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大唐》是一本由王一凡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尚大唐》读后感(一):宅家读书计划list之一
封面这个设计,有点萌,又带了点土土的感觉(纯属个人喜好,设计师看到了别打我),中规中矩吧。很早之前有一本唐朝穿越指南,看完之后就很爱看有关唐朝的书。这本书的风格和唐穿有点类似,不过作者的写作风格更考据一些,读起来有趣的同时也能get到一些小知识,在家闲着,就只能看看书了,这本书不厚,一个假期趁着空闲时间看一看很快就能读完了。
《时尚大唐》读后感(二):你不知道的唐朝那点事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王维
提及唐朝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光是唐诗通读一遍就得花费些许时日,还有各种唐名人的轶事,如居江湖之远的李白、玄奘、吴道子,还有处庙堂之高的长孙无忌、魏征、安禄山,更有后宫深闺的上官婉儿、太平公主、杨贵妃等。这些如数家珍的唐朝历史故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也熠熠生辉。假若开个讲坛,估摸着三天三夜都难以述完。可若要细询,例如,唐朝人吃什么?穿什么?平时的娱乐活动是啥?估计难以答对二三。所以王一凡的新作《时尚大唐》就以唐朝人的衣食住行为写作角度向我们介绍了唐朝人究竟是怎样生活的。
历史很多时候都是晦涩难懂的,不过这些年兴起了很多以幽默打趣接地气贴生活的方式来讲述历史的新作。如二混子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系列、袁腾飞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以及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这些作品的共通点都是简单易懂且诙谐有趣,偶尔夹杂作者对历史名人或事件的看法与打趣。《时尚大唐》也是如此。作者用其丰厚的唐朝历史底蕴给我们来了一场“面对面”的普及,而且,当你阅读其中时,你会不自觉地将其与现代生活进行比对,偶尔还会心生艳羡,叹恨无法穿越时空去亲自体验一番,只能自行想象,自得其乐。别的不说,就聊聊开篇的饮食篇。
唐朝人的主肉食是羊肉,可居然将吃猪肉作为惩罚的手段甚至被认定为低贱,究其原因,竟是其生长在极为恶臭的环境中,这对现在的我们以猪肉为主肉食的情何以堪。而且唐朝人并不把鸡鸭鹅划分在肉类食品行列来,这种饮食习惯其实也体现出唐朝的社会生活特征。让人口馋的是唐朝的点心。蒸烤炸煮样样精通。“百花糕”、“玉露团”、“见风消”、“汉宫棋”,光是读一通就不禁咽口水,若是能出摊的话估计火爆为网红零食了。除此之外,作为“酒国”的唐朝在酒方面也毫不逊色。因酒派生的陶瓷酒杯价值连城,因酒衍生的诗文化源远流长,就连行酒令若是没得半点真才实学都不敢轻易地班门弄斧。唐朝的茶艺与茶道、唐朝的服装饰品、唐朝的文化教育等等,哪怕至今都有着些许借鉴。闲暇之余,能看此书增添点唐文化倒也颇有意味。
《时尚大唐》读后感(三):【百味书屋】充满雅趣的唐朝生活
我从小就背过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看过《一代女皇武则天》《唐明皇》《西游记》等电视连续剧,听过评书《隋唐演义》,读过历史小说《说唐》,还知道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和“安史之乱”的大致经过,唐玄奘出访天竺国取回佛经……有关唐朝的各种宏观历史,打小就没少接触,至今提起某个唐朝历史人物,起码不会与历史事件搞错对应关系。可我遗憾的一点是,至今没有机会拜访西安,没有踏上过这座与唐朝历史息息相关的历史古都。这次有幸拿起这本《时尚大唐》,随着作者王一凡的指引,让我时空穿越,回到大唐盛世,从微观历史的角度,看一看、学一学唐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仔仔细细读过这部作品之后,就算真的穿越回大唐时代,你也不必担心闹出笑话啦! 《时尚大唐》从饮食、着装、婚恋、居住、宗教、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出行等八个视角,分别介绍唐朝生活,可谓是细致入微。如果说平时你看到的正史野史算是高楼大厦,那么这本书介绍的每一个知识点,则是一钉一铆。比如我了解到唐朝人居然不怎么吃猪肉,惩罚下人的办法,是让他吃猪肉!跟如今老百姓每天关注猪肉价格波动的举动相比,实在是难以理解。唐朝人爱惜耕牛,不愿意吃牛肉,吃则会受到老百姓的谴责,也是鲜为人知的。随着西域民族融合,羊肉逐渐被唐朝人接受,而且在餐桌上的地位还挺高的,跟现在差不多呢!还有吃鱼肉,生鱼片的吃法源自唐朝,而不是“日本料理”。鸡鸭鹅还不算是肉类…这条挺让我惊讶的。“点心”一词源自唐朝,居然是正餐之前稍微垫垫肚子的意思。制作“点心”的厨艺,还有好多种,作者介绍的唐朝面点,让我一边读一边咽口水。面食更有说道,“汤饼”“蒸饼”“胡饼”“毕罗”“雕胡饭”…直到出现茭白这种蔬菜,线索太丰富了! 吃饭的家具涉及到了“床”,是坐具,而不是用来睡觉的。宴会上的学问,不是现代社会那种低俗能比得了的。作者引用了大量诗词、典故用于论证,读者读起来轻松自如。唐朝饮食自然离不开“酒”,酒容器、本土酒、外地酒各有学问。“酒伎”也分本土、胡族,不仅要熟悉琴棋书画,还要精通诗词歌赋。要不说,现代人的能耐可比不了。酒有学问,茶更有文化… 我不能再继续透露精彩内容了,想仔细了解大唐盛世的老百姓生活,就赶紧去买一本《时尚大唐》去读一读吧!
《时尚大唐》读后感(四):大唐生活手册
说起唐朝这个朝代,无疑是我们历史上最辉煌最鼎盛的一个时期。那时八方来朝一片繁荣的景象,这大家都知道,当时的都城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不是很想去体验一下古都的魅力,领略古都的风采。然而,你去了之后会发现,现在的西安人除了对大雁塔和塔里的唐三藏知之甚多,其他的一概不了解,和我们也差不多。 这让身为西安人的王一凡起了一个念头,既然大家都对唐朝充满了好奇,却又无从了解,毕竟知道这些故事的人记录下来的书籍也都进了图书馆,只有那些教授和专家能搞懂。于是,她写了本书叫做《时尚大唐》,把这些本来深埋在学院派教科书里的故事倒腾出来,即是说给她的长安老乡们听,也是说过我们这些对长安有着向往和好奇的人们听。 《时尚大唐》从衣食住行等八个方面来给我们讲述了当时大唐人民是怎么生活的,王一凡用那种朴实无华的质朴语言,以及像唠嗑一样亲民的方式,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大唐生活启示录。所谓“民以食为天”,过日子当然要从吃开始,只有吃饱了才会想做别的事。作为和王一凡一样是一个吃货的我,当然也对大唐人民的食物感到好奇,虽然经常会在宫廷剧中看到一些珍馐美味,但远不及从一些书籍中看到的美味佳肴,像什么水晶龙凤糕、七返糕,光听名字就惹得我口水直流。早就听说宫廷中的糕点不只做的精巧细腻,味道也是一绝,遗憾的是这些糕点我们如今再也尝不到了。书中不但向我们描述了这些唐朝人民的吃食,还在不经意间给我们普及了一些唐朝的知识,真是让我们收获颇丰。 说完了吃,当然少不了喝,喝的有茶,当然还有酒,有酒自然少不了故事。原来,茶是在唐朝开始盛行的,因着它的苦味,一开始并不能让长安的人民适应,而这都归功于一个南方老太太,她为了把茶叶卖到长安,就到长安开了个茶叶铺子,可怎么让人们接受茶叶呢,她想了个法子,每天在门口煮茶叶,让茶叶的香味弥漫的满街道都是,吸引了人们,就有人来问,老太太故作神秘的说,这叫“茶”,因为当时“茶”还不叫茶,而是叫“荼”、“茗”或者“苦菜”,这以后长安人民就爱上了喝茶。 时尚的大唐人民,还引领了时尚的潮流,我们现如今的高腰群、低胸装都是唐朝女人们玩剩下的,她们在武则天的领导下,纷纷觉醒,思想解放,做了很多我们现如今女性才能做的事,做官、女扮男装,可见当时的风气是多么的开放,多么的自由,这也是大唐繁荣的原因之一。想要更多的了解大唐人民的生活吗?那就看看这本诙谐幽默的《时尚大唐》吧。
《时尚大唐》读后感(五):真想生活在大唐
对于中国的历史,如果问我喜欢那个朝代,我会非常肯定的说,我最欢喜唐朝,而且我想生活在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朝代。
《时尚大唐》是关中女作家王一凡的新著,在这本书中,作者用史实资料,并且用通俗易懂的写法,全面解读了。可见作者对于唐代的历史是非常有研究的,令人敬佩不已。
作者肯定是多年来着重解读历史,博览大量书籍,因此笔下的大唐盛世刻画的精致细腻、神秘辉煌,让读者耳目一新。再现了一个伟大的唐代文化,可见作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将唐朝历史的方方面面和文学艺术结合在一起,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文学故事,做到这样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读《时尚大唐》这本书如同梦回到唐朝,目睹那长安城的繁华景象,走繁华的长史街上观长安花。湖边的小亭子别具一格,人来人往,到处充满满着欢声笑语。最大的快乐无非就是穿着华丽的衣服,打着唐朝的纸伞,那种感觉就是幸福极了。据说在唐朝以肥为美,这样的话,胖人也不用去刻意减肥!梦回唐朝,去看看繁华景象的长安,推开历史的大门,做着唐朝的梦,遨游在长安城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书中从饮食、服饰、婚恋、居住、宗教、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出行购物等几个方面,重现了唐朝宫廷与百姓的实际生活,展现了一幅唐朝人日常生活的场景,使我们对一千多年前先人们的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时尚大唐》这本书,可以全面了解唐朝人是怎样过日子的,从第一章开始就是讲述唐朝的食文化,人是铁饭是钢,吃饭是重要的问题。比如现在的日本最有特色的食品就是生鱼片,其实也是由唐朝传到日本。而且,在日本仍然遗留着唐朝时期的建筑和文化艺术品。
第二章是介绍唐朝的酒,大诗人李白曾经斗酒诗百篇,酒后诗意大发,成就了中华文化最灿烂的巅峰时代,那就是唐诗。一千多年后至今无法超越,一个令人仰慕的朝代。
茶文化在唐朝时期特别的时尚,在那个年代,喝的不是茶,是文化。所以,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茶文化。
我多么希望生在唐朝,作一位不很著名的诗人,可以直接提笔作诗,出口成章,那是何等惬意!
《时尚大唐》读后感(六):一日看尽长安花
《时尚大唐》的创作动机,据作家王一凡所言,就是向读者普及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文明。说真的,我们对于华夏民族这个伟大的朝代,了解很少,尽管大家都能熟读唐诗三百首。《时尚大唐》从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写起,涉及三教九流,遍历五湖四海,足以让读者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穿越到唐代,成为一个“如假包换”的长安人。 《时尚大唐》的语言很生动,接地气,开篇《人是铁,饭是钢》为我们引出了一个令人捧腹而笑的故事,一位叫李载仁的官员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恨,居然让两位“犯错”的下人吃猪肉,用今天的标准看,猪肉可是高档滋补品,甚至说“猪肉自由,是人人向往的”,不过在唐代,猪肉却被认为是“闭血脉、弱筋骨,壮风气”的“毒药”。如果不吃猪肉,那么吃牛肉总可以了吗? 农耕社会,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而非生活资料,即使在下一个朝代——宋朝,梁山一百零八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也是把吃牛肉视作反抗权威、彰显个性的方式,更不要说唐代了,谁敢吃牛肉,必然要受到报应。如果使用排除法,那我们就可以推断唐代人最喜欢的肉类是羊肉呢,羊不仅性格温和,而且味道鲜美。 北方人爱吃面,我一直以为是与唐代有关的。虽然有地理条件的影响,这儿适合小麦生长,但也与人类对美食的追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前不久,有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在长安这座现代化都市寻求唐代的烟火气息,说起来人很纯朴善良,做出来的美食,无论是羊肉泡馍,还是肉夹膜,都离不开“面”。更进一步说,唐朝的开国者大多有胡人的传统,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情况下,面饼(馕)是最适合远途行走所携带的,在外面撒上芝麻,放在炉子里烤得外酥里嫩的,对于胃肠的滋养是功不可没的。 唐代人以胖为美,至少读者的正常认知是衣服很费布料的,但是唐代社会风气很开放,所以并不是用一条布从头到脚包得严严实实,暴露在空气里的肌肤面积很大,甚至是今日低胸装的雏形。或许,我们可以从古今第一女皇武则天临政那儿找到灵感,毕竟她颠覆了士大夫自以为是的印记,谁说女人就得低眉顺眼,仰“男人”之鼻息,所以她将前朝想都没有想过的活动一一尝试,并加以推广,比如做官、打马球,甚至也有自己的“三宫六院”。其实,历朝历代,我们都不是以赤身LUO体去行走的,而是通过服饰来展现文明的进化与生命的活力。 《时尚大唐》不仅文字精彩,而且对于一些重要社会现象和物质遗产都以照片的形式展现虽然有点消减我们对唐代社会生活的想象力,但也让我们无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能一睹长安之“尊容”。
《时尚大唐》读后感(七):唐朝人,时尚人
提起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朝代你的脑海中第一个跳出的会是什么?恐怕绝大多数的人首先想到的会是“唐朝”。要知道,唐朝可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朝代之一,在当时与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他的赫赫威名远扬海外,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真可称的上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在当时有不少的周边国家前来大堂学习文化知识,可见当时的唐朝绝对是引领世界发展的“一哥”,在许多方面都走在了世界潮流的前端。那么唐朝人究竟是怎样生活的呢?在那个时候唐朝的文化又是怎样的呢?
经常有人用“过时”二字来形容过去的事物,在当下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今天还时尚流行的东西有可能明天就成为过时的东西,更不要说几百年前的大唐时代了。以时间的标准来看,那个时候的任何东西放今天都叫做过时。不过看完这本《时尚大唐》之后,或许会颠覆你的很多认知,
自去年以来因为非洲猪瘟的问题,二师兄的肉价是一路走高,于是乎许多人开始购买其他的肉类代替餐桌上的猪肉,虽是一种无奈之举,但是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应对方式。不过人家唐朝人早早的就开始不吃猪肉了,这倒不是因为唐朝的猪肉价高,而是因为在那个时候猪肉是极其不受人欢迎的,甚至还有人用让犯错的人吃猪肉来作为一种惩罚的方式。这种惩罚放今天简直就是求之不得,但是在当时这种做法可是极不厚道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温室效应导致地球的温度越来越高的原因,反正现在走在大街上女性的身上的布是越来越少了,有人说这是潮流的发展,也是妇女思想解放,社会地位提升的一种表现。其实早在唐朝,妇女的思想就解放了许多,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坦露装、吊带服、女扮男装中性时尚……人家唐朝的女子打扮的美着呢。那个时候唐朝妇女的穿衣打扮,恐怕是今天的女孩子相比之下都要自叹不如的。
以上只是拣了唐朝时代的人生活中的“吃”、“穿”中的一丁点小事来列举。在这本《时尚大唐》还有许多有关于唐朝人生活的有趣事情来讲给读者听。唐朝时期的居住、宗教、教育、医疗、出行、购物等各种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问题,此书中几乎都会有所涉及。即便你不能够真的像穿越剧一样穿越回唐朝去亲眼看一看,但读完这本书之后,基本上对唐朝时期人们的生活情况也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原来在大唐时代,唐朝人民早就走在了时尚的前沿,有些地方甚至连现在的人都自叹不如。
这唐朝时期的人还真算是个时尚人,
《时尚大唐》读后感(八):穿越大唐的生活指南
记得以前看小说的时候说最想穿越的朝代是哪个朝代,大部分人的选择是清朝和唐朝。清朝的,康熙年间九子夺嫡,可以见证,一场政治风云,而大唐只是一场繁华盛世。穿越到大唐,可以去同李白饮酒,可以与杜甫同醉,穿越到大唐,你也可以成为诗人。大唐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最为辉煌的时代,长安是最为繁荣的城市。大唐的好,你可以在史书上得知一二,大唐的美你可以在流传下来的诗词中窥见一二,这三三两两的记载勾勒出一幅完美的风景,这是大唐,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那么唐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唐代呢?多数的时候我们只是宏观的去了解,而那个时候唐朝人的生活细节又是如何的呢?《时尚大唐》或许能帮我们解除疑惑。
《时尚大唐》从衣食住行,婚恋,宗教文化等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大唐。有着更多的细节也更容易理解,作者文笔幽默风趣,读起来比较欢快的。大唐的繁华我们可以在影视剧中看到,而很多的生活细节,则需要我们去阅读相关资料。如果穿越大唐,懂得细节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啊,开个玩笑。
大唐的人平常吃什么呢?与现在一定有着很大的不同,古代人们的生活条件有限,很多植物和动物还没有驯化,并不是我们现在事物的丰富,所以生活在古代,吃食是有限的,我家看剧侠客们的招牌菜是一斤牛肉,二两白酒,可是在大唐,吃肉多是羊肉,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百花糕是宫廷的食品,寻常人家能吃到的太少了。说道酒水,古代人绝对是佼佼者,在众多诗词中可窥见一二。唐朝人也爱喝茶,中华的茶文化在唐朝大放异彩,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喝的不是茶,是文化。”
唐朝人爱美,从流传下来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唐朝的服饰更能将女人的仪态展现出来。也是因为盛世,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人们才有对于美的追求。在古代,男权社会,女人的地位较低,不过唐朝却不是这样的,武则天登基,女性也可以当官,似乎唐朝才有这个现象,女人的地位得到重视,可以大胆的穿自己喜欢的衣裳。
唐朝是佛教发展的顶峰,执政者对于佛教的信奉,大肆兴建的庙宇都将佛教带去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玄奘大师的求经之路也是这个时候才能有的故事。
唐朝最为著名的是什么呢,我想绝对是诗词,无论是初唐四杰还是盛唐时期的李白,或是走向落寞时的杜甫,每一个人都留下了传唱千古的诗句,也正是因为这些诗句的存在,才能为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唐。
关于大唐,有着怎样的时尚,想要更好更细致的了解大唐,或许这本《时尚大唐》能给我们一些答案,看一看千年之前的中国盛世。
《时尚大唐》读后感(九):《时尚大唐》:读完这本书,你就可以成为半个唐朝人了
曾经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说如果能穿越的话,你最想穿越回哪个朝代呢?绝大多数的网友都选择了重回大唐。
是的,大唐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就是兴盛的代名词,就是实力的象征。彼时的唐朝,万国来朝,文化繁荣;经济富足,仓廪丰实;军事强大,捭阖纵横。
这样的一个朝代,综合国力在世界上都是数得上的,说是达到了中华民族的空前盛世也是毫不为过的。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是这样写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一首诗,将大唐的富丽与荣华描写得淋漓尽致。如果真能有幸能够穿越回到大唐,那你想象过没有,唐朝的生活会是什么一个样子呢?
王一凡的《时尚大唐》就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种生活。在作者的笔下,唐朝的吃穿住行玩,用很现代的笔触将唐朝的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一个时尚、富足而又充满活力的盛世大唐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仿佛真的进入了这个“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 的时代。
记录唐朝时期历史的古籍很多,但是古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巨大,需要读者耐心地去品尝,去咀嚼史学家那凝练的智慧结晶,去品味那文字背后的哲学真理,去探寻历史的“真实”与“善美”。也就是说,品读唐朝历史是一个需要耐心与学识的过程,相对来说过程较长,对读者要求较高。
而作者王一凡是西安人,她对自己的家乡有着天然的热爱,恨不能将自己家乡所有的好都告诉给大家。奈何长安的往事,已经随着历史,化为了一道风,哪怕是陕西人自己,对于那段辉煌的过去也知之甚少。
因此王一凡用自己细腻的笔触,用自己的生花妙笔,重新描绘了大唐的“时尚”与“现代”。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她跳出了时代的限制,摆脱了条条框框,用自己整理的史实资料,重新构建了一个时尚、生动、饱满、鲜活的大唐生活。
博大精深的文化在精神富足的年代中得以造就,兼容并包的思想在百花齐放的艺术形式中得以体现,穿越吃货的本色在追求美食的过程中得到发扬。
读《时尚大唐》,能让你感觉到历史是如此的有趣,而中国语言,能如此地吸引人。
在书中,我们能看到,喜食羊肉,爱吃鱼肉刺身,却对猪肉鄙夷无比的大唐饮食习惯。以前在看《长安十二时辰》的时候,张小敬最喜欢吃的就是水盆羊肉、火晶柿子,这些看来也都是有着史实依据的。现在的西安人多数爱吃面,当年的唐朝人也是如此,《时尚大唐》中举了王皇后给李隆基当衣服做汤饼庆生的故事,而《长安十二时辰》中也有着闻染为张小敬做汤饼坦露心声的场景。可见,美食已经融入了大唐人的生命之中,深深烙刻在灵魂的身处。作为一名吃货,穿越回大唐那真是无比的惬意。
在书中,我们能看到爱美的唐朝人是如何穿衣、化妆的。
由于多国文化的交融,大唐的服饰呈现多元素融合的特点,样式大胆,炫彩华丽。去年在西安很火的不倒翁小姐姐,可以说是很好地再现了当年大唐美女的形象。
不仅如此,《时尚大唐》里面还介绍了唐朝的小姐姐们是怎样一层一层穿衣的,是如何梳妆打扮的,还有她们的奇装异服,这种潮劲,丝毫不亚于现代T台上的时尚少女们。
在书中,当然也不能缺少最令我们记忆深刻的唐诗啦。从山水田园到边塞风光,从浪漫豪放到现实感叹,唐朝的诗人真可谓是星光熠熠,精品迭出。“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一首首绝妙的诗歌回响在历史的天空。
时尚的唐朝是灿烂的,是迷人的。
《时尚大唐》从唐朝人的饮食、妆容、婚恋、居住、宗教、文化、医疗、出行购物等各方面,展现出了一个强盛时代的立体形象,让我们对那个年代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但是历史只代表着过去,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时尚大唐给我们更多的不是缅怀,而是借鉴。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难得的和平年代,满目望去繁花似锦,相信一定能够创造更多的辉煌!
《时尚大唐》读后感(十):《时尚大唐》:.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
长安古城,即如今陕西西安,古往今来,一直是人们赞赏有加之地,在当今盛世,更是以旅游胜地闻名于世。长安演变为西安,名讳有所改变,但古风至始至终未曾发生丝毫变化。 文人墨客,稍逊风骚,描绘长安之盛景络绎不绝,譬如: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再譬如: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于我一不太沉溺旅游事业的普通人而言,心之神往的只有西安的网红钢琴街与大唐不夜城。
长安,这个集合了唐朝时期所有荣华富贵的瑰宝之地,如果不细致了解,也许无数人会如我一样,不知长安即如今的西安古城。当穿越剧盛行之时,梦回唐朝成为众多编剧的灵感点,而我亦是无比艳羡,数次梦魇中惊现柔美女子与温情公子,恣意于此。 如今伴随着经济教育的发展,上至老态龙钟下至牙牙学语,都被阅读世界渲染,伴随着出版行业的崛地而起,我们于书籍文字的字里行间更能体会时尚大唐之魅力无穷。近日闲来有空,遇《时尚大唐》一书,作者王一凡妙趣横生的阐释,让我对大唐文化更为有兴致,在图文并茂的书本中,配以幽默风趣的措辞,唐朝人的生活细节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一: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酒的香气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 唐朝人擅长美食,依《时尚大唐》作者所言,也是因为对生活的美好,以及广纳百川的心态。我们深知南方爱吃食,时常费尽心力做各种糕点,而北方喜做荤食,最为有名即为长安美食。 北京有稻香村八大件糕点,以往每年临近春节,我都要往家乡捎带几箱,如今也鲜少有人青睐此物品,我也就不太关注这一古文化。中国人民有着非常强烈的包容性与极强的学习能力,这在唐朝以美食著称时期就尤为明显。如今我们跟西方人一起过圣诞节,跟外国友人同吃住,也是源于那个时代民性的卓越。 在南方,儿时,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家里坐席,女人和孩子是不能随意上桌,经年后我回想起来,也许是因为本身家庭地位的不受重视,导致我在孩童时期不能被特别照顾,更也许是文化习俗所致,封建教义要求女性必须在厨房间马不停蹄准备宴食。
在唐朝,有一种宴叫做裙幄宴,就是我们经常能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几个文人墨客在卖弄文采,身边有美丽温柔的小女子作陪,在当时这是一种流行,这种女子身份也要经过层层选拔,并非凡夫俗子就可充当,必须貌美如花还要诗书琴画,样样精通。 这在父系系统着实正常,不过唐朝文化稍显开明,文人雅客也非残暴之徒,所以此等闲情逸致也无比折煞世人。在作者的描写下,我对唐朝人更为钦佩羡慕,刘禹锡曾题一诗:“落下今修褉,群贤胜会稽。盛筵陪玉铉,通籍尽金闺。波上神仙妓,岸傍桃李蹊。水嬉如鹭振,歌响杂莺啼……”美酒佳肴,诗词女伴,有风情有格调,道是唐朝人最为享乐也不为过。 社会风情是当局人支持推崇方可为百姓效仿,在唐朝,君王与百姓亲如一家,文人也非八股文似的颇受限制,于是各种文学思想潮流演发。时至今日,我不知是南北方文化差异还是教育理念所致,于我老家江苏,时常有父母为孩子考上某一学府设宴,在北方我鲜少见之,也或许在我身处小镇不重视教育而已。 唐朝时期,君王就极力鼓励文人做诗赋词,在长安城的曲江池上,皇帝会为科举的书生们办宴席,以支持他们的不辞辛劳,时而久往,中举的人才多在此设宴款待志趣相投之人,相聚一堂,一面接受着人们的祝贺,一面踌躇满志的憧憬着未来。
二:说宣和锦片繁华,辇路看元宵去。马行街直转州桥,相国寺灯楼几处。 ——出自元代:冯子振《鹦鹉曲·夷门怀古》 喝酒一事,男子都无法拒绝,就像女性拒绝不了美丽,在唐朝时期,酒文化就被发扬的无比盛行,经常有类似如今的酒吧存在。在北京什刹海河边,有数以万计的酒吧,成为帝都夜生活的经典,酒吧这一形式到底是由中国传统唐朝文化传承过来,还是因了欧洲个人主义渲染,我们如今早已不得知。 不过在《时尚大唐》中,我深以为然,酒吧文化早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效仿与否已经无伤大碍。说多了,都是为男人陪衬,文人相轻的思潮在唐朝尤盛,而且唐朝重视诗书,文人内心深处的骚动更加体现在酒文化中。 我时常纳闷奈何男子对酒烟难以抗拒,原来不过是在唐朝酒文化中有美女作陪,无论是否高尚,都让我心中突生鄙夷不屑。于酒文化而言,虽然演变诸多高雅,但终究不过寻欢作乐。
不似以往史书的晦涩难懂,此本《时尚大唐》语言轻快,内容不俗,在揶揄中让读者轻而易举掌握唐朝文化。如果穿越回唐朝,也许我此等瘦弱苗条之人也要被鞭笞,好在古文化中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唐王朝,我也不用依附在男人脚底下。 文化源远流长,穿越回清朝,容易感受到儿女情长的心酸,穿越回明朝,会体悟草根逆袭的励志,而穿越回唐朝,岂是只言片语能够总结,荣华富贵美女佳肴,人生乐事应有尽有,不过总结而言,得有品,何为有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顺应潮流当为最佳行事风格。
有待时日,我定再次翻阅《时尚大唐》,只为感受其内在的宏威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