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方法》是一本由[法] 笛卡尔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00元,页数: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谈谈方法》精选点评:
●笛卡尔还挺谦虚的,虽然他确实没什么了不起的 所有被他奉为真理的东西,绝大多数都是谬误;所有被他称为哲学之本原(idea)——即类似数学之公理的东西,除了第一条“我思故我在”需要在科学范畴里商榷以外,在此基础上推理出的一切几乎都是错的。比如他由“我在”推出“神在”,其原话是“我是不完美的,而我心中有完美的观念,因此不完美的我必然是由那个完美的东西产生,而它就是神”,然而,他所谓的“完美”只不过是一种想象,就他的定义的“我”和“想象”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来看,想象是上属于我的,所有想象都是属于我的东西,但不是所有属于我的东西都是想象,因此想象出来的东西无法反过来将“我”给包含进去,所以仅在逻辑学上他的推论就是错的 这本书毕竟已经过时了,它已经无法给今天的人任何新知和帮助,所以只能是作为消遣读一读
●笛卡尔性格上真是可爱得一比。
●不明觉厉
●西哲课上讲到理性主义,顺便就借来读一读。笛卡尔的人生态度令人印象深刻
●瓦雷里写给纪德的信里说,《谈谈方法》很像是一部当代人写的小说。笛卡尔自己也在《哲学原理》的序言中说:“我希望读者首先要通读全文,就像看小说那样,不要过分地聚精会神。”——笛卡尔的这本小书在很多地方确实很像文学作品。如第一部分里讲到他四处游历,搜集经验的经历;在第二部分里,他被大雪围困在德国的一个小屋里,便靠着火炉开始思考哲学(德国诗人杜尔斯·格林拜恩将其扩写成组诗《关于雪:笛卡尔在德国》);第三部分结尾讲到自己隐居于荷兰的种种好处,“我可以享受各种便利,不亚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而又可以独自一人,就像住在荒芜人烟的大沙漠里一样”。
●每年读一遍,有效预防变傻逼
●在行动上尽可能坚定果断,一旦选定某种看法,哪怕它十分可疑,也毫不动摇地坚决遵循,就像它十分可靠一样。这样做是效法森林里迷路的旅客,他们决不能胡乱地东走走西撞撞,也不能停在一个地方不动,必须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尽可能笔直地前进,尽管这个方向在开始的时候只是偶然选定的,也不要由于细小的理由改变方向,因为这样即便不能恰好走到目的地,至少最后可以走到一个地方,总比困在树林里面强。
●从本质上讲,在这页上打五星或一星,把这本书摆在荣耀处或阴暗处,视笛卡尔为真先知或者老糊涂……这些两两对立的态度都只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如果一个人要赞同笛卡尔,他必先毁灭笛卡尔。如果一个人要毁灭笛卡尔,他也必先赞同笛卡尔。在时间洗去了所有腐肉后,留下的是笛卡尔名为“怀疑”的骨骼。过去他挑战的是崇高的神学,如今我们要挑战的则是一些比神更加根深蒂固的存在。这也同时意味着,我们再不能留恋笛卡尔的温和,而应当奋力去克服更大的破灭和痛苦。
●神一样偶像,逆天的存在!!哲学、数学、物理学、医学无所不包。。。言归正传,这本小书还是值得一看的,正文才60页,译文也很轻松的调子~
●我们醒时心里各种思想在睡时也照样可以跑到心里来,而那时却没有一样是真的。如此我认定:那些曾经跑到我们心里来的东西和梦里的幻影一样不是真的。可是我注意到:既然我因此认为一切都是假的,那么我这样想的时候,那个在想的我就必然应是个东西。我发现“我想所以我是”这条真理十分确实可靠,怀疑派的任何一条虚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 前面证明后面,后面反过来证明前面,也就是原因证明结果,结果证明原因。大家勿以为我犯了逻辑上循环论证的毛病,因为经验告诉我们那些结果是可靠的我根据一些原因把它们推演出来并不是以此证明它们存在而是对它们做出说明,那些原因是由它们来证明的 活着不研究哲学如同闭上双眼不肯睁开,观看我们视觉发现的愉悦根本比不过凭哲学发现事物知识而获得的那种满足,我们必须研究哲学来砥砺德行指导人生
《谈谈方法》读后感(一):知识就该这样学
难得有这样神一般的著作,很令人震撼, 整本书 简洁易懂,循循善诱, 把复杂的事情讲的尽可能通俗易懂,从不故作高深, 唯一不太好的就是作者谦虚的话太多了,o(∩_∩)o... 受教匪浅, 以后还要多读几遍
《谈谈方法》读后感(二):这本书的每一个字都能拿来卖钱!
无论是人还是书都让人膜拜。看的时候总是希望这本书能更厚一些,作者能跟你多唠一会。可惜,这么薄的一本书还让译序和附录各占了三分之一,正文部分不过区区六十页。这六十页书中尽管也能摘出主干结构,但事实上每一句话都是精华,每一个字都能值钱。看得出来作者并不靠版税吃饭。
《谈谈方法》读后感(三):入门好书
哲学在很多不了解它的人眼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可能都不愿意涉
足。但在我看来,真正的哲学是非常的有趣,足以令人神往。但我建议
想涉足哲学的同志能够先有选择地看书,而《谈谈方法》、《第一哲学
沉思集》和《理想国》就是我极力要推荐的三本入门最佳读物。
《谈谈方法》读后感(四):无
这本书对我的尴尬点在于,既然你自己都说如果理论的前提是不可信的就得不出值得信赖的真理。笛卡尔带着经院哲学派的神论观点介绍着他涵盖解析几何、天体物理学、生物学等的鲜活思想,但我从第四部分开始因为他离不开的神而感到不适。如果我不相信神,我怎么愿意相信他的种种理论?通俗好懂还有趣?我觉得有点无聊,适合泛读,不适合嚼。
《谈谈方法》读后感(五):从头再来
海德格尔多次批评笛卡尔,但也称赞笛卡尔。像笛卡尔那样用一本小册子讲清哲学问题的时代似乎一去不返了。
无与伦比的清澈性与内在蓬勃的冲击力是这本小书最伟大之处。一再地重新开始,从本源开始,这是哲学思想最深处的呼唤。笛卡尔做到了。甚至,既有哲学史观对其意义的评估似乎仍未充分。
发现笛卡尔,2012年6月。