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艺术》是一本由(美)莎拉·考夫曼 著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优雅的艺术》精选点评:
●作者对于舞蹈,运动,音乐,喜剧都有一些涉猎。本书从以上领域的几位明星来阐述优雅的几个方面:身体,姿势,精神世界,语言。 最让我感动之处,莫过于优雅的内核,就是与困境狭路相逢时,那种应对的勇气,和舒压的从容。
●很奇怪,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和优雅绝缘的人,可我还是想一探其究竟。 不论如何,这本书都太过主观了。不敢苟同。
●非常好的生活趣谈,可以看作朱光潜《谈美》和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的结合。尤其是第一部分,完全可以独立出版一本“优雅指南”的小册子。优雅是身心的体验,但生发于心,向外散发美好,令周围人温暖舒适。美中不足,由于作者是艺术人士,受视野所辖,书中举了很多文坛政界的优雅例子。有些不敢苟同。尤其说撒切尔夫人一生优雅,也就是说铁的一生也优雅,千锤百炼。不过,仍不失为一本好书,呼唤生活美好。
●成长
●“鲍威尔最深远的影响,当然远远超出了那些晚礼服和身姿体态。她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去挖掘真正的优雅:思想。”“她教会我们的,是高尚优质,是自我珍惜。”
●好书,值得一读,文笔很优美
●非常棒,今年读过最好的书!因为自己练习芭蕾,里面有这方面的内容就买下了。优雅是内外的磨炼!完全没有营销号般的功利娇作。如果你追求条条框框般的言行直到,就可以略过了。不过我觉得有些内容有点儿玄学,可能会给人一种摸不到门儿的感觉。作者文笔也是一流啊。
●很好的一本书,并不像标题以为是时尚类小品文,而更多地在谈人生美学,谈到专注,风格,自我控制,反复练习,还有发乎内心的纯粹与善良。第一遍略读,一些对艺术作品的描述不太能看进去,大概是现在的自己还没法“静”下来。一些喜欢的话:1,她(Fonteyn )的姿势让你确信,无论她遭遇什么,面对什么,都可以跨过门槛,在外边的世界肆意徜徉,如同归家。2,不要逞强去扮演不适合你的角色,把自己弄得跟个笑话似的。3,就在那一刻,他好像有种感觉,自己的整个世界失去了重心,可是有什么事情推着他往前走,他好像找到了人生的某种可能性。或者说,是可能性找到了他。4,了解你自己,然后把这种了解转化到你和外部世界的联结当中。5,不要怕享受生活,不要怕冒险,这是一种自由。6,敬这辉煌,短暂,危险的人生,敬我们度过这一生的勇气!
● 优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像持续一生的一场舞蹈,有规则,有舞步,有设计好的动作,也有排练的需要。
●作者的文笔优美、流畅,笔调亲切,只要翻开书就忍不住往看下阅读。作者主要从事舞蹈评论,因此她观察的对象大多为美国明星、演员和政要,虽然不太赞同她所举例的一些人,但还是因为她的文笔而感动了。
《优雅的艺术》读后感(一):at ease in the world
作者:[美]莎拉·考夫曼,普利策奖得主,行动的方式能讲述丰富的故事,学习与这个世界和解,做一个平静安宁的人,让平淡如水却又忙碌糟心的生活,更快乐、更容易、更平和。小小的失礼就算了吧,别当面让别人丢脸。“at ease in the world”,泰然自若,独立于世,鼓起勇气,克服心理障碍,用“轻松优雅”的面对这辉煌、短暂、危险的人生。
《优雅的艺术》读后感(二):Amazing Grace
原著书名是The Art of Grace on Moving Well through Life,而非The Art of Elegance,最后我还是没搞清楚grace和elegance的区别,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全是Amazing Grace的调子。是的,就是《奇异恩典》。所以本书中grace应该包含了优雅、恩惠、恩典……的意思。
本书讲得并不是简单的行为准则,有艺术,有运动,有生活态度,还有审美。优雅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可以通过练习达到的状态;优雅是舒适,是接受自己,是幽默,是保留对生活的热爱;优雅是习惯的积累,优雅是给与,是怜悯,是爱是恩典~
“如果把优雅比作一场瑜伽,那么重点就是在练习,完美并不重要。”
《优雅的艺术》读后感(三):优雅自己 愉悦别人
与其他优雅攻略的书不同,这本书不过多强调自我的修行,其重点在于融入社会,在与他人相处中去保持优雅。
我们需要从自以为是的沉迷中解脱出来,关注周遭的人和事,心里要装着他人。生活中总是一地鸡毛,成人的世界里尽是冰冷、艰难和摇摇欲坠,现实的生活处处棱角、缺陷与摩擦。我们要用优雅来放松、平静、宽容地与这个世界和解,不带偏见,也不妄加评判,创造一种温暖和感恩的交流氛围,用服务他人来建立人格。用自我控制来达到轻松自在的状态:把握自己的反应、需求和关注点,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创造更为顺利流畅的交流和令人愉快的氛围。不断练习、不断集中、持续自律,细致严谨、谨慎投入,让生活更快乐、更美好、更容易、更平和。
如果进行动态练习:1、慢下来,做好计划;2、练习宽容和同情;3、为别人让路;4、努力为别人提供方便;5、为自己提供方便;6、减轻负担;7、管理好身体了;8、锻炼极好的观察力;9、慷慨大方;10、享受生活。
《优雅的艺术》读后感(四):《优雅的艺术》
《优雅的艺术》绝不是一本“鸡汤”类教科书籍。
提到优雅,首先会想到奥黛丽赫本,会想到英王室,会想到简.奥斯汀笔下美好的女孩们,他们的一言一行,都那么得体、自然、高雅,“润物细无声”般浸润着身边的一切,仿佛空气的流动都放缓了。优雅这个词来自于拉丁文ELIGERE,意思是“挑选”。优雅是一种和谐,类似于美丽,只不过美丽是上天的恩赐,而优雅是艺术的产物,优雅从文化的陶冶中产生,也在文化的陶冶中发展。而优雅一直是我所欠缺的品质,同时我也相信,在这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时代,大多数人都失去了他们的优雅,快节奏、烦躁、抑郁充斥在大家的生活中,大家更容易关注一些暴力、负面的丑闻,来的快去的也快的网红文化,见到真善美的第一反应也不再是赞美,而是质疑作秀。同时充满魅力的电影、书籍再次影视化之后也缺少美感,谁都可以转型当导演,演员可以没有演技,只要有广大的粉丝群体就行,卖点大多也是电脑特效、震耳欲聋的音效、暴烈的打斗场面、生硬的笑点,稍微写实温情一点的都会因为“无聊”而票房惨败。你很难再看到高烧40度的演员舞出《雨中曲》那样欣喜纯粹的舞步。
莎拉.考夫曼并没有说教似的向你灌输妆容得体才是优雅、出门穿你最好的套装才是优雅、表现完美才是优雅,她只是用了许多演员、政要、厨师、运动员、脱衣舞女郎的真实事例告诉你,优雅是在出门去面对这个世界前,先把你的状态调整到最好,不慌不乱,把内心的刻板和冷漠柔化暖化,把握自己的需求和关注点,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对自己的反映实行自我控制,创造更为顺利流畅的交流和令人愉快的氛围。优雅也是处于困境之时,不怨天尤人,不暴露“兽性”,更多的保留理智,不让负面情绪吞噬自己,努力去把生活过到最好。
优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像持续一生的一场舞蹈,有规则,有舞步,有设计好的动作,也有排练的需要。优雅绝不是一种做作,优雅是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的爱。
《优雅的艺术》读后感(五):时尚是一个轮回,但优雅却是永恒的
在这个“如何优雅地干某事”已经成为装腔专用句式的时代,想找本正儿八经的优雅指南,确实不太容易。都说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故此时尚成了一个轮回,但有些东西是永远不变的,那便是优雅。
曾经看过微博上一个明星模仿 Audrey Hepburn的对比,其中不乏流量大花,但对比之下却相形见绌,然而为什么明明是同样的妆容、服饰,有些人就是要胜出一筹?
那句近乎玄学的“气质决定一切”,无异于只给鸡汤不给勺。
如果你想变得更加优雅,必须有可落地执行的方法论,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此。
作为知名舞蹈评论家兼普利策新闻奖得主,作者莎拉·考夫曼一生都在从事艺术工作,出于对美国社会“优雅丧失”的担忧,写下了这本关于优雅的指南书。
不过,即使将它放在如今的中国社会也依然适用,优雅是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它不因贫穷和富有而改变——穿着洗得发白的球鞋端正坐着的小孩,远比耳朵里塞着耳机脚穿Yeezy抖腿的青年要优雅得多。
一本糟糕的指南书,往往由大段大段的枯燥说教所构成,但幸运的是,《优雅的艺术》并不在其列。作者并没有将优雅局限于穿衣打扮等常人心目中的刻板印象,而是引导读者沉浸在每一个优雅的瞬间中。
加里·格兰特在1940年拍摄的《费城故事》,成为了作者的优雅启蒙,“他的一言一行都干净利落”,电影中的加里·格兰特饰演一个与妻子离婚的丈夫,刻意压抑自己的情感,但柔软的肢体动作却暴露了真实的感情。这种情愫被加里·格兰特演绎得淋漓尽致,以至于让人几乎没意识到这是在表演。
在电影之外,加里·格兰特还曾有过一件轶事,在酒会上,赫本不慎弄倒的红酒,弄湿了加里格兰特的毛料西裤,但后者不过一笑置之,仿佛无事发生,为了让赫本安心,次日格兰特还送去一张内附便条的鱼子酱。毫无疑问,无论是工作中抑或是生活中,优雅已经成为了他的本能。
所以,莎拉·考夫曼认为,我们应该将优雅作为本能,作为人生信仰,而不是外在的装饰,努力去挖掘更深层次的思想,珍视自己,克服心理障碍,顽强地坚持下去。
从加里格兰特的大度到碧昂斯遭遇突发状况时的冷静处理,除了讲故事来启发受众以外,莎拉·考夫曼还在其中穿插了十分具备操作性的建议,以第十六章-优雅生活的技巧为例,当你已经站在优雅的大门前,应当以什么姿态站立呢?艺术评论家往往从一个人的背影,就能看出他的气质、年龄和社会地位,而最令他痴迷的背影,来自于一位画家玛丽·卡萨特,她双肩朝后扩并且放松,身体部位却十分和谐,这一切都来自于姿态的简单自然。
在每一章的“干货”部分,莎拉·考夫曼都会援引行业内专家的意见——屈服于重力的姿态看上去会很僵硬,想要变得优雅,就应该让自己的动作刻意违背一些重力,如此轻盈的步态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同时,选择适当的运动如瑜伽或游泳,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呼吸对于心态的调整,也能让姿态变得放松又充满活力。当你专注于呼吸时,就能够感受到如同潮水般涌动的呼吸韵律,这种满足又放空的感觉,就能够很好地塑造舒适的姿态。最可贵的是,这些知识并不是想当然,而是经过验证,某种意义上,这应该算是一种“循证优雅学”吧。
时尚是一种轮回,但唯有优雅才是永恒的。你大可以穿上赫本的小黑裙,但你很难拥有她的独特气质,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不断接近自我的完美。中国古代圣人所说的,见贤思齐焉,大概说的就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