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一本由中华书局著作,CNY 62.00出版的829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5-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经》读后感(一):魏风之“魏”
幼时尝读《诗经》选篇,见《魏风.伐檀》,不以为怪,盖彼时不谙东周诸史;今则不然,见“魏风”,深为诧异。我所知之魏国,盖春秋末造战国之始,三家分晋之魏;而《诗》三百多成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何以有魏风焉?
后多方求索,始知周有两“魏”,一在春秋,一在战国,其地虽同,其国则异。春秋之魏,西周成王所封,其地在今山西芮城县北,其君姬也;后魏为晋献公所灭,封于毕国之裔毕万,毕万之孙随晋文流亡有功,拜大夫,称魏武子,其后与韩、赵三家分晋,此即战国之魏。
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诚为实谈。倘读此篇时,不稍加留意,则或恐终生不知东周有两魏。以后读书,须秉此态度,一丝不苟,方得学问。
《诗经》读后感(二):诗歌者,如鹤鸣于九皋
虽读诗经完毕,仍是感慨晦涩难懂。不借助笺注,或许连某些生僻字都不识得,纵是如此,读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之时,仍久久难以释怀。
或许很多人更喜欢此篇的结束语,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许有些人最喜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或许也不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加有名气,但我偏偏独爱此佳句中清旷的韵味。
我认为,诗经经典,尽在于鹤鸣篇。鹤者,清高之物也。其身仙韵飘飘,自带烟霞之气,高洁无双。诗歌,如鹤鸣,可闻于九天,发人之思。鱼者,逍遥之物也。逍遥乎漫游于水,肚饥则食水之萍。诗歌,如鱼游,有时在脑海深处,不可发觉,有时则乘性而来,婉转成声。
笺注中说,鹤鸣篇为劝君王求在野之贤才而作。或许如此吧。
诗经三百多篇,中国文采之始,宜研修之。
《诗经》读后感(三):国风,春的气息
十五国风,共160篇,是诗经成就最大的部分。 春天读《诗经 国风》读出了怀春的味道,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肯定有人读到了邪,孔子才站出来解释的。 孔子增删编定了《诗经》,把它作为自己教学的主要教材(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语文书),说“不读诗,无以言,无以立”。 诗经中有很多的爱情诗,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孔夫子是怎么处理的呢?他或者无视忽略,或者曲解了意思,做了其他的延伸和解读。后者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诗经中的情诗都很开放大胆。除了我们熟知的《关雎》《蒹葭》,还有例如《死麇》,说有“少女怀春”“吉士诱之”,后面还直接上手了,扯头巾,弄得猎狗狂吠不止。还有《山有扶苏》以女子的口吻调侃,原本想遇见一位子都(公子),结果却是一位狂且,以为是子充(帅哥),结果是狡童。很有意思。我想知道这作者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怎么能把女性口吻女性心理描摹得这么逼真。《诗经》读后感(四):《诗经》中最率真可爱的一首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弥漫着浅淡的忧伤,美而让人心酸,确实是绝世文情。
可我更喜欢《谷风》,率真可爱,悲伤中显趣味,令人莞尔。
译一下大意(原诗附后):
冷风阴雨中,我又悲又恨。你说过与我生死不离,现在却要违背誓言将我抛弃。
我举步迟缓,不舍离去。你弃旧喜新,不肯远送。
告诉那个那个女人,不准她动我捕的鱼!
唉,算了,我自己都顾不上,那里还顾得上鱼。
我与你患难以共,为你生儿育女。我辛苦持家,善待亲友。我还准备了许多食物,以备过冬之用。你咋就看不出我的好!
你现在有了新欢,就把我赶出家门,你这没良心的,你不想想我们也曾多么相爱!
《国风.邶风·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宴尔新昏,不我屑以。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 ;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 ;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诗经》读后感(五):每晚聽一首詩
1. 有些字比較生僻,或者讀音和現在常用的不一樣。雖然時代久遠,沒有太大觸動,不過晚上聽著別人念著都算是一件比較舒心的事。
2. 現在比較熟悉的句子或詞語原來出自那麼久遠的詩句,有點驚喜。例如: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3. 詩經好像現在填詞一樣,有一定套路。有些固定重複的句子。
4. 一共305首詩,目錄就有12頁。
12《诗经》读后感(六):【诗经美读(7)】喜欢你,祝福你!——读《周南·樛木》
原诗及注释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樛(jiū):下曲而高的树。
葛(gé)藟(lěi):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藟似葛,野葡萄之类。
累:攀缘,缠绕。此处又作纍。
只:语气助词。
君子:指祝福的对象。
福履:福禄,幸福。
绥:与"妥"通,下降的意思。《礼记·曲礼》:"大夫则绥之。"《疏》:"绥,下也。"《毛传》"绥,安也。"亦通。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荒:覆盖。
将:扶助;或释为"大"。朱熹:《诗经集注》将,犹扶助也。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萦(yíng):回旋缠绕。
成:就;到来。
直译
南方有高大的树木,葛藟攀缘着它。喜欢这位君子,愿福禄降临到他。
南方有高大的树木,葛藟覆盖了它。喜欢这位君子,愿福禄辅助到他。
南方有高大的树木,葛藟缠绕着它。喜欢这位君子,愿福禄成就了他。
解读
关于这首诗的意义,《毛诗序》称:"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朱熹《诗集传》也认为:"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故众妾乐其德而称愿之曰:南有樛木,则葛藟累之矣,乐只君子,则福履绥之矣。"
当然,这些说法都只是穿凿附会。
这就是一首表达祝福的歌。其场合或许是婚礼,或许是新生儿诞生,或许是别的什么友好、欢乐的场景。
诗的篇幅短小,言简意赅;重复三遍,每次仅换两个字;以南方生长的高大树木被葛藤攀援、缠绕起兴,直接表达对这位君子的喜爱之情:我们喜欢你,所以为你祈福,愿福禄降临给你!
《诗经》读后感(七):《诗经》中的一些名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国风·周南·桃夭》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国风·召南·草虫》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国风·邶风·击鼓》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国风·卫风·淇奥》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国风·卫风·硕人》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国风·卫风·木瓜》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国风·王风·黍离》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国风·王风·采葛》 孔武有力《国风·郑风·羊裘》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国风·郑风·女曰鸡鸣》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国风·郑风·风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国风·郑风·子衿》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国风·郑风·黍离》 清扬婉兮。《国风·齐风·猗嗟》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国风·魏风·硕鼠》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国风·唐风·绸缪》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国风·秦风·蒹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国风·秦风·无衣》 七月流火。《国风·豳风·七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雅·小雅·鹿鸣》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合乐且湛《雅·小雅·常棣》 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雅·小雅·天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雅·小雅·采薇》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雅·小雅·南山有臺》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雅·小雅·庭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雅·小雅·鹤鸣》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雅·小雅·小旻》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雅·小雅·蓼莪》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雅·小雅·北山》 何人不将,经营四方。《雅·小雅·禾草不黄》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雅·大雅·文王》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雅·大雅·荡》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雅·大雅·抑》 兢兢业业(恐惧惶恐貌),如霆如雷。《雅·大雅·云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颂·商颂·玄鸟》
《诗经》读后感(八):遐想穿越时空的声音
记得小时候最早知道《诗经》是童年痴迷对联的时光中的一个小插曲。宋神宗年间,辽国派遣使者来中原。翰林学士苏东坡奉命招待。辽使者出一联:“三光日月星”,要苏东坡来对。辽使者认为,这是副绝对。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上联用个“三”字,下联就不应重复。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来对,下面跟着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谁知,苏东坡略一思索,就对出下联:“四诗风雅颂。”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雅”这一部分,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听完这个故事我心里寻思,这个《诗经》可以作为下联来对上日、月、星这三光,可以说是很厉害了,不知道什么东东,以后有机会要看看。没成想这一“以后”就等了25年。在这万物生长的春天,终于有机会跟着点石阅读会·大鱼共读来完成这个夙愿,算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商末周初至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孔子曰:"诗三百,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最初称《诗》,汉武帝始称《诗经》,相传由孔子编选。这次阅读的篇目包括:
关雎
卷耳
汉广
小星
野有死麕
绿衣
静女
硕人
木瓜
黍离
大叔于田
子衿
溱洧
蒹葭
无衣
七月
常棣
鹤鸣
绵
生民
载芟
虽限于时间不能将三百首全数读完,但也已被诗经题材之多样,内容之丰富所震撼。当然也要说一句有点丧的话,太阳底下无新事,从古到今爱情题材都是文艺创作的重灾区啊!短短二十一首诗中,计有《关雎》、《卷耳》、《汉广》、《野有死麕》、《绿衣》、《静女》、《木瓜》、《子衿》、《溱洧》、《蒹葭》十首描写情情爱爱的诗歌,一半的人生都浪费在不切实际的空想上了,如果大家能把心思都放到抓革命、促生产上,那该能发挥多大的能量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会远吗?
相较而言,我更喜欢《小星》、《黍离》、《七月》、《鹤鸣》这样具有实感的作品。限于文献的有限,我们现在可能只能通过《诗经》中的只言片语来了解两千年前人们的生活风貌,所思所想,相比个人对于爱情不切实际的空想,劳作的辛苦、加班的抱怨、工作的不得志仿佛瞬间将时空的距离拉近了。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黍离》。而《生民》、《载芟》又太官样文章了,不喜。
自从开始入坑,每天听王剑锋同学的古调吟诵也是一大乐事。有时候会遐想,不知当时写下诗篇的这些作者,不知都会带着怎样的口音和声调来念出自己的大作呢?他们一定想不到两千年后我会像学童似的用普通话来念出这些作品吧。(肯定不应该是工工整整的七字打油诗)但“吾诗已成,不可毁灭”,这就是文字穿越时空的力量吧。
《诗经》读后感(九):【诗经美读(9)】在那桃花盛开的时节——《周南·桃夭》解
梵高画的桃花原诗及注释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夭夭:树木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
灼灼:色彩鲜艳如火。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宜:和顺、亲善。
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有蕡(fén):即蕡蕡,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大的样子。蕡,果实硕大的样子。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蓁(zhēn)蓁:树叶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桃树茁壮生长,桃花盛开如火。这位新娘子嫁过去,一定会和顺其家。
桃树茁壮生长,桃子硕果累累。这位新娘子嫁过去,一定会亲善其家。
桃树茁壮生长,桃叶繁密茂盛。这位新娘子嫁过去,一定会和睦其家。
本诗是《诗经》最著名的篇章之一。《毛诗序》解:“《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诗集传》解:“文王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故诗人因所见以起兴,而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对这种观点进行了驳斥,认为“此皆迂论难通,不足以发诗意也”。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女子出嫁的诗。
本诗先后以桃花、桃实、桃叶起兴,依次描写桃花鲜艳、桃实丰硕、桃叶茂盛的情景,烘托出阳春三月万物生机勃勃的气氛。在这个美好的时节,这位姑娘嫁人了,诗人表达真诚的祝愿:新娘子嫁过去,一定会和家人和睦相处,使家庭兴旺发达。
此诗以桃花为意象,开中国文学以桃花喻美色之先河。清姚际恒《诗经通论》称:“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后世诗人如阮籍《咏怀·昔日繁华子》:“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北宋陈师道《菩萨蛮·佳人》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凡涉美色,皆以桃花为指代,故名“桃花运”“命犯桃花”等等。
《诗经》读后感(十):《诗经》:从一个遥远的喷嚏开始
2020年刚开头,我的阅读准备从中国的古典文学开始,比如刚读完的这本《诗经》。按照去年总结书单中提到的要一本一本写书评,但这些古典名著早就被许多人翻阅得纸页发黄、字迹模糊,我无法给出新的评论,也没有资格为别人去解读它。
但作为一个读者,我想通过这些古老的文字回到曾写下这些诗歌的人群中去,看看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表情和一些简单的想法,这样转一转,然后就回来,回到我的生活中来。
在诗经那些轻叹、欢喜、沉吟和清愁的人群中,首先吸引我的是一个抛弃了妻子的男子的喷嚏,他并不知道这喷嚏的缘起,也不知道他将以这样的形象在两千年的时间中被人反复提起:
终风且曀,
不日有曀。
寤言不寐,
愿言则嚏。
——《国风·邶风·终风》
这大概是人们认为打喷嚏是有人在思念最早的出处了。不知这位男子在这古老“诅咒”的影响下的三生三世,打了多少个喷嚏。
而另一个发现,让我觉得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与我们对于古代女性保守、拘谨的刻板印象大不相同,那时的他们和现代女性一样敢爱敢恨,没有过多的、迂腐的道德约束,让我觉得他们很亲切,没有时代的疏离感。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国风·召南·摽有梅》
有人说我们今天的女性是新女性,今天的青年是新青年,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只是回归了更真实的本性。
让我十分惊讶的是他们的宇宙观。尽管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已经能到达火星和观测银河,但似乎我们也越来越短视,我们与世界接触最远的距离,就是我们的眼球到达手机屏幕的距离,以至于看不清对面行人的面貌。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小雅·大东》
在我们当代的诗歌和生活中,这样的宇宙浪漫,是不是被对面高耸的写字楼一闪一闪的红色信号灯所拦截了呢?
最后,我又看到了一位等待远行丈夫归来的妇女,她不知丈夫的归期,所以为此占卜,但诗歌最后并没有写出占卜的结局,给人留下了一个千古悬念。我被这不可知的未来深深吸引,尽管结局已经早已揭示,但在我们的时空中,它成为了一个美丽且永远的谜,让人从人性走向未可知的神性。正如我打算再次阅读这段文字的时候,由于忘记加书签,竟然翻看几遍都没能找到那段,好像武陵渔人再没能回到桃花源中。
南柯一梦,竟是千年,一觉醒来,我只记得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