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全两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5-12 03:19: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全两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全两册)》是一本由[日]笹部贞市郎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阳光博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5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全两册)》读后感(一):数学教材要是可读性这么高,我数学肯定很好

  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数学,数学发展了几千年,发生过无数足以流传千古的事件,我们一直学数学都是背公式做习题,都把一门这么有趣的学问搞砸了,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数学这么有意思。看完之后,我把菊池大麓的故事跟朋友们说了不下10遍。。。。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全两册)》读后感(二):让数学有趣起来

  跟邻居刚中考完的孩子家长聊起学习,她说她家孩子文科不行,全靠数学拉分,听得我很有点意外,一方面是这个孩子数学不错,另一方面是如今孩子的数学普遍不怎么好,才和这个孩子有差距。我上学那会,数学还可以,但学得有点吃力,有个同学数学一直不行,全部靠死记硬背数学题才能过关。

  一直以来很希望有有趣生动的数学书,《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这方面的要求,和充斥着大量例题和数学题的书不同,这套书分上下两册讲述了数学发展史上的故事、一些数学定理与数学家之间的有趣故事……既有纵的历史钩沉又有横的比较,还有学好数学的心理素质和技巧,算是关于数学的“百科全书”、我们知道很多门学科都有发展的历史,特别人文学科的历史读起来也是有滋有味,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对数学的“历史”不清楚,不了解甚至一度怀疑数学也有历史吗?是呀,或许我们学历史的时候只知道中国有个祖冲之数学家,其他的知之甚少。《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上册着重从“史”的角度为我们展示关于数学的发展,数学比较厉害的中国和日本、数学史、数学史上的牛人,让大家对数学有个总体的框架了解,对数学有个整体的认知。任何一门学科,必须从总体上建构一个大的框架,然后再学习里面的经络和支脉,这门学科才称其为薛科不然学一些零星的片段,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我们所谓的数学题,有一些可能只是重复的机械的联系而已,而真正让我们拥有数学思维的不仅仅是那样的题目,在《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一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与数学思维有关的有趣味的数学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完全不是一回事,当年我的数学成绩很好,却谈不上数学思维。在这套书的下册,作者为大家罗列了数学天才,他们在某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故事很励志。接下来又讲述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让数学不再那么高高在上,找到学数学的自信,而锻炼脑力的数学游戏让我们看到了数学的有趣运用,在第四部分中还有一些有趣的培养数学头脑和逻辑思考能力的“习题”。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全两册)》读后感(三):好玩的数学,智慧的力量

  离开学校多年了,假如现在让我再去做从前的题目,估计已经不会解了!别说是高等数学,更要命的是看看当今学校给小学生做的数学题、奥数题都会被懵住!想想自己以前数学成绩在班里还算是好的,尤其在中学阶段都是数一数二的,如今却沦落到这般地步,实在有些伤心了!不知是否因为尚有些数学的情愫还萦绕在脑海,所以读了《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它与传统意义上的教科书、理论书有很大的不同,其最大的亮点是故事性和趣味性。作者通过历史上一些真实的故事,典型的案例,生动的方式,巧妙的思路,把那些看似高深与艰难的问题以好奇来吸引读者,再通过逻辑清晰的方法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得形式上栩栩如生,方法上简明有效,结果上也记忆深刻,令读过的人都啧啧称赞。

  我们学习任何一项技能的目的是在实践中有效使用,数学和相关符号的发明和应用,也是应人类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诞生的。这套书从数学的起源、历史和一系列重要而有趣的故事,著名的典故,背后的秘密等,在了解数学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尽管书中有许多数学问题的确也很深奥,但因作者一步一步用图解和清晰的思路结构解说,故而让读者能快速理解和读懂,其中有些问题还很好玩,能诱发大家的探究心理,跟从线索,找到根源。

  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就像数学中的一些问题无解一般,记得中学时几何老师曾经问如何用直尺和圆规把一个角三等分?说能找到解决方法可以得诺贝尔奖,结果大家花了很多时间去探索,依然没找到方法;如今在这本书中又看到了这个问题,说是无解的。那么人类对此做的努力和探索是否就无意义呢?我觉得不是,正是因为这些对命题钻研的精神,使得人类得以进步,技术得到发展,更多地发明和创造能够实现。

  数学其实是在生活中发现事物规律和找到解决方法的学问,其应用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能够扎实地掌握数学,灵活地运用规律,也一定能在更大的程度上掌控命运。这本书告诉我们,数学不是枯燥和艰深的,而是好玩的,有趣的,神奇的,迷人的,也会给我们带来智慧的力量。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全两册)》读后感(四):别样的数学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再次以事实向我们呈现了很多时候能力和学历无关的事实。作为才小学毕业的笹部贞市郎用自己的努力,一路自学,在数学上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就是他的一个代表。

  生活中没有数学不行,所以每个人上学都要学习数学,然后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数学。而我恰好就是那个学不会数学的人,一路跌跌撞撞好容易过了高考,从此远离了数学。以为这辈子不用再接触它了,然而我没考虑到的是自己的孩子还要上学也要学数学,所以,她有时候是需要问我的。而我这个号称拥有最高学历的文科生,很多时候连小学三年级的数学题都不会做!这可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啊!生儿需要养儿。于是便再次像小孩子一样开始学习起了数学。开始购买各类数学书,提及《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说实话,它的内容让我觉得自己从小学开始对数学的认识就是错误的,难怪我学不好呢!

  笹部贞市郎从数学产生的原因、中国和日本数学的比较、数学让人变聪明的故事、数学灵光走遍天下、学好数学所需要的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对数学进行了全方位的解剖、论述。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倒着看这本书的,先从学好数学,需要哪些心理素质开始。因为在我看来,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件事情感到困难,是因为我们对它的认知不对、所应该持有的心理状态不对。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之所以敢用最好来形容自己,恰恰在于它不仅仅是在讲述数学,他还在讲述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去奋斗。就算是讲述数学的知识,也是以一种启发式、生发式的形式进行,做到了让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够从自己的层面解读出不一样的数学知识!我们的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比如说最基本的统筹方法,我们几乎每天都在用,若是统筹不好时间,那生活只能是一团乱麻。

  从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数学学习史上的有趣案例,看到了数学的魅力!数学不仅仅只是数字的问题,更多时候它是一种人生态度的问题,如何用这些数字解读自己的人生,或者说如何让这些数字为自己的人生服务,不是计算那么简单的事情,我们需要从这些数字符号中发现问题!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知识是通过死学获得的,即便能够获得,也仅仅是皮毛。我们需要在学习中寻求方法,寻求大家的指导!这才是《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传递给我们的理念!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全两册)》读后感(五):数学让人聪明

  关于数学,我们看过什么样的书呢?除了数学教材外,练习册,习题集,奥数,好像再没有了。

  这本书的知识很多。连我们认为最简单的数学知识,其实先人们的来来也不容易。正像古人们的语言发音和写法不一样,对数字的写法也不一样,进位也有很多种。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人们的才智。数字为何而生?乃是人们在生活中需要运用。我们中国的祖先是结绳记事,可以记下一个就打个结,2个就打2个结。更多了怎么办?可能能像一个笑话里说的,一就画一横,万就画一万个横。人们在生活中逐渐认识到,会记一和二之后,需要记下更多的数字。古埃及的数字很有趣,2到9就跟麻将里的索是差不多。大家都遇到的问题是,10以后,100以后,1000以后该如何简单记载。通行于世界的10进制阿拉伯数字,也是因为有其它进位所不具有的优点而得以推广开来。还有一个小知识哦,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数字哦,是阿拉伯人传播开来的。

  初中数学分为几何和代数。几何是什么意思?古汉语里是多少的意思。里拉文中是测量土地的意思。大概要算出各种形状的土地的面积,于是就诞生了几何学。几何真是来源于生活啊。那么,我们在学习几何的过程中,能不能回到几何诞生的起点,我们在算各种形状的面积的时候,能不能真的去测量一下各种形状的土地的面积,以加深孩子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我就发现在小学,周长和面积有不少学生容易搞混,去实地测量一下吧。算术和代数是什么意思?作者考察了来源,确实复杂。只是作者解释为忽明忽灭的意思,还是让人不得其解啊。

  如同有趣味语文之类的内容就跟甜点一样,吸引着学生,数学里面也有很多有趣的题目,让人脑洞打开,体会思考的乐趣。比如蜗牛白天网上爬,晚上往下滑,问第几天爬到顶端的问题。还有个17头牛,大儿子1/2,二儿子1/3,三儿子1/9的题,都几位有趣。我想,当家长吧这些题目抛给孩子的时候,孩子一定会觉得而有趣。说个功利的话,中考高考,数学不好的话,很吃亏。

  这本书中可以了解到很多数学的历史,数学家的故事。中国在历史上,数学曾经很厉害。本书作者就是只有小学学历,却成为了数学大师,数学就是让人变得聪明,这太励志了,想提高智商的,奋起吧。里面有不少题目难度适中,赶紧练练脑力吧。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全两册)》读后感(六):激发数学兴趣的数学故事书

  曾经看过一部名叫《龙樱》的热血日剧,剧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律师接手了一所三流高中的差班生,但是这位樱木老师为他们请来了最有特色的老师以及最有效的集中训练方法,最终让这几名学生考上了日本知名的东京大学。故事非常励志,而其中的老师的训练方法也非常有特色。之所以提这些,是因为手上这本《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也是非常有个性,能激发对数学兴趣与好奇心的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本《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便是能激发数学兴趣的好文本。作者笹部贞市郎本身也让人佩服。他1887后出生于日本,著有许多数学方面的著作。虽然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笹部贞市郎读完当时应该的为期8年的“普通高等小学”便辍学了,但是在业余,笹部贞市郎没有放弃对数学的钻研与整理。在当小学老师时,笹部贞市郎自学应考师范学校的所有科目,拼命努力念书,终于在20岁时考上了小学本科正式老师,相当于从临时工形式考入正规军。随后又边教书边自学数学,并将教学中碰到的各种数学课外习题整理成数学卡片,累积起来,即是后来《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的稚形。笹部贞市郎努力了三年,最终考上了高一级学府,成为中学数学老师。笹部贞市郎的前半生一直在从教和数学专业上奋斗,对他来讲,自己“天生笨拙,没有什么特殊专长,对技能类的科目完全没天份,语文、文学不在行,地理、历史、物理、化学也没自信,唯独自小对数学特别有兴趣”。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对自己的了解,对数学兴趣的专注,让笹部贞市郎在数学方面大放光彩。

  其实《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前后两部,编制有点类似于“数学辞典”,讲数学史,数学起源,发展,背后故事,以及历史上有名的数学家。包括学好数学需要哪些心理素质等也有涉及。同时也对日常常见的数学问题一一梳理,引导我们从新的角度趣味而有料地理解数学的奥秘。文字内容深入浅出,浅显易懂,文字活泼有趣,再加上有趣的数学益智游戏,吸引人即便是茶余饭后也能兴致勃勃地读下去。

  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笹部贞市郎的讲解便是非常生活化,由生活中的一二事引入数学的话题,读这些就像生活散文随笔,每篇幅未尾附上一则数学小趣味题。可读可练习可动脑。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全两册)》读后感(七):这真是最好的数学书《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

  这真是最好的数学书《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

  我是数学迷,喜欢上数学就是因为小时候看了几本非常有趣的数学书。和这本书的作者笹部贞市郎一样,我也没有能够考入大学,成为一名专业的数学研究者,但是同样的是对数学的爱好和痴迷,远远的超过了很多很多专业数学研究者。也许只有数学爱好者才会理解真正喜欢数学的那种感觉吧。

  笹部贞市郎只上过高小,就相当于我们的初中,我也学数学也只学到初中,然后就升入师范去学习美术了。笹部贞市郎后来努力成为了一名数学教师,并且写出了一部又一部让世人惊叹的,数学普及读物。不过我并没有像笹部贞市郎一样一辈子研究数学,而是从数学到艺术,从艺术到文学。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领域。

  小时候我喜欢数学到了着魔的程度,上初中就开始自学数论图论,自学微积分,研究数学猜想。后来开始大量阅读数学史,和各种和数学相关的书籍。不过很多很多都比较专业,比如克莱因的四卷本《古今数学思想》,其实看不太懂,但是仍然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当中去。

  当我看到笹部贞市郎的这套书,感觉很熟悉,不仅仅熟悉里面的数学家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数学问题都是我小时候读过的,做过的,如果我成为了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一直不离开数学,那么我也可以写出这么一本书。

  严格说这本书的体例挺复杂,其实就是一本初等数学大全。里面从数学史,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到各种有趣的数学问题,到数学家的故事,脑力游戏,和数学的应用,五花八门。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一个小高年级或者初中生就都能够看懂。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遇到的第一本数学书,名字叫做《趣味数学一百题》,里面的问题当时并不都能做出来,也并不都懂,但是却能够理解很多,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看到笹部贞市郎的这套书时,里面好多问题,都是我当年做过的,倍感亲切。

  虽然我没有能够一直研究数学,但是我对数学的感情一直很深,数学锻炼了我的逻辑能力,让我一辈子都受益匪浅。喜欢数学并不一定要成为数学家,但是数学的思想可以让人终生受益。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全两册)》读后感(八):数学书竟然可以这样来写

  读了日本数学大师笹部贞市郎所著的这套上下册的《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让我开了眼界,数学书竟然可以这样来写,这是长见识了,如果我小的时候能读到这样的数学书,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应该会比现在浓厚得多,数学的学习成绩也应该比现在好得多。不过现在的小孩子有福了,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推出了这套有趣味的数学书,可以帮学生发现数学之美,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认识到数学是很有用的,从而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套书的作者笹部贞市郎是日本公认的数学大师,竟然不是数学科班 出身,而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励志楷模。他于1887年生于日本本州冈山县一个村庄,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只接受了八年普通高等小学的教育,不得不辍学。但是他不放弃学习,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自学取得了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的资格,而且终生以数学教育为职志。在我看来,正是由于这样的学习经历,他是自学数学成才,所以他比科班出身的数学家更能理解学习数学学生的艰辛。你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历程更为了解,所以写出来的数学著作更为贴近中学生,为中学生所喜欢。难得可贵的是,他的数学书出版后,受到了许多社会人士的欢迎和喜欢。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学生惧怕数学的学习,觉得数学很难学好,不是数学本身的原因,而是在教授数学的过程出了问题。如果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数学是有趣味的,有用的,可能大多数学生都能把数学学好。这套书可以给我们教数学的教师和学数学的学生不少启示和有益的帮助。

  在这套书的上册中,作者先从数学的起源讲起,数学是因为需要才被发现的;进而介绍了数学的发展大致的历程;它背后的故事;它的实际的应用;以及它的学习方法。在这套书的下册中,作者讲述了许多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的应用;一些锻炼脑力的数学游戏;数学头脑和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数学人的随想等等。这些内容,作者都是娓娓道来,让读者充分感受到数学之美,数学中蕴含的智慧。

  这样有趣的书籍值得推荐给中学生朋友阅读,也值得对数学有点兴趣的社会人士阅读。这样的数学书,开卷有益!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全两册)》读后感(九):在故事中培养孩子的数学脑袋

  大抵写文章的人,不要说是对于数学,就是对于简单的数字也有一种天生的过滤能力。有时候想想儿时的情景,原本对于数学并无反感,看到智力数学还总是乐于花上几个小时去研究的,是什么时候开始与数为敌的呢?

  但数学课这种东西让许多孩子生畏,最终得出数学是最无用的知识,且成年后如果不从事这类工作,就感觉与物理化学等知识一般全无用处,这种意识在普通人的生活里是确实存在的。数学为什么不是乐趣而只是痛苦呢?也许是现在的教学把传道授业当成了一项工程而非游戏,在阅读这本来自日本数学老师的《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时,忽然被勾起了许多儿时的记忆,想起了原本自己在年少时并不曾厌烦过数学,想起了那些在数学游戏中度过的思考时光。

  通读这位谦称自己只是一名初中教师的笹部贞市郎的著作后,我感觉,这真是一套送给孩子们最好的数学书。记得前不久看过一档教育节目,意思是说即使孩子上了小学,也不要填鸭式地教学,要寓教于乐,让孩子们依然在形象中去理解。小学生们虽然像大人一样端端正正地坐在了教室里,但是还需要大人们用心去引导,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的殿堂,这就是要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乐趣。而这套数学书,恰恰是实践着这样的思维,沿着数学历史发展这条长线,用数学家们历代做出的贡献,历史上有名的数学小趣闻与典型的数学难题相结合,既让孩子们了解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成长史,也让孩子们试着去解开一个又一个的小题目,锻炼思维中引起孩子们对于数学的热爱。

  这套书可以伴随孩子们的成长一直读下去,从数字起源讲起,一直到复杂的初高中知识,孩子们可以系统地了解数学这门学科在人类进步史上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跟随着伟大的数学家们一起领略数学之美。

  其实数学在生活中是具有非凡的意义的,只不过因为如今生活得过于平常,反而对这些习以为常的东西视而不见。数学在生活中运用广泛,也时常被我们忽略,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视角刚刚打开,实在是有必要去好好地在人生之初去多多体验,兴许因为这本书而成为一代数学家也未可知。

  对我自己来说,虽然如今已经和数学背道而驰,可是想起年少时因为没有足够的书籍阅读,对于订阅的少年报一类报纸上面讲到的一些数学小题目总是非常认真地去钻研,那种乐趣现在犹能记起。

  作者不仅对术业很有研究,对于教育也有深刻心得,书后附有他多年的教育思索,可以让人看到一位教育学者的用心,孩子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也好,都需要明晰自己的内心,这位数学老师给出了很好的解答与陪伴。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全两册)》读后感(十):杂碎一箩筐

  首先我是从豆瓣里面看到这本书啊,世间居然有此奇书,称为最好的数学书,还说“这才是……”,额,又说适合中小学阅读,当然引起了我这个数学小白的兴趣,顿感小日本口气不小,但是看了上册,又看了下豆瓣的评论,才发现人家没有那么自恋,人家叫《茶の間の数学》,虽然我不懂日文,但是应该相当于闲聊数学这样的意思吧,OMG,这真是神翻译,这翻译人员估计还不如日语动作片的字幕组,好吧,于是我在摘录和转载文章的时候不再用这个中文名,直接都写:摘自摘自《茶の間の数学》。 言归正传,谈一谈此书的感受,首先,这作为闲看的书还是可以看看的,对于我这种执教小学数学的数学小白而言,也确实了解了不少新的知识。大体上下两册,每一册都分为三部分,一部分零散的历史,上册主要是历史故事,下册主要是数学的历史人物,当然其中少不了对大日本数学的YY ,但是写的也相当中肯了,对中国的数学历史也进行了一些介绍。第二部分则是一些趣题,数学游戏,这个有许多有些到了小学四五年级就可以介绍给学生了,但是一二年级能玩的游戏还比较少,虽然说中学,但是其中大部分题目和游戏,目前小学的知识用用也够用了。第三类,可以说相当先进,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拉来看当时的环境,用现在的词语,三个字可以概括“鸡汤文”,当然里面也有一些针砭时弊的,放在当下的中国的环境来说,某些问题在社会和教育上也有一些体现。

  然后谈谈整体的感受,这是在迅速浏览的情况下读完的,(貌似我读书就是记不住什么内容),整本书的感受是零碎,不够系统,感觉在介绍历史故事方面,可以有系统性一些,或者在介绍这些数学大拿的时候也同样可以稍微系统一些,或者说故事性,可读性强一些,当然,这可能是作者本着数学人严谨的作风和态度,尽量根据有参照的历史进行编写,但是作为闲余的读物,感觉内容缺乏一定的系统性。第二就是语言组织方面,这个估计和这位翻译的大仙也有关系,我不得不重新回到对题目的吐槽上面,这么个悠闲的题目,局然能给译者翻译成这么一个捅破天的书名,估计内容上面翻译的也就不咋地,感觉有些地方缺少湿润的感觉比较粗糙,读起来有点硌得慌的感觉。最后关于书中的页码,可能是按照原书的页码翻译过来的,但是经过中文出版的排版之后,有些地方已经发生了变化,按照页码去找,已经不再原来的页码了。

  总结陈词:作为消遣的读物,作为中小学数学老师的读物,作为数学小白的读物,还是可以推荐的。毕竟,读起来,大部分都能读懂,也还有点意思。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全两册)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