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风云》是一本由赫尔曼.沃克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40,页数:102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争风云》精选点评:
●025 20180615 以故事的形式描述欧洲二战,读来很亲切,感觉很真实
●很精彩,先看剧后看书,都很棒。
●是我目前读过的最好的二战题材小说没有之一,文笔酣畅淋漓,读来酣畅淋漓,回味酣畅淋漓
●居然读完1000页的小说了!家庭命运融入二战大事件中,感觉还行,等有时间再把下册《战争与回忆》看完
●现阶段能让流畅读完的,超过400页的书,都值得5星
●不知怎么的在主人公帕格身上嗅到了点儿现代网络意淫文的味道……
●again
●描写二战全景式的小说,情节、人物精彩,尤其加一段所谓德国将军的“分析和反思”。好看
●大概在上初中的时候读过 关于欧洲二战的知识几乎都源于此 今天跟朋友去蒙巴纳斯公墓逛 见了诸多活了没几年就死于二战的墓碑 碑石残破 花草凋零 已无多多少亲人来纪念 或许不少后代已移民他国 于是竟又想起了这本书
●好看的不得了。
《战争风云》读后感(一):
lt;战争风云>这一本书写了二战的全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他持续了2174天造成了15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战争是无情的,人类虽然有情,但在战争的立场上,人类会变得无情,甚至可以说是冷血动物,二战——法西斯主义者发起的战争——无情的夺取了5000多万人的生命。
《战争风云》读后感(二):看完需要反思
看完后感觉在二战中重新生活一遍,主线是美国中校亨利一家,外带德国将军回忆录和犹太人的心路历程,二战的犹太人痛苦遭遇导致他们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
而日本和德国遭遇了灭国级大失败,柏林和东京基本被炸平,美国全面占领日本,德国被欧洲和苏联一分为二,主要劳动力损失殆尽,帝国荣光被降到谷底,但是在失败后的30年后,两个国家国力貌似比一些战胜国好的不是一点半点,这个原因有人愿意总结下吗?
《战争风云》读后感(三):test
中学时,英文课本里提到The winds of war,然后去图书馆找来看,依然记得当时读得酣畅淋漓,那是年少时真正读到一本好小说的感受,是读到一本不是课本的好书的痛快,也是从那时开始经常到图书馆找书看的吧。这也是反战的战争书籍,这本书很能调动情绪,值得一看中学时,英文课本里提到The winds of war,然后去图书馆找来看,依然记得当时读得酣畅淋漓,那是年少时真正读到一本好小说的感受,是读到一本不是课本的好书的痛快,也是从那时开始经常到图书馆找书看的吧。PS:这也是反战的战争书籍,这本书很能调动情绪,值得一看
《战争风云》读后感(四):一本好书给翻译成这样子
95年7月第一版
我好像在旧书市场上还看到过8x年的版本,想来也许是80年代初翻译的,看译者介绍知道了这一本书有很多译者,这种现象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在书的某些部分显得脱节,当然肯定是有翻译者造成的。
其次由于是在80年代早期翻译的书,里面的很多词汇的用法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书中说的是美国二战的故事但也用不到加入很多类似“买办”之类的词,意识形态问题很严重。
还有就是对书里面的一些特殊词汇,和现在区别更大,容易误导对历史不太熟悉的人,例如二战美军海军指挥官哈尔西翻译为海尔赛,很多美海军舰船名字翻译也有很大不妥。
真的希望译文出版社能够组织人力再重新翻译一下这套书。
《战争风云》读后感(五):战争风云
表现二战的文学作品虽多,但欧美一直没有全景式的文学作品,这可能与欧美相对于中国以及俄国更注重个人家庭的文化有关。
而此书以及后部《战争与回忆》则是为数不多的上乘之作,甚至相比于俄国的作品也毫不逊色。
对于这两部书来说,此书更似于铺垫,讲述地是到美国参战的珍珠港事件为止,所以对于美国来说算是战争前的准备阶段。作品以海军军官维克多·亨利一家为主线,算是家族史了。维克多作为柏林的海军武官以其杰出的才干被罗斯福看中成为某种心腹,于是接触到上层人与事,包括希特勒斯大林丘吉尔等以及重大事件。而其两个儿子华伦(航母飞行员,中途岛战死)、拜伦(潜艇军官,其妻是犹太人),加上女儿表现了军队以及民间下层,这些人与事在对待纳粹德国堀起以及二战的刚开始阶段的种种行为,从漠不关己到全身心投入。当然还有着战争行为犹太人问题等各方面描写,很是精彩出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