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三月》是一本由萧红著作,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页数:33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城三月》精选点评:
●喜欢热评的评价 什么样的一生不是一生
●草儿头上还顶着那胀破了种粒的壳儿,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兴地钻出了土皮。
●仔细想想,似乎好久没见过中国女人了。
●有些细节的捕捉太灵了。再苦的故事也能被她写得很轻。虽然在一旁(无能为力)看着,但不高贵冷艳。所以和张爱玲比起来还是喜欢萧红多一点。(性格使然吧大概
●和园苦索近代写女中可与张爱玲比肩者 萧红是我给的答案 此女文风十分张楚 极喜欢 在我心里是东北女版沈从文
●总是这么轻描淡写中生死转瞬即逝。冷色系的文字。字字穿心。
●这本是高中的时候朋友送的,我甚至忘了是谁。之前没有读过萧红的东西,之后就很喜欢了。一直在想,还是要买好点的版本收藏才是。
●第二次看了看,看到半路,才感觉是看过了。故事的结尾,是一个时代女性的缩影。也许,背叛如萧红,其实也有她的惶恐和渴望。总是说“情死”是日本文学的特色,其实看看小城三月,萧红才是鼻祖。
●总是不愿去评价萧红的小说,不喜欢。不是因为女性悲剧的本身,而是因为这文笔在我看来就像小学生的叙事,虽然质朴无华,可惜总是不讨喜。
●翠姨的性格决定了她的人生。“我的命,不会好的。”一语成谶,那么年轻的时候就自己预料到将来的命运,心里尽是凄惨。有时候,觉得自己的性格挺像翠姨的,不愿意将就
《小城三月》读后感(一):东北
看过之后,想去东北看一看,坐坐热炕头:-)
不少人把萧红和张爱玲相提并论,我觉得纯论文笔,还是张高一筹。
不过萧红怎么把自己的一生过成这样?女性引以为戒呀!可以不漂亮,但是一定要聪明些。
《小城三月》读后感(二):《小城三月》读后
感觉翠姨的死与时代并没有多少关系,这种性格本来就是属于悲观厌世型的,就算生活在现在也是不会有多少快乐的,书中的伯父是正确的,典型的林黛玉。但撇去性格的不足,其对爱情的坚守同样让人动容,以殉情来证明自己的真心,她大可不必去死的,但她还是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来反抗。小说的结尾翠姨喜欢的哥哥一直不明白翠姨为什么一定要死,其实他应该明白的。
《小城三月》读后感(三):情与理
作为女子,从小在家中地位不高,想要的东西,从来不敢提,心里却盼望着有人帮自己要来,拧巴的性格,自然而然,一生,都是拧巴的命。翠姨喜欢哥哥,但自卑的心理,加上教育背景的极大差异,爱情,与她,只会是奢望而已。她相与哥哥单独相处,可是,身份,地位,学识,眼界,一条条天堑,横亘在那里,本来就是畏首畏尾的性格,如此一来,她只有愁了。与黛玉不同,翠姨缺了才女的光环,更谈不上心高气傲,病由心起,灵魂已然成空,身体,只是一副空壳罢了。
《小城三月》读后感(四):321.15.47《小城三月-萧红代表作品系列》—萧红。
萧红文字里小城浓浓的烟火气,暖暖的市井香,三月阳春的明媚,腊月寒冬的银白,只有几条街的小城,却像是一副《清明上河图》里的局部截图。可是那里的人好苦啊,为什么生活在这么美的小城里,人们却无暇抬头一顾,他们终日低着头与命运挣生活,挣出一口气紧接着挣下一口,挣不出来的便成为小城外乱葬岗上的一员,而他身边的人连哭都不哭,因为与命运的争斗激烈都多一口气都不能出。萧红大概是对人生失望透顶了,但是心里却又苦乐参半,所以她心里的小城美则美矣却无法给人一线生机。她是恋家的,所以写美了小城,同时她也恨小城。
《小城三月》读后感(五):生命无常
我读的小说集,里面还有几篇给我印象很深。包括遗作《红玻璃的故事》,故事主人公总在平淡的生活中死掉。
作者写的几乎没有过渡。说病了,便病了。说死去,便死去。也有理由支撑,也不显得故事突兀。
崔姨病了后自知命不久矣,作者笔下的其他人也都有死前有所感知。我猜想啊,这和作者的命运难道是相关联的啊。漂泊零落,寝食不安,辗转大半个中国,历经战火,遭尽白眼,末了多病缠身。萧红以身做笔,才写下这么多易碎的生命。
很多人说萧红比起鲁迅来,少的是大悲悯,大情怀。我想,作为一个女性,他有新的思想,他并不是不如鲁迅那般敏锐,只是他这敏锐不是呐喊,而是抽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