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新注》是一本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00元,页数:1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孙子兵法新注》精选点评:
●练为战。
●经典不评论
●孙子兵法一十三篇,将许多“战略”说的一清二楚
●用兵如神,殊不知用兵者背后劳神,以中国古代经典战例解释甚好
●一定要让子孙后代读懂这本书
●一切现代所谓成功学、谋略学、领导学的鼻祖。。。
●迷死了迷死了
●大智慧!
●两千年前的高度!每章后的简评现在看起来像是贱评
●这个版本目前应该是比较好的
《孙子兵法新注》读后感(一):评价不够客观,因为历史政治原因
在文革期间用“持久战”的说法来否定孙子的“速胜论”,实在不客观,但是基于当时注释者的处境考虑,也不得不违心迎合当时局势。个人认为,“持久战”应与“游击战”相对应,“速胜论”应与“阵地战”相对应。
《孙子兵法新注》读后感(二):取其精华
孙子兵法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智慧只有细细品味,才觉得美妙无比,对于为人处世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个人觉得虚实篇最为经典。
但作为古代文化,有其历史局限性,比如火攻篇。
《孙子兵法新注》读后感(三):两千年了,它的价值还是无可比拟
一本书,我很少看很多遍。
孙子兵法,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还试着背诵了一段时间。读着想着,只是感叹,中国文化的精深在这本书体现到极点。
打仗者,创业者,从商者,找工作者,无处不用。于是,看看这本书,你会记得一辈子,会让你的智慧上一个台阶。
《孙子兵法新注》读后感(四):出版于77年
此书出版于77年,05年再版不作变动,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其中的解说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反动”、“阶级”、“唯心”之类的字眼屡屡皆是,读者不可不察。
本书简体横排,本人感觉对注释不甚满意,个人感觉不是最好版本。仅供参考
我觉得最大的看点是用毛泽东思想坚定不移的对孙子一分为二的解读,里面多处引用了太祖语录,肯定了孙武的军事理论,也批判了孙武的时代、阶级局限性和英雄史观。现在读起来,呵呵呵,我只能说,还是蛮幽默的,很好地体现了注者的时代阶级性和革命英雄史观。
《孙子兵法新注》读后感(五):孙子兵法就是战略+优势
何为战略?战略是多算胜少算、有算胜无算,是有意与无意的区别。宫本武藏所谓的“把敌人当作自己的小卒调用”即是指要以势迫之、以利趋之,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敌人就算知道自己的想法,也不得不去屈从,被玩弄于掌:或为势所迫不得不战、或为势所迫不得不退;或为利所趋而陷入事先设好的重重罗网,这是战略的最高境界。孙子则看出在现实中,我方未必能有如此之高的智谋、而敌方也未必就如此之弱,所以战略之中,当以虚实奇正来博弈。虚实是扭曲自己的轨迹,让敌人误入歧途;奇正是改变自己的举动,让敌人无防可守。而对于自己,则要千方百计,通过间谍等各种途径,来探察敌人的意图。这样有意去误导、有意去应对,也可以达到同样的运敌如卒的效果。
为将者,不可以不知优势。孙子兵法以天时为优势,晓天时而运之者胜,赤壁之战周瑜知天时之变,而曹操不知天时之变,是以一胜一败。以地利为优势,能因地制宜者胜。以士气为优势,明赏罚昂士气者胜。以智谋为优势,夺三军之气夺将军之心者胜。以外力为优势,特辟一章火攻,是既以夺气、复以强势。乃知战术之胜,非胜之于战场,乃胜之于优势之算,以有算待无算者胜,以能得利对不能得利者胜。是故胜者先胜而后求战、败者先战而后求胜,乃在于既战,而优势不可复得,败之于优势不可知、不能用。
观古之著名战役如逐鹿、淝水,前者以地利胜、后者以人和胜。与赤壁之战相映成趣,一战而天下大局定,优势与战略者,能不予不察?又知牧野胜于人和、淝水胜于人和、官渡胜于人和,这是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