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什么是民粹主义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2-14 01:4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什么是民粹主义读后感锦集

  《什么是民粹主义》是一本由[德]扬-威尔纳·穆勒(Jan-Werner Muller)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9-10,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什么是民粹主义》读后感(一):弄清楚什么是多元

  是基于现实的生理差别的多元,还是基于某种主观意志的多元。

  至少我认为,真正的多元是客观的生理差别或个体差别的多元,是客观存在且不可操控并无法避免的多元,主要尊重考虑认清这种多元算得上实际意义的民主,这种民主是源于人民且自上而下通过集中社会资源来达到放权和分配的民主。

  而某种人类主观意志的多元,是捉摸不定,可操控但同样无法避免的多元,这种人类主观的多元容易被统治集团利用分裂人民,用各种强硬或怀柔手段营造出一种虚妄的民主感觉,这种民主的目的就不是放权于民而是通过分裂人民达到集中权力和社会资源。

  《什么是民粹主义》读后感(二):什么是纳粹主义?

  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见证了唐纳德·特朗普、玛丽娜·勒庞等民粹主义者的崛起。他们宣扬自己代表真正的普罗大众,借助“平民政治”和“沉默的大多数”等口号,对精英包揽的政治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可是,到底什么是民粹主义?它真的是对民主的纠错和补充吗? 在本书中,米勒定义了民粹主义的 核心要素:它反对多元主义,垄断对人民的定义,剥夺持反对意见者的人民资格;民粹主义并非民主政治的正当组成部分,而是它挥之不去的永恒阴影。 在米勒看来,危险和误解都源于概念的模糊不清。只有明确了民粹主义的本质,我们才能在民主政治的实践中更好地应对它的挑战。

  《什么是民粹主义》读后感(三):勘誤

  81頁。

但当他们掌权时,民粹主义者似乎对宪政这种对他们口中的民意加以限制的机制便不再那么充满质疑一一除非民意(不会是从现实经验中的,而是从道德意义上理解的)在一开始得到了民粹主义者的确认,之后以适当形式纳入宪政框架内。

  其中「除非」的原文為except that,但此處譯為「只要」或更流暢。

消极的、限制性的宪政之后紧随的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宪政。

  此處兩者的順序完全顛倒了。原文為:positive, or constructive, constitutionalism is followed by negative, or restraining, constitutionalism.

  《什么是民粹主义》读后感(四):一百三十页读懂民粹

  

本书短小精悍,逻辑清晰缜密,开创性地提出了对“民粹主义”极富思辨的定义,对时下的政治现象进行了分析,也提出了应对建议。 作者维尔纳·米勒认为,民粹主义的核心特征不是反对精英,而是对“人民”代表性的垄断,他们宣称他们是“真正的人民”的唯一代表,所有跟他们观点不一致的都不算“人民”,都是建制派坏蛋或者是国外势力的傀儡,应予以铲除。正如刘擎在中译本序言中所说,民粹主义这种反对多元主义的极端倾向使得他们不仅是反对自由的,最终也是反民主的。 民粹主义掌权后,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强力打压异己,削弱民主机制,搞法治上的双标,最终变成了比他们自己反对的精英做得更过分的“精英”。查韦斯、埃尔多安、欧尔班、特朗普(要不是美国相对健全的制度和民主法治文化限制了他的发挥,他真的要上天了)等民粹头目莫不如此。 作者还提出了如何应对民粹主义:不要用与民粹同样的逻辑去一味排斥民粹,而是要保持与其的对话,将之纳入正常逻辑和民主制度之下。

  《什么是民粹主义》读后感(五):特朗普是典型的民粹主义

  

很薄的一本书。回答了三个问题:

第一是Populism?反精英主义+排他主义(anti-pluralism)。不能简单地把反精英主义与民粹主义画等号。最危险的是排他主义,或反多元主义,认为只有他自己能代表民众,凡是与他对立的都是敌人。

第二,Populism产生的原因。全球化带来的分配不均,导致不同群体对全球化的观点产生分歧,逐渐从经济问题蔓延成为一个意识形态问题,从而催生民粹主义现象。

第三,如何对待Populism?要正确区分激进民主人士与民粹主义,吸收民粹主义的观点进行反思。

文章还提到了欧洲从二次大战以后为了竭力避免民粹主义领导人再现,从政治制度设计方面削弱了很多民选总统、甚至民选议会的权利,而利用超越民选或非民选的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对其进行制衡。欧盟的设立就是对民选主权的一种不信任,这与民粹主义是截然相反的。

  《什么是民粹主义》读后感(六):描绘了生动的民粹主义者小像!

  烧脑的一本小书。民粹主义产生于西方选举政治,同时又试图对民主政治本身加以否定,区分有危害性的民粹主义和正常的激进主义的边界在哪里?这是作者试图说明的问题,但分辨殊为不易。 作者认为,民粹主义的主要特征至少包括:1、反精英、反体制;2、反对多元主义,将自身道德化、纯洁化,将对手非法化、妖魔化;3、将人民符号化、抽象化,以同质化、道德化人民的唯一代表自居,以身份政治划线,煽动极化对立;4、将自身的失败归咎于形形色色的阴谋论;5、强烈情绪化的言行模式,失落、怨恨、愤怒等;6、挟持国家机器,大众恩庇政治和贪污腐败;7、摒弃政党、媒体等中介,需求与人民建立直接联系,看重直接代表性;8、服从单一领袖,具有威权主义倾向;9、核心主张空泛化、象征化,因而难以被证伪;10、往往通过制宪、公投等方式争取赢者通吃,将政策主张固化下来,同时将对手排挤出局;11、与自由主义格格不入,反资本主义,主张文化民族主义。

  民粹主义在拉美国家有深厚传统,庇隆、查韦斯、科雷亚、莫拉莱斯和马杜罗等,在欧洲则以匈牙利的欧尔班、土耳其的埃尔多安为代表。当然,本书受人关注,主要还要拜特朗普所赐!

  《什么是民粹主义》读后感(七):当下

  事实证明和政治学相关的书完全不是我的菜,一百多页的小册子,看得那叫一个费劲儿,好多专业术语。不过结合当下的“眼花缭乱”,了解民粹主义有利于理解周边、彼岸此起彼伏的“对抗”。 民粹主义三个核心:反对精英,反多元主义,只有一部分人才算真正的人民。 民粹主义掌权后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挑战和失败,但所有失败都归咎于敌人的破坏(阴谋论盛行,外来势力操纵、外国间谍破坏……);热衷于将时局描述为一场危机,将其称为生死存亡的威胁,这样可令民粹统治合法化;而据称拥有主权的“人民”的身份内涵总是无法清晰界定,这一群体可以随着形势变化而变化。 作者在厘清和批评民粹主义的同时,也指出民粹主义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为“民主的承诺未能实现以及在当下社会某本程度上它无法实现”,而自由民主派既然强调多元,必定不能排斥民粹主义,“接受多元化意味着一种努力,这种努力试图寻求在同一政治空间中与别人共存的合理方案,他们作为自由而平等的个体而受我们尊重,但同时在身份认同与利益上也与我们完全不同。” 这书读着读着总有些被代入感,不过,世界局势、国家大事自然是有人操心,我们,安置好自己是最佳选择。

  《什么是民粹主义》读后感(八):民主的病症

  民主社会并不完美,总有一群人政治诉求未被倾听,经济利益不被考量。而一个阶级固化的民主社会,情况则更糟糕。这群人会越发怨愤,一旦群体基数扩大,就足可虚构出一个“人民”共同体。这样的一个共同体,成立之处就试图垄断人民的概念,并且力图利用这个概念占据道德上的制高点。

  民粹主义者将一个多元社会之间的冲突简化为人民与非人民之间的对抗。他们曾眼睁睁看着国家被精英败坏,现在他们掌权了,他们自然宣称只有他们才能代表人民及人民的利益,他们以这种方式垄断权力,压制不同声音。民粹主义也可能自我实现,因为它会不停排除异己直至不再存在反对派。

  虽然有上述这些特点,但民粹主义仍然不是威权主义或是极权主义,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民粹主义仍然是在民主(至少是形式民主)框架内行动,代议制能满足他们的诉求,他们就认可代议制,反之,他们就用各种合法的民主程序绕过民主表决。

  民粹主义的翻涌,说明民主政体出了毛病,政治上改良,经济上再分配,可能使民粹主义消退,但处理不当,亦可能使得民粹主义者激进化。

  民粹主义是民主制度内部的问题,民主制度应当从每一次的民粹运动中吸取教训,民主有着这样的座右铭,“努力过,失败过。没关系。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每一次失败都比上一次更高明。”

  《什么是民粹主义》读后感(九):我的批注

  

我想说的都在这三张图里了,为什么要通过word文档截图来发评论......其实我也不想,但不这样没办法

  《什么是民粹主义》读后感(十):民主的阴影,或是末路?

  

本书是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米勒教授的一本小册子,聚焦于当下西方民主政治的热词民粹主义。

在作者看来,民粹主义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政治学概念,不仅没有相关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具体实践中也是千差万别,尽管从概念产生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但远没有形成思想和行动上的共识。

所以,本书对于民粹主义的阐释更多是描述性的,简言之就是反对多元主义,垄断对人民的定义,剥夺反对意见者的人民资格。用作者书中引用的荷兰学者描述就是,以反自由的民主方式,对反民主的自由主义的回应。从这样的基本认识出发,民粹主义对西方传统民主政治是破坏性的,并非是民主政治的正当组成部分,而是挥之不去的永恒阴影。

在作者看来,民粹主义相当复杂,也容易被滥用。关于民粹主义的危险和误解,源于概念的模糊不清。基于这样的认识,书中内容更多在破,通过辨析的方式认识民粹主义者的话语和行为,并引出民粹主义的应对之策。

本书尽管只有寥寥一百多页,但提纲挈领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民粹主义源于西方代议制的固有缺陷,作为反对建制派的力量,非但不是对缺陷的纠偏,反而以更加极端的方式消耗原有体制。民粹主义自身极强的功利性,使非理性行为成为常态,对全球秩序的破坏不可避免,但自身的衰败也不可避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什么是民粹主义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