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锦上添花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2-12 02:15: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锦上添花读后感摘抄

  《锦上添花》是一本由奥雷莉•瓦洛涅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20-3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锦上添花》读后感(一):生活,是对人生最好的诠释

  人生中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生活,包括你的学习、工作、玩乐以及人生中所有经历的事情,对于生活中各个阶段的合理安排和心理调整是人这一辈子的最大考验,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法则时刻约束着这个世界,影响到每一个人。

  法国作家奥雷莉•瓦洛涅的幽默轻小说《锦上添花》就很认真且风趣的诠释了生活是怎么回事。人在不同的时期,心境不同,这跟家族的传统、周围的环境、信息的影响都有关系,人很重要的是性格,性格代表了绝对的外在表现,很显然,这种表现也许并不那么友好,甚至偏激冷酷不通人情,但毫无疑问,这绝对是在多重压力下造成的立体形象,“身不由己”也许是形容这种状况的最佳成语。

  自认为兢兢业业工作了三四十年的贝尔纳退休了,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简直要了他的老命。什么都放不下的他总是幻想公司还能让他回去,回到他熟悉的岗位上发挥余热,但残酷的事实令他苦恼不已,时代的变迁不可避免的会进行人员的交替,贝尔纳不得不努力适应赋闲在家的生活……

  贝尔纳通过与妻子、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以及母亲的相处,从一开始的各种不适应逐渐变得开始思考,尤其是跟妻子吵架以后,他那原本冷漠、偏激的大脑开始被迫运转,他开始回想多年以来跟妻子的相处、对儿子的影响、对儿媳的厌恶、对孙子孙女的不冷不淡,他在认真思考自己在家人中的位置,还有起到的作用。在从老母亲那里交谈并喝过两次料汤以后,他觉醒了。贝尔纳认为不能再因为自己的固执而使退休后的生活变得一团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想为家人做些什么的立场,在这一刻,妻子笑了,而这,就是生活。

  《锦上添花》站在一个平凡人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非常简单但真实,六十岁退休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我想,作者就是想通过这部小说,来告诉我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自己和今后的生活,这非常重要。

  小说全篇充满了轻松、幽默、风趣的节奏,家人之间的亲情、四代同堂的传承表达出了生活的真谛,文中还提出了老年人的生活状态、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都非常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

  《锦上添花》读后感(二):一个退休的男人决定享受人生

  初看书名《锦上添花》,似乎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而翻看整本书的目录之时不禁对原文升起好奇之感,翻译老师从汉语中找到这么多耳熟能详的精彩谚语一一对应。由于全书讲述的均为一个个段落式的生活片段,回头发现标题对于内容确实做到贴切二字,对于整本书的阅读与感受也有了相当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法国作家奥雷莉·瓦格涅是著名的“家庭小说专家”,对于每个人都经历着的再平凡不过的普通生活,她却敏感地挖掘其中闪光的瞬间,再用美丽的丝线将其串成让人爱不释手的珠链。这本书以年过60的倔老头贝尔纳作为主角,从他拒绝退休的别扭讲起,贝尔纳总是抱着想要回到工作岗位的心理与身边的每个人“战斗”:先他退休并已经沉迷志愿服务的妻子,与他格格不入的、具有强烈女权意识的儿媳妇,嚼舌根的阴暗邻居夫妻俩更是他最大的敌人……贝尔纳最终不仅接受了退休的生活,还成为了一个狂热的环保主义爱好者,而他的“倔”脾气依旧,只是这个不在乎别人眼光坚持0塑料生活的老头,已经变得人见人爱起来了——他依旧有他的执着,但是他听从了一位智者(小孙子)的话“你总是不认真听老师讲课。生活中,凡有规则的地方,就一定有例外”,为了所爱的人为了家庭为了爱,他有了规则之外的例外。

  其实整本书都充满着家庭间浓浓爱的氛围,虽然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接连出现,家庭成员间也偶有矛盾与争吵,但仔细品味,就会发现正是互相的关爱、关怀与关心才闹出这一点点的波澜,阅读过程中也让我不禁感觉又好气又好笑。而这种庸人自扰般的喧嚣生活,也被贝尔纳无意中的一瞬间识破真相:他以为自己患上各种绝症的那个时刻,一时间汹涌而来的思绪埋没了他,他再也不能斤斤计较那些无关紧要的“烦恼”,他想到的只是没有好好珍惜跟妻子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失去时才懂得珍惜的老调差点响起,让我已经做好为结局大哭一场的准备了……医生接着补充了“大事不好……”的后半句——“我们刚刚被德国队进了一球,终场前一分钟!”。好你个作者,我这个德国球迷立马体会了看完本书的最大反转!也是乐事一件了。

  当看到作者奥雷莉·瓦洛涅是1983年生人时,我对书中所讲述的故事又有了全新的看法:主人公贝尔纳已经年近花甲,老了依然可以选择想要的生活,而作者本身却告诉我们,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改变与成长都是伴随你一生的事情。

  《锦上添花》读后感(三):退休后,精彩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最近读过的书中, 法国作家奥雷莉·瓦洛涅的小说《锦上添花》好似一股清流,一扫《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和《钱德拉教授想做一个幸福的人》带来的孤独、焦虑和沉重,仿佛看了一出名为《古怪老头贝尔纳的退休生活》的搞笑电视剧,剧中笑料百出,幽默风趣。

  故事起因是贝尔纳要退休了!对于一辈子眼中只有工作的工作狂人贝尔纳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没有工作就像鱼儿离开了水,简直快要活不下去了。

  贝尔纳面对即将到来的漫长的退休生活,经历了抗拒、无奈、自我怀疑、无所适从,完全无法接受自己是个老年人的现实。而妻子布丽吉特则完全相反,生活被各种新活动和新计划填得满满当当,充满了幸福感。

  退休之前,贝尔纳和布里吉特就像两辆在各自轨道安全行进的车子,相安无事。但是退休生活却打破了这种风平浪静的生活,贝尔纳变身贝怼怼,怼天怼地怼空气,导致同一屋檐下的两个人摩擦不断,直到把布里吉特怼得离家出走。

  作为“家庭小说专家”,奥雷莉非常擅长从生活中捕捉素材和灵感。贝尔纳的找茬和拌嘴像了我家老爸。吃饭的时候会唠叨什么食物相克相生,自己啥都不做还挑三拣四,最后会被老妈教训得哑口无言。这种时常上演的家庭剧在作者的笔下妙趣横生,烟火气十足。

  尤其是老爸退休之后,刚开始也是无所事事,接到工作电话就想去继续发光发热。后来被老妈动员去开辟菜园,侍弄瓜果蔬菜,劈柴浇水,慢慢也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生活。

  退休后生活真的就黯然失色一点乐趣都没有了吗?其实,退休只是提醒我们,是时候转换一下身份,放慢节奏,重新调整生活方向,寻找新的乐趣。

  诚然,认真对待工作能带给我们归属感、充实感和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的安全感,也是实现自我价值、惠泽社会的途径之一。而且,工作往往占用了人生的一大半的时间,足以形成一种心理惯性和生活方式,一时之间很难改变。每个人大概在退休之后都会有失去了身份、没有了自我、没有用处的消极思想。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缓冲期,慢慢调整心态适应生活。

  贝尔纳在彻底接受了退休的事实之后,也开始了各种折腾和尝试,寻找着适合自己的事情。为了孙子保罗的环保作业,贝尔纳一心投入到环保事业中,不仅严于律己,更是不顾布里吉特的反对而督促全家参与。他的热情极度高涨,早就将妻子想和他一起履行的退休梦想忘得一干二净。

  就是在这些生活琐事中的碰碰撞撞,贝尔纳开始将目光渐渐从关注自己而转向关注家人。他和妻子一起装修小木屋,和儿子去海边捡垃圾,就如何环保向母亲玛格丽特取经,与儿媳妇爱丽丝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贝尔纳慢慢懂得开始享受生活,提前退休这件事情不仅让自己的心态发生了积极阳光的变化,也赢得了更多的幸福时光。

  作者就这样带着我们一起在家长里短中品尝生活百味,思考人生。

  《锦上添花》读后感(四):直男癌配得上Happy ending吗?

  外封我好几次把这本书的名字叫成《皆大欢喜》。

  感觉叫锦上添花实在是有些让我摸不着头脑,花,是有的,锦……锦我是真没找到!

  。

  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退了休的死直男癌在孙子的感召下开始了环保事业后,逐渐从一个小区著名狗都嫌变成幸福老头的故事。

  主人公老贝尔纳是个命好的臭男人——已过花甲之年,母亲尚在,且身体健康;妻子善良而阳光,相守半生,始终深情不减;儿孙满堂,一家孝顺和睦;事业有成,虽然不情不愿地“被退休”,但是到底也因为敬业在公司赢得了赞誉威望。

  啊,这样的一个人物,拥有着如此令人称羡的生活,我在阅读之初,每每不禁感叹道:他,也,配?!

  正如开头所说,他是个死直男癌,死 直 男 癌。贝尔纳实在是一个不会被我喜欢的角色,作为女性,我想我也可以说,这是一个难以被女性读者喜欢的角色,因为,他也太真实了——他对事业的重视导致他对家庭的轻视,生活的幸福使他逐渐傲慢地视他人的所有付出为理所当然;而身为男性,毫不怀疑地认为女人就是应该奉献家庭,可同时又将妻子为家庭做出的种种牺牲视若无睹。他像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遇到的许多男人一样,无法共情:自己将事业看得比天大,却不认为事业对女人来说会有多重要;自己将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善意标准定得很高,却总在交往中自己轻慢于人……这是一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的一种男性形象。

看看他与妻子的对话吧——“反正我退休了以后,可不能像你那么过日子。”贝尔纳显然话中有话。布里吉特怒火中烧:“你这话什么意思?请你把话说明白!”他略带轻蔑地说:“你一天到晚无所事事……”“你说什么?我去敬老院照顾老人,我收拾房间,我每周游泳两次,我修剪花园。你这么说,太过分了吧?!我还没说,每天买菜、给你做饭、熨衣服、扫地……这么多家务,你视而不见。你只管出门上班,回家吃饭。家里难道是自己变干净的?冰箱是自己装满的?衣服是自己叠好的?一天,哪怕一天,你回家能说句谢谢,我就满足了。”“两口子,有什么谢不谢的。”布里吉特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终于抑制不住满腔怒火。“你把我当什么了?我是你免费的保姆吗?”“行了。你今天居委会主任附身是不是?这不好那不对的,一点贤妻良母的样子都没有。好了,上床睡觉。”“什么‘贤妻良母’,我听够了!我可不像你那么害怕退休,我愿意退休,盼着退休。现在退休了,我要好好享受生活!我要过减压生活。”“你减什么压?你是个老师!一周只上三天班,夏天有两个月的暑假,有什么压力可言?至少,你有不少个人时间。”贝尔纳的反击有些蹩脚,但也不是胡编乱造。丈夫的话让布里吉特哽咽不已。“教师是懒虫,不是在放假,就是在罢工”,贝尔纳居然拿谣言当武器,这让她很受伤,觉得丈夫根本不理解自己。很显然,贝尔纳认为这么多年来,妻子一直游手好闲,而自己则辛勤工作,以一己之力撑起这个家。他把这当成事实,仿佛无可争辩。“时间?我的时间都给了你、给了孩子、给了婆婆、给了这个家,没留一点给我自己。所以,不好意思,从现在开始,我要把自己的时间还给自己,就这样。”当初说服布里吉特选择教师行业的,正是贝尔纳。他说,对于女人而言,这是个“理想职业”。虽然工资不高,但经常放假,还可以照顾孩子、做家务、洗衣、做饭、买菜,多么令人享受的生活。不需要在职场里打拼,只需要在商场里抢购。最好的一点,是只要丈夫工作需要,或者孩子需要,随时可以停薪留职。

  嗯,说句实在话,看这段儿的时候我差点没把书撕了。

  但是爱惜书本的心让我冷静了下来,然后不由地在心中为作者叫好。近些年女性主义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愿景与理想十分美好,可是在与社会的交流中,往往把事情推向不好的方向——本该通过交流与申诉使人与人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进而相互体谅,最终达成追求平等与和谐的目标,可是事情往往在互相指责中一步一步走向争执与矛盾的泥潭。

  女性与男性在话语世界里渐渐对立,一方满腹委屈与积攒了几百几千年的怨气,另一方则是猛然受到指责,一头雾水之余怒气横生。

  寻根究底,无非是双方之间的隔膜始终没有捅破,只是彼此在帘幕后面疯狂爆炸,对方的意图己方从来也没有真正get到过。

  但是本书的作者,使用这无比日常,无比平凡的桥段,把夫妻之间的最常见的对话,白纸黑字地写了下来,丈夫贝尔纳心中是怎么想的,妻子布里吉特心中又是怎么想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者用书中人物的争吵,取代了现实中女性主义者与被女性主义者讨伐的男性的争吵,还以思考。

  我相信,这一段,实在可谓是,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

  如果现实中有情形类似书里的夫妻二人读到了这一段,会否使丈夫反思自己的日常所为,我想,是会的。因为,还是那句话,这写得,太真实了……

  在思考与情绪之间,人们永远应该选择思考。

  而同时,这个人物设定也是这个故事突然变得有意思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你会发现,这故事里的角色看起来是那么熟悉,可是,这却是一个来自法国的故事呀!

  啊哈,某些事情还真是不分国界的噢?

  。

  这是故事的开头,令我觉得珍贵的是,作者写作的中心思想并非把贝尔纳真的钉死在死大男子主义的耻辱柱上,作为男主角,作者给了他一本书的时间去成长,去改变。

  不管到了什么年纪,人都是会成长会改变的,这是多么珍贵的特点啊。

  贝尔纳是这样的,我们自己是这样的,我们以外的每一个其他人也都是这样的。

  按说这是一件很好懂的事情,可是偏偏人又很容易给自己安上一个刻板印象,也就是所谓的带着有色眼镜看人。

  结合一下时事,我作为一个女性,时常见到网上的一种言论导向,并觉得荒谬至极,大意是说,几千年来男性都在恶毒地奴役女性blabla,时至今日女性开始反抗,男性开始恶毒地镇压blabla……我认同的一点是,女性的社会地位确实几千年来都是弱势,倍受压迫;而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深,女性运动也进行地如火如荼,与此同时,也确实受到了许多阻力。但是,荒谬的一点在于,许多怠于思考的人简单地把这一切归功于一个邪恶地、贪婪地反派角色,aka男人,认为他们清楚地知道一直以来是什么情况,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在处心积虑地搞事情,欺负人。所以,想解决事情就很简单,只要打倒反派角色,aka男人,就万事大吉喽。

  可是,事情哪里是这样的呢。

  我知道,很难说服男女双方接受,男性也是如今社会性别地位不平等的受害方,但是至少,我们应该尽量理解这一点,不公存在、压迫也尚在,但是这不是某一种坚定的故意为之的意愿导致的,直白一些说,这确实是几百几千年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造成的,但绝对不是现在与我们生活在同时代的男人们故意造成的。

  我是说,看看贝尔纳吧!

  他,没错,很讨人厌,可他不是故意的。

  固然,无意识造成的也是伤害,但是问题在于,一旦让他意识到了,他就会改变了。

  贝尔纳是这样,现实中的人也是这样。

  所以,难道真的是热爱环保事业使贝尔纳大变活人,从狗都嫌变成了幸福老头的吗?

  不是的,是他如同每个男人一样的平凡,且,虽然讨人厌,找不到方法却始终真诚地爱着家人这一点,让他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噢,慢着,这是说好的那个“锦”对吗?

  。

  说实话,我挺希望,更多男性朋友们读读这个小说的,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锦上添花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