儿。
◆ 五月二十二日
>> 某些需要,而这些需要除去延长我们可怜的生存,本身又毫无目的;我还发现,人从某些探索结果中得到的自我安慰,其实只是一种梦幻者的怠惰,正如一个囚居斗室的人,把四面墙壁统统画上五彩缤纷的形象与光辉灿烂的景物一般
◆ 五月二十六日
>> “我说小伙子呀!恋爱嘛是人之常情,不过你也要跟常人似的,爱得有个分寸。喏,把你的时间分配分配,一部分用于工作,休息的时候再去陪爱人。好好计算一下你的财产吧,除去生活必需的,剩下的我不反对你拿去买件礼物送她,不过也别太经常,在她的生日或命名日时送就够了。”
>> 朋友们啊,你们不是奇怪天才的巨流为什么难得激涨汹涌,奔腾澎湃,掀起使你们惊心动魄的狂涛吗?——亲爱的朋友,因为在这巨流的边岸上,住着一些四平八稳的老爷,他们担心自己的亭园、花畦、苗圃会被洪水冲毁,为了防患于未然,已及时地筑好堤,挖好沟了。
◆ 六月二十一日
>> 亲爱的威廉,对于人们心中那种想要自我扩张,想要发现新鲜事物,想要四处走走、见见世面的欲望,我曾经考虑得很多很多;后来,对于他们的逆来顺受,循规蹈矩,对周围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的本能,我又做了种种思索。
◆ 六月二十九日
>> 发现他们种种品德与才能的萌芽,从他们今日的固执任性中看出将来的坚毅与刚强,从今日的顽皮放肆中看出将来的幽默乐观以及轻松愉快地应付人世危难的本领,每当我发现这一切还丝毫未经败坏,完整无损,我便一次一次地,反反复复地,吟味人类的导师这句金言。“可叹呀,你们要是不能变成小孩子的样子!”
◆ 七月一日
>> 我平生最讨厌的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相互折磨了,尤其是生命力旺盛的青年,他们本该坦坦荡荡,乐乐呵呵,实际上却常常板起面孔,把仅有的几天好时光也彼此给糟蹋掉,等到日后省悟过来,却已追悔莫及。
>> 乖僻就跟惰性一样,要知道它本来就是一种惰性啊。我们生来都是有此惰性的,可是,只要我们能有一次鼓起勇气克服它,接下来便会顺顺当当,并在活动中获得真正的愉快。
◆ 七月八日
>> 我极力捕捉绿蒂的目光;唉,它们却望望这个,又瞅瞅那个!看着我呀!看着我呀!看着我呀!我把整个身心全贯注于你们,你们干吗还逃避我!——我的心对她道了千百次再见,可她却连瞅也不瞅我!马车开过去了,我眼中噙着泪水。我目送着她,在车门旁看见了她的帽子,呵,她转过头来了!是在看吗?
◆ 七月十一日
>> 丝毫不曾浪费,就算不向你承认这些,也尽可以心安理得地闭上眼睛;可是在我之后来管这份家的那个女人,她却没办法对付呵。而你到时候却会一口咬定,你的前妻都是这么撑过来的。”
我和绿蒂谈到人心的虚妄真是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明明看见花销大了一倍,偏偏心安理得地只给七个古尔盾,全不想到这后面必定另有隐情。此外,我自己还认识一些人,他们会把先知的宝油瓶毫不惊奇地接回家去供起来。
◆ 八月八日
>> 我把那些要求我们服从不可抗拒命运的人骂作废物,的的确确并非指你。我实在没有想到,你也会有类似想法。当然,从根本上讲,你是对的。不过,好朋友,世上的事情很少能要么干脆这样,要么干脆那样。人的感情和行为千差万别,正如在鹰钩鼻子与塌鼻子之间,还可能有各式各样别的鼻子。
>> 可是,对于一个受着慢性病摧残而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的人,难道你能要求他拿起刀来,一下子结束自己的痛苦吗?病魔在耗尽他精力的同时,不也摧毁了他自我解脱的勇气吗?
◆ 八月十二日
>> 临了儿,她到底碰着一个人,某种从未经历过的感情不可抗拒地把她吸引到了此人身边,使她将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以至忘记自己周围的一切,除了他,除了这唯一一个人,她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感觉不到,她所思所想的就只有他,只有这唯一一个人。她不为朝三暮四地卖弄风情的虚假欢乐所迷惑,一心一意追求着自己的目标,执意要成为他的爱人,在与他永结同心之中求得自己所缺少的幸福,享受自己所向往的全部欢乐。反复的许诺使她深信所有希望一定会实现,大胆的爱抚和亲吻增加了本已充满她心中的欲望。她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了全部的欢乐,预感到了全部的欢乐,身子于是飘飘然起来,心情紧张到了极点。终于,她伸出双臂去准备拥抱自己所渴望的一切。——可她的爱人却抛弃了她!她四肢麻木,神智迷乱,站立在深渊边上;她周围是一片漆黑,没有了希望,没有了安慰,没有了预感!要知道,他抛弃了她,那个唯一使她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意义的人抛弃了她。她看不见眼前的广大世界,看不见那许许多多可以弥补她这个损失的人;她感到自己在世上孤孤单单,无依无靠。被内心的可怕痛苦逼得走投无路了,她唯有闭起眼来往下一跳,以便在死神的怀抱里窒息掉所有的痛苦。——你瞧,阿尔伯特,这就是不少人的遭遇!难道能说,这不是一种疾病吗?在这混乱的、相互矛盾的力的迷津中,大自然也找不到出路,人就唯有一死。
◆ 十月二十日
>> 的确,我们生来就爱拿自己和其他人反反复复比较;所以,我们是幸福或是不幸,全取决于我们与之相比的是些什么人;所以,最大最大的危险,莫过于孤身独处了。
◆ 十二月二十四日
>> 他说,“我们必须听天由命。这就像旅行者不得不翻一座山,这座山要是不存在,路走起来自然舒坦得多,也短得多;可它既然已经存在,那你就必须翻过去!”
◆ 一月八日
>> 谁是第一号人物呢?我认为是那个眼光超过常人,有足够的魄力和心计把别人的力量与热情全动员起来实现自己计划的人。
◆ 五月九日
>> 无知而幸福的我多么渴望到那陌生的世界里去,为我的心寻找丰富的营养,无尽的享受,使我郁闷焦躁的胸怀得以舒畅,得到满足;如今,我从广大的世界上归来,我的朋友啊,可希望已一个个破灭,理想也尽皆消亡!
◆ 十一月十五日
>> 人不是命中注定要受完他那份罪,喝完他那杯苦酒吗?既然天堂里的上帝呷一口都觉得这酒太苦,我为什么就得充好汉,硬装作喝起来甜呢?此刻,我的整个生命都战栗于存在与虚无之间,过去像闪电似的照亮了未来的黯黑深渊,我周围的一切都在沉沦,世界也将随我走向毁灭;在这样可怕的时刻,我还有什么可害羞的呢?
◆ 利诺
>> 你为何独自来到这无声的山上?为何你悲声不断,像穿越山林的风,像拍击洋岸的浪?
◆ 阿尔品
>> 一切都须臾即逝啊,唯有昨天我从你嘴唇上啜饮的生命之火,眼下我感觉它们在我体内燃烧,而且时光尽管流逝,它却永远不会熄灭。她爱我!这条胳膊曾经搂抱过她,这嘴唇在她的嘴唇上颤抖过,这口曾在她的口边低语过。她是我的!——你是我的!对,绿蒂,你永远永远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