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2-16 03:06: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100字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本由歌德著作,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3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维特的烦恼》精选点评:

  ●没看完 看不下

  ●很想拥有维特式的语言天赋` 也幻想能象和自己的绿蒂发生一段想他那样的感情,但最后的结果应该想维特潜意思里的一样。

  ●匆匆读过,关于恋爱还是切身体会为准。

  ●不错吧

  ●每次读都有新感觉。

  ●2015年12月8日

  ●维特啊维特!

  ●年轻那会没看懂。。。

  ●我被这本书迷住了,歌德的文字穿越了几个世纪,这么强烈地让我共鸣!

  ●发现自己所爱是挚友的未婚妻,这恐怕是维特的最经典桥段。该书曾引起欧洲一时的的“自杀风”。爱情中时常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求不得是人类最根源的苦痛,爱情恰恰是最据代表的人生悲剧。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一):少年维特之烦恼

  “这个天堂一般的地方,它的寂静安详正好是治疗我这颗心的一剂灵丹妙药;还有眼前的明媚春光,它的温暖早就注入我这颗时常寒栗的心房。每一株树,没一排篱笆,都是花团锦簇;我真想变成一只金甲虫,到那馥郁的香雪海中去遨游一趟,尽情地觅取养料。”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二):3

  对远方的希望就像对未来的憧憬!它好像一个庞大的、模糊的整体,静静地呈现在我们的灵魂面前,我们的感觉却和我们的眼睛一样,在它里边也变得逐渐模糊了,但我们仍然渴望着,唉!渴望着奉献自己的整个生命,渴望着让那独有的伟大而奇妙的感情来充满我们的心。——可是,当我们匆忙赶上去,当哪儿变成这儿,当未来的一切和从前一样,唉!我们就发现自己仍然贫穷,仍然肤浅;我们的灵魂依旧焦渴难耐,期盼着吸吮那已经散逸的甘露。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三):我为什么深恨袁紫衣

  我深恨袁紫衣,就在于她明知自己日后是遁入空门的料,却还来撩拨胡斐。可怜的胡斐蒙在鼓中,生命中第一次见到如此俏丽可人的女子,即便遭到百般戏弄,千般阻挠,万般不顺,依旧念兹在兹,清火喷薄,情潮涌动,——倘若胡斐的后人名“不悔”,我是不会感到奇怪的。于是程灵素只好去死。而看《飞狐外传》的人,只要是男的,总会将自己代入成为胡斐,却偏偏分出泰半的感慨去同情程灵素——至少我是这样。于是我深恨袁紫衣。

  维特的烦恼其实跟胡斐一样。不过这回我倒是不恨绿蒂,我想了想,觉得原因有三。

  一是绿蒂诚实。她与阿尔伯特订婚在先,这事维特也是知晓;既然知晓,还要纠缠,我以为不必。诚然,爱情的魔力足以构成一切的理由,既如此,则愿打愿挨,要生要死,全凭自主。我没必要同情维特。反倒是绿蒂此后生活的幸福将大打折扣——死了的爱,永远比活着的爱更加闪耀,且经过自己想象的编织,融合了种种情思,可使人终身生活在梦中。

  二是我不想成为维特。我固然为维特的浪漫和热情所感动,尤其觉得他一些生活和艺术的见解很是高明,更为他对自然美所表现的敏感所折服,但也仅此而已。如此这般的软弱,动辄痛哭,我甚不屑。有句话叫“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从这个逻辑讲,或许是因为我从未经历过这般猛烈的情感,邂逅过如此百分百的女孩,所以才无法理解维特。如果是这样,我现在嘴硬也无济于事,倒不如先搁置。

  三是没有程灵素一般的悲剧人物。维特确实够悲剧,然而这种书信体的格式,使得他的内心剖析足够充分,使得悲剧水到渠成。看到维特种种痛苦,善良的读者倒宁愿他快快解脱的好。悲剧既是不可避免,最后又是自己生受,与人无尤。程灵素却显然是代人受过,真叫人痛彻肝肠。

  不过国人喜欢大团圆结局,以为最好莫过于这样:

  阿尔伯特突然被从天而降的黑熊一掌削去半边脑袋;死于非命。于是维特可趁虚而入。一方面安慰悲伤的寡妇,一方面引诱心中的女神。不久,绿蒂即与维特结为连理,她的弟妹们又可以高兴地围在“维特哥哥”膝下听他那些关于公主的可怕故事——只不过如今要叫“姐夫”。同时,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维特终于也在某某伯爵的麾下做了一名书记或其他,公事上或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一想到家中有亲爱的绿蒂在,便觉无限甜蜜,于是精神也抖擞了,干活也有劲了,等等等等——就像格林童话里说的:王子和公主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幸好歌德不会这般糊涂。全世界的读者由此得大幸福——不是格林童话的那种幸福;格林的童话有了,还要有歌德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四):《少年维特的烦恼》书摘

  。书写于1774年,4周时间写完,维特式的自杀,背景:1774年法国大革命即将爆发反封建。

  。那情感本来并不可笑,却常常引得我忍俊不禁。

  。人们如果不是千方百计地注意过去的苦痛,而是安然自若地对待现实的处境,那么就会少受很多折磨。

  。眼前暮色朦胧,无垠的天空与辽阔的大地,好似情人间相互依偎,双双栖息在我灵魂深处,汲取着力量。

  。我对待自己的心就像对待一个生病的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优点,竟会有那么多人喜欢我,但遗憾的是,我只能与他们同行一小段路。

  。只要和她在一起,我就会变得与众不同,无所不能。

  。每当我思绪不宁,我总会想起这里的村民,他们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活得无忧无虑。他们懂得知足常乐,即使冬季来临,树叶凋零,也会满心欢喜。想到他们,我的心境就平和了许多。

  。也许就是从那时起,尽管日月更迭,星辰穿梭,我却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我的整个世界只为她而存在。

  。我渴望别人的关注!我真是个孩子!

  。说到底,哪个不是工作呢?世界上有许多事情都无聊得很,可总有人毫无主见,因为他们只在乎别人的想法,苦苦追名逐利,这些人真是傻瓜。

  。世上的事情很少能用“非此即彼”的方式解决,我还是想用“非此即彼”的方法在困境中寻求一丝解脱。

  。祭司:比喻见死不救,没有同情心的假善人。《圣经,新约,路加福音。》

  。没有任何征兆,没有任何希望,也没有任何安慰。那个男人曾是她生活的全部,而如今却无情地离她而去。姑娘眼前的世界变得一片茫然,她倍感孤独,觉得被世界遗弃。

  。每分每秒,你都被时间和环境侵蚀着。

  。他们表面光鲜亮丽,实际上却空虚无聊,愚蠢至极。他们互相窥探,互相提防,就是为了获得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更高的地位。他们可怜又可悲的欲望啊,竟然不加丝毫的掩饰。

  。我不知道起床的意义何在,不知道入眠又是为了谁。

  。我站在菩提树下,这个我曾经玩耍的地方,如今发生了多少变化啊!那时我天真无知,憧憬外面未知的世界,期待未来能带给我心满意足的喜悦。我终于回来了,从城市回到故里,可带回来的却只有失落的梦想!

  。当我沉醉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大谈对自然和艺术的理解时,他却会自鸣得意地抛出一个早已过时的艺术术语,真是令人大倒胃口。

  。我不过是一个浪子,一个朝圣者,匆匆行走于人世间,可你们难道不是吗?

  。所有人都会在希望中失望,在期待中受骗。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五):值得同情的维特

  这只是写给自己的。

  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翻译不是很好,没什么感觉。后来看到“编者致读者”的时候就入迷了,不能说完全引起了自己的共鸣,但是起码自己多少有些类似的心灵历程,所以上课了还是忍不住放桌子下面看。很感人,维特的爱既让人同情,也让人敬佩。他对绿蒂的爱可贵之处不光体现在单纯热炙,更多的是他的爱也跟许多凡人的一样,他的许多痛苦轻易地就勾起了我的某些回忆或者感受,哎,原来伟人也有这样的经历呀!比如,当绿蒂的未婚夫阿尔贝特回来时,他发现阿尔贝特“他是英俊的,可爱的人,令人不得不对他产生好感”,“他沉着的外表同我无法掩饰的不安静性格形成鲜明的对照……”。总之,维特是很嫉妒阿尔贝特的,但是他也是有修养的人,阿尔贝特的优秀使他不得不折服的同时,更加深了他的自我否定和痛苦。

  原来,如此有才能的人,也有如此的心理。

  维特因为爱而不能爱,选择了离开,但是各种不顺利打击了他,对绿蒂的思念又把他轻易地拉回了那个曾经美丽的“瓦尔海姆”。

  维特被绿蒂告知叫她不能再那样频繁的来找她的时候,居然在黑夜中跑到悬崖边去了,帽子竟也弄丢在悬崖边。他真的非常绝望。

  再一次,维特因为爱而不能爱,最后拿着那把绿蒂曾经拿过的枪,吻了又吻;穿着他第一次见绿蒂的时候的衣服,让子弹在他的右眼上部,把脑浆也打了出来。

  维特并没有马上就死去,而是捱到了第二天中午,我想,他在等待她的绿蒂来吻他,那怕轻轻一下,可是悲恸的绿蒂恐怕早已经晕死了好几次了,所以,直到他下葬,绿蒂也没能去,她的丈夫在陪着她。

  小说的成功至少有两个方面我觉得是原因的原因:1,第一人称的维特的经历非常肉身(贴近真实),这当然也是歌德的才能了。这让维特非常立体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至少我看的时候甚至觉得是在看自己的故事,感同身受。2,这种书信体格式的小说我觉得真的好新颖,我是第一次看这样的文章,后面的“编者致读者”我没搞明白是原作的一部分还是真的编者致读者,这一段真是登峰造极了,轻而易举地让人身临其境,不得不随着维特的一举一动而心绪高低起伏。

  维特在天堂等他的绿蒂。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