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萨姆·本·拉登在哪里?》是一部由摩根·史柏路克执导,摩根·史柏路克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喜剧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奥萨姆·本·拉登在哪里?》影评(一):我们一起下地狱?
狂吃快餐向健康极限挑战的纪录片导演摩根再次以身试险,深入中东各地寻找本·拉登,而导演的妻子则独自在家待产。
片中阿拉伯人的热情真率与以色列人的冷漠敌视反差剧烈,出人意料,摩根的“始乱终弃”和片尾的每一个笑容都耐人寻味。
游戏化的动画风格,戏剧效果,还有前线美军的配合,以及精良的剪辑似乎不像一般意义上独立制作的纪录片,很明显成本不会很低。但导演从头到尾延续了所谓独立和自省的精神。
激赞。
《奥萨姆·本·拉登在哪里?》影评(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是个真实的世界,凭实力说话!
没有自由,因为贫穷,所以只能通过恐怖主义向世界证明。
美国每年5000亿美圆反恐
老公在前采访恐怖,老婆在后坐盆临产。
埃及,伊拉克,摩洛哥,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阿富汗,沙特阿拉伯,穆斯林。。。。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们只看到自己的利益
广场早上杀人,下午踢球,表示庆祝!
这是个真实的世界,凭实力说话!
《奥萨姆·本·拉登在哪里?》影评(三):VERYCD的人人影视版的翻译简直suck疯了
这电影是个好电影,
是美国这样国家才会有的独特题材,
关于本国政治和对外政策如此辛辣的讽刺、详尽的剖析、耐心的访问,
都让我看到了一个敢于自我反省、讨论和面对问题的美国文化。
只是VERYCD的人人影视版的RMVB版的翻译字幕简直是荒腔走板到令人发指,
巴勒斯坦统统翻译成巴基斯坦(Palestan:Pakistan),悲剧统统翻译成战略(Tragedy:Strategy),伊拉克都能翻译成伊朗。。。等等等等。。。
听不懂英语,好歹大哥您也作作功课有点常识啊。。。
《奥萨姆·本·拉登在哪里?》影评(四):不幸沦落成游戏感十足的三流旅行日记。
摩根的又一次体验之旅,起始于有灵气的好点子,可惜受客观影响,无法深挖,最终草率了事。
作为新式纪录片,更注重娱乐性与通俗性。从一个荒谬的念头出发,貌似嬉皮笑脸,然后一本正经得去考究。玩的就是冷幽默。再辅以或流行或摇滚,反正就是利用夸张来增加戏剧性的背景音乐、搞笑动画、flash、游戏画面。一路玩闹铺陈,紧接着突然深沉,通过反差来强化所谓真实的动人力量…这些本来无可厚非,只是倘若着实没拿到血肉却偏要勉强成片,其结果就是尽管看起来很热闹,却丧失了本质启蒙思考的功能,不幸沦落成游戏感十足的三流旅行日记。
《奥萨姆·本·拉登在哪里?》影评(五):原来这是一部严肃的纪录片
看到名字就觉得应该是部小成本的独立片,又看到类型标的是喜剧片,心想大概是美国年轻导演的娱乐片,犹豫了很久还是下来看看,也因为最近VeryCD上新大片的DVDrip版绝迹了。
看了开头的一段更应证了我的预感,看着看着就心猿意马起来,差点就关掉不看了,还好坚持看了下去,没想到,这竟然是一部严肃的纪录片!
片子没有从美国的立场去看待中东和穆斯林和恐怖主义,大量的镜头对准了中东国家的普通民众。抛开片中不可避免的美国思维模式,我们仍旧看到了那些普通的家庭都在关心什么,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工作他们的食物,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将来,这些都是他们关心的。本拉登?本拉登关我屁事。我看到了极端的穆斯林,也看到了极端的犹太教徒,宗教没有优劣之分,但谁走向了极端就会出现问题。
我很欣赏片中基本中立的镜头,深入到了大部分的冲突地区,他只是小心翼翼反映现实的状况,没有妄加评论。
政府都很evil,人民没有错。
《奥萨姆·本·拉登在哪里?》影评(六):自省的美国文化
又是美国的英雄主义啦,一个男人要当爸爸了,于是说要消除孩子的不安全因素,归根结底要一个人去找本拉登大哥出来!
整体基调是有点搞笑和诙谐的,但是很多写实的地方仔细想想很暴力很极端,比如说到埃及的执政党为了消灭异见者而用碎玻璃戳其下体。
只身一人去走访中东,需要很大勇气决心和胆量。在这个人4/5人口都怕伊斯兰教徒的世界,他走进那些普通人,给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活。
其实只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不同,我们每个人想要的都基本一样,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和平稳定的生活,孩子们受到良好教育。
即使是那些生活在艰难中的阿富汗人,也说相信孩子们有更好的生活,有孩子才有希望。
主人公带领着观众们反省了美国的对外政策,比如扶持埃及当政者滋生腐败,毁坏阿富汗的学校和民居却不重建。其实老美在中东真的搞得一团糟,哪有闲心去关心民生呢?
还有就是发现帝国主义就是纸老虎,打着要拯救世界的旗号去侵略他国,而实际上每个地方的人需要的还是自救。
《奥萨姆·本·拉登在哪里?》影评(七):形式最高
本片有一个滑稽的海报和扎眼的名字,还有一个滑稽的开头——关于孕妇以及在3D动画中和拉登PK的导演。当然了,这就是本片最大的特色,用夸张和幽默吸引观众。
看过导演的另一个片子“超大码的我”,讽刺的是麦当劳及快餐业。本片更甚之的是讽刺了美国政府,美国精神,美国理念。
导演仅代表一个普通的美国人,走访了一些中东国家如阿富汗,巴基斯坦等。打着找拉登的幌子,找到了战争频繁的国家令人心酸的生活状况。
路边的男人端着枪,
激进分子推攘着美国人的胸膛,
面对问题蒙面女人摆手躲开,
当地学生回答问题处处被挡!
美国人又一次用他们的观察力给恐怖主义一个响亮的巴掌。当然,他们却手疼。
片中特别强调了导演怀孕的夫人。她或许代表了安静和平,或许代表了新的希望,或许是与中东家庭对比,或许只是想秀一秀他的幸福罢了。
美国人走到外国人禁区的时候停步了,他说不值得——虽然那才是他和我们都想看到的东西。或许正因为他理性的冒险,我们才有幸可以观看本片吧。
《奥萨姆·本·拉登在哪里?》影评(八):还能这样去旅行
以前研一那会儿,每到晚上熄灯的时候,宿舍一个姐妹就会拿出那个老早以前的笑话,大声喊到:本----拉灯了。于是大家都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有趣名字里大笑着又结束了一天。
对于从不关心政治,从不看新闻联播的我们这些女生,谁也不在乎本拉登是哪国人,本拉登在哪里。可是有人在乎了。这不,就有人不仅严重的思考了这个问题,还郑重其事的在地球上遍寻了一番,把寻找过程从立课题开始,到准备,解析,再到行动,全给拍了下来,这就诞生了这部纪录片---《本拉登在哪里》。
不得不佩服导演就是会玩,俺也去过中东,俺咋就想不起来找点投资类,甚至想不起来回来了至少写点啥,虽然俺在那里时也乐的不思蜀的,为啥就想不起来把当时有趣的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呢。于是乎,我终于点击了好久,找到了msn空间里可以写东西那地儿了;并于是乎郑重其事的把这个说中东的片子放在这里,并且想像着,也许下一篇就写写我见到的阿拉伯世界。
之所以,会看这么一个纪录片,完全是因为十一时旅行了传说中本拉登的故乡--------也门。看,旅行就是这样硬塞给你了许多你从来都不可能知道,或者不会想知道的东西。好在,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是很有趣的。
《奥萨姆·本·拉登在哪里?》影评(九):《奥萨姆·本·拉登在哪里?》
在《超码的我》之后Morgan Spurlock的第二部“自虐型”纪录片。
形式上,通过电脑游戏、动画、总结文字、图表,更多是通过自己为寻找拉登自我锻炼、途径埃及、摩洛哥、沙特阿拉伯、阿富汗、巴基斯坦等等,走访各类相关人士,采访伊斯兰世界平民展示自己眼中当今恐怖主义猖獗的原因的现状。而整个过程发生在妻子怀孕生子期间。
主旨上,通过戏谑的方式进行反恐知识普及,也有一定深度上给予美国对外政策的利己哲学和假道学的抨击。当然对于中东地区多民族矛盾以及恐怖主义也是束手无策。毕竟绝大部分人还是和作者也是主人公一样只是希望自己孩子正常的长大。
当然,就如同一切关于政治的纪录片一样,不管是出于官方还是个人本身,都是有自己的政治倾向,因为经过时间沉淀而记录下的历史都不是完全中立、真实的,也就别说“近墨者黑”当今政治了。
至少影片中出现的中国地图是和我们从小学习的“雄鸡”一模一样,其它关于美国政府造成后果自尝也就自己买单了(当然对于美国人民受到过的灾难我们当然也是发自内心表示人道上的支持和同情)。而由犹太人主导的美国媒体、宣传甚至是娱乐所表述的一切关于世界的东西,虽然不算新鲜,但早就习惯了半信半疑(现在这个世界,理性的质疑是最好的老师)。
200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