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字说话》是一本由孙含晖(金十七) / 王苏颖 / 阎歌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数字说话》精选点评:
●好早以前看的书了,有意思
●与数字打交道,还是与人打交道。
●作为外行人我觉得当做科普还不错~
●因为工作原因想随便找个入门的审计科普看看,竟然意外地有很多干货。虽然不是很细节化的东西,但了解了大体脉络也颇多受益。财务分析又可以多写几行了(喂
●已经习惯了严肃的书籍,不太喜欢这么多口水话,但作者水平还是有的。
●重读
●前辈还是厉害,很多坑两三句话就说清楚了。
●第一遍匆匆而过觉得无趣,做过两个年审再看第二遍方才识得此中真味。不过看的kindle 电子版的此书4.14.2带薪年假引起的会计思考一节第二自然段“230(12×10-10)”应该是编辑计算错误,正确应为“230(12×20-10)”
●学了两遍CPA审计教材之后再来读这本书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很多书上艰涩难懂的东西一下子都通了。前半部分理论,后半部分具体应对,推荐所有考注会或者向往审计工作的人都来读读这本书,共勉。
●2016.6.10.有干货,值得一读。文笔差点,作者可能对幽默感有一些误解。
《让数字说话》读后感(一):会计与审计:一枚硬币的两面
自从有了会计,就有了审计。会计与审计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无法拆分单独存在。
会计和审计的共同起源,是“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会计对事实进行报告描述和报表表达,审计对报表进行审核,对事实真相进行还原。
了解一些会计原理,学点审计知识,很有必要。
有个很牛的会计学教授说过,会计的精髓在于梳理“关系”。从“梳理关系”开始,去认知事物,是一种很实用的思维模式。会计和审计的根本原理,是哲学,是辩证法,是因果和矛盾。会计和审计,是哲学在经济关系中的反映。
《让数字说话》读后感(二):诚意拳拳,趣味不足
其实我很想给满分的,因为这个著作很经典加上再版诚意拳拳,是值得再购买的……事实上,确实值得再购买,只是相比之前趣味性少了,而专业性相比增加了,从学知识的角度来说“干货”确实多了,可是取而代之的是趣味性的减少,对于没有接受过审计系统学习的人来说,代入感比之前的那个版本要更加难了。
趣味与专业性确实很难确定很好的平衡,但是,至少对于初学想了解审计知识的人来说,这本书有些超越了普及读物的意思。
总之,爱之深责之切,这本书值得推荐!
(PS:宣传中有说豆瓣评分9.0,其实指的是之前的那个版本,现在的再版实际上目前豆瓣评分为8.3)
《让数字说话》读后感(三):数的艺术
律师、医生、审计,据说这三类人都不是人。一直很崇拜那些考CPA的人,无知因而敬畏,如今略知一二却更加钦佩,这么无聊都能啃下的岂是常人,无聊的是科学。而从各行各业看世间百态又确实有趣,是艺术。数字,在科学与艺术之间,便有了做文章的空间。而审计,就是让数字说话,书名已经高度概括全书甚至整个行业的本质。取数、计数、算数、得数,审计除了要假设其中一个X并求证结果,还要验证公式本身的合理性。分类款项的准确列账,又有点类似代码的变量赋值,是内审内控的核心内容。董事、经理、审计,道本不合,偏偏还有一种存在叫股民,便有了少数人的狂欢。心中有数,袋里有钱,皆大欢喜。水深莫测,贼船难逃,是防不胜防的不确定性风险,是身败名裂的机会成本……是谁剥夺审计犯错的权利?发票发票发票,是华强北引吭高歌经久不衰的进行曲,是数字对数字化时代的公然鄙视,是几十年西方浮云难以撼动写在纸上的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可爱可恨可喜可悲。
《让数字说话》读后感(四):给自己存档
没有文字没有文字没有文字没有文字没有文字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啦啦啦???噜啦啦噜啦啦来啦来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让数字说话》读后感(五):具有实操性审计指南
作为金融从业者,很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对企业进行尽调,而尽调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财务尽调。融资的财务尽调虽然是立足于审计报告和各项基础财务资料,不会做的像审计工作那样细致,但审计实际如何审视和评估企业财务细节的方法却是要知道的。因为是债券融资,所以对企业尽调深度远不如股权融资,但还是都很必须。书读下来还是收获很多的。本书适合初入门财务相关工作的来读,整体比较轻松,不会围绕纠结与理论,可以直接指导工作实操,案例也比较丰富,打消大家长久以来对审计的避而远之的心态。
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审计的概念、理论,第二部分是重点科目审计实操中的关注重点和审计方法。因为自己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基础,有些内容就略过未详细看,根据有所收获的部分,先总结如下:
1、审计相关理论:
1)制造业企业审计六字箴言“人财物、产供销”。
2)审计师要保证每个科目的CEAVOP,即完整性(completeness)、存在性(existence)、准确性(accuracy)、估值(valuation)、权属(ownership and obligation)、表达与披露(presentation and disclosure)。
3)两个凡是:凡是经营上有动作,财务上一定要有反映;凡是财务上有反映的,经营上一定要有过动作。
4)审计工作包括内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中,审计的逻辑链条延伸到何处才是尽头?要延伸到最原始证据,尤其是第三方证据。比如第三方的确认函、第三方签字的收货单。
抽样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每个抽样单元都要有机会被抽到,但机会并一定非得是均等的。 如果是测试内控目的的抽样,则每个个体的机会一般应该均等,因为每个个体出错所代表的审计风险是一样大的。风险相同,则被抽中的机会就应该相同。 如果是实质性测试目的的抽样,一般是以金额为标准。金额的误差大小与审计风险的大小成正比。
5)资产类着重看存在性;负债类着重看完整性;收入类着重看完整性;费用类着重看存在性。也就是说:资产别高估,负债别低估,收入别计少了,费用别计多了。
6)如果是对内控进行测试,也就是系统测试,可以有实时实地观察、询问、交叉互正式询问、查看历史记录、重新执行等方法。
实质性测试包括分析性复核和详细测试。A分析性复核包括三种方法,最有效的无非是合理性测试,其次是比率分析和时间趋势分析。做分析性复核最重要的是两点:不要只算出数字和比率等,要有解释。解释的各种原因要尽量能定量分析。B详细测试的方法主要是发确认书、现场盘点、询问、查看并核对原始记录等。
7)“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二字,指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报表错报风险”。这里的“经营风险”,正好可以有“经营控制”来处理;而“财务报表错报风险”,则是由”财务报表控制“来减小或消除的。
8)“舞弊三角理论”认为,当动机或压力、机会以及借口三个条件同时成立时,出现舞弊的可能性就很大,审计师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采取有效的审计程序来控制风险。
2、重点科目实操要点:
主要为对不同科目本身的关注要点,比如流动资产重点关注存在性和估值;针对不同科目进行审计验证时,审计程序上需要注意的要点,比如一定要和企业多聊,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函证时应该注意的要点;针对企业的财务核算,要进行内控测试,核实验证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严谨的程度。
1)审计师的现场工作时间与客户的资产负债表日,离得越远越好。因为,可以通过对期后所发生事项的检查,验证几乎所有流动资产和负债类科目的存在性和真实性,以及部分验证其完整性。 审计工作总是在检查历史,而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类的科目,因为其“流动”,必然在期后发生变化。要是没变化,就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