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女王》是一部由乔西·洛克执导,西尔莎·罗南 / 玛格特·罗比 / 杰克·劳登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玛丽女王》影评(一):不成功的改编
整体混乱,苏格兰、英格兰王廷的暗潮汹涌都没有表现出来,战争或政变几乎没有前期铺垫,如龙卷风一般来去。打仗场面简陋得像山野土匪干架,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想要表达女权思想的内核过于生硬,反而喧宾夺主,玛丽或伊丽莎白的政治手腕都没有体现,有表现力的段落只有两人见面的对话,还是虚构的。玛丽死前所说的遗志,到底是什么并不清晰,是她的天主教信仰抑或统一英格兰苏格兰的野心?若是如此,她与伊丽莎白之间隐约的惺惺相惜又显得十分荒谬。
苏格兰高地确实风景秀丽,拍出的画面相当怡人,可惜美景与双女主出色的演技并不能拯救前后逻辑断裂的剧情,可惜了。
《玛丽女王》影评(二):I am more man than woman now.
杰克·劳登和乔·阿尔文太帅了,西尔莎·罗南和玛格特·罗比气场强大,举手投足间尽显王者之风,欧美的年轻演员,演技确实扎实。为了不受政治婚姻的束缚,为了维持国内的稳定,伊丽莎白将自己奉献给了王位,她有遗憾,也会去羡慕,嫉妒玛丽。玛丽从法国回到苏格兰,为了收回王位,两人互相博弈,斗智斗勇,也很精彩。男人远比女人要残忍,女王一旦结婚,不仅要面临丈夫争权的风险,还要面临生子之后,有了继承人,自己的地位被削弱的隐患,从权力的巅峰到阶下囚,也不过顷刻之间,两人的结局也是鲜明的对比。 I am more man than woman now. The throne has made me so. 或许伊丽莎白之所以会剃头,也是在提醒自己要像男人一样活着。
《玛丽女王》影评(三):不错的历史剧
每次提到这位mary都有人傻傻分不清她和血腥玛丽的区别。这段英国史可以看《都铎王朝》或者《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就懂了hhh还有一部叫《风中的女王》讲的也是mary,但那个绝对是青春爱情剧了orz
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结尾玛丽和伊丽莎白对话那段
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路吧,谁也没有必要觉得别人更好,嘿,加油
《玛丽女王》影评(四):看似权倾天下的人,其实最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看似拥有整个天下的人,其实最一无所有,看似权倾天下的人,其实最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甚至连最基本的人生的抉择都无法左右。“拥有整个国家是怎样的感觉?”“我只不过是它的仆人。”是的,坐在王位上的人,通常不是拥有了王位,而是被王位所支配。像英格兰伊丽莎白女皇所说的,“我舍弃了所有的自我,任由这个王位取代真我,替我做所有的决定。” 而勇敢美丽的玛丽,她努力争取过一切,最终也失去了一切,但她总算是灿烂地活过,那些她完成不了的和平统一的道路,在她的推动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她无法挣脱王族孤独而悲惨的宿命,但她也算不枉此生。在那个冥顽不灵的时代,她证明了不是每个男人都智慧高贵,不是每个女人都庸俗平凡,恰恰相反,很多女性的胆识、魄力、品格和眼界都要远远超越那些容易被欲望和低俗所支配的男性。差异不存在于性别、宗教、国籍之间,更多是存在于个体之间。
《玛丽女王》影评(五):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看完了西尔莎罗南和玛格丽特罗比主演的这部姑侄撕逼大战的英国宫廷剧:《玛丽女王》,剧情太玛丽苏太狗血了,这部电影证明了英国被称为“大腐国”简直是由来已久自上而下基腐起来的,女王的男闺蜜和女王的老公搞到了一起,哈哈哈哈,简直了!西尔莎罗南和玛格丽特罗比的颜值还是很能打的,杰克劳登也是标准的英伦帅哥,唯独男二乔阿尔文简直丑哭了,长了一张很丧很颓的脸,辣眼睛! 风流成性放荡不羁的亨利八世一生妻妾众多,风花雪月的同时却也直接推动了英国宗教改革,也因为他产生了后来改变英国历史的血腥玛丽,伊丽莎白一世,玛丽女王,也才有了后来日不落帝国的辉煌荣耀! 讽刺的是现如今英国人却要臣服于自己曾经的“儿子”美国人的脚下,唯美国马首是瞻,多么讽刺而又残忍的事实,更加可悲的是现如今还有好多英国人依然活在日不落帝国的美梦里,不愿醒来!所以说啊,这个世界从来就不讲求什么长幼尊卑,先来后到,谁的实力更胜一筹谁就是爷,大国博弈实力交锋,输者和弱势一方只能当孙子,成王败寇,历史永远只是胜利者的宣言!
《玛丽女王》影评(六):只有我才懂你的孤独
今天又开始了一个人的城市探险。自己荡下荡下就去了中图翻到了一本讲都铎王朝的史书,读到这一段的时候那一幕电影画面简直在我印象里渗出来:被伊丽莎白女王判刑的玛丽女王穿着一身黑袍在侍从的陪同下缓缓靠近断头台,最后被扯开黑斗篷露出一袭红裙自认烈士像一只优雅的天鹅一样没有一丝犹豫地走向死亡。而那时候的伊丽莎白已经身患天花面容憔悴美貌不再。历史上玛丽女王和伊丽莎白女王为王位一生明争暗斗,最终都没有获得爱情,也许最后一生无儿无女的伊丽莎白帮助扶植玛丽的儿子詹姆斯成为国王这就是最好的结局。玛丽曾在信件中跟伊丽莎白说”除了我,你身边没有一个朋友,没人会知道做女王是什么感觉,只有另一个女王知道。"一生里两位女王生前颇少见面死后却埋葬左右得以相伴,都沦为时代的牺牲品。我看<苏格兰玛丽女王>是跟mxx在飞机上很无聊的时候看的。先把电影看了再读书这种体验真的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就像电影在脑子里在重播了一次一切细节情节都被无限放大不断回味。 (罗南真的超级适合演史剧像在油画里走出来一样这个电影的梳化服超级无敌美的裙子裙子裙子!!!这个在我夏天的微博已经说过了)
《玛丽女王》影评(七):玛丽可不可以是个天真的悲剧英雄?
平平淡淡,中规中矩的作品。
苏格兰的玛丽一世,英格兰的血腥玛丽,本来都是自带话题自带流量的,可这个拍得有点像流水账,还不如索性拍成厚重的纪录片更精彩,而作为文艺作品,又很难看出制作者最想表达,最有创意的东西是什么。 美貌,多才,生而贵族,带着法国,英格兰和苏格兰三国王室的高贵血统,做过法国王后,也做过苏格兰国王,当然,也曾被骂为荡妇,最后,还上了断头台。拿着这么传奇的人生,竟讲不成一个生动的故事…… 并非没有政治野心,跟表姑伊丽莎白比起来,却太没有政治头脑。法国的贵族教育,养成了玛丽能说六国语言,读过一图书馆古典文学的文艺气质,可大概也养成了浪漫而自我的性格。可是Born to fight 的人,是没资格天真幼稚的。伊丽莎白却有着安妮柏林这样精于权术的母亲,几番大起大落的残酷政治斗争的洗礼,懂得审慎克制,才能实现权利的渴求。
玛丽后来有没有参与颠覆伊丽莎白的阴谋?没有人知道,因为一切话语,总是伊丽莎白这战胜了的一方说的。 服饰化妆等都很赞,再配上大多数画面的冷清色调,让人仿佛回到了十六世纪的欧洲。另一个有趣的点是,罗南跟玛丽,是真的很像啊~
《玛丽女王》影评(八):2小時的大銀幕群嘲
抱歉,“歷史”這個標籤恕我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環球但凡有一點尊重事實的態度都不會拍出這種非裔貴族亞裔近侍齊飛的兒戲
據說導演用自己的舞台劇背景來辯解,看來您還是清楚舞台劇和電影不是同一種藝術形式啊?進一步地尊重diversity,要請跨性別演員或者男演員來演“女王”,憑什麼只有女演員能演女王?!
除開這最大槽點,整個劇情也有數不清的史實錯誤。比如蘇格蘭貴族出身的侍女“四瑪麗”變成了法國人;比如歷史上瑪麗繼位後以令羅馬教廷失望的態度聯盟新教勢力打擊天主教,影片中變成了一回國就和約翰諾克斯決裂;比如完全沒有依據地虛構亨利斯圖亞特有同性戀傾向;說實話,如果宣傳口徑是清晰的“戲說”或“基於歷史背景的虛構故事”,像《寵兒》所做的一樣,這完全沒有問題;或者能看得出來影片盡量嘗試還原歷史但是不能做到完美,這也可以接受。只是本片遮遮掩掩地打著歷史正劇的旗號宣傳卻幾乎看不到尊重史實的態度,像不像那什麼也想立牌坊呢?
純粹作為一部電影本身來評價,本片也只是及格水準。首先,劇情的發展沒有明顯的邏輯關係來串聯顯得過於跳躍。其次是僅有的戰斗場面實在太小氣,兩邊的士兵加起來竟然只有幾十人… 但是無論如何,佈景和服飾,不管是不是還原了歷史場景,還是做得很不錯的,演員的平均演技也算過關。事實上這一切都說明了導演確實有一些來自舞台劇的經驗和習慣,但這些經驗習慣在電影製作裡就顯得弊大於利了。
總而言之,導演,請您還是繼續從事舞台劇吧謝謝:)
《玛丽女王》影评(九):人物原型对比
剧中傻白皇后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玛丽女王》影评(十):如此弱小的两位女王
电影的开头我其实看得一头雾水。台词是几百年前的英语,剧情的展开也很难懂。本来以为,这就是一部卖弄玄乎的电影吧,也不打算太认真。可后来,我渐渐看懂了。渐渐地,我投入进去了,走进了两个女人的世界。
我看懂了Mary利用一身智慧,试图追寻心中的和平与人民的爱戴,却造得其反,身败名裂。
我也看懂了Elizabeth无能的外表下,渴望着自我,渴望着幸福的心。终于认识到,原来做女王,也是那样身不由己,也是那样地弱小,甚至不能保护珍重的朋友,不能与爱的人相伴一生。
Mary. 她美丽,聪慧,勇敢。可她输得一败涂地。
Elizabeth. 她隐忍,退让,放弃自我,于是她在这个男性主义的社会里活了下去。
可Elizabeth她真的赢了吗? 不。她输了自我,输了渴望的幸福。最后,Mary是孤身一人,众叛亲离。可Elizabeth又何尝不是孤独的? 她羡慕过能做母亲的Mary,羡慕她的美貌,她的才华,可最后,她选择了屈服,选择了做回懦弱无能的自己。因为那样才是她保命的武器。
是啊,她明明可以跟Mary联合起来,以两个女人的力量,统一Scotland和England,可是她没有。这不是她的错误,而是她的悲哀。在这个男性的社会,两个最强大的女人,还是那样的弱小。弱小到,害怕以一己之力去争取想要的东西,都是奢望。
这才是最可悲的啊。
在我意料之外的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屏幕上呈现出片尾字幕时,我觉得被震撼到了。那一瞬间,我觉得这部电影很神奇: 在不知不觉中,它给了我一些以前没有的东西。它让我觉得世界很残酷,可我所存在的世界,又很美好。
电影所展现给我的,是一个残酷,无情的社会。是一个连权力最大的女性都被迫服从的社会。选择服从,一生失去自我。或是追寻心中所想,却惹祸上身,失去一切。
你会选择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