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座椅时间 - 坐的历史: 1800至今》的观后感大全
日期:2021-01-29 23:14: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座椅时间 - 坐的历史: 1800至今》的观后感大全

  《座椅时间 - 坐的历史: 1800至今》是一部由Heinz Bütler执导,Antonio Citterio / Ronan Bouroullec / Jochen Eisen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座椅时间 - 坐的历史: 1800至今》观后感(一):另一种历史语言

  从片头开始就不断出现熟悉的椅子,一张张被抬进展厅,摆在自己的位置。很多椅子可能只是在大学某个课堂上,在老师快速翻过的ppt上看过一眼,甚至不知道背后的设计师叫什么(名字都太长了)…也忘记了当时老师是不是在说一战后的新设计思潮,打碎再构成,还是说包豪斯,毕竟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不得不说这些椅子凭借着极具风格的设计语言,材料,结构令人过目不忘。就像后来在松烟创意园看到的柳宗理蝴蝶凳一样,印象深刻。也能看得出来,它们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审美的变化,至少是追逐的审美趋势,材料资源的限制或者便利,生产工艺的变革,当下的热点。大概可以猜想,时代的推动,人们已经慢慢舍弃了繁复,而趋向于简约,也追求鲜明的个性。

  有的椅子,我也会想它真的实用吗?舒服吗?符合人体工学吗?有时候答案是否定的,不过也需要考量使用的场景,或许脱离场景来谈就有点苍白。不过,再回过来看那些优雅的线条,或者直接暴露在眼前的结构,也可以暂时忘掉这些实际的问题。

  另外,自己也在思考,工业设计的突破是不是比新艺术形式的出现更容易被人接受?因为它结合了材料,实用性或者功能性,结构等等元素在里面,可以评价的维度很多,甚至可以只当作艺术作品。而艺术形式,或者风格,曾经没有出现过的,用曾经的技法评价系统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无论是哪种,其中都包含着人类“语言”的丰富和它随着时间变化。

  阿莫多瓦喜欢的索特萨斯也出现在了里面,唔。

  《座椅时间 - 坐的历史: 1800至今》观后感(二):How High the Moon

  

太有趣了,连看三遍,感觉还可以看很多很多遍。受家里影响一直很喜欢建筑,这部讲述椅子的纪录片,是建筑史的一个侧面的浓缩,椅子的艺术表现和功能性,每一把椅子的时代背景和故事,都好抚慰人心啊,在观影的这一个半小时,感受到了一些永恒。

纪录片的剪辑也好棒,不只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从各个联系点编织了一个完整的索引,能很快建立记忆点,好棒!!

  《座椅时间 - 坐的历史: 1800至今》观后感(三):mark设计理念&社会背景

  

参观攻略:

维特拉设计博物馆(Vitra Design Museum)

位于德国莱茵河畔魏尔小镇,德法瑞三国交界。1989年由家具制造商Vitra所有人罗尔夫·费尔鲍姆(Rolf Fehlbaum)发起创办的设计博物馆,最初只是作为私人收藏,现在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设计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是著名解构主义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的代表作之一,由相互连接的弯曲体构成,流动性与动态为人们带来介于当下和永久的不同印象。

片中提到的弗兰克·盖里:“极少数毫无主观偏见的设计一栋房子或一件家具的设计师之一,设计时可以把所有过去的东西忘记,总能想出从来没有人想到过的,让人惊讶且逻辑通顺的解决方案;总是尝试那些成本低廉被大家所忽略的材料(eg: 纸壳箱板),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新的仓库式展厅(Schaudepot,2016年开放)

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师事务所(Herzog & de Meuron,设计北京鸟巢的事务所)设计,第一次大规模将这座博物馆公开于大众视野,展馆核心是一个包括430余件现代工业设计的永久性展览Canon of Vitra,按年代顺序集合了1800至今的经典作品,另有一些临时性主题展览。博物馆为每款设计赋予了一个编号,游客可以根据索引信息查阅每件作品的详细信息,开放式家具数据库。

座椅的历史有赖于十九世纪工业化的到来,现代化与创意相结合,曾经的奢侈品变成了每个人都能买的东西。

Wohnbedarf

特指瑞士的设计,一种与奢华对立的风格(与没有宫廷传统有关),没有任何的装饰,只保留必要的部分。写在瑞士基因里的实用性,结构性,节省材料。(eg:宜家)

让·普鲁威,兼顾设计和生产。

核心竞争力:不需要去强调什么,如果一定要,那就是必要性;不必追求特殊,专注生产一把好的椅子。

二战影响

通常当社会有变动的时候,生产才会有大幅度的进步,创作力只有在重大时间节点才会爆发,两次世界大战是巨大的转折点。

军队一直在新科技研发中起到重要作用,巨大的科技进步往往依赖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前沿的科技要么来源于军队要么来源于航空部门,新材料的渠道往往是这些。

二战,欧洲影响比较大的很多设计师移民去了美国,很长一段时间欧洲在设计上停滞了。工厂都被征用生产军需,材料也开始变得匮乏,20世纪30年代,钢管材料结构的家具基本上完全停止生产了,整个欧洲大陆那时候都陷入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这是后来家具设计先锋慢慢转移去了美国的原因。

伊姆斯夫妇:完全不执著于对外观的追求,什么是好的后背支撑,三维形态。前所未有的将不同的椅身和支撑部件组合在一起。

乔治·尼尔森,椰子椅。从他开始,椅子有了特殊的名字,子宫椅、丝带椅、植物椅、郁金香椅、棉花糖长凳(50年代波普文化即将到来的前奏),此前座椅是以数字编号或是功能材质命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充满质疑的年代,家具卡通化,取悦眼睛,追求丰富而不是只有房间。功能性=家具所传递的信息。

七十年代

早期,石油危机,塑料并非取之不尽,Club of Rome的可持续发展概念。

后现代风格(多元、复杂、非传统、含混、夸张)大大影响了设计领域。(eg:门迪尼,普鲁斯特椅)

八十年代

一切皆有可能,孟菲斯设计小组,工业设计的自由,想法+动手能力。

后面的印象不太深刻,正如片中所说,创作力需要重大时间节点。仍然有待寻找属于这个时代的设计,彻彻底底不一样的设计。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座椅时间 - 坐的历史: 1800至今》的观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