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不正常人类症候群》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2-10 00:35: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不正常人类症候群》读后感锦集

  《不正常人类症候群》是一本由张寒寺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正常人类症候群》读后感(一):爱上了一个虚拟的诗人

  

这里有28个故事,28个独立的故事,

但是有一个诗人,从开始走到结尾。

故事从图书馆开始,诗人的诗也适时出现,在如今的社会中,在线恋人可能已经不再会是奢望。

故事结尾, 诗人在囚车上给恋人朗读诗文结束,而送他上囚车便是这位恋人。

我是在这本书的开始留意到这个诗人,并且在网络上不断搜寻,中文网站没有,既然是法国诗人,于是翻译为法语,在搜寻, 更加没有。直到读完全书,我想这个是一个虚拟的诗人了。但是我却爱上了她。

  《不正常人类症候群》读后感(二):书评

  

小曲推荐的。年末超级惊喜的一本软科幻小说!里面每个故事都挺打动我的。第一篇《克莱尔小姐,新年快乐》里面,科技使得记忆留下算是永生吗,安迪还是安迪吗。

《我们的告别仪式》里感受到了机器人中人类的情感。生命是由一个一个遗憾组成的,没有不留遗憾的生命。即使是拥抱机器人。

《预知症》中的结局是出乎意料的,当儿子以为现实与自己预知的不一样的时候,他才惊觉他的预知症是遗传他的妈妈,他的妈妈已经预知到了同样的情况,当她意识到的时候,她就通过各种途径竭力改变,不让未来有任何逆转的机会,她并没有改变失去丈夫的事实,但是改变了儿子的人生轨迹。

《随军牧师的祷告》里的机器人很善良,赋予了机器人“信仰”的概念。“信仰是生命终点的风景。指挥官,请把他们最后的风景带回去。”

最喜欢《飞翔的机器人》,机器人固执的守着陈小姐,它就像一个天使,带着陈小姐在太空里飞翔。

《父亲的玩偶》结局也是出乎意料的,“我”一直怨恨妈妈,因为是“我”觉得她杀死了爸爸,但其实是“我”杀死了爸爸,妈妈一直在掩盖真相。

书摘:1. ‘我不预料未来/未来不可预料/也不怀念过去/过去未曾相识/我只迷恋现在/哪怕你我只是萍水相逢。’”

2. 今后的日子

我的头发越来越少

我写给你的句子越来越少

我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

但世界永恒

星辰常在

苍穹不老

最后的日子

我抱起你会很难

我看清你会很难

我记起你会很难

但此心至诚

百年不变

千岁未寒

3. 指挥官,敌人之所以会登船,是因为他们认为这艘船上没有人,他们认为所有军人都已经倾巢而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随军牧师,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信仰。”

“信仰是生命终点的风景。指挥官,请把他们最后的风景带回去。”

  《不正常人类症候群》读后感(三):读书札记

  

Part 1:星河与波光

恋人Online:回答:在线真人女友。

克莱尔小姐,新年快乐:战场下来的夫妻故事,非常令人感动。

我们的告别仪式:两个报废机器人,萍水相逢。

少女之眼:感动。

恋人Online:化身:人工智能背后还是爱。

Part 2:不正常人类症候群

酒神症:喝酒就能穿越时光,回到过去,拯救母亲,抹掉自己的存在。

预知症:以为自己可以预知未来,但是无法改变,结果母亲也可以预知未来,并且改变了,这是一个温情的故事。

坏演员:“楼外竹影月窗纱,道是故人旧年华。昨夜相思谁入梦,今朝一步一天涯。”。老公在老婆临别之际,的梦境里面,帮助她回忆人生的点滴。

猫语症:爷爷去世后,化为一只猫,走进了奶奶的生活,让奶奶又过上了两个人相扶相持的生活。

厄运症:两个好悲催的人,刚刚相遇,就称为妻子了。注定在一起?

医生的回函:人和动物交换灵魂,最后还引出来戏中戏,一个惊悚的故事。

Part 3:花的半衰期

试膳官:“烧菜不过煎炒烹炸爆煮蒸,味道来来去去也就是酸甜苦辣咸”,“人间的美味都是对你们的干扰,想要更敏锐地找到那一丝苦涩,就要断绝自己对美味的欲望。”,这一集古色古香,总是让我想起,莫言老师的檀香刑,作者选择的主题也是比较偏僻和生分的,但是写出了很多平常时候根本思考不到的哲学。我觉得挺好的。

突然想起来,这一集可是没有科幻呀。

彼岸生花时:这一集更上层楼,彼岸象征未来,也联络着过去,今天种下因果树,明天去看彼岸花。

Part 4: 万有引力之迷

不老苍穹: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背景是世界末日之后。

流星夜:看到一半猜出来结局了。

随军牧师的祷告:这是一个逻辑程序做出的暖心的故事。

飞翔的机器人:又是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这个机器人也没有超出逻辑之外的操作。

Part 5:童年梦旅人

父亲的玩偶:悲伤的故事。悲伤中透露着感动。

幼儿园的一个雨天:哭

育子:器官培育的故事。

讲故事的小朋友:永远长不大的讲故事的小朋友。

Part 6:黑巧克力童话

魔王:现实和游戏世界相连通,非常有穿越感。

作为食材的我们:黑色故事,有意思。阑尾再生画龙点睛。

胖公主与黑王子:胖公主人间奇遇记。写一篇断断续续有不少的童话故事的典故,完全陌生的领域呀~

机器人和它的狗:对可爱的定义非常准确呀。机器人的脑回路很政治正确,对这样的机器人,不要有幻想可以玩好宠物养成的游戏。

关于传达室李伯是外星人的传言:这个题材比较新颖,对话式的,传达了一个老同志失踪调查过程的,众生百态。

遇见你的第七个雨天:后现代感觉的雨夜屠夫。

番外:深秋谎言,你最后的诗篇

厉害。

来自波西米亚,这里面的都,非常厉害。我要抄下来,时常看看。

最后回头看看前面的插图,也是非常的棒。

四川文艺出版社,微信阅读,碎片化时间,花费四个小时差不多,不包括记录这些梗概。

2020年12月29日。

THE END

  《不正常人类症候群》读后感(四):我在莱特昂•布兰朵身上看到了阿多尼斯的影子

  

一开始是想写给自己的,所以里面有很多关于阅读感受和梦境的废话。如果您真的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请直接往下翻五个分割线。

----------------------------------------------------------------------

睡前我囫囵看完了这本《不正常人类症候群》,前面的故事是挺让人感动,但作为经常看脑洞文的我觉得也就那样。

让我坚持看完这本书的动力,是在故事中被多次提及的诗人——莱特昂•布兰朵。我既惊叹于他的才华,又总觉得哪里不对。

怀着这种心情,我继续往下看,发现他居然还有本诗集——《来自波西米亚》。

这个透着文艺气息的书名,让我有些熟悉,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他是哪个我熟悉的诗人的别名,这一瞬间我脑子里如同走马灯一样呼啸而过了无数诗人姓名。

直到看见诗人简介,说他是个法国诗人。贫穷雇农之子,一生未曾读过一本书。生来目盲,十九岁英年早逝。

我心里怀疑的种子在这一刻迅速发芽,我终于发现违和感在哪里了:一个写得一手好诗,又有如此传奇色彩的诗人,为什么不出名?

我反手打开百度,搜索诗集《来自波西米亚》。呀,原来是张寒寺开的玩笑,莱特昂•布兰朵这个妙人,他是不存在的,并且作者他在序言里提到了,我就说嘛,我果然是最机智的,破案了,破案了。

----------------------------------------------------------------------

然而,以上破案过程都是假的。

谁闲没事儿看序言啊,我甚至翻开这本睡前读物,直到看完,都没注意作者叫啥名。

我是真的被张寒寺驴了,以为莱特昂•布兰朵这个诗人是存在的,还为他的悲惨身世流泪。

那年的杏花微雨,终究是错付了!!!

----------------------------------------------------------------------

实际上昨晚我看完就睡了,根本没深究那么多,然后,我做了一个梦。

在那个梦里,我要去找那个盲眼,一生未读过一本书,只活到十九岁的诗人。

然而,我比他早生了几十年。

在多次寻找无果后,我放弃了,直到有一天,在公爵夫人的茶话会上遇到了他。

他安静乖巧地待在那个穿红裙子的老女人身边,用如丝滑巧克力般的嗓音念诗赞美那个老女人。他一定不知道,他念诗地时候,整个人仿佛在发光。我不喜欢他小心翼翼的卑微模样,他应该站在阳光下,骄傲地念出那些动人的诗篇,而不是卑微地讨好那个老女人。

噢,对了,他还有着和那个老女人儿子一样的脸,听说那老女人的儿子被教会抓了,以她自私自利的性格,绝对会干出那件丧心病狂的事儿的,她一定会拿莱特昂•布兰朵换她儿子。头一次,我对贵族这种肮脏又自私自利的性格感到厌倦,我不忍心再看下去了。

我回了家,让人起草了一份议案,我去了宫廷。我知道,国王已经不满教会很久了,这是一个拯救莱特昂•布兰朵的机会,也是国王获得更多权利的机会。

终于,我救出了他。

那是我与他的第二次相见。他被放在一个肮脏的铁笼里,我内心有些愤怒,那个老女人果然用他换了她儿子。他看起来像是一个被抛弃的小兽,有些可怜。天啊,我在心疼什么,我们贵族都是没有心的,我只是想知道他是不是天生目盲,没有读过一本书而已。

我和莱特昂•布兰朵纠缠了有好几年,他还是一句话都不说,对外界的刺激也没有反应。呵!他还是牢记对那个老女人的承诺,“如你所愿,直到永远”。

好!好!好!真是好极了。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一开始我还试图打开他的心扉,后来就变成了互相折磨,或者说,是我单方面地折磨他。我有时候真怀疑他是不是没有心,那个老女人失去权势一无所有,被我命人带到他面前处理掉,他的眼神也是空洞的,没有变化。他还是不开口说话。

后来,我每天都为他念一首诗,那是后世他的诗集《来自波西米亚》。他不懂为什么,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的意义。

那天我读到“星河在上,波光在下。我在你身边,等你回答”时,管家进来了,他捧着一张羊皮纸,告诉我,我的儿子,她因为和巫女一起研究一个叫科学技术的东西,被教廷审判,处以了火刑。

我一点都不心疼,因为我早就知道我那个儿子被穿越了。他的死亡只会让国王更信任我,让我的荣耀更加长久而已。毕竟,我在这个世界里从小受到的教育提醒我,权势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我偏头看了莱特昂•布兰朵一眼,他还是和前些年一样没什么反应。他的眼睛如同深渊,我从中看不出一点光。我累了,然后我选择了放他自由。

后来,我躺在床上,生命逐渐枯萎,我听到自己冷漠地对管家吩咐道:“让他来陪我!”他被逼服下毒酒,我看到他眼角似乎有泪水,他的嘴唇在嗫嚅着什么。

他在哭,哭自己,哭那个女人,还是哭我,我不知道。我似乎看清了他在嗫嚅着什么,wo-shi-a-duo-ni-si,我是阿多尼斯?阿多尼斯,这个名字好熟悉,他说的是谁呢?反正都不重要了。

我爱莱特昂•布兰朵吗?不!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一个天生目盲的人可以写出色彩如此丰富的诗行。

噢!对了,他死时19岁,他的诗也是借由我之手在贵族间流传。

----------------------------------------------------------------------

我睡醒的时候,脑仁一抽一抽地疼,还有些恍惚,趁着那点迷茫劲儿,我记下了这个梦,我努力回忆,试图留下点什么。

然后我拉开了窗帘,已经是下午了,阳光有些刺眼。冰凉的水让我恢复了神智,我还记得我做了一个梦,梦里莱特昂•布兰朵告诉我,他是阿多尼斯。

我没有急着去搜索阿多尼斯,而是在百度的搜索框中打下了“莱特昂•布兰朵”这几个字,搜索结果告诉我这只是那个被称作重庆卡夫卡的张寒寺的一个玩笑,并且他在序言里已经说明过了。

我没有深究被作者耍了这件事,我迫切地寻找着莱特昂•布兰朵和阿多尼斯之间的关系,所以有了这篇书评。

----------------------------------------------------------------------

首先,我们对比一下莱特昂•布兰朵和阿多尼斯的身世。

莱特昂•布兰朵:

法国诗人。贫穷雇农之子,一生未曾读过一本书。生来目盲,看不见天空、秋叶、河流、星辰,却在诗句中重建了一个独特绚烂的宇宙。 十九岁英年早逝,在他死后,贵族间把玩他的诗句也曾流行一时,随后又归于沉寂,无人知晓。(摘自《不正常人类症候群》)

阿多尼斯:

叙利亚诗人。阿里——阿多尼斯——1930年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之家。因为贫穷,他13岁时尚未进入学校读书。1944年当时的叙利亚总统前往阿里家乡附近的塔尔图斯城巡视,少年阿里有机会对总统吟诵了一首自己创作的爱国诗歌,总统大为赏识,允诺由国家资助他就读城里的法国学校。阿里入学苦读法文,两年后便能阅读法国诗人的原文作品。随后,他进入大学攻读哲学,并开始以“阿多尼斯”为笔名发表诗作。(摘自《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两人身世相同点:他俩都是天才。很明显,上句是废话。还是正经一点。

我认为有以下几处相同点:

1.二人在能够作诗之时都因为家境贫困没上过学。(很明显,莱特昂•布兰朵是贫穷雇农之子,又是盲眼,没有上学的机会。阿多尼斯也因为贫穷,在13岁被资助之前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教育)

2.两人诗歌里都有法国文学的养分。(莱特昂•布兰朵作者设定就是法国诗人,阿多尼斯入校后学习的也是法语相关,在学习法国文学后他才用阿多尼斯这个笔名发表诗歌)

3.二人都是遇到贵人诗歌创作才有了更大平台。(虽然很不想承认,伯爵夫人那个老女人确实是给了莱特昂•布兰朵展现诗歌才华的平台,而阿多尼斯也是在向总统展示诗才以后有了上学继续学习诗歌的机会)

4.二人都年少成名。(莱特昂•布兰朵死时才19,阿多尼斯13岁就在总统面前朗诵自己所写的爱国诗)

5.二人都有代表诗集。(莱特昂•布兰朵的《来自波西米亚》,阿多尼斯的《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身世上他俩都挺奇幻的,我暂时想到这么多,欢迎各位大佬补充或是指点。

二人作品上的共同点:

1.对意象的选择

二人诗歌皆是充盈灵动,语言富有感染力。喜欢选取对立的意象来创作,不仅起到陌生化的效果,让人耳目一新,而且使诗歌丰满完善。(如:莱特昂•布兰朵的“就像黑夜里转瞬即逝的闪耀/也像寂静山谷中/耳边的鸟语虫鸣”;阿多尼斯的“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向我袭来的黑暗/让我更加灿亮”等。)

2.诗歌情感的变化

二人往往开头把读者引入到一片灰暗、冷峻的困境中,却又善良地给读者希望让其走出迷惘。即使有些用词有些灰暗,也不会让读者一蹶不振,而是让读者有更多解决困难,走出困境的勇气,悲伤背后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如莱特昂•布兰朵的“或许辨不清日升日落/或许看不到流云晚霞/不知道耳边溪流,咫尺可达/不知道天地浩瀚,人间喧哗/但我知道/星河在上,波光在下 /我在你身边/等着你的回答”;阿多尼斯的“死亡来自背后,即使它看上去来自前方,前方只属于生命,疯狂是个儿童,在理智的花园里,做着最美好的游戏”等。)

3.对诗歌的态度

二人诗歌中的语言大多都是描述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由此可以感知到一种亲切感,能够看到诗人心中的诗歌就是生活。(如莱特昂•布兰朵的“晨风也还会吹过我的面庞/杜鹃也还会在枝头歌唱/泥土也还会散发芳香/红枫也还会翻飞枯黄”;阿多尼斯的“孤独是一座花园,但其中只有一颗树。绝望长着手指,但只能抓住死去的蝴蝶”等。)

就想到这么多,有机会再补充。

我其实很想问一下作者,莱特昂•布兰朵的原型是不是阿多尼斯,毕竟他俩太像了,尤其是灵魂。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不正常人类症候群》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