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4-03 02:52: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100字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是一本由[英] 雅基•马森著作,九州出版社▪阳光博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一):圣母自救手册

  如果单看书名,这本书可能会被盲目地归到鸡汤书中,对于部分读者来说,可能连翻一翻的想法也没有。然而这本书其实是一本摆脱圣母型人格的自助指南,更像是一张药方。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二):真正的“爱自己”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住院的经历,我恐怕对自己深受“圣母诅咒”还不自知!

  所谓“圣母诅咒”,是英国心理学家雅基·马森在她的作品《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中提到的一个概念。综合全书,这个概念指的是:

  把友善待人(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当做唯一行为准则,却因此受尽委屈,即除了“友善”没有其他的思维、交流和行为方式,并且这种信念已经成为“死板的个人规则”,而使人深受其害,难以自拔。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三):你是“圣母”型人格吗?

  文/初晓

  你之所以踏不出爱自己的第一步,是因为内心深处不能接受现在的自己。——雅基·马森

  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没有帮人办成一件事,心存内疚;面对别人的求助,无法说“不”;无法给孩子买昂贵的东西,十分自责;在亲密关系中,总是默默的付出,却不被尊重与理解?如果你的答案“是”,那么我要不幸的告诉你,亲爱的,你或许属于圣母型人格。

  什么是圣母型人格呢?就让雅基·马森的书《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来告诉你答案。这里的“圣母”与相貌无关,是行为上的圣母,即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让别人感到舒服自在,并发自内心地称赞她/他。《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这本书中,作者主要分享了圣母们自我治疗和心灵成长的故事,并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阐述了怎样才算是真正的爱自己。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四):收起你的端庄大度五讲四美八荣八耻圣母范儿,好好爱自己吧!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身体不舒服也要强撑着陪朋友happy?自己也捉襟见肘了还要借钱给别人?因为店老板一直在推销而不得不买回并不适合自己的衣服?……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却又在某一时刻感到自己被拖累了,而那些帮助我们满足他人期望的能力就变成了改变现状的阻碍。

  曾几何时,传统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是爱别人。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导都是要爱父母、爱同学、爱朋友。爱自己,会被人当成自私自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自己,忘记了自己。身体微恙,小病小痛,忍一忍就过去了,否则会被说成娇气;工作不能放下,因为那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父母的事儿大过天,儿女的事儿很重要,唯独自己,永远排在最末尾,或者永远也排不上。

  就像一只陀螺,我们一刻不停地旋转,终有一天,轰然倒下。到此时,方战战兢兢地学会爱自己,爱得谨小慎微。也唯有此时,才发现爱自己是多么重要的事儿。然后我们又开始猛灌鸡汤: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可是,无论这个道理有多正确,你有多认同,实际生活中的你依然做不到。不是因为你努力不够,也不是你的问题如何根深蒂固,你只是需要一套更清晰的自助指南。

  这本自助指南,名字叫做《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五):凭什么你得当个“好人”?

  01 .有一种婊叫“圣母婊”

  “小c,这个表格帮做一下,我今天很忙没时间做,下班的时候给我,谢谢啦!”

  “好的,做完就给你。”

  这样的对话我从刚开始的惊讶到现在习以为常了,小c是另一个部门的新人,如果排忙碌榜单,她在所有新人忙碌榜单上可以排到top5,她的桌上永远都有资料,每天有干不完的活,每天有很多人带着善意的微笑让她帮忙做点事情,而她从不拒绝,我也没有看到她有按时下班的时候。

  有一次,下班走楼梯时,听到他们部门两个同事说到:“小c确实很努力,挺负责的,就是不会拒绝,有些事情不是她的职业范围的,她却愿意忙前忙后折腾。太热心肠了”。另一个同事说:“是啊,老好人一个。”

  我相信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甚至你自己都是这样。《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这本书把这种老好人比喻成“圣母诅咒”。一切以他人需求为中心,为他人而活的人,只为拿到一张“好人卡”。

  自测一下,你是不是“圣母婊”?

  1.一如既往地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需求之前。

  2.始终把友善待人作为唯一行为准则,并因此受尽委屈。

  3.认为要让别人喜欢自己,爱自己并接受自己,就必须按照别人认可的方式为人处事。

  4.面对强势的人(父母,老师,上司),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5.从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人起争执。

  6.不敢做任何会引起他人注意的事情

  7.总是同情朋友,并单方面补偿对方。

  8.过度夸大拒绝别人的后果。

  以上8条,你中招3条以上,你基本上是一个“圣母型人格”。一个活着是为了别人的人。

  02.圣母型人格的危害是什么?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六):爱自己,从现在开始

  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是关爱他人的教育,奉行的是关爱他人的理念,遵守的是关爱他人的规则。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要关爱自己,我们并不懂得如何关爱自己。可是,其实我们懂得关爱自己,好好对自己,那么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关爱他人。

  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先人后己,把别人放在前面。我们以为这样的行事准则会让我们收获更多友情,收获更多好感。可是在英国心理咨询师雅基•马森看来,你之所以踏不出爱自己的第一步,是因为内心深处不能接受现在的自己。你习惯于将全部能量用于温暖他人、赢得他人的认可,而且一旦停止这样做,就会觉得非常内疚,仿佛受了一场“圣母诅咒”。我们每一个人都像被人下了咒一样,只有不停地对别人好,来换取自己的存在感。我们总是不知不觉的在做着圣母,即使自己很不开心很痛苦,却还是忍不住在别人提出要求之后给予满足。

  人生之路又漫长又寂寞,每一个人都是需要关爱的。关爱人生,我们可以期待社会昌明,我们可以期待秩序良好,我们可以期待他人善良,但最重要的关爱者,其实应当是每个人自己。费尔巴哈说过:“你的第一个责任,就是让自己幸福。”我个人的理解是只有你自己幸福了,你才有能力让他人幸福。

  真可惜,生活中不关爱自己的大有人在。生活中为了别人付出自己的人大有人在。

  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中国式父母了吧,每一对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事事亲为,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精神实在令人唏嘘不已,感动这种爱的伟大同时,不得不感叹这份伟大背后隐藏的无奈与悲哀。

  在中国,家长打着爱的旗号,言之凿凿为了孩子的美好前程,大事小事,事事都要通盘代办,穿衣吃饭,升学求职,谈婚论嫁,件件都要安排做主 。孩子若有抵触情绪,父母就会大打亲情牌,苦情牌。我这都是为你好,你看我为了你放弃了什么什么,你看我为了你吃得好穿的好付出了什么什么……家长们动辄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威逼利诱,直至棍棒相加,死生相挟,可惜事与愿违,与之相对应的是孩子的抵触情绪和家长的焦躁失望心理呈几何级的递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身体成长靠食物,心灵成长的食物就是爱,爱是一种情感,爱的情感力量能够推动人们充分展现真我,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心灵成长与心智成熟的过程。而我们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明白,爱他人,首先要爱自己。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契机,爱自己,从现在开始。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七):拒绝别人,你好意思吗?

  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因为那些好意思难你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网络流行语

  -1-

  如果早一点看到《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册》,也许我的人生将会不同。

  这个话我不是随便乱说的。因为我不懂得拒绝别人,把自己的前程都赌上了。

  初三升高中的考试,考好的人可以升入市区一级达标中学,考不好的人继续留在乡镇的普通中学读书了。中考的重要性对没有什么背景的农村人真的很重要,事关前程谁都想拼博一把,我也付出九牛二虎之力。

  按照惯例,中考前一天考生基本都知道了自己的考场和座位号了。恰巧的是一个小学女同学的座位就在我后面,她的成绩很差,我的成绩在年段可以排在前三十名,而她估计在二百五十名左右吧。回家的路上,她提出中考的试卷给她看,反正我不要遮,尽量往边上放,她就可以看得到。对于这个请求,我不知道如何拒绝,怕她会生气,以后不来往了。正在我犹豫时,旁边一个同村的高中生插了一句:“做人要讲义气,给她看又不影响你。”听此,我就答应了。

  中考的结果本来被班主任看好可以考上一级达标中学的我落榜了,而那位小学女同学说她根本就没有看过我的试卷。

  这个结果让我欲哭无泪,因为答应了给她看试卷,我根本就不能专心地答题,还按照约定的把试卷往边上挪。

  这件事情让我非常的后悔,而且后悔了很久。如果当时拒绝就好了,没有心理负担我肯定会发挥得更好。

  -2-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册》是英国注册心理医师雅基.马森根据临床的经验实践写给像我一样支持了别人,崩溃了自己的“可爱人物”。认真看了我上面故事的人,大约能够猜想我看到这本书时如遇知音和救世主的感激了。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八):不必等别人来爱你

  看这本书的目的,也是为了学习一些怎么样把自己照顾得更好的技能,能够学会像别人那样爱自己。这本书里有大部分的技巧是关于心理暗示,且简单有效。

  以下是技能及收获:

  1.学会告诉自己,我爱自己,就像你在对一个你爱的人说出我爱你,我希望你开心快乐那样。

  2.如果我们渴望别人爱自己,就像父爱母爱,我们渴望但未曾得到,那何不做自己的父母亲,假使自己就是那个应该爱自己的人,假使自己就是自己的父母,会怎么样关爱自己的孩子,就那样去关爱自己。

  3.学会从日常生活中记录自己闪光的事情,并写出这件事反映出自己的优良品格。比如:我今天又坚持做运动了,按照自己规划的那样,我是一个自律,诚信,说到做到的人。

  4.学会制作情绪急救卡,就是情绪激动受伤时一,给信任的人打电话,倾诉自己的感受。二,对批评性声音说走开,让批判性声音闭嘴,从自己的角度反驳回荡在内心的批判性声音。三,做好极其利己的思想建设,理解并尊重自己感受,想办法让自己的情绪好转起来。不做圣母,不用太照顾别人的感受。

  4.2.面对恐惧型冻结反应:一,深呼吸,深呼吸,并且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二,尝试通过觉知来唤回自己,回到当下的场景。三,接受他人的异议,但要尊重自己的感受说出想法。

  5.尝试让别人失望,不能事事都照顾别人的感受,也不必照顾别人的情绪,尊重自己的感受,我常常为了让别人感觉好一点而假装喜欢他或深情款款。一,拒绝别人的请求 二,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我不需要为别人的情绪负责。三,不做圣母,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自己身上 。四,不给自己设置假想敌,不在事情发生之前先预想这件事情将会出现的难度,去尝试做。

  6.不能以自己的感受去判定别人的感受,比如我认为我不去赴约别人会很生气,但其实别人可能只是随口一说。以及每次聊天我总会最后结束,因为我觉得最后那条消息我不回复对方会失落,但结果是我最后回复我自己会失落,以后尝试不做结束语的那个。

  7.强化评价内源,让自己觉得自己足够好,而不依靠他人的评价判定自己,也不要管别人对自己的责备和评判。不必去追求别人的认可和喜欢,因为很多人都更在意自己,而不是更关注别人。也没有必要为了让别人喜欢而讨好别人,或者做出讨喜的举动。

  8.把应该变成可以,不对自己多加苛责和要求。

  9.在发言时尽量提前想好自己要表达的东西,并且精简清晰明了。

  感谢这本书,其中我认为对我最有意义的是第二条,其实我不必等别人来爱我,不管是父母还是其他人,我想要谁的爱,就假装自己是他,爱自己就好了。比心♥️,好好爱自己,这是值得的事。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九):学会说“不”,学会更爱自己

  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圣母型”人格的人,在一件事情上,总是先考虑别人会怎样,然后不顾及自己会怎样而尽自己最大可能去帮助他人,在我看来,这充其量是一个烂好人,但是,难听一点描述,是一个傻气的人。每个人生下来不是一定得为他人服务或一定得为了获得他人的满意而苛刻自己的,我就我,在更大程度上应该想到自己,学会拒绝他人,学会爱自己!

  本书是一本圣母型人格心理的自救手册,书中故事与我们的生活很贴切,所以,可以从书中来改变自己烂好人的性格(这是针对有此人格的人)。其实我本人有一点是很符合这一要求,就是不会拒绝他人,总是觉得拒绝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两方的感情,会增加对方对我的不好感,可是接受,虽然满足了他人的要求,却委屈了自己。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上,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痛苦自己,相反,我们应该更加的爱自己,活出自己独特的魅力,散发属于自己的光芒,无需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认可。(从这本书了解到) 所以,看完这本书,具有圣母型人格的人应该好好蜕变下。

  第一,学会说不,这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是很难。学会说“不”是一种技能,你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是要助人为乐,帮助他人。但是这个帮助也是有底线的,一有事情就找你,你从不拒绝,他们会理所应当的依赖你。这就是人性。

  人性是禁不起考验的。

  你帮他十次,他觉得理所应当,应该的,这意味着你已经没有反驳的权利。有一天,你拒绝他,你就是恶人。

  相反,你一开始就立了人设,亮出自己的原则,你偶尔帮别人一次,你就是他心目中的天使,你就是无敌大好人。

  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因为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一切忽视你个人利益的“我是为你好”都特么的是装孙子。

  第二,学会更爱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谁比自己了解自己还那么清楚的,所以,当自己需要什么,首先应该想到自己,善待别人的前提是要满足自己。爱自己,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快乐、更加充盈。

  善待他人没有错,如果这种善待让自己觉得委屈,不舒服,那么,请停止这种行为。

  人需要自私点,不然会活得很累,很憋屈。我们有权让别人失望,让自己活得舒畅!

  所以,如果你是圣母型人格的人,强烈推荐你看一遍此书,希望通过此书,你能够改变自己的思维,勇敢的向自己不需要的说不,勇敢的爱自己!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十):说不出口的拒绝

  适者生存是生物界的法则,而这法则也促就了生物趋利避害的本能的形成。也许正是因为趋利避害是一种本能而非选择,我们才会把自私划分为贬义词,却又能坦然地接受人们总是爱自己胜过爱别人(因为你只有爱自己,才会获得更大的生存几率)。但是这世上有一部分人,似乎正在违背着这种本能。他们把照顾别人当作己任,把满足别人当作追求,任何人提出的请求都让他们无法拒绝。他们看起来就像基督神话中的圣母一样,竭尽所能地爱着所有人。可是,这真的就是全部的真相吗?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是圣母型人格,但是所有人都应该有过自己已经精疲力尽了,可是为了不扫朋友的兴而选择坚持赴朋友的邀约,或者自己本来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但是为了不让同事难堪还是答应帮同事的忙之类的经历。不想扫朋友的兴或不想让同事难堪,这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原因。但是往深处想想,我们这样委屈自己去满足对方,说到底不过是为了讨好对方,让对方喜欢我们进而和我们保持一种友好的关系。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有选择性的选择我们要满足的对象。比如,走在大街上遇到请我们帮忙填写问卷调查的工作人员,我们的拒绝也同样可能会让他们感到难堪,可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拒绝了,因为我们的潜意识会认为我们没有去讨好他们的必要,或者我们讨好他们得来的快乐远没有我们自己早点回家饱餐一顿拥有的快乐多。

  而圣母型人格的人和其他人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们无法对他们要满足的对象做出选择。或者换句话说,他们需要讨好的人太多了,因为他们内心对被认同、被接受、被喜欢的渴望实在太强烈了。如果有人真的能做到让每一个人都喜欢自己,并且自己也非常享受这个过程,那当然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但问题是,拥有圣母型人格的人也只是普通的人类,他们并非那神话中拥有神力的圣母。他们的能力有限,他们的时间也很有限。不加选择地试图去满足所有人,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进而露出无法满足所有人的真面目。试图满足所有人的圣母们,可能会在同一天里答应帮助邻居照看小孩、接受朋友A的生日聚会邀约、承诺陪同孩子去看展览等等,结果就是,因为要帮邻居照看小孩,他们迟到了聚会,因为要陪同孩子去看展览,他们又不得不在聚会散场之前就离开,而因为在聚会上喝了点酒,他们在陪同孩子看展览的时候又昏昏欲睡,最终,已经累到极点的圣母们回顾一天发现谁也没能真正满足,心里更加愧疚和不安。为了补救自己这次给各方的“伤害”,以后恐怕会更加积极地答应邻居、朋友和孩子们的请求。如此往复,无止无休,身心俱疲。

  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寻找方法,而在于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我们为何会成为现在的我们,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渴望被认同、被接受、被喜欢,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而这答案恐怕只能从自己的身上寻找,而且是从过去的自己身上寻找,因为人格的形成绝非一时一刻的结果。

  如果你也是个无法对别人说出“不”字的人,如果你也时常活在不被他人喜欢的恐惧和不安之中,也许这本书可以给一些指引,帮你找到答案,继而找到自我救治的方法。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