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3-12 03:56: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锦集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本由[德] 歌德著作,读客图书·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90,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维特的烦恼》精选点评:

  ●不知所云。

  ●优秀的小说家善于控制自己,不对笔下的人物做审判,把这个权利留给读者

  ●我是少年!我是少年! 我有如炬的眼, 我有思想召唤泉。 我有牺牲的精神, 我有自由不可捐。 我过不惯偶像似的流年, 我看不惯奴隶的苟安。

  ●一步一步走进了自己掘开的坟墓。

  ●气自己怎么那么冷漠读不懂别人称颂的浪漫主义

  ●不只维特,从少年维持到青年的烦恼,而这烦恼必将永远维持下去,以证明一个永远少年之人的存在。

  ●翻译的不是特别好

  ●09/20/2019 - 09/22/2019 维特是必须死的

  ●读过此书,你在看那古怪的人,你在看那精神不稳定的人,你在看那阴暗角落里逼仄的感情,眼神中便多了一分同情。

  ●把自己“成长”到坟墓里的故事,也能叫“成长小说”吗。什么时候能改变这种误导人的宣传方式呀。 有为青年被痴心妄想的单恋摧毁的悲剧故事。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一):须臾的生命之火

  维特为了已婚的Charlotte疯狂,失去理智,只为得到须臾即逝的生命之火。

  当最后握住冰冷枪柄的一瞬间,却觉得像是端起酒杯,即将痛饮死亡的香醇。

  他自杀了,用Charlotte仔细擦拭过的枪。然而,人们天亮后发现他时,未见心跳,肺部却在喘息,人们只盼着他赶紧断气,不要再忍受痛苦的折磨。

  不知道这一夜,在痛苦中死去的他,是感到解脱后的愉悦还是在痛苦中后悔。

  自杀,是懦夫的行为还是勇敢的解脱?这很难说的清楚。维特爱上已婚的女人,不断压制内心的念头,却又执着的想与她相伴终生。道德的束缚让他痛苦万分,最后决心以死亡解脱。

  这执着的爱,这该死的爱,这纯洁的爱!今夜我为他悲伤,为他致敬,因为他是怀着对爱情的理想死去的,因为你我都曾是维特,都曾为近在咫尺而无法得到的爱痛彻心扉。

  我多么希望你未曾见过Charlotte,但那样,你不也成了我这样的平庸之人吗?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二):至真至纯的毁灭

  原本一位《少年维特的烦恼》只是一本爱情小说,读过之后才发现,它用少年维特的视角审视了当时的社会。

  维特是纯粹的,高尚的,理想的。可不论是事业还是在爱情,都受到了现实的阻碍。

  在阅读本书前半部分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要讲的是个稚嫩青年逐渐世俗化的过程?他的烦恼很多来自对社会现实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而读者也只能从维特的信中得到事件的片面解读。我甚至怀疑,绿蒂究竟爱不爱维特,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不是只是维特自己的臆想,因为很多时候,爱情会蒙蔽人的眼睛。

  但读到最后一部分才发现,维特只是单纯。他不愿意改变自己去迎合世人,结果事业受挫。他对绿蒂的爱不符合当时的伦理道德,他知道他们没有未来,便压抑着自己感情,承受着痛苦,最终走向了自我灭亡。期间的各种机缘,也很难去责怪某个具体的人。绿蒂和他的丈夫的行为都是合乎常理的,至少激不起我的愤怒。

  歌德似乎在说,社会容不下这样纯粹、高尚的人,容不下这样炽热、纯真的感情。读完才发现,歌德是一位勇士,敢于批判社会现实,而角度是那么巧妙,技巧是那么高超。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三):此乃青春之歌也

  Whoever is a girl does not want to be loved, and whoever is a boy does not want to be royal to his lover?

这句英文版的卷首诗,有个很好的翻译:

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当初为了要看这一句才去读的英汉互译的书,结果发现读完了也没找到。

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句诗,全诗本是写在卷首的《绿蒂与怀特》——而我读的那本没有。

有文学天赋的人,你一看,就知道自己追不上,而毫无疑问,歌德就是一个天才。

如果说非要有什么理由说这本书好,那可能就是因为作者——他不仅是天才,他还很努力。

怎么夸这本书的文字都不为过,不仅仅是德文译成的英文已经足够美了,杨武能先生的译著更是极尽“信、达、雅”。

如果要想学英文,学修辞,还可以反复读这本和英语版。

这本让歌德几乎一夜成名的小说,不知其中有没有他的故事,有没有他解不开的郁结,有没有他彻悟后的豁达,但一定有他不为人知的感伤罢。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四):古代琼瑶剧

  

《少年维特的烦恼》 歌德

书信体,极致的热情与孤独,古代版的琼瑶剧,放在现在看有点过度了,理解但接受不了你的选择,世上还有很多苦苦生存的人呢,去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吧。

人们要是不这么没完没了地运用想象力去唤起昔日痛苦的回忆,而是多考虑考虑,如何挨过眼前的话,人间的痛苦,本来就会少一些的。(幻想和想象里都是人才具有的能力,你从中得到快乐或痛苦。)

我再次发现误解与成见往往会在世界上铸成比诡诈与恶意更多的过错。至少可以肯定,后两者要罕见一些。

你问需不需要寄书给我?好朋友,我求你看在上帝的份上,千万别再拿它们来烦扰我吧,我不愿意再被指导,被鼓舞,被激励,我这颗心本身已够不平静的了。(少年时期很难平静下来阅读,因为能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太多了,即使是成年以后也是如此,但是自制力会强一些。)

你要问这儿的人怎么样,我只能回答:跟到处一样!人类嘛,都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多数人为了生活不得不忙忙碌碌花去大部分时间;剩下一点点余暇却使他们犯起愁来,非想方设法打发掉不可。这就是人类的命运啊!

一个人要是没有热情,没有需要,仅仅为了他人的缘故去逐利追名,苦苦折腾,这个人便是傻瓜。(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愿望,即使这会让别人伤心,这也是别人的课题)

我知道的东西谁都可以知道,而我的心却为我所独有。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五):短评补充

  睡不着,脑中反刍着这本书,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书中维特最终肉体自杀了,其实社会上很多人哪怕没有肉体自杀,其在精神上要么自杀要么受了重伤。

  注重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不要说什么矫情,那个年龄段大部分都是这样情绪敏感同时思维活跃自认为有点才能还没见过世界有多大。

  在我们见过所谓的世界后,的确会很容易说出这算多大点事啊这样的话,的确,我们自己的世界已经被很多他人的世界给挤占的只剩方寸之地,这方寸之地是如此隐蔽,隐蔽在歌单,隐蔽在漫漫长夜中~没有空间给敏感的情绪呼吸...慢慢的也会发现这些的确不重要,应该做点实事,也学会了转换心情...就好像在不同人群之间辗转一样。

  但这是少年维特,也不要说自杀这种事不适合青少年看,这就是他们可能做出的选择之一,歌德在25岁写的这本书,他已经过了少年维特时期再写出来的这本书,他写出的可能就是如果他做另一个选择的自己,也可能是任何一个做出一样选择的青年。他注意到了,他写出来,谁说这不是某种意义上在警示着青年人呢,以一种和青年人同等高度和姿态去理解他们。

  我们要注意文中维特和男二之间关于自杀的对话,可以说比较重要的情节,可以透露出后面的情节走向。

  维特在阐述观点的时候多理智啊,他是很有洞察力的,类似的在他对很多人性的认知观点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某些现象的吐槽中更能体现,青年人是敏感的,不仅仅是对情绪,对周围世界也是,只是大多数时候他们不知道如此去处理。

  他对周围世界是很失望的,更多转向自然寻求舒畅。

  可能大家会说他对周围人很友好啊,处的很好啊,但是更是在相处中他更能看到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人生的曲折,命运的无常。他会想通过金钱去帮助别人,这多想小时候不谙世事看到弱势想去帮助的我们,可是最后他也察觉出他能做的有效,就好比他也只能给这么多。这是巨大的无力感。

  这时候,遇到一个人,如此完美,与自己如此互通。他的世界真的就只有绿蒂。绿蒂是所有完美的集合体,只有一处缺陷,她有未婚夫,而这缺陷是巨大的,阻碍了他去拥有她,拥有他的世界。你能说不知道该怎么做最好吗?他知道,但是他离不开。这种矛盾的心情,左右拉扯他,在与好友数次通信以及和绿蒂数次相处中,展现的一览无余。最终他做出了选择。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这是维特的选择,回到我首段,再看看社会上很多人,再想想那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再者,如果我们将书中的爱情换成梦想呢?

  真希望大家永远都是少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