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是一本由月下著作,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读后感(一):男人的误解
因为书太新,又想看,所以入了纸质。
书确实值得一看,9.6分貌似偏高。
不过当下只有三十几人打分所以也正常。
在二刷红楼梦的时候间歇的读了几本书中,这是其中的一本,本来打算一口气读完的,但是发现里面很多人物自己不熟悉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所以停下来一个个看了。后面稍微有些囫囵。
女性表达女性主题跟男性表达还是有感觉上的不同。看男人在表述女性时,多半是一点点在揭露,而她们自己表现时,总是更彻底。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读后感(二):当婚姻成为一种束缚,我们该何去何从,当爱情已是梦想,我们是否仍要坚持?
为什么都21世纪了,女人经济独立了仍旧不幸福?为什么女人总是比男人更容易为爱所苦?为什么男人可以用自身的行为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女人却被物化为他者,靠自己对男性的价值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当婚姻成为一种束缚,我们该何去何从,当爱情已是梦想,我们是否仍要坚持?
这是一本浩浩荡荡的苏醒之书,也是一本醍醐灌顶的启蒙之书。在我看来,本书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打开了一个万花筒般的女性世界,让我们发现有无尽的可能性。这让我们学会宽容、愿意欣赏,乃至甘心膜拜。肉身如此沉重,而灵魂可以轻盈,当然,这需要重新找回爱的能力,包括爱的喜悦与爱的决绝。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读后感(三):月光不及你温柔
文/总总
这是我第一次看月下老师的作品。
这本书里面的女性不是文学才女,也不是贤妻良母,也不是“成功的女性”,更多的是被人称谓“祸水”。
这是以女性的角度去解释这些女人们的故事,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去批判着她们,也不会以她们是谁的女人这样的身份去说。而是将这些女人的一生,人生中最精彩,最为惋惜的地方展现在大家面前,并不会说她们是怎么样的女人。只是说她们的故事。
文的主题是爱,讲的是关于这些女人的爱情,
这爱情有的遭受别人的鄙夷,有的觉得不可思议,也有的嗤之以鼻,觉得这是在玷污爱情。可是,谁又说的清,这爱不是爱,什么爱才是爱。
她们的爱让我觉得是无家可归的孩子。因为没人能懂她们的可怜,为什么可怜,也没有人懂她们的爱情为什么是悲哀的。
提到她们的名字首先想到的是香艳,是八卦绯闻,而不是想她们为什么会这样。
女人的爱情可以温柔似水,可以急如雷,也是可以是炸弹。
因为她们爱到深处而不自知,她们是温柔的,只是在心爱的人面前才会这样,钢铁化为柔指。她们是女人,是坚强的,也是柔弱的。
嘘~请静静地看她们的爱情故事吧。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读后感(四):秀气的灵魂
传奇女子之所以传奇,是因为她们遵从了本心,善待了情感,对这个世界有过温柔以待。
从卡米耶的相片中我看到了她的优雅与沉静,看到了她的美丽与孤傲,也看到了她无神眼睛里的绝望。我很难想象这样惊才绝艳的女子最终是这样的结局。她有才华与创作的热情,却将之拱手于罗丹。她也许以为这能加深他们的感情,而这只是为罗丹作嫁衣裳,她的无私换来的是他的自私。她有青春与美貌,却将之蹉跎于无法等同付出的罗丹。在罗丹眼里,她甚至比不上庸俗粗鄙只会依赖他的萝丝,因为这个女子满足了罗丹身为男人的征服欲和自大。她还有美满的家庭与触手可及的梦想,却也被她自己耽误了。她让人心疼,却不会让人觉得可怜。不公的社会可以改变,不幸的年代也会更迭,可她,却回不来了。
乔治•桑最刻骨铭心的两段感情都破碎了,这确实让我意外。她该有多优秀,才能引来众多高朋的追随?我想缪塞和肖邦都是极其幸运的,他们得到了她的爱与呵护,与他共同拥有了一段充满美妙的回忆,在她的生命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过伤害,有过争吵,有过心碎,爱情被击打得支离破碎。只求彼此能解脱,能放下,能成全,能心安。
虽说在拉斯的生命中被打上了性欲的标签,但没有人能就这个标签对她进行控诉和指责。这是她的选择,是她的追求,既然她没有因此而影响社会及伤害他人,那她的这种自我就不应该被否定。她的魅力是炽热的,就算没有温暖了爱情,但照亮了成就。
莎乐美与尼采的误会深切体现了生活的苟且,这种错误令人唏嘘不已。但换角度来看待,这是必然的,甚至可以说是幸运的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读后感(五):中国式的爱情等于亲情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到你》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第一感觉应该是个比较悲惨的爱情故事,男主角或者是女主角为了爱人弄的死去活来的。但是翻开书我发现我错了,作者想要讲诉的爱情故事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的更多。
中国式的爱情是什么样的爱情?《蜗居》里的海藻背叛了小贝跟一个大叔级的宋思明陷入了爱情瓜葛。《芈月传》里的芈月为了权力或者是所谓的爱情辗转在几个男人之间。《北京爱情故事》里的石小猛因为金钱把女人让给了程峰。等等等等,为了钱我可以跟你相爱;为了不让自己爱的人受伤害我也可以去跟别你相爱;为了答谢你的照顾我也可以跟你相爱;为了家里我也可以跟你相爱......中国式的爱情,我不是为了爱你而爱你,就算爱你我也可以为了很多不相干的东西再去爱别人。中国人的爱情总是那么不牢靠,我投入你的怀抱立马就会忘掉上一个人。
作者提到了法国在美国成立100周年之际送了自由女神像,自由女神像象征着自由,自由女神像如果这在中国定不会引起关注的。社会发展的趋势应该是由平等然后发展到独立再到最后的自由,在西方国家都在自由的时刻,我们的才刚刚过了平等的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就一直提倡男女平等,到现在好不容才有点成效。那么独立要到什么时候呢?现在的女人独立的有多少比例?女人一旦结了婚,那么独立这个词想都不要想了,可以直接尘封在阁楼的最角落里了吧!女人的独立在中国传统思想里会被认为敌对、不负责。那么对于自由来说更是被束之高阁了,女人成为不了“真正的自己”,只能作为子女、妻子、母亲来存在。中国式的爱情到最后都成了亲情,或许不用到最后,中国式的爱情一开始就是亲情的开始。
看出来作者对自由美好的爱情向往,对传统思想的抨击,对女性未来的期许。我相信一切都是个过程,也希望以后的以后可以多些自我、多些独立、多些自由,然后就期待着那刻骨铭心的爱情吧!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读后感(六):他们以爱之名,做尽天底下的龌龊事,也博取天下最伟大的荣誉
他们以爱之名,做尽天底下的龌龊事,也博取天下最伟大的荣誉
读《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
文/方木鱼
这是我见过的第二本过目难忘的书名。第一本也是今年读过的一本书,书的内容全忘了,唯独书名印象深刻:《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从没有见过这么狠的书名:《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
卡米耶与罗丹:他情不自禁地触摸她,狂吻她,他们谈论艺术,套路雕塑问题,也做爱,她成了他的缪斯女神。
乔治•桑:曾经有一段时间,她同时有四个情人。所以,她也曾被人们指责为放荡、叛逆,乔治•桑却说,一个像她这样感情丰富的女性,同时拥有四个情人并不算多。但是肖邦爱她,至死最爱的一个。他从离开她到逝世之间两年半的时间里,没再写过一首曲子。
李碧华在《青蛇》里编剧的台词: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缘是劫。
杜拉斯:如果一个女人一辈子只同一个男人做爱,那是因为她不喜欢做爱。对付男人的方法是必须非常非常爱他们,否则他们会变得令人难以忍受。我爱男人,我只爱男人,我可以一次有50个男人。这是杜拉斯说的,她说,如果我不是一个作家,我就是一个妓女。
莎乐美:他觉得自己是女王,是公主,需要全世界把她捧在手心里:那些傲睨人间不可一世的天才纷纷拜倒在他的石榴裙下,为她迷狂,为她痛苦。
她们坚强,她们博大,她们泛爱,她们出色、优秀、卓越。是的,那是爱情的力量,不过,那也只是爱情,每个人都会有的爱情。并不因为你是名人,你的爱情就格外伟大。也并不因为我是平凡的人,我的爱情就不值一提。不过是爱情。千百年来一再上演。
他们以爱之名,做尽天底下的龌龊事,也博取天下最伟大的荣誉。
也许是开始越来越上年纪,鲁迅说,读书越多,一个人会越迷惑。以前认为这样不对,后来觉得也无所谓,再后来,觉得,还是不对。越来越成了一个以前连自己都讨厌的卫道者。
无论生活多么苟且,那都不是一个人堕落的理由。同样,才华也不是一个人可以放纵的借口。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读后感(七):坚持去看清你的周围
坚持去看清你的周围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看到这个书名,我感受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我们听说过亮瞎谁的眼,怎么这次是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真得很奇葩、很凄凉的样子。通过百度搜索作者信息,我们可以获悉,本书作者月下, 80后女子,现居北京,自由撰稿人。多家报纸、杂志特约作者,《城市信报》专栏作家,出版短篇小说集《蛀空》《那些叫爱情的伤,我们总会痊愈的》,文化传记《倾我至诚 为你钟情:张国荣的影梦人生》《爱恨不如期:遗世独立张爱玲》等。看来,这个作者也是非常牛的,其身后的文字功底,更是让人学习和模仿的。
于是,我购买了此书,决定细细读读这本书,探寻一下其中的秘而不宣的真实故事。带着这份好奇,这份喜爱之前,我翻开了书,开始了深度阅读,我读得不算快,但是,还是逃脱不了速战速决的古老套路。
遵从本心的人,不是成了疯子就是成了传奇!我们想成为疯子,还是传奇呢?我们说,很多音乐界名人,其实都有些疯疯癫癫,着实如此让人痴迷,其实他们成为了高端的疯人,牛人。其实,他们也是一代传奇人物,有那么多传奇的故事,的确让人欣慰、兴奋!
“多少天才在爱情中诞生,在婚姻中毁灭。”爱情是催生天才的地方,为何到了婚姻里却发生了如此致命的转折,为何这个问题就变了呢?作者月下告诉我们,为什么都21世纪了,女人经济独立了仍旧不幸福?为什么女人总是比男人更容易为爱所苦?为什么男人可以用自身的行为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女人却被物化为他者,靠自己对男性的价值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女人的价值需要自己去实现,而不是男人的影子和附属品。当下,女人们越来越独立,所以经济独立、精神独立,在此背景下,我们会发现,这个差距正在逐渐拟合、消失。
当婚姻成为一种束缚,我们该何去何从,当爱情已是梦想,我们是否仍要坚持?这本书也许没能给出绝对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书中这些传奇女子的身上获得一种灵性的启示。女人当自强,做最好的女人,已经成为21世界女性的亮点!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读后感(八):读故事,主宰自己的命运
每一个人来到人世间,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使命,这种使命感催促着我们向前,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也没有人可以逃脱。就像这本书中的女主人公,她们天资聪颖,拥有超凡的智慧,不受世俗的羁绊,敢于追寻自己的理想,但是放到她们自身来说,她们最终还是逃不过命运之手,无法突破自身的一些局限,最终慢慢消散于茫茫宇宙中。
当然我并不是在贬低她们,也不是在宣扬命运的不可把握性。恰恰相反,我敬佩她们,敬佩她们敢于突破规范和传统,不再受制于婚姻和家庭。走出去,向世人展示自己。我想,即使在现在,应该也很少有人会这样做。这并不是勇敢不勇敢的问题,而是很多人并没有觉醒。这很可悲不是吗?没有人敢于向权威挑战,没有人追寻自己的终极价值。我们被时代的激流冲昏了头脑,再也拿不出一丁点儿的激情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我也曾有一丝疑惑,这本书中的故事所描绘的是否是真实的现实世界,因为我看不到任何一点与我的现实生命有联结的地方,但是这很快被我否决了,因为这确确实实存在着,你没有办法否认,并且你可以从很多地方窥探到这样的真实。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庸,不再是生活的傀儡,她们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而婚姻不再被套上世俗的枷锁,就如萨特和波伏娃,他们开创了协议式的结合模式,成为契约式的生活伴侣,他们彼此独立又亲密相处,这是一种强有力的联结。
书中有十一位传奇女性,其中最令我感叹的是香奈儿,她出身贫穷,但是却不安于现状,也十分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她争取一切机会,努力学习技能和知识,最终成就了她自己的香奈儿国王,成为时尚界的女王。她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改变了自己的时代,做到了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经过时间的检验,女性摆脱男性取得独立地位,这不再是一个伪命题了。然而在百年之前,有一位思想家—鲁迅,当时他在《娜拉出走以后》中说道:娜拉出走以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言语中充满着对女性精神与经济独立的迷茫和不自信,这是个人的局限,更是时代的局限。因为无数的例子已经证明女性是可以顶破天花板的,是能够真正独立的。
读书可能不会提供一种明确的方法去帮助我们,但是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会让我们有所悟,有所思,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内核力量,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敢于主宰自己的命运。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读后感(九):穿越时光,她们仍然在做女神
很多人对这个书名很奇怪,《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的确是毫无道理,并且有些肤浅。它来自莎乐美的情诗,这首诗的力量非常强悍,“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堵住我的耳朵,我仍能听见你……”没有中国的许多情诗有内涵,比如〈见与不见〉、〈致橡树〉等。但是这诗中的力量与霸气,倒真是许多情诗无经匹敌的,而且还有一股豪气,那种爱,无可阻挡。这正是莎乐美的情感写照。就算爱上你,也完全不受你的束缚,也完全不承受你的影响,她是强势而自由的。身边总是有两个男人,跟一个男人同居,跟另一个男人结婚(无性婚姻式的形婚);在此前也更是跟尼采和保尔三角相处。
书中展示了许多非凡的女人,她们都有着非凡的才华,又具有超级的个人魅力和成就,被历史永远记住。普通的伦理不适用于她们,她们有着自由的灵魂与强大的实力。乔治·桑,杜拉斯,莎乐美,波伏尔都是这样的女人,穿越时光,她们仍然在做女神。唯有卡米耶令人心痛。她成就了罗丹,而罗丹却毁了她。罗丹是自私的,而卡米耶是无私的,她把自己的才华和热情,都拱手于罗丹。而罗丹吸取了她的灵感,依靠她的启发,让她臣服于自己,完全没有著作权。卡米耶只是为罗丹作嫁衣裳,这样不对等的相处导致她们之间的感情永远不会纯粹和完美,甚至最后的决裂是那样的充满恨。只是世人可惜卡米耶,以有青春与美貌,如果没有遇到罗丹,她肯定会有更高的成就。罗丹跟别人结婚了,她也终于发现了罗丹的爱如此自私,悔悟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有时候我们都回不到从前,只是不能轻松脱身,困于一个人的影子里,永远是令人痛惜的。
作者提到了法国在美国成立100周年之际送了自由女神像,这件事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标榜自由的美国,只是一个魁儡啊。真正的自由女神却是来自法国。我真有点鄙视美国了。女人很容易被家庭和婚姻所束缚,然后放弃自己的梦想和才华的疆场,或者会在精力上有所偏斜于家庭,令事件和成就打了折扣。但是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些卓著的女性,异世而立,成就自己。比如中国的武则天,比如中国的张爱玲。
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女艺术家不止是艺术家。其实这样的女人都有着致命的诱惑,也有有着强大的破坏性。她们追求爱,享受爱,却不会为爱束缚。有时候优秀的男人成就一些女人,但很少。更多的时候是优秀的女人来成就男人,甘做“男人背后的女人”,这在中国犹其严重。爱情之于艺术家,是灵感的发掘地,她们需要爱恋来刺激灵魂激发能量。于是有三角恋甚至多角恋,优秀的男人的出现,对她们来说也是正能量,完全不需要拒绝。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读后感(十):(书评)《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唯有勇者留其名
(书评)《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唯有勇者留其名
文/王麟
李太白在他的《将进酒》中叹道:“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其实所谓“圣贤寂寞”,只是一种自嘲,“饮者留其名”更是一种略带悲怆的洒脱。李白因为出身问题,不能参加科举,即使才华横溢,却一生与仕途无缘,何其苦闷也!好不容易接到玄宗选贤诏书,一路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进宫面圣,却没料到被当成吟诗弄词的优伶,供贵妃玩乐,失望之下脱靴醉酒,又何其悲哀也!
可见造化弄人,非人力所能及,李太白才华再高,也只能寄情山水竹林,老死市井乡间。千百年来来,人生惨然如李白者,多如过江之鲫,大多数也只能高才粪土,遗失草泽,根本无法与命运相抗争。然而,月下的新书《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却提供了另一种人生范本。在一个以男权为绝对主导的社会里,却涌现出了一批凌驾于男权社会之上的女子,用自己的才华和聪慧,尽情驰骋潇洒的人生。
这些人我们大多耳熟能详,诸如才华可与罗丹比肩的卡米耶,激情四溢的作家中的女汉子乔治·桑,十五岁泡富家公子、八十岁泡小鲜肉的作家杜拉斯,游走于数位天才之间的俄国才女莎乐美,身残情深的勃朗宁夫人,不向男权低头的波伏娃,与精神错乱做坚决斗争的伍尔夫,将全部生命化作舞台精灵的伊莎多拉·邓肯,引领时尚潮流的香奈儿,描写十九世纪美国内战传奇的玛格丽特·米切尔,还有本书压轴的美丽女人,美国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
十一位女性,性格各异,却又才华馥比仙;弱如春风拂柳,却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强大内心;美若天人,却未被世俗尘埃掩盖。总而言之,这是一群伟大的女性,她们或者因为文字而留名千古,或者因为艺术而垂香后世;有的建立了商业帝国,有的征服了地球上最强大国家的最高元首。在过去百余年间纷乱的大千世界里,女性能够活下去就要有足够的幸运,如果能够名留青史,那不仅仅需要才华和运气,更多的是无畏的勇气。
人世之间,唯有勇者留其名。男性为了种族繁衍,用智慧和钢甲铁拳去拼争资源,这是一种为生存而爆发出来的勇气。女性人格独立,不想做男人的附庸,付出的艰辛也非常人所能及。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女性是脆弱的,是依附于男权社会而苟活的,不是她们不想抗争,而是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了获取的回报。
即使在月下笔下灵动欲出的女性之中,也有一些性格脆弱为爱痴狂而不能自拔的悲剧人物,比如“一半童真美,一半成人伤”的卡米耶,她的另一个身份是罗丹的情人,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卡米耶付出了全部身心,却得不到一点点回报,罗丹只是利用她,并未想给她一个名分,卡米耶万念俱灰,精神崩溃,世界坍塌,最终被关进精神病院几十年,老死在了里面。而另一位因为精神崩溃自杀的是英国作家伍尔夫,她是深受病痛折磨,为了不连累最爱的人而选择了投河自尽,不可谓不勇敢。
除了这两位悲剧人物之外,月下书中提到的勃朗宁夫人,是一位经历独特为爱而生的女性,也是一名因为爱情而爆发出磅礴诗情的多情女子。另外八名女性,一生精彩,洒脱不羁,完全掌控了男权社会,她们的石榴裙下,拜倒了多少五尺男儿。她们更是不折不扣的成功者,是睥睨天下的弄潮儿。
月下的这部女性人物随笔,为我们书写了一幅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跌宕起伏的人物画卷,她们的才情聪慧,她们的叛逆深情,她们的傲视天下,她们的生离死别,会深深打动了每一位阅读这本书的人。(2016-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