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火球:来自黑暗世界的访客》观后感精选
日期:2021-03-20 23:15: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火球:来自黑暗世界的访客》观后感精选

  《火球:来自黑暗世界的访客》是一部由沃纳·赫尔佐格 / Clive Oppenheimer执导,沃纳·赫尔佐格 / Jan Braly Kihle / Jon Larsen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火球:来自黑暗世界的访客》观后感(一):杂感

  

微陨石这块的确开了眼界,没想到还能这么玩。

行星防御系统啥时候建立的啊?片子中提过被行车记录仪拍到的俄罗斯陨石并没有预警啊。而且据说光靠光线判断有很多盲区,比如如果陨石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就看不到啊。

极地陨石收集,这个我觉得用无人机+AI自动识别会大幅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最后我觉得月球应该也是收集陨石的好地方啊。

  《火球:来自黑暗世界的访客》观后感(二):宇宙与灵魂的亲密关系

  

「它们是世上最古老的物质,它们穿越了最远的距离。这些是另一个世代的灰烬,来自前一代死亡的星体。当我用手指把玩一颗微陨石,可以说没有人触碰过更古老的东西了,这简直是在凝视永恒。」

古老而神秘的陨石,周而复始的生命循环,以及宇宙和灵魂的共通之处。

在这部陨石的纪录片里,除了理性思考与科研成果,还有更多诗意与灵性的暗示。所有关于永恒、轮回与信仰的探讨都融为一体,当经验已然成为一种局限,或许在超验的世界里,会存在如诗如画的美妙。

而在这些宇宙尘埃黯淡的成色下,聚集着一群始终心怀好奇、内心纯粹的探索者,被无尽的神秘所吸引,深信这些未知故事的指引,他们或许是科学家,或许是艺术家,或许只是相遇此处的你、我、他。

愿你永远保有好奇和纯粹,并且向往神秘。

——奇虚乐留言

  《火球:来自黑暗世界的访客》观后感(三):不断问问题的大问题

  

一部关于火山,陨石,文化,宗教,死亡,来世,包罗万象的片子。归根结底还是在失去文化,丧失自然,生命,内容,可能性的社会里,如何在死亡来临前感受到活着的感觉,感受human ecstasy;如何在注定消亡的世界中,体验存在;在物质完全消亡的宇宙里,如何用独有的灵魂universal spirituality,individual soul,感受,连接世界。这些神秘的,偶尔使人懊恼的,却又是不是想起的问题,不仅是Herzog持久坚持的idiosyncrasy,同样也是一种共有的情感,情绪,情怀,和畅想。可能是由于Prof. Oppenheimer的加入,这个大面积关于死亡,如何避免死亡,死亡创造文化,宗教与死亡与理智,来世新生的不安感,反而变得有些精神化,神话般的渐渐铺开。

每一个采访者,不单单是参加朝圣的信徒,每一个学者,具有文化背景的人都是一个奇妙的,着迷的,痴心的,虔诚的人,这种人性的特质不知是通过Herzog的眼睛捕捉到的,还是激发,编辑出来的。这些情绪好像跳脱出了社会问题,政治立场,文化输出,自然环境问题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好似无解的难题,反而变成了一种宇宙通识的语言,关于在南极捡到一小块陨石的喜悦,关于看到美丽星辰的感慨,关于每一个石块映射出不同的样子,很primal,细腻,温暖人心的东西,好像确实如Herzog表达的学院派电影教学,用另一种话来说,工业化电影制作的一大缺憾。早在Grizzly Man中,Herzog便沉迷于Timothy Treadwell野孩子一般,玩味的,灵动的捕捉小动物在帐篷上行走的镜头。不只是studio dierctor,我想每个人都会被这种亲密的,温柔的交流所吸引。对于Fireball来说,在广阔冰上行走的个体,像一个个勇士,听着自己的脚步和心跳,体会着那一秒活着的情绪,这种片刻的宁静和安稳,仿佛时间在这一瞬间凝结了。Herzog是一个爱走路,徒步旅行的人,可能在这一刻,在记录别人前行的同时,前行的力量变成了一种momentum,催促,鼓舞着继续的远征。信仰和赞叹,诗意和理智,对立的两种力量在自然中平缓,和谐,赋予了秩序和美,这些应该都是Herzog试图探寻ecstasy的一部分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火球:来自黑暗世界的访客》观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