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赛斯书:个人与群体事件的本质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2-03-19 12:4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18度,裹著毛毯。略略看了下此書。文字晦澀,不是很容易懂。但我喜歡最後那段:做個家踏實地的理想主義者,跟隨妳的沖動,那是妳的沖動,也是世界行動的一部分。這就是「君子」的承擔。也恰恰是我最缺乏的。

  ●超前意识的书

  ●读过三遍,遍解心中各大疑问

  ●看看

  ●很好的一本书,就是不容易理解。

  ●挺好的,不乏真知灼见,就是写得有点啰嗦,不少内容更适合西方读者,不太适合国人的阅读习惯。总的来说,值得细读!

  ●我不知道到底是版本的原因,还是翻译的关系,很多地方读起来意思模棱两可,怪怪的……有的地方读起来,句意都无法连接起来……

  ●实相。

  ●赛斯书。读过的第三册。

  ●极好的!大家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

  当我拿到书的第一眼就看到了这么几个字:“你如何创造你的实相”。这是什么意思,让我很想不通,当然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寻找答案之旅。

  当你夸大自身的局限性时,你开始被你的头脑迷惑,你的思维在无限制放大困难或危险,使真相扭曲。你认同你的思维,你觉得自己无法应付,无形的屏障就这样被你制造出来了。真相就是真相本身,你无法夸大,也无法缩小,你心理上的夸大或缩小,都是虚妄的,然而我们都是被思维的假象束缚。

  为什么瘟疫侵袭某个区域,却放过另一区域?为什么在同一家庭里,有人死,有人却活下来? 死亡是一个决定: 某程度上,瘟疫与疾病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可被接受的死因,为决定要死的人提供理由。这并不是说,这些人有意识地做了一个去死的决定,不,这是一种灵魂层次的决定。没有一种瘟疫、疾病、天灾或从手枪射出的流弹,会杀死一个在灵魂层面没有决定去死的人。 举例,一个灵魂本来只想体验人世生活中童年的部分,而这意图必然会跟他父母的意向吻合。于是,他的母亲很可能是一个只想体验怀孕生产,却不想体验育儿岁月的女人。这样的一个孩子可能在十岁或更早就会自然死亡。然而,科学的帮助也许能使这孩子活得更久,甚至活到成年以后。但最终,他很可能会死于车祸或其他意外,甚至成为某次瘟疫的罹难者。(赛斯课 第八零一节) 对时代的抗议: 某程度上,瘟疫是一个集体自杀现象。为了各自不同的理由,一群灵魂决定在某一段时期集体死去,从而营造出一次震撼的「集体声明」。这些死亡很可能是对那个时代的抗议声讨。当然,每一个涉及的灵魂都有其个人原因,但他们同时亦有一个共同原因,一个社会性的原因。 举例,在某些历史时期,穷人的生活苦不堪言,当到达无法忍受的程度时,往往就会爆发瘟疫。然而,病毒无眼也不分贵贱,它会一视同仁地对待富人和穷人。于是,那些原本对穷人苦况不屑一顾的富人,会突然醒悟到,穷人恶劣的生活条件,最终会影响到富人自身的生活,甚至是生命安全。于是富人开始着手改善穷人的生活条件。这就是一种抗议性的死亡。 心境决定生命: 每一个「受害者」或多或少也都是冷漠,绝望或无力感的「受害者」。因为,这种负面心境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而且会改变身体的化学性质,影响其平衡而导致疾病。 事实上,许多病毒天生就具有致病能力,但在正常的情况下,它非但无害,还会对身体健康有所贡献。它能够与其他的病毒共存,并且促成身体的平衡。不过,如果某种病毒被负面心境激发,而变得更活跃或加速繁殖,那么它就会变成「致命」的病毒。 瘟疫爆发往往暗示,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正出现严重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指向政府管治失效,社会行动失败,或普遍弥漫的绝望情绪。无论如何,事情的发生必定先发生在心灵层面。 负面心境能激活本来无害的病毒。绝望者内心都充满愤怒,而这种愤怒的传染力比任何病毒都更强大,它可以从一颗心传到另一颗心,不过请放心,它只会触及那些具有同样心境的人(同频的人)。

  这本书,让我困惑了好久,也让我顿悟了很多,这得益于赛斯数据和赛斯理论。

  拿起来,放下;放下,又拿起来;赛斯书真让你爱不释手,不管你多忙或者内心多烦扰——《赛斯书:个人与群体》就是这样。

  非主流的领域,是什么样子的,我不知道,但是赛斯书会告诉你——《赛斯书:个人与群体》就是这样。

  不管是“幽灵之语”,还是古老的寓言神话,还是童话和理想,在这里都有全新的面貌和认知视角——这就是赛斯体系,赛斯理论,赛斯概念,赛斯数据……数也数不清,但是渗入到骨骼、血液、灵魂,弥漫开来,形成一股最为强大的磁场,深刻影响到对世界的阐释。这是赛斯书的魅力。

  “实相”、“第一架构”、“第二架构”构成了全书的主干,既是概念,也是思维,更是严密逻辑的组合和推理,这和哲学没什么差别,用最简单的语言阐释最复杂的事理;这和科学没什么差异,用最严谨的思维,推动不断演变的世界——外部世界和内在世界。

  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我家是农村的,和农村人有着天然的联系,感情自然是农民的感情。有这样一位老人,将近耄耋之年,一生勤勤恳恳,辛苦劳作,从不浪费一点粮食,对世界充满了感激,从来只想到干活,没想到自己闲下来是什么样子,一想到自己无所贡献,自己什么也干不了了,就觉得生活无比的单调,虽然她的孩子们劝他说,只要自己保重身体就好,但是她还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精神世界里,认为不劳动就是无用的人,不创造价值就是没用的人,这让她极度的悲观,甚至产生了厌世的极端行为。这里这位老人第一架构和第二架构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和抵触,影响到老人的精神,她对实相的探索受到自己知识、经验和自身的局限,并由此产生厌世的观念,这导致她做出极端的选择,还好的是,在家人的劝说下,她克服了年老无用的观念,一点一点走出阴影,重新选择不同以往的生活方式,改变就是塞斯书的真谛。改变是从观念入手。

  一本书,可以反复咀嚼,可以反复体悟,赛斯书做到了。

  一本书,可以集智慧与生活与一体,赛斯书做到了。

  一本书,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思考人类的未来,赛斯书做到了。

  正因为此,郑重向您推荐《赛斯书:个体与群体》这本书,解答你对世界的疑问,更解答你心灵和精神的迷茫,释放精神和心灵全部的自由。爱上赛斯,爱上所有伸展自己的学习机会,你不会拒绝的,我坚信如此,事实也将如此。

  这本书读的慢,也不轻松,不仅仅因为很多新术语,而且是因为所述内容不同于主流或者传统观点,让人有振聋发聩或耳目一新之感。

  说实在话,书中提到很多术语不是很容易领会,比如“实相”、“架构一”、“架构二”。“架构二”被视为世界的源头;而“架构一”即是普通世界。要想准确地领会这些术语,非得多读几遍不可。在“架构二”里,人类对自身身份有更大的认同,明白死亡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更大的机会。

  谈到疾病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当状态不好的时候,容易患病。赛斯说患病甚至死亡某种程度上是被邀请来的,当绝望时或者生存欲望不强烈时,人自身的免疫力会下降,就会患病甚至死亡。有句话叫“心病还须心药医”,我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解决不了心理问题,疾病还是会再次找来的。赛斯认为生命的质量是生物能否存活下去的原因。经常有报道说大规模的鲸集体搁浅自杀,是不是就是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导致的呢?而流行病比如流感、SARS,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病毒感染,是生物层面的、由于接触导致的,却没有想过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按照赛斯的说法,我在想如果SARS有深层的心理原因的话,那么它们是什么呢?是当时流行的说法,食用野生动物引起的?还是过于拥挤的环境让群体邀请了疾病?还有每年冬季流感都会大爆发,尤其学校里,真的是赛斯说的流行季到来的心理暗示导致的?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仅仅从心理上能够摆脱流感的困扰吗?

  现实是我们在宗教、科学、医学、文化信念过分强调危险的存在,贬低人类自身的力量。比如:有些病甚至是医学系统制造出来的,医药广告等对疾病的过度宣传,导致对疾病的恐惧,反而容易让人降低自身的防御系统,产生了患病的心理暗示,而患上疾病。而群体的信念也会导致疾病,比如老年病。

  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被我们认为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信奉这一竞争法则,我们会和动植物竞争生存资源,直接导致了动植物的大灭绝;和自然竞争,导致了水、土壤、空气的不可逆的污染;和同类竞争,导致的是欺骗甚至大规模的战争。而赛斯却强调物种之间不应该是竞争关系,更应该是合作关系。生物本性是利他的,这也是一个物种之所以存活下来的理由。如果我们真的把合作、利他作为生存法则,那么现在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是不是就能够迎刃而解了呢?

  神话在我看来仅仅是远古人类的一种想象,赛斯却说神话是自然现象,来自人的心灵,是整个文明的源头。让我很吃惊的是本书竟然谈到灰姑娘的童话故事,还把它当成神话。灰姑娘的童话故事,大人认为其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而赛斯认为那个帮助灰姑娘变出各种神奇东西的老婆婆,她的出现是为了帮助肉身的自己承认其愿望,是内我的人格化,没有受传统概念影响的孩子,他们能够接受和理解老婆婆把平常的物品变成对灰姑娘有利的东西,因为直觉和“架构二”提供的原动力让他们怀揣着有利的愿望,遵从内在的冲动,不断去实验去想象,获得对事件的主宰感。这就是儿童常常表现出的丰富想象力的原因之所在吧。

  信念的病毒可以摧毁人,也是传染的。如果你是想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人,那么你就是理想主义者;但是如果抱持“为了正当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一有害的信念,那么你就变成了狂热分子,宗教战争永远有偏执狂的倾向;对“善”的错误追求导致了“人对人的暴行”,比如希特勒的种族主义;无法珍视生命的科学直接或间接杀死许多的人,比如各种危险的核设施。

  在地球上每个人都扮演着某个角色,个人的认识会影响到群体的集体认识。赛斯倡导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接受人基本上是善良的动物这一事实。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赛斯书:个人与群体事件的本质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