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花雨》是一部由颜学恕 / 陈举执导,贺燕云 / 柴怀民 / 张宏主演的一部戏曲 / 音乐 / 歌舞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丝路花雨》精选点评:
●根本不懂舞蹈,只是觉得美。
●强烈推荐一部没有对白的民族舞蹈电影!为什么没有人把丝路花雨做修复高清版呢?
●在逻辑学老师的课堂上被惊艳过一次,七年了,特意回来看。
●艺术瑰宝,神采端妙。再次感慨两辈人的差距,今人要是拍这个,商人会是英娘的追求者。
●弯腰,扭胯,勾脚。 结合 人文地理《丝路花雨》纪录片。 and 《敦煌》纪录片第八集
●满分五分,我打一百分!不看就是人生遗憾~
●上世纪巅峰之作了吧
●看了纪录片,特来膜拜,看不太懂,但是超美
●国之瑰宝
●04年在中山纪念堂看过现场版演出,感觉华丽、浓重,但也没想象中那么大型那么好。10年在敦煌某剧场看类似的歌舞表演,更注重声光特效,已是在《印象刘三姐》带头、旅游地大型晚间演出蔚为风潮后的新出品了。补录。
《丝路花雨》观后感(一):在东艺看的舞剧
比想象中的更精彩、华丽、绚烂
中国古典舞、阿拉伯舞、印度舞,美轮美奂
反弹琵琶,抬笔问天,这些经典片段,摄人心魄
英娘的妩媚、神笔张的飘逸、伊努斯的阳刚,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愧是中国古典舞剧的最高峰
《丝路花雨》观后感(二):丝路花雨
除去当年技术水平限制,画质不是太清晰,其他都无可挑剔。
这部片子歌舞水平,艺术创作都非常棒,舞蹈优美,画面赏心悦目,故事情节也很曲折动人。
里面最惊艳的就是反弹琵琶和霓裳羽衣舞了。这些以前只存在于壁画和传说中的神奇技艺得以重现,是多少创作者付出辛苦努力和汗水呈现给观众的视觉盛宴,值得珍惜。
如今,技术越来越发达,艺术却越来越倒退,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丝路花雨》观后感(三):心中的舞剧巅峰之作
电影看过无数遍,后来看过一次现场版,整体感觉现场版效果不如电影,主要原因是当时现场的新主演功底真不如贺燕云,有好些关键动作都改简化了还跳得露怯,真是积淀不足;另外就是现场版还换服装风格了,衣服颜色那个俗艳,亮瞎人眼。
回到电影版,第一次看,最爱的舞蹈段落是反弹琵琶,后来再看,最爱的段落是英娘卖艺,那个节奏、表情、身段、配乐,真是太绝了!
第二爱的是霓裳羽衣,每次到高潮音乐响起,那位配角姑娘自转+公转的时候,禁不住眼泪就一阵阵地往外涌,真是心情无比激动。
目前反弹琵琶倒是排序第三爱的了。
最后不得不说,几个强盗在沙漠集结、准备干坏事的舞蹈,实在太可爱了
《丝路花雨》观后感(四):敦煌一舞,匠心可叹
看完丝路花雨,颠覆了我对美的认知,在韩流的影响下,我一度认为蚂蚁腰,大长腿,直角肩等等就代表美,很多明星为了追求镜头所谓的美,现实中很都已经瘦到脱相,可是,这部舞蹈中的演员虽然有丰腴的体态,但一颦一笑却摄人心魄,原来珠圆玉润是褒义词,眉眼处的娇俏让人知道了什么是巧目盼兮,根据敦煌壁画改编的舞蹈,让我见识到中国千年文化的积蕴造就了如此艺术,内容比较传统,不做过多评价,舞蹈演员的张力和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就算是群演,也各具神态,各尽其美,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不需要刻意博人眼球,却能在无形之中打动观众,该剧虽然年代久远,特效也远不及今日,但视觉效果和舞台表现真的很棒,推荐。
《丝路花雨》观后感(五):《丝路花雨》
舞剧。被电影名字吸引,看的过程中我真是热血沸腾啊!到现在看完,还在余音绕梁、回味无穷!可以说,它让我喜欢上了舞剧,让我打开了舞剧的大门。 『纯粹』『艺术品』『遗憾』,我会用这几个词来概括我的观后感。 『纯粹』。看舞剧的表演,是一种享受。我想那个时候拍出来的电影,是不带任何功利性的,光是为了表达艺术。演员,天然的美,气质的美,脱俗的美,是当代演员无论用多少化妆品也仿不出的美。舞技,我不知怎么形容,应该每个都能称得上是舞蹈家吧,这种舞姿,是即便用当代的特效,也远远传达不出来的效果。 『艺术品』。『离别,重逢,相聚』这些剧情,如果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会怎么说?但如果要用肢体语言、用舞蹈表达出来,又会怎么来表达呢?这些舞蹈演员,举手投足,每一帧都很美,美到让你觉得,语言是多余的。无论编曲、编舞,都是一绝。如果现在要我说出第一次观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三个:一个是名场面反弹琵琶,一个是类似千手观音的镜头,还有一个是转圈圈,外加一个特写的镜头。 『遗憾』。于整部电影而言,画质可称之为是真正的渣画质,希望有朝一日画质能被修复;于我个人而言,对影片背景没有很深的了解,对于舞剧、舞种我也不了解,第一次看,我对舞蹈的关注大于剧情,会二刷的。 希望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现场。和爱人去看!!要是没有对象,和兴趣相投的人也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