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人・兽・鬼》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1-20 02:21: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人・兽・鬼》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兽・鬼》是一本由钱钟书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14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兽・鬼》精选点评:

  ●很特别,跟鬼神的对话

  ●很深刻的小说集,给我很多启迪

  ●我爱的语言大师

  ●小小说的形式 挺有意思的

  ●对于那些美丽出色的女人,男人们一般是远观的。而对于那些平淡平凡的女子却不设防,结果到头来发现自己莫名地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喜欢那个女子,反而更加无法自拔,痛不可耐。

  ●喜欢钱锺书.有人说他若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价值会减半,我则以为恰恰相反.随手百度可得的学问,与藏在脑中的学问形同而实异,机器有容量,却学不来腹有诗书的风流.

  ●刻·薄·鬼

  ●才华横溢啊~

  ●适合上层人士阅读,不适合我这种俗人。

  ●喜欢钱钟书的文笔,惊叹他行云流水的笔力

  《人・兽・鬼》读后感(一):我爱老钱书

  写人间百态,钱老是骨灰级的。其文构思精巧,信手用典,篇篇都可拿来作为模板,其为中学学术历史上罕见之“集大成者”。

  “今天的事也彻底改换了他对曼倩的心理。他一月来对曼倩的亲密在回忆里忽发生新鲜的、自己事先没有想到的意义。以前指使着自己来看曼倩的动机,今天才回顾明白了,有如船尾上点的灯,照明船身已经过的一条水路。”这种机巧而确切的比喻,书中不一而足,触目皆是。这十足证明作者联想力推理力极高极远,无与伦比。而于刻画人情物理处,则锋锐中含有恳挚。不再详引了。

  《人・兽・鬼》读后感(二):调侃间的人生百态

  三个短片,三个不同的故事,同样的机智幽默。

  最喜欢当属《纪念》将男女在恋爱间的相互角力刻画的细致入微,人性的多样复杂也在这短短一片中淋漓尽致。

  结婚的女人想通过被爱来证明自己没有被世界遗忘,又通过结婚这一事实来为自己的行为设下一道防线,心里的防线,身体的防线,让自己可以享受着恋爱过程中,心跳,思恋,郁结,冲动,懊恼等等那些难以明说的情感变化,来给自己如清茶般越冲越淡的人生增加些味觉。

  男人从来又使以征服女人来增加自信,越是不应接触的,冷淡的,矜持的,骄傲的越能激发他们的征服欲望,一切的行为都从好奇开始,而都以肉体的结合作为结束。甚至男性可以卑鄙的为结局找好途径,当他们获得那些和他们有道德约束的女子的身体后,他们甚至欣喜的为女子的自责,可以圆满的作为这段冒险之旅的终点。

  短短一篇文章,在调侃中道出了人生百态。

  《人・兽・鬼》读后感(三):钱钟书

  这是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收录四篇。《上帝的梦》与鲁迅的《故事新编》相似,都是对神话、历史改编的小说,尤其是其中的《补天》两者都是造人的传说,只是分别为东西方不同的神话,钱钟书在《上帝的梦》中,更多的是对人性的嘲讽。《猫》与冰心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有相似之处,都是在写日本侵华前,北京知识分子的聚会,其中有一段涉及到对日本侵华的局势的分析值得注意,那应该是那时的知识分子的真实想法。《猫》和后面的《灵感》《纪念》都是在写知识分子,我觉的作者重点在表现人性中的一些东西。钱钟书的讥讽在这四篇小说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钱钟书是学者,他写的小说被称作学者小说,无论是《围城》还是《人 兽 鬼》都是这样,小说包含了大量的学识在其中。尤其是《猫》中那些知识分子的对话,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是符合说话者身份的。不只是小说,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也是浓厚的学者气,不太容易看明白,需要读者具备深厚的东西方文化知识。但是学者气却并不严肃,作者是嬉笑怒骂即成文章。钱钟书的这三部书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人性或者人生,这是作者想在作品中探讨的终极目标。钱钟书的这三部书,是他全部的文学作品,再其他的就是专业著作了,如《谈艺录》、《七缀集》、《宋诗选注》和《管维编》。

  《人・兽・鬼》读后感(四):出"鬼"

  第欧根尼说:"只有无所事事的人才把爱情当成人生的理想".

  除了<灵感>,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男女的出轨问题的.而开篇的上帝之梦正像是对于正本书的伏笔或者说前奏.

  所有文章里内容最充实的要算那只叫"淘气"的猫那一篇,不仅社会层次比较丰富,话题比较多.而且还反映了除男女主人公外其他人对于男女问题的态度.尤其是为什么这些40多岁的人都到爱默太太这里来做客呢?这种消遣里体现出"省钱","省事"的便利.而末一篇两口子逃难嫂子与表弟之间的问题则算是又把繁杂的各种问题聚焦到了对两性问题的深入中.这一篇内容极简单所以又能极细微,作者希望将那种百转千回矛盾细腻的心理描写出来.本书最有问题的是<灵感>这篇故事,通篇基本与男女无关,而且直到这个大作家死之前的部分,我都觉得像在写鲁迅.不过结尾还是到了男女之事上,因为这个大作家的鬼魂要去投胎,本来是要投胎当个青年作家的小说里的人物,没想到正碰见人家红楼梦所谓"云雨",直接成了人家的儿子.要说这些文章总得说究竟隐含了什么企图,我觉得最最的目的是劝男女们不要去出轨,虽然这个目的写得很含蓄,但是还是能辩得出来.在作者的心中出轨只是一个人生中或多或少不能免俗的插曲,而维护家庭才是明智者的选择.无论男女总有因为一时糊涂冲昏头脑的时候,而只有家人才是真的会关爱你的人.

  《人・兽・鬼》读后感(五):幽默的刻薄?刻薄的幽默?

  #人·兽·鬼# "最能得男人爱的并不是美人,我们该防备的倒是相貌平常,姿色中等的女人。见了有名的美人,我们只能仰慕她,不敢爱她。我们这种未老先丑的臭男人自惭形秽,知道没有希望,决不做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梦。她的美貌增进她跟我们心理上的距离,仿佛是危险信号,使我们胆怯,懦怯,不敢接近。要是我们爱她,我们好比敢死冒险的勇士,抱有明知故犯的心思,反过来,我们碰见普通女人,至多觉得她长得还不讨厌,来往的时候全不放在眼里。吓!忽然一天发现自己糊里糊涂地,不知道什么时候让她在我们心里做了个小窝。这真叫恋爱得不明不白,恋爱得冤枉。美人像敌人的正规军队,你知道戒备,即使打败了,也有个交代。平常女人像这次西班牙战里佛朗哥的‘第五纵队’,做间谍工作,把你颠倒了,你还在梦里。” 刻薄的人如果幽默起来,那幽默会不会带有些许尖锐?幽默的人如果刻薄起来,那刻薄会不会变得些许笨重?钱老的这本《人·兽·鬼》读完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某种幽默有时比骂人更有杀伤力,但遗憾的是并非任何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幽默的分量。普通人‘骂人’无非是那泼辣的万变不离其宗的几句对对方祖先的问候,但文人骂人却有趣得多,仿佛黯淡平板的生活里,滴进一点颜色,皱起些波纹…… 钱老在《人·兽·鬼》的序言里特此声明,书里的人物情事都是凭空臆造的,不但人是安分守法的良民,兽也是驯服的家畜,而且鬼也并非没管束的野鬼,他们都只在本书范围里生活,决不越规溜出书外。这段话现在感觉特别像‘骂人’前的免责声明,《上帝的梦》中写到“有些人,临睡稍一思索,就会失眠。另有些人,清醒时若胡思乱想,便会沈沈睡着。上帝也许是后一种人演化出来的;他模糊地因想成梦。这驯服的世界也跟着他进了梦里。”造人的神话里,不管东方还是西方,人都被认为是按照上帝自身的模样而捏造的,因为他把人性看得这样卑污,所以向下层寻觅烂泥做材料。一切创造基于模仿,造的人若看起来实在不中意,不知是要怪上帝手工粗劣还是相貌丑陋?亦或是上帝只是发善心时的魔鬼,而魔鬼也就是没好气时的上帝,所以造出来的人才会亦善亦恶,毕竟倘若这世界既是全能至善的上帝造的,何以又有恶魔那般猖狂? 杨绛在《我们仨》中写过钱钟书因为猫差点和邻居林徽因闹矛盾,秉承着‘打狗看主人,打猫看主妇’的心态,他没用竹竿在夜里爬窗户上打林徽因家的‘爱的焦点’。但他始终还是没忍住在文章里讽刺林徽因和她的爱慕者,钱老幽默地写到“除掉向日葵以外,天下怕没有象陆柏麟(周作人)那样亲日的人或东西”;借文中李建侯、爱默二人,代指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文字免不了尖酸刻薄;又顺便将颐谷与爱默之间那种似有若无,似无若有的爱恋化做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的暧昧;林徽因 、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他们之间捕风捉影的传言在钱钟书的笔下丝毫不亚于当下的八卦论坛。吴宓对钱钟书做过客观的评价:“钱钟书的狂,并非孔雀亮屏般的个体炫耀,只是文人骨子里的一种高尚的傲慢。这没啥。”我也在想钱钟书为什么会在《猫》里和林徽因过不去,想来想去,只能是钱钟书家的猫与林徽因的猫是最爱争风头的“情敌”,他一定是嫉妒林徽因家的猫比自己家的猫可爱…… 看完《纪念》我觉得钱钟书是最懂女人的作家,幽默的笔触精准地拿捏着动荡时代下三个小人物的爱恨缠绵,三个人两段情,能将出轨写得这么令人‘感动’也不愧是大师的手法,主人公曼倩在两个男人之间的内心活动被他用文字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只希望跟天健有一种细腻、隐约、柔弱的情感关系,点缀满了曲折,充满了猜测,不落言诠,不着痕迹,只用触须轻迅地拂探彼此的灵魂。对于曼倩般的女人,这是最有趣的消遣,同时也是最安全的;放着自己的丈夫是个现成的缓冲,防止彼此有过火的举动。’幸亏作者仁慈,飞行员天健以死亡收场,并歼灭敌机获得英雄称号,而她与天健的纠缠暧昧也随着一方的死亡渐行渐远,像身体蜕下的皮,剪下的指甲,掉落的头发,不关痛痒。我觉得应该读完《纪念》再去读《围城》,这样或许更能理解这句‘婚姻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的真谛…… 回头再看书名《人·兽·鬼》不过是我们在不同时刻不同的表现状态罢了,那我此刻是人?是兽?还是鬼?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人・兽・鬼》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