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1-18 02:53: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读后感摘抄

  《呼兰河传・小城三月》是一本由萧红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2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精选点评:

  ●心痛

  ●又落马了。萧红是个让我刮目相看的女人,有才华。像社戏一样唤起童年记忆,像萧萧一样的童养媳却不同命运,温暖与冰冷的感动,足够丰富的一个故事。

  ●呼兰河的开篇就很吸引人啊。

  ●和迟子建风格好像,是小说也是散文。不过五四的女儿不是白叫的,左翼思想是天生有之借着时代拼命迸发。很喜欢回忆鲁迅先生,五四的女儿无比烂漫,永远的斗士也是极可亲的

  ●描写别致生动,叙事缠绵悱恻,灵气逼人。读回忆鲁迅先生的文字读得泪目。

  ●小团圆媳妇和翠姨,美好女人的不幸

  ●加入学校的文学社,《呼兰河传》是这周的阅读任务。这样也好吧,督促自己看书。然后强迫症的自己又把后面的文章看完了……

  ●慈悲、温暖、清朗、孤寂

  ●想起童年的暗淡时光,偶尔还有小快乐...

  ●有机会就买

  《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读后感(一):呼兰河,我不想去的地方

  文章的前两章写的都是呼兰河的天气、环境、风土人情,还有就是人的愚昧和冷酷。先说景物的描写,用词及其传神,“小风把河水皱起极细的波浪”,一个“皱”字,真是太好了,有种瞬间就说到心里的感觉,我会想起自己每次看到春天里的河流的感觉,就是一个“皱”呀!从第三章开始,写了她的外祖父,里面充满了温情,让我不禁觉得有些突兀,之前那些麻木和冷酷怎么都不见了,怎么感觉像是两篇文章,继续往下看,又写到了租住在他们家的形形色色的人,终于又回来了,还是那个基调,尤其是写小团圆媳妇的一段,太惨了,我真怕晚上会做恶梦。不都说中国人民是最善良的吗?怎么到了呼兰河,个个都如狼似虎,戏弄瞎子,虐待媳妇,冷眼看别人家的笑话,这可都是最“善良的”人做出来的事情呀!也许就像荀子说的那样“人之初,性本恶”,这才是真正的人性。

  总之,这个缺少善良的地方我不想去。可是,我真的能够逃离吗?环顾四周,似乎哪里都是“呼兰河”呀!

  《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读后感(二):读萧红有感。

  萧红曾经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皆因为我是个女人、另外还有句更著名的话、“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

  我觉得萧红太强调自己的弱者身份了、她一生都在寻找依靠、对一个男人失望后、总是借助另一个男人的力量重新站起来、她不停地辗转在男人中间、寻找温柔慰藉、事实上每一道伤口都没有愈合、有时疗伤应该是自己默默独自进行、可她不知。

  她是我所知道的情商最低的女作家、明明骨子里是个顺从男人的旧式女子、行事却又追求新派、自由到了轻率的程度。

  萧红的悲剧在于她性格矛盾不彻底、这从她对王恩甲的态度上能够看出、她先是背弃了婚约、又在走投无路时与其同居、以至于遭始乱终弃。

  她的一生就是所托非人的一生。在怀有萧军孩子的时候、又与端木蕻良结婚、把自己置于无比尴尬的情况。身边的朋友质问她为什么不能独立生活、她的回答是、“我不管朋友们有什么意见、我不能为朋友的理想方式去生活、我有我自己的方式。”

  而她的方式就是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她太害怕寂寞了、对于生活空有勇气、却无能力。她天真得让人惊讶、在男人身上吃了那么多次苦头后、仍然没有学会保护自己、也没有得出有意的教训、还固执地相信自己的命运只能受制于男人。

  十年奔波、四处迁徙、从未获得片刻安稳、在这乱世中、萧红一心仰仗的全是男人。同时代的女作家中、只有她的天空是低的、只有她的羽翼是稀薄的、也只有她把自己的人生演成了一场悲剧。

  《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读后感(三):《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现代作家精选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呼兰河传》11.30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一拖再拖,终于把这本久负盛名的《呼兰河传》看完。现在看完,的确是迟了一些,由于道听途说,一直对萧红抱有偏见,今天读完,才发觉真真错了。

  呼兰河是萧红的呼兰河,呼兰河的人却是各态人的缩影。前面的各章交代背景,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向我们展示呼兰河一如别的什么地方,有闭塞也有可爱之处。在最初的叙述里,直逼入眼的是作者字里行间独立的女性意识和揶笑之后对人性的深思。我悔不当初戴着有色眼镜误解她那么久,直到看完整个《呼兰河传》,才知道她是一位内心多么丰富的女人,是才华满溢的作家。同样是着眼于一个大的社会,不同于昨天看的《死水微澜》,萧红显然叙述更有层次,没有多么复杂的情节,一切只是缓缓的流淌,但却流在内心深处,还有要留下一条沟壑的意思。这沟壑之下,是她对世态人情的体察,是对过往哀伤的追忆。

  《手》11.30晚

  ——“雪地好像碎玻璃似的,越远,那闪光就越刚强。我一直看到那远处的雪地刺痛了我的眼镜。”

  这是一双“蓝的,黑的,又好像紫的;从指甲一直变色到手腕上”的手,手的主人说不好英文,读不通数学题,但却有异于常人的承受力和忍耐力,冬天的严寒不能阻止她学习,过道的长椅没有使她向困难低头。但是人心啊,刻薄尖酸冷漠无情,胜过寒冬,是人无法逾越的障碍。

  《牛车上》11.30晚

  车夫和五云嫂的言行对照着来看很有意思。让人愿意这世上就是有这么巧的事

  《小城三月》12.4晚

  回家荒废了两日,今天回校把上次落下一口气读完了。春天本该是个复苏的好季节,可是有生长就有消亡,一个生命在本该绽放的理解里枯萎,“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

  《回忆鲁迅先生》12.4

  是学生,也是朋友,看到鲁迅先生提携后辈那般不辞劳苦的精神,个人在写作事业的上辛苦可见一斑。

  《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读后感(四):岁岁年年花相似

  北方的春天很短,也是一瞬就过去了。就像萧红写的:“春天是快的,五天不出屋,树发芽了,再过五天不看树,树长叶了,再过五天,这树就像绿得使人不认识它了。使人想,这棵树,就是前天的那棵树吗?自己回答自己,当然是的。春天就像跑的那么快。好像人能够看见似的,春天从老远的地方跑来了,跑到这个地方只向人的耳朵吹一句小小的声音:“我来了呵”,而后很快的就跑过去了。

  我在的这个城市,干燥而烦人的春天,杨花的细绒毛到处飘飞。不小心可能会吸到鼻孔里。还有沙尘,无所不在地飘浮着。人没有一刻的安宁和清静,因为这干燥、这黄沙漫天的天气。一切都在灰突突里酝酿着的新,可在心浮气躁的天气里,干巴巴没有一点春的舒展和柔美。新开的花蕾,在喑哑了一冬的枝叶上绽开,觉得有不能挣脱开的可惜。所有的生机,跳跃着让人惊心。这样的天气,也是一瞬就过去了。

  岁岁年年花相似。春天过了一轮又一轮。每一年也没有什么不同。萧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少女的生和死。翠姨生活着的小城,三月,也是那么仓促。“春天的命运就是那么短”。这命运是翠姨的、也是萧红的。翠姨的固执、任性的是显而易见的,中意的绒绳鞋怎么都要买到的。高跟鞋,绒面布,长穗耳坠子,一样不少。

  念叨着,“我的命,不会好的”。这种心情,像阴雨天气里房顶上的霉斑,一点一点的黯淡了生存的欲望。内心犹豫、任性、固执的翠姨,面对着跨不过去的爱情线,在乍暖还寒的三月,有点英勇地地自绝。

  有点佩服她的。生活或者感情,有时候是逐之弥远,这不是人力可以改变。无可奈何。仿佛生活走着走着,就成了这样。追寻?没有勇气或不可得,弃之而去?终有不舍。去哈尔滨买嫁妆简直是翠姨死亡的加速器。割舍不掉这朦胧的爱情和另一种生活渴望。翠姨选择了死亡。以死亡来祭奠青春之心的跃动。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翠姨真傻。春天的灿烂生机,诞生着生命,也掩盖着、吞噬着生命。

  春天又来了,她们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我们感叹倏忽易逝春天,还是此中心事倩谁传的命运?

  《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读后感(五):朴素的力量

  看似平淡的大白话中有着惊人的力量。仿佛一个慢条斯理的老者完完全全给你讲述一个久远的故事,生怕遗憾任何一点细节,在细致的描述中,呼兰河人们的生活景象毫无遗漏地展现在眼前,呼兰河人的麻木、无奈、愚昧和坚韧跃然纸上。萧红的才气扑面而来。

  字里行间充斥着压抑和无奈。例如:

  “到后来,那结果,谁晓得是怎样呢,反正一塌糊涂去了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时自古也就这样的了吧。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呼兰河这城里,就有许多这一类的人。人们关于他们都似乎听得多、看得多,也就不以为奇了。偶尔在庙台上或是大门洞里不幸遇到了一个,刚想多少加一点恻隐之心在那人身上,但是一转念,人间这样的人多着哩!于是转过眼睛去,三步两步地就走过去了。即或有人停下来,也不过是和那些豪没有记性的小孩子似的向那疯子头一个石头,或是做着把瞎子故意领到水沟里面去的事情。”

  还有团圆媳妇婆婆“委屈”地申述,道出自己怎么虐待殴打团圆媳妇的。看得人心惊肉跳。对团圆媳妇的遭遇同情、怜惜、叫屈,同时也憎恨,但又能怎样呢?团圆媳妇的婆婆固然愚昧、可恶,但也是可怜之人,她同样是“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的一个牺牲者。愚昧而麻木的婆婆、街坊、大神不断轮番折腾着可怜的姑娘。结果一个“黑乎乎、笑呵呵”名为十四岁其实不过十二,有高大又结实的小团圆媳妇生生被折磨致死。说到底,控诉的是这个“吃人的社会”。这一点倒是萧红继承了“恩师”鲁迅的叙事风格。不留情的鞭挞,可又带着同情。

  ,近期汤唯饰演的萧红要上映,真替她捏一把汗,完全不同的两人,纵然汤唯大器晚成,心想肯定也十足体味过娱乐圈的血雨腥风,但萧红与男人之间的纠葛、挣扎、内心的凄凉、敏感,寂寞的心境,汤美人能体味到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