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好》是一部由Yves Christian Fournier执导,Sébastien Bergeron-Carranza / Maxime Bessette / Ch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切都好》精选点评:
●失望...
●一切都好,其实就是一切都不好
●我们都应该尝试着去自杀……
●里面的插曲很棒~~
●自杀确实是解决一些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比如病痛和贫穷。但是生命的完整意义就是这样
●有些地方很精彩
●zipox 2009-07-22 我们都应该尝试着去自杀…… ---------------------------- 同意,活下来的更知道应该怎样去活,死掉的也逃避了人生的诸多烦恼。只是时机一定要掌握好,太早了,也许什么也领会不到,太晚了,会伤掉更多人的心
●只有英文字母 反正看着很费劲 全世界的young man都被同样的问题困扰
●自杀问题
●飞机上看的
《一切都好》影评(一):一切都好?
似乎就为结尾响起的Misery Is a Butterfly觉得非得说些什么,比起热门美剧Grey’s Anatomy中出现Blonde Redhead的另一首歌23时的突兀,更多的是茫然无语。
五个相约赴死的少年,唯一幸存的贪生者的“心路历程”,有无力面对的父母和师长,却有朋友生前的美丽女友来相互抚慰,云云。这是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IMDB上的某条评价是clichés and chaotic photography,陈词滥调,凌乱的镜头,而已。
还是因为已经有过太多如此的电影。
电影的最后,少年们的生前自白以录像带的形式展现,屏幕前只见父亲们的沉默和母亲们的泪眼。话语被抹去,Cat Power的一首Troubled Water充作背景。不给答案,在这部电影里也许是明智的,却也已经无足轻重。
关于青春的又一支漫长而忧伤的MV,若不是此类影片的固定观众尽可错过,是我的看法。
《一切都好》影评(二):《一切都好》
acha自杀,之后Alex饮弹、Thomas上吊、Simon溺水……
四场自杀、一个誓言。
关于年轻人面对生命的困惑的影片很多,如同此片一样以平静的笔触描写其生活的优秀者更是如数家珍。
影片的特别在于编导将一个故事不仅以其倒叙展开,更是不断的采用时空交替插叙,而最后真相的给出,并伴随着Josh自己的矛盾的爆发与解脱达到高潮。
影片中的人物都说不上是问题少年,也无以往电影中所见到的各种家庭、社会问题,却仍旧面临着青春期极端的情绪,为青春殉情让人更加隐忍难受。其穿透力不输给Gus Van Sant的几部青春期少年题材作品。
在细节上的处理也是Yves Christian Fournier这位新锐导演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比如影片开始时对几场自杀的切换,加上通过Josh拨打Alex、Simon手机和Thomas父亲的叫声很巧妙的使几个人物得以对上号。其中Josh先拨打Alex的手机无人接听,Simon的号码却没有拨出,这在之后都得到解释。
2008-09-12
《一切都好》影评(三):生亦何哀
之前看剧情简介时,有被触动到。高中生JOSH的4个亲密好友全部自杀。他该怎么办?我就想,如果我的好友今天突然约好了一起自杀,而之前我却没有看出一丁点征兆,我会有什么反应?而更让人遐想的是,既然大家都是好朋友,为什么没有让JOSH也参加?或者支吾一声也好。而结果却是JOSH跟所有人一样,什么也不知道。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那四个好朋友一致认为JOSH不该死而他们自己都该死?电影从一开头就设下了这个悬念。我的期待的确是这四个好友不希望JOSH跟他们一起自杀是有原因的。但是事与愿违,电影最后揭晓答案时并没有让这个贯穿全片的小悬念变成亮点而却是显得故弄玄虚。
自杀,在我看来是很自私的事,尤其是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爱你的人的时候。我们看到电影最后也没有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自杀。是心中那小小的感伤被荷尔蒙放大成了绝望,还是活着真的对他们所有人来说都没有了意义。电影用配乐取代了真相,意思就是说真相已经不重要,就像JOSH女友最后把那张碟从大桥上丢下,然后依偎在JOSH肩上。活着固然有太多烦恼无处搁置,但活着也自然有它的目的和意义。
显得有点冗长的电影结束后,我突然想起了那句歌词:
“就算整个世界把我抛弃,而至少快乐伤心我自己决定;
所以我说,就让它去,我知道潮落之后一定有潮起,
有什么了不起!”
:看来地大人稀的加拿大很适合打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