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是一本由王树增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6.00元,页数:5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抗日战争》读后感(一):客观公正的抗战史
本来是打算15年抗日70周年时候把三本全看完的,拖到今年才刚刚看完第一本。王树增的战争系列作品,都很客观,内容也很充实,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有义务去清晰的了解抗日历史,第一部讲述了1937~1938年以及之前的内容。收获很多,会找时间继续读完后面的两本。--2016年2月28日于北京
《抗日战争》读后感(二):自强不息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 三卷都读完了,对战争的还原很详实,评述也比较客观。具体的战斗部署几乎都是略读过去,如果想具体了解战斗原貌,手边有地图会好很多。
2 书中引用了很多人的书信,包括中日的战士和百姓,这是吸引我的地方。冷漠的数字下面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
3 日本从来都是恃强凌弱的,他们是野心勃勃的赌徒。
4 英军简直是个坑,列强眼里只有利益,他们不和我们一样讲什么道义的。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5 人民群众是伟大的,民族意识被唤醒了,被动员被组织起来了。
《抗日战争》读后感(三):抗日战争第二册
二:1938年8月—1942年6月,局势依旧在恶化。但在这期间充分的体现了各党领导人的特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毛泽东在此时所提出的(论持久战,论游击战)充分证明了共产党领导在此时的正确战略及方向。也在后方战场的战果超越了前方战场。共产党的游击战术有如利剑在鬼子的腹地中间开花。在此期间的后期,中国远征军将士面对侵略者的不屈不挠当永载史册。中国远征军虽然入缅作战的结局是失败的,但是我们在自己依靠着自己来改变自己国家的命运,这一点是值得称谓的。(13501902)
《抗日战争》读后感(四):重新认识抗战,正视以弱搏强的历史
这本《抗日战争》仍然如作者一贯的笔锋,视角广阔,资料饱满,逻辑条理清晰,很好地传承了《解放战争》和《长征》的优点,更可贵的是,基本完全还原了整个抗战时期敌我态势与前线动态,笔墨没有偏颇,客观性很强。现在的抗日神剧对人的历史观有着严重的扭曲,以至于很多人几乎没有战场的观念,甚至有人以为中国军队全副美式装备和德式装备,可以与日军一搏。这些在《抗日战争》里面都得到了纠正,国军也不再是以往一溃千里的形象,国家工业实力薄弱,军队装备落后的事实都得到澄清,正面战场的战役也有精彩的描述,相信看了这本书之后的读者,必定会抛弃过去狭隘片面的抗战史观,能更客观地认识抗战。
《抗日战争》读后感(五):要是能配地图就好了
要是能配地图就好了
全文写得还是比较客观的,
老蒋也是咎由自取自取。
敌后抗战
皖南事变,黄桥兵变着墨较少
还是可以看看的,
太多史料了
还要写写不到140了,
怎么办,
还要140
好了吗,一下课了吗丁啉七:冖乚肚子疼的小哥哥小姐姐的我说的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吧唧
《抗日战争》读后感(六):抗日战争一至三卷
《抗日战争》(一至三卷),王树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一版。虽然已经看过很多这个主题的书,但这套书还是应该看一下。从权威性,完整度,平衡度,客观性和可读性综合来讲,推荐一下。从读作者书的角度来看,也应该补上最重要的一块。此前已经看过他的长征,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以及1901,1911。加上抗日,就全了。厚厚的三大本,我有点觉得作者有一个助手小组。虽然读的过程有些令人疲惫,但还是能读出以前没有的感受来。历史之复杂,社会之复杂,人性之复杂,即使如此厚重的将近两百万字仍不能说尽。十四年间无数事,鲜血与死亡,忠诚与奋斗,侵略与图存,隐忍与牺牲,可悲与可叹,岂是一个结论可以涵盖的?皮相之下,实质更令人唏嘘。战争结束了,胜利到来了,但我们应该记得陈诚在1944年说的:“有人认为国家最大的危机,是没有人能讲有用的话。其所以如此者,一因有官做的不必讲真话;二因想做官的人不敢讲真话;三因知道不能讲且讲了无用的人不肯讲话,于是人人缄口不言,伪装一种天下太平景象。”如果我们只记得并欢呼于胜利,那死了那么多人,丢了那么多地,受了那么多苦,毁了那么多财,便都白费了。实际上也是如此,国军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脆败,一点都不令人奇怪。只是说出了这话的陈诚也没有办法。读史早知今日事,这更令人警醒。
《抗日战争》读后感(七):端正世人三观,请从端正历史教育开始
挤着时间把《抗日战争》啃完,终于把零散记忆串连起来,对这段历史有了比较连贯的认识,感觉像在替国家教育给自己补课、还债。为什么不让每一名中国人从少年时代起就系统的重点的学习这段历史?以至于如今网络上动辄喧嚣着“抗日战争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打的”“没有苏联出兵东北,日本不会投降”“国民党在前线抗战,共产党在后方捡漏”等等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言论,还有更多的中国人,选择浑噩麻木的忘却、回避,或是不明就里的盲从,还有那些让人无语的“哈日族”……
我认为,国家至少应该给“下一代”澄清这两点:
一、没有一个列强是中国真正的同盟。美国用钱买中国人的命,苏联在原子弹爆了以后便迫不及待进场抢钱圈地,英国人在中缅战场上恶心懦弱无耻的无以复加……雅尔塔会议足以说明一切。
二、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都为最后胜利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正面战场固然很惨烈,但是战术僵硬、拥兵自保、军纪废弛白白害死了太多太多忠勇的将士,遵令固守城池的部队永远都盼不来增援友军……在日本投降前,蒋介石也就剩下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和一个腐败透顶的政府,已经准备迁都西昌,美国对蒋介石失望至极,开始试图与共产党磋商进攻日本本土的计划。
我们的先辈用生命阻挡侵略者一步步向国土纵深推进,可是中国人民的抗战业绩和巨大牺牲,长期以来被世界严重忽视,西方舆论宣称是美国和苏联联合打败了日本,何其痛哉!
一寸山河一寸血,血沃山河祭国殇。
畸邻倭冢尸犹在,岂可失节媚东洋。
《抗日战争》读后感(八):读抗日战争
大大的三本拿在手里确实是愣了一下,但是读起来也挺快的。
主要以国军的立场来写,剖析了国军由上自下,全篇让人最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国军的内部问题。
最严重的问题,身为一个部队的核心,大敌当前,将领不以身作则,只顾逃命,战还未打,军队里听闻将领已经不知所踪的消息直接扰乱军心,记得有一场国军为了逃命在友军之间自相残杀,看了实在是让人心寒。
其次便是战术问题,薛岳的长沙会战一战成名,给当时士气低迷的国军以及可以说是心如死灰的百姓带来了一丝鼓舞。第二次长沙会战薛岳依旧用“天炉”战术取胜,到第三次的时候,薛岳不顾当时参谋更加理性的想法,依然上报蒋介石使用“天炉”战术。
事不过三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更何况是在长沙因为同一个战术吃了两次亏的日军,所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过程注定是痛苦的。
以及还有其他地区的将领想要直接照搬薛岳“天炉战术”的模式,可是也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是符合天炉战术的地形。再讲天时地利人和,当时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时候攻城的日军本就有些士气低迷。
重中之重就是不得民心,在汤恩伯部队撤退河南的时候居然被当地的百姓攻击,可见其不得民心的程度有多深。
当然国军里也有很多精忠报国的英勇烈士,印象里比较深的便是戴安澜师长。
《抗日战争》厚厚三大本,记载了一段沉重的历史,虽然众多战士们的名字可能被历史遗忘,但是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最后,国歌敬礼。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前进!前进进!
[然后突然想起了老师和我们说的一件事,当年抗战完以后,战友们在一起聚会,可是他们都已经很老了,老到已经忘记了很多事,但是他们都会唱一首歌《叫我如何不想他》,以此来怀念往日时光和已经牺牲的当年共同作战的战友。]
《抗日战争》读后感(九):第一卷:惨烈!
全书读完,心情沉重,总结起来,局面可以用“惨烈”概括。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包括胜仗台儿庄战役,整建制整建制的消耗,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中国人的顽强的意志、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绝对不做亡国奴的心理底线,不仅值得我们这些现在活着的中国人学习、敬仰和纪念,更为中国人走进新时代、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逐步争取到大国地位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可以说,抗战第一年虽然牺牲巨大,但确实抗日战争期间最重要的一年,也是证明我们勇气的一年,虽败犹荣,牺牲也值得。试想,如果消极抵抗,如果想忍辱偷安,现在会是怎样的局面?让我们记住那些巨大的伤亡数字,记住那些战争中牺牲的英勇将领和士兵,他们的英魂光辉不朽!
昨天,田径世锦赛,中国4*100接力获得银牌,田径赛场,尤其是百米赛道上出现黄种,本身就是让人竟然兴奋的事情,何况我们得到了银牌!以前田径赛场上即便有黄种人,也肯定是日本人,此前,日本获得过4*100米接力第四名。我认为,中国田径、网球,篮球甚至冰球、棒球等运动在世界逐渐展露头脚,也是中国人生活水平提升的表现之一。无论我们现在获得了什么成就,只要是能证明我们中国人脊梁的事情,都是对先烈最好的慰籍。
有几点是我原来不曾思考到的:
一、九一八事变时,上海是世界第5大城市,沈阳70万人口中,日本人占20万。第一个数字说明民国初年,世界在华投资集中在上海(十几年前,改革开放也是大量吸引外资在华投资,其实也是外国人赚钱,我们跟着赚钱),而且虽然国内内战不断,民族工业在逐渐起步,金融业也在发展,只不过政权不稳,什么都是空谈,现当今也一样。第二个数字说明了,当时的东北被日本移民情况之重,是历史上所没有的,哪个朝代国家的城市中外国人占到三层?恐怕偏安一隅尔后招到蒙古人统治的宋朝,被满族人打败的明朝,这种情况也不多见,何况满蒙都是我中华民族。
二、让我们记住:固守滕县一百多个小时壮烈牺牲的一百二十二师,川军师长,王铭章。第一位与县城共存亡的县长,周同。死守台儿庄的司令,第二集团军司令,原西北军将领,孙连仲。台儿庄战役总指挥,五战区司令,桂系,李宗仁。当然,英雄之外,也有孙子,我就觉得汤恩伯太不地道,大小多次战役都证明了这一点。
三、国难当头,还有很多狭隘的地盘观念、保存实力观念,这是怎么来的呢?阎锡山最明显,但实在扛不住了也找中央军和八路军。除了为了各自利益、怕被蒋介石中央收编外,能否给他们找一个外延的理由?让这些将领就坡下驴呢?我不成熟的观点是:民国初年各省自治观念惹的祸,当一个区域人、财、物统一管理后,加之中国人固有的地域观念,会不会区域自治也得到了山西人民、东北人民、广西人民或者湖南、四川等等的普遍认同呢?想一想,如果二战,德国人侵入美国本土成功,而且大有席卷美国全国之势(假设德国可以),合众国各个州会不会出现不同的声音?他们会同仇敌忾,像我们中国人这样么?
四、全书对蒋在军事战略上持否定态度,我不懂军事,不过可以从侧面印证作者的观点:老蒋要是有高超的军事智慧和战略眼光,后面可能就没老毛什么事儿了。不过,即便老蒋千不是万不是,他抗日到底的顽强精神,值得我们尊重,如果没有他这位当之无愧的领袖,四分五裂的中华大地会更加惨不忍睹。
五、八路军抗战功绩确实不少,无论出于抗战救国或者扩大自己实力的目的,至少在太行山上,八路军打得有声有色、有目共睹!也正是因为如此,八路军收编了很多杂牌儿部队,最多的当属东北军了吧,比如吕正操将军等。也是,反正老蒋也不发响,还不如跟着有前途的部队干。我认为,抗战时期转而投共的将军都是有历史眼光的,都有很高的前瞻意识和战略眼光。这也是解放战争,国民党将军大部分都是自私自利、抑或饭桶的另一个原因。
另,第一版90页中,第二段,应该是任命陈潜为参谋总长,应该是“程潜”,书中笔误。
《抗日战争》读后感(十):我梦到的抗日战争
也许时最近压力太大了,昨晚做梦梦见我回到了中国近代史,经历了抗日战争。 最清楚的一个场景是,在一个一片灰暗的废墟,隐约射进残破的灯影,半空中吊挂着破布衣烂衣,屋顶挂满了粗条黑灰的蜘蛛网,屋梁摇摇欲坠,老旧的木屋,吱呀作响,仿佛一阵微风就能让它坍塌。 在我的正前方有两个男人,他们瘦骨嶙峋,衣衫褴褛,抱着头跪坐着;他们的头发被干透的血凝结成块,面如灰土,眼睛凹陷,颧骨凸起,嘴唇干裂,看不到一丝血色;他们抱在头顶的双手不停抖动,手指皲裂镶嵌着泥和血渍;双膝下的土地,是血水参杂的成片的恶地;膝盖突起的骨头,在泥地上压出瘦弱的印迹。他们声音颤抖着,不知是冻得颤抖,还是吓得颤抖,他们小心地呜咽着,谁也不敢看谁。因为,在他们的脑袋上方,顶着两把三八式步枪,而持着枪的,是两个日本士兵。 他们的军帽崭新,徽标明晃着光;他们衣衫工整,鞋头擦得亮光;他们身形彪壮,脸上泛着油光。他们一个左手叉着腰干站着,右手把枪搭在肩膀上,嘴角叼着一根牙签;一个两脚岔开,双手握着上了堂的枪,一指扣着扳机,随时可以一枪毙命。他们脸上撇着戏谑的笑容,轻蔑地看着跪在他们面前的几瘦不堪的人,他们的身上没有一处污渍,却到处都污渍。 屋外,是可怖的喧嚣生,是苍莽的枪林弹雨声,是女人凄惨的哭喊声,是孩童惊吓的嚎啕声,是壮士的英勇的陨落声......是屋檐落雨的滴答声,是小溪潺潺的流水声,是徐徐的清风声。雨滴,是红色的,溪水,是红色的,清风,是血腥味的。世界被一层层恐怖的景象包裹着,这里只有三种颜色,黑灰和腥红。 这是一个没有生气的世界,这是一个布满尸体的世界。 看那破烂的屋角,看那残破的床沿,看那枯枝的杨柳,看那干涸的水渠,到处堆叠着奇形怪状的四肢扭曲的分不出五官的人形。我不敢相信那是人,还是一坨烂肉。没有人清理,没有人打扫,甚至几乎没有人生还。一座被侵占的城市,一座被肆虐的城市,一座让人无法呼吸的城市,活着就是万幸。可是,又真的是万幸吗? 这时,破屋突然闯进一个头发凌乱的身穿破小梅花洞棉袄的少女破门闯了进来,她的一只裤腿被撕掉了一大半,半只腿裸露在空中冻得通红。看她那苍白的脸蛋,看样子大概只有及笄的年纪。在她的身后紧追而来的是一个形态猥琐,言语粗狂的日本士兵。士兵右手举着枪,嘴里骂咧着,意思像是“你再跑,老子就把你毙了!”女孩不明其意,只顾拼命地奔跑,凄惨地哭喊着,可是一个能连求救的人都没有。 突然,“啪!”的一声,硝烟从枪口飘起,子弹乘着疾风,借力撞进女孩的右肩,女孩大叫了一声,右肩随着音落被瞬间炸开花,皮肤、肌肉、骨头被浑成一坛红泥;再一声!又一枚子弹,直接穿透了女孩的胸膛,胸膛瞬间空出一个圆形,灰暗的光却透过了这个圆洒在了泥地上。女孩一的一声叫喊被憋在了喉咙里,然后整个身体失重前倾,怒目圆睁地倒在了血泊中。惊愕、恐惧、结束了她生命的最后一刻。 而这一刻,我不再是一个旁观者。我跌入了梦境,那个追进房屋的士兵,斜眼看到了我,眼神不偏不倚地对上,完了,下一个与死神见面的可能就是我。我顾不得前面那两名同胞,立马转身就跑,穿过层层荆棘和障碍,跨过一堆堆人坑,跑进一座废仓库。却不料废仓库里也有豺狼虎豹,面相奇恶无比,挂着青红的血渍,像盯上猎物一样猛地朝我扑来。 我抓着锈迹斑驳地栏杆,五步作一步跑上楼,鬼子再背后穷追不舍,他们没有拿枪,似乎这样比较好玩,空气里全是血腥味,屋子里还有他们的贪婪欲望。快跑到楼顶了,怎么办,门是上锁的;怎么办,我好累,我快没有力气了;怎么办,我要跳下去吗;怎么办,他们上来了!他们快碰到我了!救命!—— ! 一个颤动,突然跳醒了,我摸了摸额头,一头的冷汗。看着花白的天花板,跟梦境里的殷红形成强烈的对比,我脑袋里还残留着梦中的场景,一下无法缓解过来,梦里的场景还清晰可见,梦里的哭喊还萦绕耳边,是怎样的凄惨,是怎样的恐惧,令人汗毛直立,惊悚万分。 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噩梦呢,我也不解。看到醒来后的世界,风扇徐徐吹着,门外静悄悄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房间,温暖而又明亮。还好,生活一切都是真的,万幸自己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万幸生长在没有战乱的国家,万幸拥有祖国母亲的庇佑,万幸拥有无数人民子弟兵的保护。 这又让我更坚定我的梦想了,如果我能实现我的梦想那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