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过,爱过,写过》是一本由李银河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过,爱过,写过》读后感(一):懂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也有不一样的故事,但凡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能够在不同时期去总结,在人身旅途里能把自己精彩的活法,爱法都全部写下来,那是非常之美好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有(●'◡'●)过哭过摔过、通过,也有成功喜悦交织着,当我们懂事的那一天起,回首,我们一定会去寻找曾经的足迹,去改变一些看法和做法
或许,会有另外一个主题出现:
假如,生命可以再来一次,我会如何?
《活过,爱过,写过》读后感(二):她的世界
李银河老师的自传我居然等了这么多年,前段时间看完《同性恋亚文化》、《中国女性的情感与性》都是以访谈的形式,一个一个的问答和小故事展开,后面再加上李银河老师的看法以及研究成果。李银河老师对性,性别看得太通透了,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自传中,她对自己每一次研究成果的评价。如果光是抱着看李银河老师的人生轨迹去的同学可能要失望了,书里满满的干货,最让我感触的是李银河老师对彩虹旗的描述。不管是哪一种人,都要活的多彩,就像彩虹一样。李银河老师对性的态度,也让我走出了自己的误区,身体是自己的,只要不侵害别人的利益,没有触犯宪法,都不是罪。
这本书真的值得一看。谢谢李银河老师。
《活过,爱过,写过》读后感(三):我怀疑这是在秀恩爱
520前后读了李银河老师的自传,对于李银河老师来说,她最重要的标签可能就是王小波的夫人了,但除去这个,她更是一名学者,一名独立的女性,从她的自传也可以看书,王小波是她生命中重要的一个章节,但也只是一个章节而已。说实话我对她关于社会学和性方面的研究了解不多,我只是反对仅仅称呼她为王小波夫人,当然把他俩的书放到一起,我确实吃了一顿520狗粮。。。。
《活过,爱过,写过》读后感(四):难得的洒脱
这边自传让我感到李银河和王小波真的是难得洒脱,在那个时代就看开了外在的社会束缚和传统束缚,不生孩子,不买房,不存钱 ,一心追求精神生活和自己喜欢的事业。
1、喜欢就追求,在欧洲求学期间,觉得物质够用就行,打工去旅游。
2、婚后觉得自己的精神生活比较重要,不生小孩。
3、李之后又和一个人在一起,也没有考虑其他社会看法,喜欢就在一起了。
真的很洒脱,我就做不到。
不过也可能和李银河家境殷实有一丢丢关系吧。
比较有感触的几个地方:
1、一个天赋极高的数理人才,迫于生计和世俗责任,放弃学业,在美国做起了餐厅老板。
是世俗物质束缚了他,还是他其实天资也没有那么好?普通人能不顾物质去追求精神生活吗?
《活过,爱过,写过》读后感(五):她可能做了自己所有想做的
王小波真的是死的太早了,书里有很多和小王波生活的回忆,完美的心灵契合,真的是太美好了。和大侠十七年的生活只简单的描述了下,不知道大侠会不会感觉不平衡呢。
李银河六十多岁写自传,语气还特别单纯,这样的人活的真的是特别有勇气。当时的时代研究性少数群体够大胆,给自己虐恋倾向的非正常态合理化,和小王波自愿不育成为丁克,后来选择跨性别伴侣,退休一门心思写虐恋小说。她的一生,可能是做了所有自己的想做的。
《活过,爱过,写过》读后感(六):享受幸福的事情
最美丽、最舒适、最诗意、最合适自己的,美与不美,跟适合自己特别相关。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思想上大开大合,能够放下世俗眼光,又有本事养活自己,活得纯真美好,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要接受不能改变的,思想成为自己最重要的伴侣。不管是学过,爱过,看过,吃过,都成为漫长渺小人生的匆匆过影,但不影响你认真、挑选,去感受每一份情感,每一个调战,每一次激动。
要坚持写作,想写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停止。这一点值得我关注学习参考,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特别是没有什么天赋和技能,除了量大,没有其他任何可以依靠的路线。
要改变自己,去实现想要的生活。如果不知道想要什么,那只能改变现状。
总结下来,有思想、有本事的人,活得开心、惬意,你如果活的痛苦,那说明你两样都没有。
《活过,爱过,写过》读后感(七):影响三观的书
1)王小波和李银河对我影响挺大的。大学时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三观以及认知体系,其中王小波的东西影响蛮大,算是启蒙或者说是激发出了本我。而后经历过一段人生后,在和自己进行重对话、思考确定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李银河的公众号又影响挺大。应该说他们两人算是soulmate,并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 2)本书内容而言主要是两个部分,一是李银河对自己中年前生活的回忆(主要在小波逝世前)。二是自己在社会学领域主要研究成果的简要汇总。大众刻板印象似乎是性,同,虐这些,但我看来骨子上是对自由平等、尊重他人、包容差异的研究,虽然我对其研究的一些细节结论并不会完全认同,但其对个体破除枷锁独立解放来说意义重大,非常适合作为科普读物来阅读并产生思想和认知的影响。 3)也看得出李银河确实是习惯论述性思维,写作风格上也是如此。从文字中感觉到她对自己的诚实和对读者的真诚。写给自己和写给他人都实现了,挺好的,无需纠结遣词造句美不美。
4)大侠和壮壮讲得不多,衷心祝福他们和李老师一直幸福安康。
《活过,爱过,写过》读后感(八):inspiration from 可爱三反
《活过,爱过,写过》读后感(九):那么美的李银河
李银河,你那么美!
上班族,好久好久都没有读书了,一口气读完了本书。
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李银河的人生那么酷,那么洒脱,那么精彩!不枉此生!
她和小波可以达成共识,不要小孩,无任何羁绊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放纵”自己的才情,他们彼此欣赏,相互成就,这种缘分真的很难得,满满的羡慕!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在自己才华尽情发挥的同时,他们又不太懂人间烟火,物质生活过得一团糟,这在后来认识大侠后又发生了很大变化,大侠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可以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理的井井有条,李银河真的是上辈子拯救了整个银河系吧,才撞得来如此好的运气,享受了不同的人生。
书中“写过”部分,关于社会学研究的那部分内容,在没看过之前,我还是个小白,相当于是启蒙书了,李银河真的很专业,在她的专业领域里边研究的很透彻,至少让我这个小白,一下子发现了新世界的感觉,并且还能以一种更客观的方式,去看待这个社会上并没有交集的一部分群体,就算日后有遇到了,也更加能以一种平常心对待。
《活过,爱过,写过》读后感(十):自传故事太单薄,道理讲述缺深度
我喜欢读自传,是喜欢从一个人的成长故事中观察他的思想脉络。如果是从自传体的角度来评价这本书,显然不够优秀,因为太过于简略。李银河在书中也的确是如此评价自己的,大意是写作中忍受不了过多的细节。
所以后面越写越像论文。
这种写法,导致读者尚未能够清楚认知到作者的成长历程时,就不得不阅读带有强烈个人观念的主张和观点。
性在李银河的观念中是『私事』,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尽相同,大家在认知方面存在差异也完全正常。如果无法让读者充分了解作者,而是强行对读者讲道理,怕是会造成原本认同的人无须赘述便奉为真理,而其他人自会觉得怪异或是错误。
讲道理是说服别人最差劲的方法。
就比如作者在讨论 自愿年龄线 时,一直在强调儿童的自主意识,并认为自愿年龄线越低的国家越先进。我知道作者对这个话题的讨论,是以不伤害别人为前提,可是逻辑上的自恰在现实中大概会被玩弄的体无完肤。
尤其是低龄儿童面对大龄异性时,法律如何去判断什么是『自愿』?没有更深层面的论述。
我没读过李银河其它的作品,所以这里也无法做过多的评述,也许作者在其它地方给出过答案。但就本书而言,这种结论式的讲道理,读起来并不让人舒服,希望不要被喜欢该书的朋友定性为『执政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