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丢掉那少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2-11 00:39: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丢掉那少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丢掉那少年》是一本由倪一宁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丢掉那少年》读后感(一):不是所有东西都能被捡起

  在陈一湛哭着说我不想一遍遍刷你的微博动态猜你去哪了,在见谁,会不会喜欢上更闪闪发亮的人,我不想再做神经病了,我没有力气了的时候突然眼眶湿了

  大家都在吐槽为什么倪一宁要给陈一湛安排这样一个结局,可我觉得这真的是最好的结果了

  所有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叶蓁蓁的感情对比她丰富多彩的生活简直不值一提,苏青青得到了名利地位还有真爱,只有她,好像作者也不知道到底该让她怎么办才好了,她后来和叶蓁蓁的所有见面都让我心惊胆颤,她看起来很好,结了婚,有了孩子,可我总觉得她活得毫无生气,看到她和实习生的对话后我才明白,只有在提起韩统的时候她才变得鲜活

  她出车祸去世后我松了一口气,她终于从拧巴的世界里解脱了,总是差了一点的运气在这个时候反而成全了她

  她死后韩统抑郁了一整年,看到这儿我才觉得作者对她还是温柔的,现实生活里在男人活得越来越好身边女人络绎不绝的时候,谁会去怀念那个把他作的十年怕井绳的前女友呢,良心和愧疚在现代人身上是最难得的品质

  可是最后陈一湛也没把韩统忘了吧,两个互相惦记又不能在一起的人到底要怎么办,

  才只能写一个生离死别的意难平

  《丢掉那少年》读后感(二):没有人不可替代

  2017年在微信上追《丢掉那少年》,曾在地铁上看文以至于坐过站,在深夜窝在宿舍粉红色被窝里看得欲罢不能,可惜后来文章戛然而止,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书籍上,生活里经历了很多事情后也没那么敏感细腻了,但毕业后工作后的生活里偶尔也会在夜深人静或者窗外下雨突然想起叶蓁蓁和周密到底怎么样了。

  昨晚花了4个半小时一气呵成看完了电子书,没有大悲大喜的结局,心情倒也平静,看到周密的心理和韩统对陈一谌的心里有爱生活却不再交集,想到自己现在被劈腿的现实,不断回忆自己的初恋里对方的心理,愈发意识到自己对深爱的前任原来其实非常陌生。自己谈恋爱的时候像个少女,只要有爱,有陪伴和关心,就以为得到了全世界。不舍得对方花钱,不忍心对方工作太累还辛苦接我下班陪我坐地铁转公交回城中村的宿舍房,谈恋爱靠自己甜甜小嘴和一颗单纯的心。

  后来异地恋,被分手,痛哭流涕,熬过了大半年,发现对方是劈腿,又情绪崩坏。

  以为自己是不可替代,超乎寻常,其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除了年轻一无是处的小姑娘。

  也曾把对方当做自己无法取代的人,想太多了,以后遇到更好的概率太大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彻底明白,真真实实存在的东西是最重要的。

  前任的白月光地位,被挑选的犹疑,他对别人说出的话…都有什么所谓呢,真真切切的与他一起体验现实里的经济生活和社会角色,就够啦。

  《丢掉那少年》读后感(三):《丢掉那少年》:遇见时,紧握手中珍惜;离别后,深藏心底铭记!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学习一件事情,就是不回头。只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后悔,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后悔。人生每一步行来,都需要付出代价,我得到了想要的一些,失去了不想失去的一些。可这世上的芸芸众生,谁又不是这样呢?——桐华 高中时期,喜欢看桐华作品,也许是因为家庭缘故,也许是恰逢青春期,特别喜欢那种朦胧中的伤感美。那时,有一个男孩,陪伴了我整个花雨季节,我以为我们会开花结果,没曾想我们只是双方命运的过客,时隔多年后,我遇到如今的先生,虽然经历了冲突,但是最终还是重归于好,如果扪心自问,我也很是对感情迷茫,只知道心往哪里走,人生就朝向何方向。

  因为家中搞装修之事,我深觉一个家还是需要男人张罗,我属于不愿意劳神费力喜欢坐享其成之人,然而看着他迫切想要得到我认可的眼神时,我有过悔悟,深觉也许不应该再这么矫情。人生只不过是柴米油盐组成的庸俗世界,哪有书本中展现的阳春白雪深邃,我应该认清楚现实与梦幻的差异,然而依旧有不甘,兴许所有女性心中都有自己的一片象牙塔城堡。

  《丢掉那少年》读后感(四):当我们不再是少年

  

高二那年,一个女生送了我倪一宁的一本随笔集,后来那本书一直躺在我的枕边。构成了我对倪一宁散不去的滤镜。

她也不犀利也不佛,温和中庸却清醒。

从前觉得,温室养出的花朵养出稚弱的小孩,被偏爱所以看起来单纯无害,现在觉得,如果年纪上去了还显现出低于同龄人的天真和灿烂,可能不是不知晓世间的规则,大抵都是有分寸也识相的,性格是自己面对这个世界的选择,每个人选自己觉得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像小动物长得和人类幼崽一样讨好人类基因里刻下的怜爱,卸下一身的利刺和防御露出圆滚滚的肚皮去获得不懂事孩子的才会有的宠爱,我也不知道值不值得。

叶蓁蓁看起来无疑是被人羡慕的,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事的,任何便利不是明码标价就是有暗潮汹涌的潜规则,占的小便宜吃的都是大亏,看起来被所有人偏心宠爱,但是转身的下一刻就会明白那种恩宠,是用被尊重被认真被重视交换而来的。

生命有权重,你想当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就不能边舔着冰淇淋边站在讲台中心对着严肃的课题高谈阔论。不然就是你贪心不识趣了。

不要随便去扮演一个舞台上的丑角,虽然获得热闹非凡和宠爱,但是被轻视也是难以避免的,这天下,不能所有好事都是你的。

所以到了年纪要长大的时候不要腆着脸赖在地上不愿意起来,此刻不顺着梯子从象牙塔里出来,下一刻就下不了台了。

不用太留恋小时候被捧在掌心里的宠爱,每个位置都有自己的苦楚,小时候只在大人的腰间,仰着头想说点什么的时候,最渴望的就是长大不是。

  《丢掉那少年》读后感(五):人生有一百种活法,什么时候都可以重头再来

  我们都曾有过年少的时光,如花一般的岁月,都渴望被爱,却也曾遍体鳞伤。我们看过郭敬明小说里面的现实,也看过八月长安笔下的青春,很难说哪一种是最好的,只能说各有各的欢喜,各有各的落寞。

  我们都想拥有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爱情,却很难逃过形单影只的落寞,不是我们不够幸运,而是爱而不得才是生活的常态。我们都曾渴望遇到更好的人,看更美的风景,因为我们始终觉得生命中有无限的可能,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但加缪曾经说过:对未来的一切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叶蓁蓁和周密是高中同桌,然后成了情侣,直到大学要毕业的时候叶蓁蓁都觉得他们会做一对毕婚族,然后生一个可爱的宝宝,然而现实狠狠的给了她一记耳光,就在双方父母见面的当天,周密逃跑了。叶蓁蓁毕业就结婚的想法一刹那粉碎的精光,落荒而逃,去了法国进修。这个词听起来多少有些狼狈,但确实是形容她当时情况最贴切的词。

  然而让人更纳闷和匪夷所思的是叶蓁蓁读完博士回国之后,和周密结婚了......就因为周密看到她和别的男人相亲,看不了她迎合别人的样子,所以按照周密的话来说就是把叶蓁蓁捡回来了,对的,你没听错就是像捡一只小猫小狗一样,给捡回来了。

  我极度怀疑他们结婚的目的,当年那么仓皇的逃跑,如今还能重归旧好?这就让我想到书里写的:他们再找不到比对方更合适的人了,听听,听听,合适!俩人就是合适!仅此而已,什么爱不爱的啊,就算有,恐怕也抵不过曾经的抛弃,和现在的不信任吧。

  周密对于叶蓁蓁工作的不认同,不理解,对于叶蓁蓁这个人的藐视和贬低,是由内向外,从来没有改变过,他好像始终高高在上,眼高于顶。但他忘记了,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离不开谁的,女人所表现的一切弱势都是为了成全你的自信心。

  我相信他们的感情是真实存在的,曾经的幸福也是发自内心的,但是一次一次的失望,一次一次的逃避也把那点可怜的感情消磨的丁点不剩了。有些人说叶蓁蓁作,这既然是她选择的生活,为什么又开始责怪生活无趣,我觉得不是的。当你被糟糕的事物占据的腾不出身,你根本没法腾出手去迎接更好地事物,你现在觉得的不甘心 ,当你放下再回头看,真的不值一提甚至不想回忆 ,及时止损是成年人最大的自律。人生太长,要走的路和要遇见的人太多,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下一个路口在哪,但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想要走什么样的路。

  希望所有女孩子都可以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和不累的人相处 ,和所有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过想象里的一百种生活 。

  《丢掉那少年》读后感(六):终不似,少年游。

  丢掉那少年看完了。

  快递配送的那天上午,我什么也没干,就一直一个人傻乐地等着快递;拿到书后先火速看完了后记,毕竟后记和序,是我认为作者最直观的对于自己作品的感受。

  前一阵在豆瓣简介上就知道陈一湛出车祸了。对于陈一湛和韩统的爱情故事,我一直觉得太美了,但也离我太远了。

  就像一宁说的那样,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机会在青春期谈恋爱的。

  我就是角落里的那一批人,他们鲜明的青春都和我无关。

  但还是感慨,真的很感慨,这么好的人,这么好的一段感情,是不是只有让她彻彻底底地消失,才能画下句点。

  感觉书里增加了很多周密的部分。

  之前看公号的时候,只觉得周密是一个骄傲的人。印象最深的是苏青青说他:一身逆鳞,像竖起的一千把尖刀,刀刀都直取她性命。

  我一直觉得这个比喻很好,曾经也拿它比喻过喜欢的男孩。

  只是没想到书里多了许多关于周密的龃龉的部分(个人感受,也可能是我想多了?也可能是关于周密的心理活动描写多了些,所以看到了不同角度的周密?)。

  怎么说呢,之前我也觉得虽然韩统陈一湛的故事最明亮最青春,可是周密和叶蓁蓁的百转千回,才有更多的回味的余地。可是看书的时候我感受不到这些了,感受不到这些说不清楚的、除了你我也实在想不出还能和谁在一起的、其实也有点非你不可的浪漫。

  也可能真的是公众号读了太多遍,所以看书时只关注到了那些增添的、改动的部分。所以觉得书里两个人仅仅是恰好地重逢、在一起,再分开。

  青春期以后,我真的很少再看言情小说了。最初知道一宁也是在2017年,朋友在朋友圈分享了关于春娇救志明的文章(依稀记得好像叫“最后一次啦,我会乖乖的”)。顺手点开,就被里面的文笔折服。看看作者,叫倪一宁。噢,再看看她的其他文章,不错,关注了。

  那时我大一,也恰巧陷在一段甜腻却焦灼的初恋里。也干过不少把一宁“高深莫测”的话发给对象,让他摸不着头脑的事情。现在想来真的觉得好好笑,又有点冒着傻气的矫情。可能我本质也是个文艺青年吧。

  刚开始喜欢一宁的时候,我几乎是逢人便安利,后来就舍不得了,直到现在看到一宁的公号有7、8个朋友关注,我心口依旧堵得慌(哈哈哈哈别打我);也从用微博大号关注一宁,挪到了小号。就这样一直喜欢到了现在,一宁一直是我的宝藏女孩。

大约也是2017年,那时候一宁还很喜欢在微博上抖机灵(褒义),发很多长长的但很耐看的小故事小感悟,当时我正在经历人生中第一场恋爱,时不时也会和自己的心境做对比,觉得这个人,懂我

  《丢掉那少年》读后感(七):很高兴因你灿烂过 ——《丢掉那少年》书评

  ——他很想和叶蓁蓁说:“你们去找你们的然后吧,我就停在这,行不行。”

  第一次读《丢掉那少年》是在2017,一宁的公众号,最先看到的是番外《再续夜航》,韩统和陈一湛的故事。那一年高三,学校宿舍开了屏蔽器,总要在去宿舍楼前把小说加载好,等洗漱完再盘腿坐在床上仔细地读,第二天再偷偷摸摸看大家留言。没想到小说连载结束我高考还没有考,一晃三年过,才扎扎实实看到了书。花了两天时间看完,还是很爱他们。

  书里讲了什么故事呢?

  讲叶蓁蓁和周密,讲韩统和陈一湛,讲苏青青和后来的吴歌川。比起后来,我还是更爱那些,大家年少时候的故事。叶蓁蓁担心自己皮肤怎么黑黝黝的,在语文课上和陈一湛传阅言情小说;周密捂着叶蓁蓁的眼睛走过那段躺满癞蛤蟆的路;韩统替陈一湛修指甲,想起来还是觉得陈一湛做数学题的样子特别聪明;陈一湛呢,在那段和韩统的感情里作天作地,咋咋呼呼,后来韩统谈过的每个女孩子都像她;苏青青用力的,硬生生的,在后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后来呢?叶蓁蓁和周密结婚又离婚,跟父母有接近一年的时间不往来,失去了她高中时候最好的朋友,有告别了自己的爱人;周密搬去了深圳,骨子里还是自负骄傲,但这么些年也很努力把从前的东西一件件收回来;韩统结了婚,生了小姑娘;陈一湛车祸去世;苏青青最后大概,也对周密没了惦念,我觉得,有为她编故事的吴歌川,还是好结局。

  写完觉得像闷头喝了一大杯柠檬汁,心里又酸又涩。是他们的故事,对,但多多少少,总能在他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周密意气风发的讲“还可以哦?”,也看韩统想“她们都是讲道理的成年人,不像她,胡搅蛮缠,寸土不让地跟他要好多好多爱。也不知道那些爱拿去能干什么。真的你说人要那么多爱干吗呢?” 当年穿着宽松肥大的校服盘腿坐在蚊帐里吸鼻子掉眼泪的姑娘,大概也没想到后来会发生那么多事情。

  但我还是独爱2017的,纵使后来的日子也艰难,也精彩;不公平,也公平。但17岁的时候好像不载什么大跟头,不吃什么亏,也是,在学校里能载什么跟头啊,无非是卷子上的数字好看不好看,笔记做得多不多,日子明丽得过分,连带把周边的人都渲染得亮晶晶的。我能想起来和理解的,反而是这一部分。但你说人长大后的感情和感悟就不珍贵吗,我觉得也不是的。像一宁讲,“怀旧固然是很有情调的行为,但如果一生的高光时刻都凝结在十八九岁,那这漫长的下坡路也未免太难熬。”还是要跑起来,要奔赴未来,要“丢掉那少年”,但不失最珍贵的那一份。和自己较劲也好,把天真的那一份拿出来作保也好,然后越活越像自己,不再孱弱。

  搞得跟真的一样。

  《丢掉那少年》读后感(八):哪有什么永垂不朽

  

年少时喜欢的人或许可能记一辈子,在往后的人生中无论你遇见多少人,在心里总会有那么一个小小的角落为曾经的的自己留着。那里有着不可言说的曾经。我们曾是少年,鲜衣怒马时总觉得恋爱大过天,飞蛾扑火也无所谓,而后来呢,面对生活重担我们却错过了太多,年少时一切都是美好的,我爱你,便会用全部的力气,而后来呢,每一个人都会长大,命运给了我们不同的路,从此以后分散在天涯。

叶蓁蓁和周密的婚姻是让人羡慕的,年少时喜欢的人,在分开多年后,兜兜转转又重新走到了一起。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会一直这样好下去的时候,他们离婚了。是的,他们在最好的年纪相遇,在最好的年纪彼此相爱,也在最好的年纪组成了家庭,而很多很多的小事会将人们的热情磨灭,他还爱着他,而她也爱着他,不过似乎却要用另一种身份。年少时的喜欢很纯粹,而成年后的喜欢总是夹杂着各种利益关系,就如同那个时候叶蓁蓁以为毕业后顺理成章的结婚一样,周密选择了分手。而认真的叶蓁蓁选择了出国学习,其实更多的是自我疗伤而已。回国后再次相遇,总会以为这是命中注定的,而那个人呢,欣然的接受着你的一切,理所当然的人为爱情就是这个样子的,他总是很忙,忙着一切,甚至连婚礼筹备都是叶蓁蓁一个人。周密很好,他应该是完美的,至少在外人眼里是这样的,但对于叶蓁蓁而言,有着情绪总是在忍受着,直到再也承受不住这样的感情。

苏青青不过是从年少时就喜欢周密而已,这份感情持续的时间有着长,看着他们的分分合合,却总没有自己的位置。爱而不得吧,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韩统和陈一湛的爱情像极了大多数的我们,他或她成为另一个人的丈夫或是妻子,而我们却永远无法再有交集。

《丢掉那少年》是对青春的怀念,却又不只有对青春的怀念,我们爱的人,年少时以为可以一辈子,以为就这样走到老,可是人心是会便的,没有谁可以保证从一而终,而我们所能做的便是不再委屈自己,丢掉那少年,丢不掉的是回忆,未来的路还很长,磕磕绊绊的走过来,我们在曾经的分分合合中成长起来,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包括爱情。

  《丢掉那少年》读后感(九):你有没喜欢一个人,很久很久…

  我不知道有没有,但苏青青有,她喜欢的少年,从青涩到成熟,不管是魅力四射时,还是受挫之时,她依然喜欢他,不管怎样的他,依然她青春岁月里,唯一的期待。 苏青青家境不是很好,因此,她总想努力学习,逃离现在的状态,但没有人知道她心里的秘密,就是喜欢周密。她曾以为他对她,到底是跟对别人不一样的。 周密总是各种吐槽叶蓁蓁,嫌她事多,但对苏青青的态度就很好,每次跟他讨论题目,不管他在做什么,都会停下手中的事情跟她说话。他从家里带来的零食永远先分给她,再分给韩统和陈一湛,最后有剩下的,才会扔给叶蓁蓁。 她以为他也会懂她对他也是不一样的。 有次考试,收卷子,到她这里,她看见周密还在写,故意拖时间,老师叫她时,她会会假装刚停笔,告诉老师:“她想把这个步骤写完。”偷看周密停下笔,才安心。 苏青青没什么朋友,也瞧不上女同学之间的友谊,要好起来,连厕所都要一起去,你等我我等你,闹翻时,上厕所也能听见她们说起对方的小秘密。她也不懂陈一湛为什么放任韩统在她写作业的时候骚扰她,韩统不高考了,她还要高考呀!她也不懂叶蓁蓁为什么还一本一本地看小说,考完了再看不行吗? 很多年之后,苏青青想她当时的想法是对的,她们是愚蠢的。但她的“正确”或许让她更成功,却没有让她更快乐。 毕业后,苏青青留在了北京工作,她过得很不错,她没想到会在北京遇见周密,而周密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父亲因为贪污而被抓,他沉沦了不久,开始跟朋友一起创业,那段时间,苏青青在任何的社交场合都会带上周密,告诉别人他是她的弟弟。 那几年他们很辛苦,常常加班到深夜,那段时间苏青青对周密很是照顾。她又看见他重新站了起来。她喜欢他那么多年,年少时总觉得他很耀眼,和她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后来他跌下来,她又不忍心,总想拼命把他拼凑成完好的模样。 她喜欢他到压根不愿破坏两个人奇怪的“姐弟”关系。 周密回南方的那段时间,她总是心神不宁,周密再回来时,带来了叶蓁蓁。苏青青很想问问:这些年,她到底算什么呢?他到底是入戏太深,把她当姐姐了。 当之后她发现了叶蓁蓁的秘密,她爱上了另外一个男人,但她知道周密需要她,所以在他们结婚的时候她落荒而逃,她不知道如何面对,只有逃离。 直到她遇见了吴歌川,他看穿了她的心事,也用他的方式来爱苏青青,有那么一刻,苏青青终于不再秒回周密的信息时,她知道她在慢慢放下,放下那个不管什么时候也不会喜欢她的少年。她该丢掉那个少年,重新拥抱属于自己的大海。而吴歌川就是那大海里的小鱼。

  《丢掉那少年》读后感(十):三个女人一台戏

  年少的时候看见同龄人捧着言情小说看的稀里哗啦,曾经心里眼角都是鄙视,犯得着吗?如今一把年纪,拿起这本《丢掉那少年》,完全只是因为书名的吸引。因为已不年少。初看内容竟是高中生的小情小爱,没有经历过,只能想象,无法感同身受,不明白各个人物之间的你侬我侬。可慢慢耐着性子读完,发现这不只是一部青春校园的爱情小说。这里面有的是少年到中年的成长,褪去青涩后成年人的无奈和孤独。特别是书中主要的三个女人的爱情,那种求而不得,那种念念不忘,那种不甘心,那种爱情里的情感疏离,那种贪欲,那种努力,那种放下。 叶蓁蓁 她从小家庭幸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和事业成功,风流倜傥的初恋情人结婚,有自己的小事业,是一个美美的网红,仿佛一切都那么完美。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身边的人并不是想象中的多么多么爱她,他其实只爱他自己。自己亦如是。然而自己深爱的那个人却是一个浪子,他不会为任何女人停留,他的心永远在追逐的路上。午夜梦回,生活表面的平静再也掩盖不住内心的孤寂,也许只有偷偷躲起来吸支烟才能麻痹一下自己脆弱敏感的神经吧。作者安排叶蓁蓁的命运最后是一无所有,没有了婚姻,没有了爱情,和家人断了联系,事业也进入了厌倦的瓶颈期。但是即便如此,又怎么样呢。看清楚了,想明白了,其实结不结婚,被不被爱又能怎样呢?离婚后的叶蓁蓁依然可以独自芬芳,写写自己喜欢的小说,当当小网红,有没有人看,火不火,又有什么重要,重要的是她终于在生活这把椅子上找到了属于自己最舒服的坐姿。 苏青青 一个陷入暗恋多年的女子。曾经以为自己就是一只丑小鸭,普通家庭出身,没有被过多关注呵护过,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美貌,感觉只能靠才华才能为自己挣得一点点自尊。其实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多么光华耀眼。一直到进入职场,才慢慢觉醒,把自己的美貌与才华展现出来,蜕变成了一只美丽高傲的白天鹅。因为心中有挚爱,她默默守护着,为他做什么都心甘情愿,潜意识排斥着其他男人,执着地爱着那个一直不爱自己的人。太多的无奈,太多的不甘,太多的委屈,终于在看清楚所爱的人的本质后,放下了,放下即重生,她终于肯试着接纳那个愿意终身守护自己的人。她也算幸运的了。 陈一湛 这是一个不幸且幸运的女子。她从小父母离异,家庭不幸,没有感受过什么家庭的温情,嫁人后过着平凡琐碎的生活,最后意外车祸死亡。生活的轨迹中好像从来没有和幸运搭过界,唯一的就是她曾经拥有过一个真心真意爱自己的人。那个高中爱了她三年的富二代,他曾经以为离开了她,不过就是送一个孩子去了寄宿学校而已。他以为离开了她,再爱其他女人也不是什么大事,他甚至可以把曾经对她的柔情用在任何一个女人身上。但是就在他再次遇到她,认真审视自己的感情的时候,他发现那么多年自己经历过的女人都和陈一湛有着这样那样的相似之处,她的样貌,她的任性,她的娇憨,她的细心,她的温柔……原来自己心里从来就只有那么一个人,一直没有变过。以至于在陈一湛死后,他的心也死了,食不知其味,夜不能寐,以前他们走过的五十米路他仿佛用尽了自己全部的力气才走完,他如同一个没有了灵魂的人。陈一湛得爱如此,让人不由悲喜交集。 佛家有云:人生有七大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则苦已,人生在世,不经历这些,是不是也太寡淡了些。一切其实不过历劫而已,真正经历过,才可说放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丢掉那少年》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