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4-19 02:41: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读后感1000字

  《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是一本由[美] 汤姆•斯丹迪奇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2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读后感(一):挺有意思的

  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可乐,顺着这个时间轴讲述它们各自的历史。原来我的印象中茶是最早的饮品其次是咖啡、低度酒。原来,啤酒诞生时间那么早,茶居然不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饮品,真是颠覆以往的认知。烈酒可乐倒是一直知道是近代的产物,但可乐居然是药剂的产物,真是不可思议。人性的好与坏古今中外都是通用的,所谓的文明都是物质精神丰富的产物。

  《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读后感(二):看看这段话是不是有问题

  究竟茶叶在何时又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尚是个未解之谜,但茶叶的传入似乎与佛教徒有关。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由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创立的宗教。佛教徒和道教徒都认为茶有助于打坐参禅,能使人身心合一,提神醒脑并解除疲劳(当然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咖啡因作用的结果)。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的道教创始人老子认为,茶是延年益寿的必备佳品。??

  这个是不是有问题

  《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读后感(三):为我普及了六个瓶子里的历史

  刚读完此书,心情澎湃极了,实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从六种饮品的起源和发展中读历史,观世界,以饮品的的角度去诠释相关时期的历史甚至是哲学、政治和科技真是读起来趣味十足,相当过瘾。

  作者写作此书的诚意也着实令我佩服不已,这是需要花多少时间和心血来考证如此详实的资料并整合在一起连贯地“轻松”带出啊,从而使得读者在兴趣盎然的阅读中全方位的了解每一种饮品的发展史。

  因个人十分喜欢红酒、咖啡和茶这三种饮品,读时更是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整个章节才舍得放下书本,为更深入地了解了自己所喜爱的饮品背后的历史而激动不已。绝对是一本提神的好书,让人阅读时大快朵颐!超级棒的一本书,绝对值得推荐!相信以后还会翻阅回味。

  《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读后感(四):《六个瓶子里的故事》——汤姆·斯丹迪奇

  历史总是有趣的,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和观点,本书也不例外,讲述了六个瓶子(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可乐)的故事,并借此梳理了人类历史的演变: 1.啤酒:啤酒已经有6000年的历史了,是在农业发展粮食吃不完需要存储的情况下,发酵产生的一种饮料,在客观上对农业文明时代人们的定居也是有一定积极影响的。 2.葡萄酒:葡萄酒属于高端进口酒,一直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甚至被称为象征着耶稣的圣血。 3.烈酒:欧美非常寒冷,需要烈酒来驱寒。 4.咖啡:咖啡象征了欧洲清醒的时代精神,而咖啡馆象征了言论自由,成为重大革命的圣地。 5.茶:茶叶是中国的象征之一,但经过欧洲的发展推广,印度和英国的茶业也在兴起并超过中国。 6.可乐:可乐作为碳酸饮料,是美国商业文化的代表。

  《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读后感(五):管窥

  从6种饮品管窥世界,历史也可以有不同视角。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啤酒、葡萄酒、烈酒、茶、咖啡、以及可乐,曾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塑造过人类历史。

  啤酒的出现与农耕方式、更复杂的社会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葡萄的稀少,葡萄酒诞生之初就成为显示财富的象征。烈酒的产生得益于蒸馏技术,它的普及又曾在奴隶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欧洲中世纪咖啡馆充当理性时代的互联网。我们的国饮——茶,就是一道简单有效的净水工艺,大名鼎鼎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早已载入中学历史书,折磨着一代又一代高考学子。可口可乐见证着美国的崛起、资本主义的兴盛以及全球化的发展。

  水是生存必需品,但五花八门的饮品,仿似经过精心制作的佳肴,在果腹基础上增添色香味,风情万种,回味无穷。

  所谓历史也逃不过一件件看似简单、看似无意义的小事累积而成。

  一饭一蔬,皆有来因。

  《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读后感(六):饮水思源——六个瓶子的历史

  借着《上帝之饮》先来说说身边四个喜欢喝那六种饮料的人儿:

  我有个喜欢喝酒的朋友,不管是啤酒、葡萄酒还是烈酒他都爱。看着他喝酒,那享受的模样,有时候觉得他喝的不是酒,而是咖啡。

  而爱喝咖啡的,是个口(就)是(是)心(傲)非(娇)的家伙,每次晚上约喝咖啡,她总是说,晚上喝咖啡很容易肚子饿,一般11pm就饿了,这时你说吃宵夜好还是睡觉好?可又一副“我好想喝啊”的表情。

  剩下那对活宝夫妻,女的喜欢喝可乐,隔三差五就看到她捧着一罐可乐,而她爱人竟然是个喜欢喝普洱的人。用上“竟然”,可能是因为普洱总给我一种老人家爱喝的刻板印象吧。

  可惜他们互不相识,不然一块喝个下午茶,一定很有意思,毕竟喜欢的饮料都不一样呀。

  不知道,这六种饮料——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和可乐,你又喜欢喝哪种?

  《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读后感(七):影响人类的上帝之饮

  从来未想过饮品与历史的发展有关联。看了此书,细细思考,仿似有那么一点的关联性。让我觉得有趣的是,作者的思维方式,把人类史浓缩成六个饮品。从这六个饮品为切入点,深入阐述历史的发展。

  人可以没有食物,但不能没有水。根据生物学家报告,成年人体内水分约占体重60%-70%。干渴是比饥饿更恐怖的事情,人没有食物还可勉强持续数日,要是没有谁,根本无法生存,水可以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随着时间的推进,人类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饮品,而这些饮品又称为各自时代的主角,而这也是这本书所要将的故事。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可乐。作者以六个来逐步的讲述人类发展的历程,从石器时代一直讲述至现代饮品。这些饮品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与国家经济紧密相关。

  单单以茶叶来论,中国茶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茶经》里记载,:“茶之饮品,发乎神农氏”,可见神农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的第一人,由此可知茶叶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期,且在丝绸之路上,茶叶是一项重要的贸易出口项,后来进入欧洲等各个国家,甚至在英国被列入身份的象征,当茶发展成为英国的国饮时,就产生了保证茶叶稳定供给的需求,并深深影响了英国的外交策略,对美国独立战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之后列强用大炮轰开闭关锁国的清朝,为了茶叶等贸易商品更好的输出贸易,并最终导致茶在印度的大规模生产。

  由此可知,饮品并不只是单单的饮品,这六种常见的饮品,已超出它们的属性范围:它们层充当货币、用于宗教仪式、引发哲学及艺术灵感,有时候甚至成为政府异国或平息内乱的武器。所以作者称之为“上帝饮品”。

  啤酒是除了水以外,最早发现的饮品。大约是在一万年前,人类采集野生谷物为生,这时就发现了啤酒,并最终成为一种饮品。啤酒在历史上有着浓重的一笔,许多的战争失败因为啤酒,也有许多的历史事件也是因为啤酒,这究竟是上帝之饮,还是恶魔之水?啤酒曾被当做工资和货币,一度成为财富和繁荣的象征,但在之后又被葡萄酒赶下了神坛,当我认为啤酒依然是无冕之王。葡萄酒的诞生,取代了啤酒独一无二的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葡萄酒都是贵族与身份的象征,在希腊与罗马被推至巅峰。后来出现蒸馏技术,蒸馏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烈酒的诞生,出现了“威士忌、马爹利、白兰地”等世界名酒。

  碳酸饮料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100年后,随着可口可乐的发明,美国饮料自成一格,后来发展成美国的国饮,成为了帮助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资本主义象征。它不断跟着美国大兵南征北战,最后成为世界家喻户晓的世界饮料。透过这本书,看似简单的六种饮品不在简单,这六种饮品都曾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从农业的兴起到城市的诞生,再至后面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它们见证了人类发展的全部历程,展现了一副有趣的世界历史画景。读了这本充满趣味的书,看待历史与饮品,一股别样的趣味感冒上心头,饮料不单单是饮料,更是一个人类文明的见证者。

  《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读后感(八):六个瓶子里的历史 笔记

  普利策奖(The Pulitzer prizes)

  全球新闻界最高荣誉奖

  科普利奖(Copley medal)

  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最古老的科学奖

  可口可乐名字的由来因为有两个c 可卡因cocaine和古柯叶coca leaf

  二战时,可口可乐曾被作为军需品

  1886,美国的禁酒运动,促进了可口可乐的推广。

  可口可乐起初被打着要用作用推广。

  茶属于唐兴于宋

  茶的故事就是关于殖民化,工业化和称霸世界的故事。

  16世纪,茶传入欧洲(日不落帝国)当时控制着印度,加拿大,在澳,新都有殖民地。

  东印度公司名义上是贸易机构,实际上却逐渐成为英国控制东方的殖民政府。

  茶的药用历史和食用历史比饮用历史长。

  在以前,茶是一道简单有效的净水工具,直接减少因污水感染疾病的概率,降低婴儿死亡率。

  砖茶曾作为流通货币。

  欧洲人加奶因为:早在1660年,应该茶叶广告就宣称加牛奶后,茶具有增强肠胃蠕动,减少能量消耗,大大减轻肠绞痛的症状。

  味道香醇

  降低茶水温度,保护茶具。

  红茶经过漫长的海上运输比绿茶更容易保鲜,另外当时绿茶掺假很多,这就成了红茶盛行的原因。

  在今天,印度仍然是世界上主要的茶叶生产基地,最大的茶叶消费国,消费量占世界总产量23%,中国第二,英国第三,在全球人均消费量上仍然可以看出英国对昔日殖民地影响,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位于世界12大茶叶消费国之列。

  咖啡在占据了阿拉伯世界之后,又传遍欧洲,并随着欧洲国家的海外殖民地扩张传遍世界各地。

  18世纪之前,阿拉伯半岛一直是世界上唯一的咖啡供应地。

  16世纪,咖啡是由中东传入英国。

  古代三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 土耳其人建立的伊斯兰教帝国。

  蒸馏技术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朗姆酒的原产地在古巴共和国

  世界上首批城市出现在美素不达米亚,“两河流域之间的土地”(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和)地理位置大约是今天的伊拉克

  啤酒伴随着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一生。

  公元前6到公元前5世纪,是古希腊的黄金时代。东方和西方世界的区分也源自古希腊,在古希腊认为的所谓野蛮名族里,对古希腊造成最大威胁的是东方的波斯人。波斯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广袤的疆域包含了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现在的土耳其)古希腊的两个主要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共同击退了波斯人,古希腊人将波斯人视为对立面,他们认为自己与东方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古代的波斯是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

  随着古代的战争和商业活动,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传遍了以色列、叙利亚、小亚细亚阿拉伯国家。由于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提倡禁酒律,因而阿拉伯国家的酿酒行业日渐衰萎,几乎被禁绝了。后来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从波斯、埃及传到希腊[2]、罗马、高卢(即法国)。然后,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消费习惯由希腊、意大利和法国传到欧洲各国。由于欧洲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徒把面包和葡萄酒称为上帝的肉和血,把葡萄酒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饮料酒,所以葡萄酒在欧洲国家就发展起来,因此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成为当今世界葡萄酒的“湖泊”,欧洲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人均消费葡萄酒最多的国家。欧洲国家葡萄酒的产量,占世界葡萄酒总产量的80%以上。此外还有一说为葡萄酒起源于希腊

  公园前250年,来自意大利中部的罗马人取代古希腊人成为地中海流域的霸主,但是依然效仿古希腊文化建筑,法律,风俗。

  公元前2世纪初,葡萄酒商纷纷从古希腊前往意大利,因为那已经成为葡萄酒贸易中心。

  《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读后感(九):浸在六种液体里的世界史——改变世界的六种饮品

  从来没有想过世界史还可以看成是六种饮品的历史! 而这正好又印证了开篇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那句话:“人类的历史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历史。”所以这本书就是从小小的饮品文化这一个生活层面切入,来体现整个人类历史的变化。这个角度来说是十分有趣而又巧妙的,作者汤姆·斯丹迪奇把世界历史浓缩在六种饮料之中,每个时代都有一种标志性的饮品,以这些饮品发展的角度来呈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又或者说当一种新的饮品的流行,可以看成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转折的标志,这样来看这历史,饶有趣味。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可乐,它们的出现恰好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一直跨度到近代,这些饮品又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密不可分,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这些饮品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人类历史车轮的前进。 每种饮品背后都有一段深厚独特的故事。饮品早已不再是单单具有供人饮用,解渴充饥的作用,还曾充当过货币,象征政治立场,彰显身份权贵,甚至成为战争中促成盟约的武器。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不同的饮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各自的重要作用。例如起源于东方的神奇树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便是我们中国的茶饮料。茶文化最早追溯到中国上古时期的传说。在当时的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茶叶便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出口项,唐朝时茶叶作用更为繁多。十六世纪中期以后,茶叶流入欧洲,尤其茶叶在英国颇为英国人喜爱,饮茶高档的瓷器在英国也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十八世纪,为了更大地扩大世界市场,英国用大炮轰开了当时闭关锁国的清政府,茶叶等商品的贸易与这场鸦片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茶叶的供求深深影响了英国的外交政策,更是推动了美洲的独立战争,也拉开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走向崩溃瓦解的序幕。茶叶的政治影响可谓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啤酒是除了水以外最早发现的饮品。约公元前一万年,人类在野外觅食时尝到了一种谷物和水结合的液体,这是一种区别于水的独特味道。渐渐的人类学会了种植和储存谷物,并酝酿啤酒。啤酒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饮品,至于啤酒是否起到推动人类最初的采集狩猎到向农业社会的转变,书中并未给出肯定说法。但至少可以确定,那个时候啤酒的存在已经改变了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大约又过了一干年,约公元前九千年,葡萄酒的出现取代了啤酒独一无二的地位。葡萄酒的兴起促进了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古希腊和古罗马更是为甚。再到蒸馏技术的出现为烈酒的酿造奠定了基础,十三世纪末,蒸馏酒出现,至今风靡世界的“白兰地”、“威士忌”……诞生,这些烈酒还推动了殖民主义的扩张,流入美洲之后更是在美国大受欢迎。而十七世纪咖啡的出现则可以说不同于像酒文化给人们带来的野蛮时代,咖啡文化是十分文雅的,那个时候的文人们经常会聚在咖啡馆探讨学术思想,咖啡是一个理性时代的标志象征。到打开了近代战争序幕的茶饮品,美国流行文化的象征——可口可乐风靡全球,整个世界史都浓缩在这六种饮品中,合上书,让人好奇下一种流行起来的饮品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本书也向我们证明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当一种饮品满足了人们的某种需要,或顺应了某个时代的利益,当这种饮品开始流行起来时,它对历史的走向才会有更大的影响。例如可乐,碳酸饮料起源于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它只是一种兴奋剂,止痛剂。而可口可乐在美国的发明正好是顺应了这种文化潮流,如今可口可乐也是美国最骄傲的一项文化之一,不在是一种饮品了,可口可乐的风靡全球也是美国文化的扩张。作者汤姆·斯丹迪奇按照各种饮料出现的时间依次结合了政治和经济、文化讲述了它们的发展史,这背后也就是我们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他讲述的方式生动而直观,可读性很强。强势科普了这六种饮品在历史中的发展,在历史中的作用。 其实这一切不过也证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它们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象征符号。直到今天,这六种饮品都依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慰藉着我们的味蕾——啤酒的甜涩让我们忆起原始时代没有物质生活的自由无忧;葡萄酒的醇香让我们忆起人类社会开始阶级分化的巨变;烈酒的辛辣让我们忆起殖民扩张的血腥暴力;咖啡的浓郁让我们忆起新锐思潮的解放与开放;茶的清香让我们忆起鸦片战争的惨烈教训;可乐的酸辣让我们忆起美国文化的扩张——这六种饮品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时代转折的标志,这本书就像只是用六个瓶子,六种液体浓缩了我们的世界史一样不可思议。

  《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读后感(十):无用而有趣,背后仍是人性的光辉 - “酒”篇

  

从健康角度来说,喝酒一定是弊大于利,不论是什么酒。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平实,人不是为了健康而喝酒,酒本身也承载不了多么厚重的文化,喝酒就是因为爽而已。我们去观察各种饮品的历史,其实就会发现,作为一个群体,我们抵抗不了很多东西的诱惑,酒、咖啡、茶,无不如此。但是在人类历史中,为什么这些饮品会成为主流?这是一个有趣的命题,虽然答案可能只是无用的知识,但胜在有趣。

在阅读历史时,我同意陈寅恪先生所谓“瞭解之同情”。例如,古人的生死观与我们的绝然不同,在那个婴儿轻易早夭、普通感冒甚至割伤手指都能致人死亡的年代,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大部分人没有办法思虑深远,做很多事情都显得匆忙、放纵、过火,这正是那个时代的局限。

我把本书读了两遍,整理出我两篇认为有趣的内容,也正是这些内容让我对本书给出4星的评价。

啤酒

- 啤酒的历史至少能够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近东地区(新月沃地),与谷物的人工种植和农耕方式的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发生在游牧-定居的变革时期。谷物由两大与众不同的特性:一是吸水后会发芽并有甜味(受潮后产生淀粉酶,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二是粥放置若干天后会发酵出酒精(由于空气中野生酵母的存在)。不论是面包还是啤酒,可能都是由粥的制作而来,面包是固态啤酒,而啤酒是液态面包。由于认为啤酒是神授之品,苏美尔人和埃及人都把啤酒用于宗教仪式、丰收庆典、葬礼祭祀等场所。

- 啤酒的产生或微妙地影响了早起人类由游牧向定居的转化,因为一个种群越依赖农作物、人口就增长越快、也就更难回归狩猎采集的游牧生活(棘轮效应)。由于人类的定居产生了村落,公共仓库用来存放族群的圣物和余粮。为了避免食物短缺,人们一方面将余粮存入仓库,另一方面向神灵祭祀以祈求丰收。两者相互交织,从而仓库逐渐演变为神庙。

- 世界上的首批城市出现在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位置大致在今天的伊拉克。位于南美索不达比亚的苏美尔文明于公元前3400年产生文字,他们认为,食用面包和啤酒是他们区别于野蛮人的标志之一。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大麦、小麦及其加工出的固态面包和液态面包,都不仅是主要食物,还是便捷流通的货币和支付形式。在埃及吉萨金字塔营造期间(公元前2500年),一个劳动力的标准配给是3-4条面包和约4升啤酒。

葡萄酒

- 葡萄酒对美索不达米亚人来说是稀有之物,需要从遥远的北部山区进口,因此价格比啤酒贵出十倍以上,因此被奉为“上帝之饮”。不论是迈锡尼文化、克里特文化、古希腊或是古埃及,早期文明中的葡萄酒都是上流社会的饮品。尽管,葡萄酒实际上就是利用葡萄皮上天然酵母菌发酵葡萄汁中的糖分而成的葡萄汁。从公元前1000年 - 公元元年的这一千年当中,随着葡萄酒知识的蔓延,葡萄酒的产量迅速提高并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进行海上贸易,进而导致葡萄酒价格的下降,是葡萄酒从一种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逐渐成为一种社交饮品和宗教饮品,进入更加广泛的社会阶层。

- 其中,作为西方思想摇篮的古希腊,他们认为,评价一套理论优劣的最好方法就是用另一套理论与之对立来检验真伪,并由此在政治领域形成民主制、在哲学领域形成世界本源问题的理性讨论、在科学领域促进建立自然现象诠释的诸多理论体系、在法律领域导致建立互相监督、辩论的法律体系。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对波斯人战争的胜利,令古希腊人对自己文明狂热追逐并将此体现在对葡萄酒的迷恋上。与其他民族不同,古希腊人饮用的是掺水的葡萄酒(蒸馏以便于海上运输,掺水比例1:1为烈性,一般8-20倍),并以介于清醒与宿醉之间为荣。

- 实际上,古希腊的气候和地形利于葡萄的生长,而葡萄酒的海上贸易也成为古希腊经济的命脉之一,而1/5人口的自由政治活动是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的。葡萄酒文化精准地刻画了社会的阶级分化,体现了文明高度发展的成果,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 古罗马人于公元前250年取代古希腊人成为地中海的霸主,但他们像其他欧洲人一样,喜欢效仿古希腊风俗、借用古希腊众神及神话、采用改良的古希腊字母系统、模仿古希腊建筑风格、以古希腊法律体系为样板。古罗马人用武力战胜了古希腊人,却被对方的文化打败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为平衡简约的古罗马价值观和繁复浮华的古希腊价值观提供了有效途径,而葡萄酒的流行也间接促进了城市化(农民或转变为葡萄庄园主和奴隶主,或卖掉土地住进城市,公元元年古罗马人口已达100万)。

- 公园395年,古罗马皇帝迪奥多西一世将帝国一分为二,交给两个儿子分别统治。但西罗马帝国几乎从此战事不断,接连遭受日耳曼部落、汪达尔人等的打击直至分裂为几个小国家。但占领古罗马的日耳曼人并没有断绝葡萄酒时代,当中也有基督教兴起并将葡萄酒推向了其至高象征的功劳。随后,穆罕默德出生于570年,40岁成为先知并传《可兰经》,到632年逝世时已成功主宰大部分阿拉伯国家的信仰。伊斯兰教徒们在100年内通过战争征服了远东地区、北非及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并几经讨论后实施禁酒令。

烈酒

- 在公元一千年前后,西欧最伟大且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是西班牙的科尔多瓦(阿拉伯人统治的安达卢西亚国的首都),曾是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中心之一。在大部分欧洲国家逐渐遗失希腊文化之时,身在科尔多瓦、大马士革和巴格达的阿拉伯学者们建立起了综合希腊、印度、波斯文明的知识体系,并在天文学、数学、医学、哲学等方面大有发展,发明或改良了星盘、代数、麻醉、航海术以及蒸馏酿酒等。

- 一直以来,葡萄酒都被广泛地当作药物使用,但酵母酿酒的极限就是15%,而蒸馏酿酒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个界限,并一举使时人将蒸馏酒视为“生命之水”(Whiskey来源于凯尔特语的“生命之水”,而Brandy则来自于德语的“烧酒”)。蒸馏酒的出现正值欧洲探险家开辟世界海洋线路,在新大陆发现(1492年哥伦布)后的三百年里,基督教徒以“宗教拯救”或“黑人非人”的名义运送约1100万奴隶(或另有同等人数的奴隶死于途中)至新大陆。新大陆大量使用奴隶进行甘蔗种植园的生产与烈酒贸易,因口味辛辣被非洲奴隶贩子偏爱、又因酒精浓度高而便于长途运输与防腐。

- 16世纪,加勒比海巴巴多斯岛上的种植园主们利用精炼糖的副产品“糖蜜”酿出超高酒精浓度的烈酒,即朗姆酒。朗姆酒被发明后迅速代替其他烈酒成为三角贸易的一环(朗姆酒 - 奴隶 - 糖/糖蜜),它不限于一城一地甚至一洲,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共同协作的成果,在彰显了全球化时代的人类成就的同时,也体现了人和人之间的严重剥削关系。

- 16世纪末,英国殖民者错误判断北美的北纬34-38度之间(弗吉尼亚)气候与欧洲地中海相似,开始小规模的殖民活动,并期待殖民地能迅速为其带来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事与愿违,随后的几十年里,北美殖民者们遭遇了食物的匮乏、疾病和当地印第安人的冲突,这一现状直到朗姆酒的传入(17世纪下半叶)才有所改观。新英格兰商人直接从加勒比海的法属岛屿进口糖蜜进行蒸馏,产出的朗姆酒成为新英格兰利润最丰厚的商品,进而奠定了美国工业的繁荣。为此,英国政府强制通过了《糖蜜税法》,却招致新英格兰地区腐败和走私的常态化,削弱了其在殖民地的威信。而后,英国政府又陆续出台《印花税法》、《汤森税法》、《茶税法》等不受欢迎的税法,最终导致了波士顿倾茶事件和独立战争的爆发。

- 美国建国后,随着定居者不断向西部迁移,朗姆酒在美国大众心中的地位逐渐被由谷物发酵蒸馏而酿制的威士忌替代,原因在于糖蜜必须从海上进口、而广大的美国内陆非常利于大规模的粮食生产。1791年,美国政府通过关于酿酒的征税法案,并最终导致威士忌暴乱——美国独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抗税。暴乱最终由于联邦政府出兵镇压而失败,但抗争者也因此一路西行至肯塔基州波旁县,利用玉米和黑麦酿造出一种新的本土烈酒——波旁威士忌,风味别具一格。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