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的入门书。提供比较全面的骨架,但可惜没有血肉般细腻。好书确实在于启发一些求知欲,思路。特别是总论日殖民化与后殖民化探讨,需要再理清思路
●此著作與駒込武的分歧不僅在於史料與視角,更在於史觀。
●还好不是竖排
●陳翠蓮指閱
●古今同理
●以对近代文明的渴慕为中心,反对把日治时期台湾人视为抵抗者或是协力者的二分法。不过,对这种渴慕本身的反省显然不足。
●对台湾历史的有说服力的解释,也是对台湾历史的辩护~
●写了一个梳理却发不出来。。。醉了。。
1.認同中華文化,表現為延續私塾教育、組織漢詩文社,不剃髮不易服以表示對大清的忠誠。
2.拋棄中華文化,擁抱日本文化,這類人極少,而且多在皇民化運動時期出現。
3.不接受日本文化(Culture),但認同日本文明(Civilization),認為這代表了現代(西方)文明。
本書是討論日據時代臺灣史,與我以下的感想無關。
國民黨遷臺初期,一些本省籍人士與國民黨合作,一些本省籍人士不合作,這兩類人的意識型態和出身階級值得好好分析,以我來看,那個時代的大流是左右翼之分,國民黨不可能挑選即使中國意識強烈但左傾的人合作。並且,從殖民研究的架構去看,外來政權必定要與本地菁英合作,本地菁英也樂於和外來政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