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浪客美食家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3-24 04:15: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浪客美食家读后感100字

  《浪客美食家》是一本由[日] 久住昌之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浪客美食家》读后感(一):和相像的不一样

  我一直以为这本书是一本美食地图。看了以后才发现只是一本穿插着食物的作者日常生活(有好吃的食物,有难吃的食物,有怀念的味道,也有新奇的味道。)虽然其中的一些篇幅显得啰嗦又无趣,但我还是坚持将此书看到了最后,我在想一本书之所以被推荐,总该有他的过人之处。而这本书就是从平淡,无味中读出了生活的味道。很佩服作者能从细微之处发现的眼睛和写下来的笔,也许多年之后,这些看视无味的文章会感动到你。

  《浪客美食家》读后感(二):一个人也要大大方方去吃好吃的!

  一个人也能像浪客一样,自由自在的吃喜欢的东西,兴高采烈的过好每一天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想吃什么就勇敢拉开陌生餐厅的大门,大喊一声:“老板!吃饭!”发现那张脸上似乎正在诉说年轻时的可爱,也许可爱就是一种强大。接受这样的无奈现状,也正是旅行的美好之处。

  没事的时候可以翻翻

  一个个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关于吃,翻到最后一页,突然没有了,往前确认,确定是没有了。

  感觉书中的浪人爱好者还是会继续小心谨慎的吃下去,最后停在了“酒蒸蛤蜊”,真不错啊。想到一个动漫,小菇凉也是下了班一个人去小心翼翼的吃,《和歌子酒》,如果喜欢这本书不妨去看一下哦。

  一个人也要大大方方的去吃好吃的东西!嗯!说好哦!可别怂!

  《浪客美食家》读后感(三):这种生活,深有体会

  在去南方之前,北方的生活习惯使我很不理解有的人会一个人做很多事,在北方,一个人吃饭会被看作另类,一般都会迎来异样的眼光。后来去了上海,一开始不适应,包括那些精准的AA制,还有如果一起吃饭,就一定要点套餐之类的。当我在上海生活了两年之后,渐渐习惯了一个人,我也终于像个本地人一样独自一人自在的在老字号餐馆里吃小混沌。也正是那个时候起,我喜欢上了一个人做很多事,当然了这不是改变,只是找到了一种新的乐趣,如果说回到北方我依然能够迅速融入其中。最近我经常一个人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一个人去爬山,有的时候作作诗,我朋友曾把我形容成徐霞客。在这本书中,作者用浪客来形容自己,这使我找到了与这本书的共鸣之处,也是我选择这本书的原因。

  书名为《浪客美食家》,但是重点却不在美食上,这也曾一度成了我的误会。这个“家”字很重要,凡事名字中有个家在最后面,往往都是业内大人物。无论是什么家,都要对生活有完全透彻的理解,像科学家、作家、画家等等,无一脱不开生活,或者说都是为生活服务的。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与美食间发生的故事,品尝出了生活当中的酸甜苦辣。作者并没有在书中推荐美食,而是把美食当作故事产生的契机,而且美食也都是随机的,也是常吃到难吃的食物。这种不确定性,就像是在冒险,如果知道这本书写的是一个人在美食世界中的冒险,我想大多数读者已经把大部分注意力投射了过来。

  有的人会说,一个人吃饭都能产生这么多故事,是不是自娱自乐啊?这的确就是自娱自乐,但是这种自娱自乐是有益的,真正的享受就是一个人毫无挂念,全身心的投入到美好之中。生活的本来面貌就是无趣的,每天都是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小学生写日记总感觉每天除了日期和天气以外都在写同样的事,所以不爱写。我们如果想要过得好,就得自己在平凡中寻找乐趣,既然每天都要吃饭,而且还要吃三顿,那就把吃饭当作一天中最幸福的事情,每天品尝不一样的美食,每天也就完全不一样了。生活的定义从来都是自己给的,作者通过这样一本简单直观的散文给读者讲述了很多实用的大道理,这本身也是一种幸福。

  《浪客美食家》读后感(四):吃美味的食物,过幸福的人生

  翻看这本《浪客美食家》时,总是不由自足的让我想起香港女作家李碧华.这个写作以“鬼气”而著称的女作家也曾经出过一套以“饮食系列”为名的书籍,写鬼怪灵异的她,写起美食散文来也是得心应手。《浪客美食家》的作者久住昌之也不是一位单纯的散文家,排在他头衔前列的是漫画家,在写散文的同时他还是一位音乐家。看来优秀的作者所擅长的领域绝非是单一性的。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流传了不知道多少年,由此可见食物对于普通民众的重要性,美味的食物人人向往,有关于美食的书籍自然也不能够放过。我中华美食的盛名自然是有目共睹,那么来自于异域他邦的日本的作者对于其本国的美食又有怎样的解读呢?

  一直以来日本作者所写的文学作品都不是我的最爱。日式文风节奏太慢,语言太缓,读起来总有一种欲速则不达的感觉,让我这急性子的人读着不免有些焦躁。不过在这本《浪客美食家》中,反倒是喜欢上了这种慢吞吞的叙事方式。日本文学的细腻与缓慢在这里与美味的食物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美味的食物就是应该像是这个样子,大快朵颐固然让人能够在舌尖味蕾上产生强烈的快感,但是细细的咀嚼与品味则更会让人获得一种别样的满足。我们从美食那里所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舌尖上的快乐与饱腹之感,更应是一种心灵上的愉悦与幸福。

  读《水浒传》时,我们总是很向往梁山好汉那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而作者所羡慕的则是浪客。对于未曾去过的餐馆,未曾品尝过的食物,作者也如同我们之中的许多人一样,总会心存忐忑。而浪客们则不同,他们能够勇敢的拉来陌生餐馆的拉门,大喊一声:“老板,吃饭!”

  这是何等的豪迈啊!

  书中所列举的每一种食物,都能够带给我们不同的幸福之感,虽然这些食物并非什么名贵之物,有些甚至只是一些平时的寻常之物。或许我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有些自娱自乐的成分在其中,但是食物所带给我们的就应该是这种兴奋与满足。自由自在的吃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兴高采烈的过好每一天,这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这是作者通过此书传递给我们的一种对美食的感悟,更是一种对于生活态度的感悟。

  《浪客美食家》读后感(五):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中午吃饭的时候,还在和同事说,以貌取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我们还不太了解别人的时候,只能从表面入手,开始看待这个人。对于我来说,有时候书也一样。拿起这本书的契机,正是封面和腰封上那句“浪客美食家,孤独的美食家”(后来才知道它和《孤独的美食家》是一个作者笔下的作品)。45度角仰望天空的我犯了中二,莫名觉得这句腰封带来的气场和自己孑然一身的状态分外契合。此外,看到“浪客”,我立刻想到没有更爱只有最爱的《浪客剑心》。但是,剑心执刀行于乱世,这个书里的浪客竟然是个美食家,难道他靠一双筷子大杀四方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翻开了书。这才发现,浪客是作者的憧憬,他憧憬那种直率、单纯、爽快又大胆的用餐态度。他和我一样,是那种不敢一个人进陌生餐馆的人。我也觉得一个人太傻,独自走在路上的时候尽管碰到了想吃的东西,也总是就那样走开,或许真的因此错过了很多美食吧。

  有句话说:“唯有美食和爱不可辜负。”说这本书讲了作者在什么地方吃到了什么样的食物,生动地表达了它们多么好吃,隔着纸都能闻到香味儿,让人垂涎三尺,你们也快去吃吧!未免太过肤浅。我认为,这本书更多地传达了一种向往自由的精神。

  生活在作者想象中的浪客可能是孤独的,因为他是独行浪客,身边没有别人同行。但孤独却不凄苦,他以食为伴,活得潇洒,也有种我羡慕的帅气。这样的浪客,或说这样的人,何谈寂寞?作者借浪客,给在这个方圆世界中负重前行的人们以勇气,让人们知道,“一人食”也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也可以带来小小的幸福、心灵的抚慰、心中的自由。何必在意周遭人异样的眼光,只要在基本的规则下,完全可以抛开不必要的束缚,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

  我好像真的想去尝试一下儿这样的感觉,说不定就能暂时忘记烦恼,心情豁然开朗呢。

  这本书是作者的随笔集,写了许多独具日本特色又十分接地气儿的料理。但正是那些看似平凡的一餐,也承载着对时光的体味、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生活的向往。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九月的炒面配啤酒》。作者信步走在街头,不知怎的就想进其中一家餐馆坐坐。他独自坐在店里,炒面和啤酒那么应景,既不胆怯也不无聊。有趣的是,他把店门口经过的行人当作舞台的演员在表演着各自的生活百态。这样一个小小的场景,我也能窥探到作者把简单的生活过得多么丰富多彩。你看,一个人有什么可孤独的?我们只是缺少了去面对它勇气。更何况“民以食为天”,美食都常伴左右了,还有什么生活不下去的?

  书中不仅描写了香气四溢的竹筴鱼、汤面等好吃的食物,在“贯彻”浪客“饿了就吃”的用餐理念时,难免遇到一些无法下咽的东西。但即便如此,作者也将它们写得活灵活现,带着一点儿对自己的嘲笑,却并没有因此真的沮丧。就是啊,不好吃下次不去了不就好了嘛。

  总之,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还配有插图。一个个以食为伴的故事深深打动了身为资深吃货的我。腰封上的那句话让我想到了海子的诗。就是这样普通的祝愿,质朴而动人。愿我们都能从吃饭这件不大不小的事儿中获得喜乐与自由,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浪客美食家》读后感(六):一个人也能像浪客一样

  一个人也能像浪客一样,自由自在地吃喜欢的东西,兴高采烈的过好每一天。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孤独”的人,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只会感到空虚和无助,孤独的人,他是能够不管遇上什么样的问题,他都能够坚强地站起来,给人一种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超然脱俗之感,他是一种自成世界的独处,孤独的人,他心中的那颗球是完整的,他不需要其他的人来填补心中的那一块空缺。所以即使一个人他也总能自由自在地翱翔在自成的世界当中。一个的旅行、孤独的美食家、一本书一孤岛,在这些美好的事物前,我希望自己一个人,也能好好享受!

  在《浪客美食家》这本书中记录了很多作者独自一人穿梭于各形各色的餐馆之中,体味各种人生百态,我一直觉得这才是旅行最该有的状态,我们去一个新的最应该体验的是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而不是为了“去过而去”。即使我们在朋友圈中晒出了时尚巴黎,千古城墙,可是这与孙悟空的到此一留又有何分别,依然是坐井观天,见识粗浅。但是大多数时候如果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出行,而又无法独自出行的时候,往往很容易造成一次失败的旅行,比如我很喜欢逛博物馆,除了在广州上学那会,我可以一个人在广博中,一呆就是一整天,可是往往结伴出去的时候,你可能只有1到2个小时的时间走马观花,即使看不懂也没人愿意陪你在一个物件前发呆。而你可能也会因为将就对方,花了大价钱去看一场演出而感到肉疼。但是人生好像就是这样,你对我妥协,我也对你妥协,然后就可以欢欢喜喜好朋友了。知己难求,如果我能学会与自我相处,也许我就可以做一个更幸福的人吧!O(∩_∩)O哈哈~

  图片来自中国之声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想吃什么,就勇敢地拉开陌生餐馆的拉门,大喊一声:“老板,吃饭“。

  在同样讲美食的电影《深夜食堂》中,一群各式各样的人结束了白日里的忙碌,从工作,家庭和社会中脱离出来,在夜幕下,在食物前缭缭升起的热气中才开始真正做起了自己,不用顾及永远也处理不完的工作,不用听见孩子的吵闹声,不用在人群中刻意笑脸相迎。每个吃的是眼前的食物,但品的是当下的这一刻宁静。

  人总是要有与自己独处的空间才行,我们生下来那一刻,就决定了我们与亲人间有撇不开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肚脐断开的那一刻,我们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这辈子如何,我们一个人生,一个人死,一个人主宰着我们未来会走上什么样的道路。

  久住昌之的这部散文作品同样也是通过自己的见闻,去讲述着别人的生活状态,吃只是一个艺术表达的介质,人生的态度才是作者想表达的观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中华凉面和米饭,又有何不可,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心从身边的小事物中去慢慢发现和探索~~

  《浪客美食家》读后感(七):美食就是心里的一道光,温暖而绵长~

  2020年的第一次读书感悟,没想到会是与美食有关。

  忙碌过2019,继续忙碌着2020,许久未做美食的我,或许内心有着某种渴望。

  借由此篇文字,记录下心中那份共鸣和对于美食的美好记忆。

  今天的这份感悟来自于一本关于美食的书:《浪客美食家》

  这是一本看似随意,却包含深刻情感的美食记录,记录了作者与美食有关的生活的点滴。本书作者久助昌之,是日本漫画家、漫画作家、散文家,著有畅销作品《孤独的美食家》。

  【山药泥麦饭和早晨的竹荚鱼】

  山药泥麦饭

  看这一章的名字,不知怎么就想到了深夜食堂,记得其中有一集也是讲到了山药泥拌饭。

  山药是让我又爱又恨的食物,第一次处理山药的时候,没有掌握技巧,去皮的时候手痒难耐,留下些许阴影。后来掌握技巧,又一发不可收拾,研究了好几道山药美食,也是成就满满。

  食物的美好就在于,总有一个瞬间打动内心,触及你不为人知的念想!

  早晨的竹荚鱼

  竹荚鱼,没有吃过,无法体味作者对它的喜爱。

  但对作者的这段话却深有体会:“每次吃到旅馆提供的朴素而美味的早饭,我心中便会充满感激。”

  曾经在周庄遇见一位很好的民宿老板,早餐就是老板亲自去集市上买来的最为家常的早点,朴实却非常美味,至今依然忘不了那顿早餐带来的美好!

  【九月的炒面配啤酒和与离世的杉浦日向子共饮】

  九月的炒面配啤酒

  作者言:“我坐在九月的特等席上……我就着茶店的炒面,边喝啤酒边看外面……从枝叶间洒下的阳光仿佛带着某种含义般闪烁不定。”

  而我心中的九月,要有高远的蓝天,要有高照的艳阳,要有还未消尽的暑气,还有冒着泡沫的啤酒。

  九月,高远的蓝天,晴空万里的时候,就会感觉天空忽远忽近,有种近在咫尺却又无限遥远的感觉,看得久了,天空好似有种神奇的引力,身体仿佛都变得轻盈起来,向天空飞去。

  九月,高照的艳阳,还未消尽的暑气,窗外的蝉鸣,嬉戏的孩童,聊天的成人、散步的老夫妻,冒着泡沫的啤酒……

  轻轻抹去额头的微汗,将啤酒一饮而尽下,喉咙发出吞咽的咕咚声,啤酒微微苦涩的味道在舌尖上漫开,大声的吐出一口气,啊,真是太爽了~

  这才是夏末该有的样子呀!

  与离世的杉浦日向子共饮

  因为喜欢一个人而喜欢上一个地方,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美食,还有一种状态。

  美食带来的回忆尤为深刻,因为它不只有视觉的记忆,还有温度,还有绵长回味的味道。

  【七个醉客和汤面日】

  七个醉客

  作者由物(传统的手工扫帚)而到美食(牛肉粒盖浇饭),再到酒味的人生百态。

  在机械自动化的时代,手动的工具仿佛更能还原生活的本真,在焦虑的时代找寻内心的平静,在点点滴滴的平凡生活中回归本我。

  美食就是我心里的一道光,温暖而绵长。

  碎牛肉应该用来煮粥才更搭配啊,碎碎的有口感的牛肉粒,和饱满圆润的米粒一起翻滚成软烂的热粥,出锅前加少许的芹菜碎,香菜碎,盐和胡椒粉,腾腾的热气中飘出诱人的香味。

  酒不醉人人自醉,有长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汤面日

  “有营养,能温暖身体,还有充足水份东西,就是汤面。”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工作一天的一疲惫、饥肠辘辘、疑似感冒的状态,非常有带入感的将读者引入到汤面的美好中。

  作者对于汤面制作过程的描写太有写实感,不由想起母亲常常给我们做的炝锅汤面、面片汤和疙瘩汤。

  葱姜蒜在热锅中爆香,加入喜欢的蔬菜煸炒出香味,稍做调味加入滚水,再次煮沸后下入母亲做的手擀面,或是菱形的面片,或是颗粒均匀的面疙瘩,出锅前撒少许的香葱和香菜碎,扑面而来的香气,让人欲罢不能。

  这是真正的人间美味,是北方寒冷冬季里母亲的温暖和爱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浪客美食家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